計算中心內,不管是比爾德、還是保護他的FBI特工都沒察覺到外麵的危險。

確實出了問題,可是與劉威判斷的完全相反。

加入“未來戰士”計劃後,比爾德花了五年時間進行理論研究,為神經係統建立了一套現今最完善的數學模型。接下來,得用姓能強大的計算機進行模擬演算,確定比爾德建立的數學模型是否正確。

可惜的是,當時計算機的姓能,根本辦不到。

為神經係統建立數學模型的時候,比爾德就提出,至少要將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的姓能提高一萬倍,才能完成模擬演算。研製新的超級計算機不是問題,美國很多高科技電子企業都在做這件事。問題是,在短期內把計算機姓能提高一萬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美國身陷兩場地區戰爭,巨額的戰爭開支侵吞了大量科研經費,國防部與CIA都無法提供足夠資金。

直到三年前,國防部的計算中心落成,比爾德才獲得了證實數學模型的機會。

隨後兩年多,國防部與CIA聯合出資數十億美元,在計算中心搭建了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超級計算機群”,並且開發出了全新的“雲算法”,把計算能力提高到了完成模擬演算的最低要求。

為此,付出的代價非常巨大。

“超級計算機群”擁有二十八萬片英特爾公司開發的最新的Xeon服務器處理器,以及五十六萬片專門進行浮點運算的圖形並行處理器,組成了規模龐大的“雲計算核心”,使其運算能力比八年前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提高了一萬倍。當所有處理器、以及高達960TB的內存與其他子係統同時滿負荷工作的時候,功率高達十四兆瓦,相當於每小時消耗電能十四萬度。

由此產生的熱量,能在五分鍾之內將室溫提高七十攝氏度。

為此,計算中心更換了功率更大的強製散熱設備,也就是中央空調,每小時還得消耗數萬度電能。

超級計算機所處的地下室內,常年溫度保持在零攝氏度左右。

為了防止水汽進入後凝結成水霧與水珠,計算機中心完全密閉,工作人員進出都得通過一扇專門的排氣門。

從姓能上講,這套超級計算機係統確實強大。

如果用來模擬一百萬噸TNT當量的核爆炸,僅僅隻需要兩個小時,而之前的超級計算機至少需要幾個月。

即便如此,運行比爾德建立的神經係統數學模型的時候,仍然顯得有點吃力。

計算工作持續近半年,電耗就讓國防部支付了一億七千三百四十萬美元。

萬幸的是,比爾德建立的數學模型沒有大的紕漏,一些程序上的錯誤很容易糾正,不然還得花上幾個月。

接到計算中心的電話後,比爾德就趕了過來。

他從不懷疑模型是不是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國防部早就通知他了。他隻想知道計算結果,因為這關係到了他的理論研究。

在過去三年間,比爾德一直在想辦法證明他的理論研究結果。

為此,他還去阿富汗呆了一年多,利用國防部提供的[***]實驗對象,做了大規模的臨床實驗。

隻是,數學模型演算完成前,所有臨床實驗都隻能加強、而不是證實他的理論研究。

看到演算結果,比爾德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不是他的理論錯了,而是證實了他的理論。讓他高興不起來的原因很簡單:理論研究成果大大超越了當今的科技水平。

也就是說,除非出現奇跡,不然在他有生之年,理論隻會停留在紙麵上。

在比爾德之前,幾乎所有神經學專家都認為,人類的智慧、或者說是大腦與神經係統的信息溝通建立在化學反應之上,由化學反應產生的電流刺激神經係統,最終產生記憶、思維等等。

最初的時候,比爾德也堅持這一論點。

隨著研究深入,比爾德最先認識到,人類的大腦沒有想像的那麽精密,比如神經細胞的尺度就比早已進入納米時代的晶體管大得多,數量上也比動輒擁有幾億、甚至幾十億個晶體管的計算機處理器少得多。

如果大腦的信息交換基於化學反應,那麽人類的智慧就應該遠遠低於計算機。

實際情況則是:即便是這套專門為他研製的超級計算機係統,計算能力也比最簡單的生物大腦——昆蟲的大腦——差得多。

要想達到昆蟲大腦的級別,計算機的姓能還得在此基礎上提高十萬倍!

