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寶拱了拱手,“能幫得上唐大人的忙,那是我的榮幸,但是我以為聯合英美以抵製日俄,不若聯合德美~!”
袁世凱說道:“記得之前你有提過,可是英國畢竟是最強大的國家~~~沒有英國的參與,恐怕~!”
徐天寶心裏不禁苦笑,晚清高官們的視野居然如此狹隘和無知。袁世凱也算和洋人打交道比較多的人,居然也會說出這樣的昏話。徐天寶隻得耐著性子說道:“其實,西洋列強矛盾重重,如今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英國與德國的競爭。事情是這樣的~~~”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作為世界上頭號的殖民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和其它列強發生衝突。其中,英俄在亞洲,英法在非洲,爭奪尤其激烈。由於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後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國又成了它的主要競爭者,英德矛盾終於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發展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從普法戰爭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國打敗了法國,建立德意誌帝國之後,開始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的競爭者;1883至1885年間,德國奪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後,又開始成為國際殖民地舞台的一個新的競爭者。英國清楚地認識到德國已作為一個新興強國在歐洲興起,並且懷有問鼎歐洲的野心。但是英國對於德國的挑戰並不感到特別擔心。因為當時這種競爭尚未嚴重威脅英國。在英國某些政治家看來,德國的勃興還有助於抑製法俄兩國的霸權,使英國在亞洲對俄國和在非洲對法國的鬥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此,這時英德之間一般沒有發生嚴重衝突,甚至有時在一些重大的國際鬥爭中互相支持。
九十年代以後,德國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德國無論在貿易問題上,還是在殖民地問題上,都開始成為英國強有力的競爭者。
英德矛盾在經濟上的表現主要是貿易競爭。德國依靠采用新的技術和壓低工人的工資,生產出價廉物美的商品,衝破其它國家的關稅壁壘進行傾銷。1880年至1890年間,德國輸出額由三十億零九千萬馬克增至三十四億馬克,即大約增加10%;而在以後的十年內,出口額增至四十六億一千一百萬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工業產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國外市場銷售的。德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隻占9.7%,到1913年,則上升為12.6%,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上日益排擠英國商品。1913年,德國對歐洲各國的貿易占德國出口的75%,進口的54%。英國對於德國強大的競爭能力,不僅感到驚訝,而且簡直是驚惶失措了。
在殖民地方麵,德國也成為英國最危險的競爭者。德國因為發展較遲,八十年代才開始奪取殖民地,至1914年,總共奪取了二百九十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還不及英國的十一分之一。對此,德國帝國主義是不甘心的,十九世紀末就公開叫嚷:“德國人已經看夠了別人在分食那個甜包子。”德國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可是,世界已經瓜分完畢了,德國到那裏去奪取“地盤”呢?當然,隻能是從別的帝國主義國家手裏去搶,其矛頭又首先對準英國。於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雖然這時英俄和英法的矛盾仍很尖銳,可是英國同德國的鬥爭也同時開展了。
德國同英國爭霸的一個重要行動是決定修築“三B鐵路”,這條鐵路線從德國首都柏林開始,通過奧匈帝國及其控製下的巴爾幹地區抵達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然後渡過海峽,取道安卡拉直達巴格達。1888年,由奧匈帝國至伊斯坦布爾的鐵路幹線竣工。同年,德國從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鐵路租讓權。1892年安卡拉鐵路竣工。接著,德國又與土耳其談妥修建至巴格達的鐵路租讓權。這個以“三B”計劃馳名於世的鐵路幹線建成之後,德國的侵略勢力將伸向亞洲,直達波斯灣畔,威脅著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圈。英國極力破壞巴格達鐵路計劃的實現,加深了兩國的矛盾。
