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這個沒有網絡的年代,消息的傳遞出了口口相傳之外,就是各種報紙。為了及時了解各種信息,徐天寶每天要閱讀十幾份報紙。這天,一份天津的報紙引起了他的興趣。

報紙上登載,三井洋行廣告稱:敝商會現在天津設立分號,專售英國克比多利市之盛貨野司會社製造各樣新式寶星牌自行車,與眾不同。此車真乃貨實價廉,且鮮明華麗無比,又兼非常堅固,敝行並可能保長久不壞。共運到五十輛。出售分期交價,以三個月內為限。頭一月付洋三十元,第二月三十元,第三月二十元。若付現洋,每輛七十五元。

按照當時白銀與銀元的比價1:1.4,80元相當於55兩左右。這則廣告可說明三個問題:1、自行車因屬貴重物品,已采取分期付款的銷售方式。一次性付款的價格是每輛75元,分期付款的期限是3個月,每輛80元,比一次性付款貴5元。2、一家洋行一次到貨50輛,說明天津自行車市場不小。3、一些名牌自行車已經出現:“寶星牌裝置飛輪、明閘、鏈子包”,性能和裝潢已相當先進。

同一個版麵上,還登有其他洋行的廣告:鴻順洋行宣布專售英美各國男女自行車,各樣飛車,時式無鏈條快車,車燈、車鈴以及車上應用之件一概俱全;美國巴希克洋行新到德國名廠製造頭等新樣女腳踏車十部,每部價銀六十兩。廣告的附圖是一輛女車。附圖顯示,這輛女車有車鈴,車閘,還有今天已經很難見到的車燈,車鏈已經采取全包式。

19世紀末自行車在上海及其他城市的興起,除了車輛自身的改進、城市道路的改善等原因外,還由於3名英國人騎車環遊地球,途經中國長江流域大都市,激起了中國人對試騎自行車的莫大興趣。據當時上海《時務報》、《申報》的連續報道,這次環遊地球的壯舉從1896年7月20日開始,從倫敦出發,由印度入中國,曆經漢口、蕪湖、蘇州等城市,1897年12月22日抵達上海,曆時520餘日,行程14332公裏。騎行者一路上風餐露宿,將沿途見聞隨時記錄下來,投往各大報館,借助稿費支付旅遊所需。在中國,他們每到一個城市,都有大批中國人前往看稀奇。抵上海時,寓滬外國人騎車幾百輛蜂擁出城迎接,一時蔚為壯觀,華人觀者如潮。這一切,客觀上為自行車作了最好的宣傳。

自行車由於輕靈便捷大受歡迎,但道路條件則限製了它的發展。1899年,蘇州官府因騎車人日益增多,而道路狹窄,經常造成交通事故,禁止中國普通百姓在城內騎自行車。被允許騎車者隻有三種人:“西人、教士、教民”,其餘“一概不準乘坐”。由於種種限製,到1904年春,成都市內僅有7輛自行車,其中3輛車的車主為外國人,1輛為郵政局送信用,其餘3輛的使用者為普通中國人。

中國在後世曾被稱為自行車的王國,徐天寶也早就有意要涉足自行車行業。隻是當時的工人技術不熟,而且被香煙戰爭用掉了不少時間。現在得閑,徐天寶自然又有了做自行車的念頭。熟練的技術工人、自行車的圖紙和車架所需要的鋼材徐天寶都有了,唯一沒有的就是用來製造自行車充氣輪胎的橡膠。

1845年,出生於蘇格蘭的土木技師R•w•湯姆生發明了充氣輪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被推廣。到了1888年,在愛爾蘭當獸醫的醫格蘭人J•B•鄧祿普先生取得了充氣輪胎的專利。當時,J•B•鄧祿普先生10歲的兒子強尼買了一輛三輪自行車,但是因為當時的輪胎還都是用硬橡膠做的實心輪胎,因此,在滿是石頭的路上行走時很不舒服,兒子的抱怨激發了鄧祿普先生的靈感,因此,被遺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氣輪胎再次問世。隨著時代的進步,鄧祿普先生發明的充氣輪胎很快在自行車上得到了應用,並迅速邁向了汽車領域,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振華公司一眾工程師的努力下,第一輛國字號自行車下線,徐天寶給自己的自行車起了兩個名字作為商標——“鳳凰”和“永久”。

為了打開銷路,徐天寶讓人帶上首批的三十兩樣車,分別到北京、天津的繁華地段招搖過市。那幾天,北京和天津市民經常可以在街上看見一群人在洋車上插著小旗,不斷地按動鈴鐺,在街上一圈又一圈的打轉。

