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西柏坡故居

劉少奇在西柏坡的住房位於中央軍委作戰室的西邊,也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民居,分為前後兩個院子。前院的兩間正房是劉少奇的辦公室,東廂房是秘書廖魯言居住的地方;後院是劉少奇的寢室和家屬室。後來,劉少奇和王光美結婚時,洞房就設在劉少奇的寢室。

1947年夏天,劉少奇隨中央工委來到西柏坡後就一直住在這裏。這一住就將近兩年。

中央工委剛搬來的時候,西柏坡的住房十分緊張。劉少奇的辦公室既是會議室,又是工委的辦公室。工委期間,很多會議都在此召開。

在辦公室裏西北角,陳列著一隻普通的白木箱,由於歲月的流逝,箱子的顏色已經陳舊。木箱長84厘米,寬47厘米,高61厘米。箱蓋上麵有劉少奇同誌用毛筆書寫的“奇字第叁號”的字樣,在這排字的左側還標有“③”符號。小木箱來自延安那段艱苦的歲月。當時劉少奇同誌因辦公條件很差,許多重要文稿和書籍無處存放,為此他請木匠做了這個小木箱,從此成為身邊必備的用品。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後,受中央委托,劉少奇與朱德率中央工委向華北轉移,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地行軍。途中,劉少奇同誌用這個木箱裝重要文件,行軍途中休息時,還用來當辦公桌。

到達西柏坡後,劉少奇立即投入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的緊張籌備之中。白天,他頂著炎炎烈日在外調查研究搜集資料;晚上,在微弱的燈光下徹夜不眠起草文件,《中國土地法大綱(草案)》就是這樣完成的。7月至9月,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上,《大綱》經代表們討論通過,經中央批準於10月10日向全國公布。劉少奇起草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手稿就存放在這個木箱中。

1949年3月23日,劉少奇隨中共中央遷往北平。他並沒有丟棄這個箱子,相反,隨著頭上白發的增多,他對這個箱子更加珍愛了。而箱子裏的文稿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多了起來。

1980年6月,劉少奇舊居複原建設,王光美親自把箱子捐給了西柏坡紀念館。這隻斑駁的木箱子陳列在劉少奇的辦公室,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它不平凡的經曆和珍貴的曆史價值,訴說著劉少奇同誌為黨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