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沙特建國(七)
“總統先生,總統先生!您準備怎麽處理這次危機?此次演說是不是意味著政治解決的通道已經全部關閉?您的海軍準備如何通過馬六甲海峽?您會要求新加坡華人革命嗎?在印度洋訓練的艦隊會投入作戰嗎?”
“總統,強硬演說會不會反而加劇危機?您不擔心爆發真正的戰爭嗎?”
“總統先生,剛才的講話是不是意味著中英關係已經實質破裂,我能認為兩國已經走上對抗道路嗎?”
.......注定要席卷世界的演講剛結束,楊秋就被聞訊趕來的記者們團團包圍,麵對各懷心思的他們,以往對待媒體一直很寬容的總統衛隊卻拉起人牆,嚴玉秋更是代表總統府拒絕了全部采訪要求。
楊秋不接受采訪卻走到學生們中間,和每一位能摸到的學生擊掌握手,一遍遍重複著相同話語:“好好學習,中國能否強大不在我,在於你們的努力,你們的成就!”
“總統,總統和我握手了!”
“總統萬歲!祖國萬歲!”
學生還在歡呼,他們群情激奮熱淚盈眶。“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操場中央,幾個女孩吟唱起1925年確立的國歌。熟悉的義勇軍旋律如同一抹亮色,打破喧囂。漸漸地所有學生都跟著節拍吟唱起來,激昂的旋律化作怒吼,將演講會場的氣氛推向了最**。
從國歌到《我的中國心》,再到小倉山大捷後漢江畔震驚全國的《精忠報國》歌。清華園已經徹徹底底成為了愛國主義基地,每位在場甚至途徑此地的人都渾身酥麻。
藍普生已經無法形容此刻的心情,大腦空蕩蕩的看著楊秋向他這邊走來,但當他最終深吸口氣準備主動開口時,這位剛才在演講中點名道姓指責英國的總統卻已經腳步停在詹森和司徒雷登麵前。
“總統先生,這真是一篇能讓人沸騰的演講。您詮釋了什麽是責任,什麽是國家。但是,您不覺得稍稍有些過激了嗎?”兩人微笑著和楊秋握手致意,恭維的同時也在試探這位總統先生的真正意圖。
“年輕意味著熱情、衝動和勇氣,沒有人能強壓這種性格,他們需要疏導,需要發泄,我做的是為這股力量找到出路。引導他們去追尋夢想。”楊秋巧妙的避開問題,把話題轉向教育:“司徒雷登先生,謝謝您在教育上給予我國很大幫助,這份恩情我們中國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剛才我大致說了未來10年的教育投資規劃,其中還有很多讓我困惑和無法完善的地方,不知道能不能請您和詹森大使一起隨我回去。幫我解決困惑,一起建設出能媲美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那樣的世界級名校。”
詹森看了眼司徒雷登,知道楊秋是故意不想在這裏說這個話題,所以才以商量教育為幌子邀請他們。立刻會意,眨眨眼睛開玩笑道:“總統先生的困惑其實很簡單,您隻要耐心等五十年就能見到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來是我太心急了。”
楊秋嗬嗬一笑,轉身和兩人一起向車隊走去。眼看他即將離去卻從頭到尾都沒和自己說一句話,藍普生急了。連忙喊道:“總統先生,難道您真不考慮我們兩國之間的危機嗎?”
楊秋停下腳步,神色既不憤怒也不驚訝,就仿佛已經忘記剛才的演說,平靜地說道:“藍普生爵士,我剛才已經說的很清楚,我的工作是要讓4億7千萬國民生活得更好,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去和大英帝國爭什麽海上霸權。所以,此次危機的責任完全是貴國引起的!因為你們踐踏了確保4億7千萬人民和平發展的那根紅線!請轉告麥克唐納首相。在兩個先決條件滿足前我國不會和任何人談判!也請告訴他......雖然過去了15年。但我的鮮血從未冷卻!”