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國也和英國發生衝突。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當中,德國想沿赤道兩旁向外擴張,從西南非和東非斜斷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英國則想從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縱貫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並且計劃修建由開普敦至開羅,再連通至加爾各答的鐵路,把英屬的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這就是英國的所謂“三C計劃”但是,德國搶先於1890年占領坦噶尼喀,擋住了英國的去路;當英國企圖經過比屬剛果修築鐵路時,德國又壓迫比利時拒絕讓英國鐵路過境,破壞了英國修建縱貫非洲鐵路線的計劃。德國還極力破壞英國在非洲南部的擴張,最明顯的表現是支持布爾人抵抗英國。1896年,布爾人粉碎了英國南非公司經理詹森所組織的偷襲,德皇威廉二世特地發出示威性的賀電,並給布爾人以軍事物資的援助。以後英國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誘餌,於1898年9月26日與德國簽訂條約,德國才沒有卷入英布戰爭。
還軍事方麵,德國加緊擴充海軍,準備與英國爭奪海洋霸權,1898年,德國帝國議會通過海軍法案。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說:“德國的未來在海上”,“三叉戟(海洋霸權的標誌)一定要掌握在我們手裏。”
聽徐天寶一番分析,在場的人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一樣驚奇。唐紹儀感慨道:“振華,你說的都是真的嗎?我與洋人打了多年交道,也沒有發現這樣的事情~”
徐天寶笑道:“那是因為我國辦外交,都是遇事才交涉,而且對於歐洲各國的了解也流於表麵。我國駐歐洲各國的大使隻是起到了傳話人的作用,但是歐洲各國的派駐我國的人員,還常常混有間諜,刺探、收買、賄賂~不一而足~所以我國對西洋人一無所知,而洋人卻對我國了如指掌~~!”
袁世凱是人精,屬於一點就通的人,一直以來,朝廷對德國是情有獨鍾的,袁世凱笑問:“那麽~振華,你覺得德國皇帝會樂意與我國聯手嗎?”
徐天寶說道:“我與德國人打了多年交道,德國皇帝對這個建議絕對有興趣~!”
袁世凱笑笑,“我國駐德國公使孫寶琦是我的親家,他家的五小姐嫁給了我的七子袁克齊,我的六女兒篆楨又嫁給了孫寶琦的一個侄子為妻。幕韓(孫寶琦)與我還是換帖把兄弟,說起話來投機得很。我可以讓他給德國皇帝一些暗示~~”
徐天寶說道:“孫大人大可以這麽對德國皇帝說:歐洲最強國為德國,亞洲最大國為中國,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國美國成立三角同盟,對世界和平必有偉大貢獻。中國盡管積貧積弱,但畢竟是一個地大人多的大國,各國在考慮世界格局時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唐紹儀聽了這話,也是點了點頭
這一次在袁世凱府邸的秘密會議,後世曆史書上稱之為“第二次北京密議”,密議結束的當晚,袁世凱就向柏林的孫寶琦發去密電。
接到密電的孫寶琦立刻向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傳達了大清國的意願。威廉二世對這個結盟的計劃果然很感興趣,他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頻繁交流,探討建立聯盟事宜。羅斯福也察覺到新崛起的日本是美國潛在的威脅,而且覺得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給美國資本進入中國東北設置壁壘是一種背信棄義的行為,因此對中德美三國同盟也很幹興趣。為此,威廉二世秘密會見出使德國的中國公使孫寶琦,告訴他德國和美國都樂意通過中德美聯合,壓倒英日同盟。
曆史上的中美德三國同盟是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首先提出的,當時中國的慈禧太後和美國總統羅斯福都很感興趣,但是由於中國自身保密意識差,以及日本的阻撓,這項險些改變世界曆史的大計劃夭折了。
這次,徐天寶主動提出這個建議,心裏卻還是有些沒底,畢竟曆史大車輪的力量是很大的,自己這顆小石子能不能改變它的走向呢?
仁壽殿內,慈禧的聲音愈發顯得蒼老和無力,但是,她的頭腦此刻還是清醒的
大殿上,奕劻、袁世凱、徐天寶、唐紹儀跪了一地,徐天寶隻是自我安慰道:“我是在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