不過,讓他們奇怪的是,為啥這些騎洋車的人,身上的衣裳咋都穿這麽厚呢?他們哪裏知道,整個振華公司,除了徐天寶,就沒人會騎車。為了學會騎車,小夥子們沒少摔跤,於是有人想出點子,在身上多穿厚厚的衣服來防摔。好在現在是冬天,要不然得捂出一身痱子。終於,小夥子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鳳凰和永久牌腳踏車惹來一片關注,那些富家子弟紛紛打聽到哪裏能買到,銷路一時大開。

當時銷售自行車的商家大多打這樣的廣告:今有外洋精造腳踏車公司專托本公司在中國廣為銷售。該廠欲揚其名於天下,故價值廉之尤廉,所有車上大小物件,亦可零售。現因來貨無多,凡有追風逐電之好者,速來嚐試。是價目列下:頭等,價洋八十五元;二等,價洋七十八元。燈、鈴全備。可見當時自行車的價格有85元和78元兩種。

振華機器公司生產的自行車,成本價每輛折成銀元是30元左右,零售單價定價75元,於是一推出市場就賣脫銷了,隨著自行車在京津的熱銷,直隸、山東、江蘇各地聞風而起,形成一股所向披靡的自行車潮流。工廠接到了一長串訂單,生產任務加班加點還難以完成,隻能排到2個月後。

麵對如此火爆的銷售,一眨眼的功夫就把原本不多的橡膠輪胎庫存給消耗光了。靠從上海、天津的洋行購買已然不能滿足要求了。而且,那些洋行大多也銷售自行車,哪裏能容得振華公司進一步擴大產能?

於是,夏明順奉命下南洋尋找橡膠源。

輪船在天津、上海、廣州都靠過岸,上船的多是華僑和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夏明順一口北方腔,在周遭的客家話、閩南話、粵語中顯得格外突兀。不過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其他願意和兩人攀談的旅客格外多。

夏明順是北方人,對南方都不熟悉,更別談南洋了,所以徐天寶通過簡照南的關係,安排了自己的兄弟簡玉階陪著夏明順去新加坡,尋找一個名叫陳嘉庚的華僑商人。

船隻終於在新加坡靠了岸,一聽說兩人準備找陳嘉庚,當地人便有些搖頭,還有幾個看來也是華僑出身的好意提醒他們:“他為人不錯,但是他的生意不知道能做到幾時呢

經過一番周折,夏明順和簡玉階還是見到了陳嘉庚,這時的陳嘉庚才25歲,他和弟弟陳敬賢一起經驗著新利川黃梨廠、謙益米店和福山樹膠園。得知對方是來采購橡膠的,陳嘉庚很高興。自從幾年前巴西三葉橡膠剛剛引種到馬來亞的時候,陳嘉庚就花2000元購買了樹種,並在自己的菠蘿園裏種植橡膠樹,邁出了成為橡膠大王的第一步。

在夏明順和簡玉階看來,陳嘉庚的生意做得不小,為什麽自己剛來星洲時,別人會說他的生意未必做的長呢?

陳嘉庚收起了初時的笑意,嚴肅的說道:“先父陳杞柏晚年實業失敗欠人債務20餘萬元,雖然星洲法律規定‘父債子免還’,但是我們中國人是講究‘父債子還’的,中國人要取信於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麵前!我們中國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陳嘉庚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好一句言必信,行必果!”同為南洋華僑的簡玉階豎起了大拇指,“商人首重誠信,有你這句話,還怕生意做不長久?”

夏明順笑道:“咱們中華兒女,到哪兒都忘不了自己是中國人呀!”說罷,夏明順又說道:“不如有機會,把這橡膠樹引種到咱們大清國去?”

陳嘉庚抬頭望向北方,“父母之邦麽????~”他的神情無比向往

●●●●●●●●●

“八格牙路~!”就在夏明順和簡玉階在南陽與陳嘉庚商議橡膠問題的時候,赤峰三井物產分社的石田茂三正氣的摔了一個從宜興買來的紫砂壺

“這個支那人,處處與帝國為敵嗎?”石田茂三指著報紙上報道鳳凰、永久牌自行車熱賣的消息,想起之前徐天寶撕毀合同的“卑鄙行徑”,石田茂三怒不可遏

“課長~~由於支那人的腳踏車手腳比我們還便宜,使得我們代理的腳踏車大量積壓。”說話的是石田茂三的助手龜井新太郎,“因此,二階堂社長很惱火,要您盡快想辦法。”

石田茂三冷哼道:“二階堂自己都在天津被人弄得灰頭土臉、顏麵掃地,憑什麽命令我想辦法?”

龜井新太郎說道:“課長,我到想到一個辦法。”

“什麽辦法?”石田茂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