“雖然過去了15年,但我的血從未冷卻......。”司徒雷登和詹森對視一眼。想起15年前楊秋毅然決然在國家工業幾乎沒有,僅能保證士兵槍支和子彈的情況下,為換取協約工業支援向歐洲派遣50萬遠征軍的決心。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15年,這位對敵人凶狠對自己同樣狠辣的年輕人已經是一個能製造最先進戰列艦的國家的總統,如果激怒他,又會做出何種驚天動地的大事呢?想到這裏連藍普生都心生寒意,腦海裏霎時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場景。
新加坡、沙撈越、沙巴、東印度、阿富汗、印度、波斯灣.....蘇日伺機、美法得利。
清華園內的演講是震驚世界的,是中國在20年重建後首次對世界頭號強國說不的最嘹亮怒吼!沒有人能忽視這個國家的聲音。當演講全文被歐洲報紙轉載後,歐美各國才發現,在利用歐戰和戰後世界強國大搞製衡外交的好處後,中國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它的工業能力是日本的五倍!經濟規模已經持平英國(含殖民地),製造業能力達到法國水平,而且它似乎有某些神秘力量在資助,竟然在歐美限製較嚴格的戰列艦等高端製造業領域連續突破,就好像有人將歐美技術和圖紙全都送給了它那樣,令人不可思議。
楊秋的演說引發了轟動,尤其是最後那段海軍人為維護國家利益,奮不顧身駕駛著小型軍艦衝向對手的話,更在年輕人中掀起了強大的愛國主義浪潮,很多人第一次明白什麽是深藍大海,什麽石油航道,什麽是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
“放人、放行!”區區四個字,代表的卻是新世界對舊世界規則的一次挑戰。
楊秋演講後第三天,中國27座城市相繼展開遊行抗議。五天後抗議規模達到56座城市!全國所有省份都的議會和官員都公開登報支持總統的任何決定!
到1931年1月底,南洋的西婆羅洲,新加坡、蘇門答臘、暹羅等地華人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英國政府的不公正待遇,要求英國海軍釋放水兵,釋放油輪嚴懲凶手。
同時中國海軍也大舉集結南海。到2月2日,約有66架雷公轟炸機抵達納土納基地。海麵上更是雲集了2艘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在內的龐大艦隊。英國同樣不甘示弱,聲望號和反擊號衝入印度洋尋找21特混艦隊的蹤跡,馬來亞號配合支援而來的女王號封鎖了馬六甲海峽。
如果僅僅是海軍,大英帝國不懼怕任何國家,但2月2日的兩個消息卻讓麥克唐納政府首次意識到戰爭很可能迫在眉睫!
2月2日,被譽為國防軍九大王牌之一的第1步兵師一個營和101師兩個連抵達西安。同日,駐紮在四川的第16高原山地旅一個營突破《上海公報》中不在西藏駐紮正規軍的承諾,抵達拉薩。消息一出。氣氛驟然緊張,歐美紛紛猜測這是北京失去耐心,開始向西藏、阿富汗和塔吉克等西北地區調集更多兵力的前兆。
2月3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施肇基抵達莫斯科訪問。
2月5日,中國國防軍陸軍總司令秦章書抵達安集延,檢閱了駐紮在當地的一個步兵師。
到2月11日農曆小年夜當天。楊秋更是在中央日報上以《失公平毋寧死》為題,嚴斥英國破壞公正,規則和自由貿易的行為,指責麥克唐納政府在經濟危機時故意轉移視線,不顧人民福祉,蓄意製造衝突將世界推向熱戰的文章。這篇文章用詞之嚴厲、批評之深、對巴黎和約後新舊世界的理念闡述都是極其罕見的,以至於它一發表立刻在拉美、亞洲甚至歐美等國中引發了強烈震動。
由於抨擊了限製德國工業出口的懲罰性關稅,反而導致德國無法盡快償還戰爭賠款,導致矛盾加深衝突威脅加大的政策。德國報紙甚至讚其為“偉大的公正”,而楊秋本人也因此第六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麵,周刊主編因他抨擊英國在經濟危機爆發初期的提高關稅封閉市場等不負責任行為,導致美國危機加重,給出了一個極為響亮的標題。
《終於有人敢說實話了》。
雖然國內外的批評聲不斷升溫,但麥克唐納依然拒絕放人放行的先決條件,要求中國先就《阿拉伯中國石油協議》和英國展開談判,否則一切免談。
沒法下台了!