能在尺度上遠遠小於計算機,卻在計算能力上遠遠超過計算機,隻存在一種可能,即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大腦與神經係統的信息交換的基礎是量子理論,而不是簡單的化學與電子理論。

這就是比爾德的理論研究成果。

模擬計算結果證實了比爾德的猜測,在單個神經細胞內部,信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電流傳遞,而在神經細胞之間,也就是神經突觸之間,信息則由同態量子傳遞,傳輸速度不受光速限製。

雖然從理論上講,這無法改變神經係統傳輸信號能力低下的問題,但是這卻是人類擁有思維、思想、情緒等等智慧特征的關鍵所在,也是計算機進入量子時代之前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大腦的根本原因。

電子計算機與量子計算機的差距,就像算盤與計算機的差距。

有可能在短期內研製出量子計算機嗎?

比爾德不是計算機科學家,但是他知道,所有與量子計算機有關的研究,仍然處於理論階段。

事實上,連量子理論的拓展研究工作都沒正式開始。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量子計算機隻會存在於科幻小說之中。

這個結果,對比爾德來說,幾乎就是死刑判決書。

沒有更加強大的計算機,他的理論研究就無法得到應用。因為無法通過實驗證實已經取得的理論研究成果,所以理論研究本身也受到限製。

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上行船,理論研究就是風向,實驗證明則是舵手與帆手。

僅僅有風向,如果不知道怎麽控製船舵與船帆,永遠都不可能到達彼岸。

像是當頭挨了一棒,比爾德迷失了方向。可是他不想就此放棄,為了這向研究,他幾乎犧牲了工作之外的一切東西。

拿到計算成果後,比爾德對模型的基本參數做了修改。

按照他的要求,應該根據不同的基本參數再進行兩到三次模擬演算,才能最終確定數學模型是否正確。

他也隻能提出要求,是否進行第二次模擬演算,得由國防部說了算。

錢還是小事,關鍵是這套超級計算機係統還有更多的用途。如果再花一年時間證明比爾德建立的數學模型,將耽擱很多事情。

比如美國正在擴充TMD與NMD係統攔截能力,需要對近地軌道的大規模導彈攔截進行模擬演算,確定攔截後產生的太空垃圾會對航天器與航天活動構成多大威脅,然後根據這個結果確定TMD與NMD的發展方向。

對國防部來說,這才是正業。

因為調整基本參數需要修改與之相關的很多程序,所以花了不少時間,比爾德在計算中心親自督促程序員,並且逐一檢查修改後的程序。

計算中心的工作人員並不反感這個科學狂人,反而對他很客氣。

原因很簡單,在過去半年間,超級計算機係統隻運行了一個程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如果頻繁更換運算程序,工作人員就沒那麽清閑了。

天快亮的時候,一個好心的女員工給比爾德送來了早點。

因為大部分工作人員在白天上班,值夜班的工作人員大多趕著回家、或者去附近小鎮的餐館享受第一餐,所以計算中心沒有食堂,自動售貨機裏的食物品種也就那幾樣,往往隻有三明治與咖啡。

還好,比爾德不是一個挑剔的人。

吃完早點,比爾德去了洗手間。

他已經在控製台旁邊坐了一個晚上,期間隻小解了兩次。

等他坐到馬桶上,還沒方便出來,地麵震動了幾下,隨即傳來了沉悶的轟鳴聲。

比爾德還沒反應過來,兩名FBI的特工衝進洗手間,踹開蹲位的木板門,不由分說的將他從拉桶上拽了起來,拖著向外走。比爾德死死拽著褲腰,沒讓褲子滑下去。此時計算中心的人員都沒注意到他,因為警燈開始閃爍後,所有工作人員都按照規定,湧向最近的疏散通道。

不管是火警、還是襲擊警報,首先保護的是人員,而不是設備。

比爾德沒有隨大流,而是在FBI特工護送下進入一個單獨房間,隨行的其他特工與警衛人員正從其他地方趕來。

帶隊的高級特工正在聯係總部。

“發生什麽事了?”到這裏,比爾德才有機會穿好褲子。

“教授,你就呆在這裏,哪兒也別去。接應人員馬上就會趕到,我們得離開這裏。”

“到底是怎麽回事,我的工作……”

“計算中心遭到襲擊,我的職責是保護你返回實驗基地。”

“襲擊……什麽襲擊?”

高級特工沒跟比爾德羅嗦,吩咐兩名手下看著他之後,帶著其他特工與一群警衛進了緊急通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