無論是選擇強硬到底的楊秋,還是自知不能退縮的麥克唐納都清楚。這一步是決不能後退的。然而氣氛最緊張的還是利雅得。這個剛剛才宣布建國一個月的國家上下緊張地渾身發冷,尤其是他們發現中國海軍主力被堵在馬六甲海峽後。連伊本沙特都有些後悔不該那麽草率簽署協議。
“宋部長,我的父親非常擔心。”海灣石油公司利雅得總部內,年輕的本阿齊茲掩飾不住緊張,坐在藤椅上語速匆忙:“有酋長向我們匯報,英國人正試圖說服他們,提供資金和軍火來推翻我們。巴格達也有消息傳來,英國特使已經提出隻要費薩爾侯賽因出兵,就可以讓伊拉克完全獨立......。”
坐在對麵的宋子清臉色平靜,相比火急火燎的沙特政府,他還算沉穩,聽完後說道:“王子殿下,您說的這些我已經得到情報,所以顧外長今天早上已經搭乘飛機去巴格達見費薩爾國王,之後還將前往伊斯坦布爾會晤凱末爾總統。所以我認為您不用太緊張,伊拉克即使被英國說服,軍隊也需要越過土耳其才能抵達這裏,所以他們隻是虛張聲勢。”
這點阿齊茲相信,歐戰後土耳其好不容易在凱末爾的領導下獲得獨立,所以近些年一直信奉不結盟不參與的政策,所以伊拉克費薩爾家族想要進攻沙特是不現實的。但波斯灣地區可不僅僅隻有一個費薩爾家族,這裏充斥著太多有野心的酋長部落。所以他現在最著急的是那支“阿拉伯中國石油公司保安隊”何時能抵達並建立起來。
宋子清明白他的心思,微笑著分析道:“我有個問題。殿下您覺得如果英國真要推翻你們,需要靠伊拉克和那些二流的部落武裝嗎?”
阿齊茲看看他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這幅摸樣讓宋子清暗暗撓頭,這些阿拉伯人在軍事意識上真夠廢的。於是自問自答道:“恕我直言,英國在伊拉克、埃及和阿曼都有駐軍,安曼對麵的印度更有幾支英印師。你們的紅海方向海岸線是完全暴露的,波斯灣水域內也沒有任何軍事力量,所以如果英國政府真想下手,完全沒必要向四周借兵!現在這樣做隻能說明,他們內心同樣虛弱!”
本阿齊茲聽完也覺得有很道理,如果英國真要下狠心推翻沙特家族,隻需要從埃及和印度調集一萬部隊就能辦到。但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說道:“您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們也不能長期這樣僵持下去啊,如果不能盡早結束,對我們兩國都是傷害。而且我國部隊作戰能力.....無法和您的士兵相比,所以我們希望能盡早讓保安隊運作起來。”
“這點您可以放心,我已經將送我來的海軍官兵中和一些前期人員組織起來。海上的路雖然沒有了,但我們還有空中航道。目前我們已經將部分保安隊人員送往安集延,正在對一些飛機進行改裝,最多再有半個月,第一批運輸機就會從喀什直航抵達這裏。所以我覺得您不需要太緊張,而且我可以保證危機很快就會結束。”
不明白宋子清哪來的信心,本阿齊茲問道:“宋部長,您為何會有這種想法呢?難道英國準備妥協了嗎?”
宋子清當然不能告訴他機密,起身傲然道:“您很快就會知道的!另外請代我轉告國王,危機結束前我就在這裏不會離開!任何想要對付沙特家族的行為,都是對我國的宣戰!”
“這是我們的保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