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總指揮部

西柏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它“好”在哪裏?毛澤東和黨中央為什麽會選擇名不見經傳的西柏坡作為大決戰前的總指揮所?

關於選址西柏坡的問題,我們隻能說,是曆史選擇了西柏坡。

一、地理位置重要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的一個小山村,坐落於太行山東麓。古縣誌中有“萬山峨峨,百川浩浩”,說的就是西柏坡這塊寶地。太行山和華北平原在這裏交匯,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的重要通道也經過這裏。它的東麵地勢開闊,進可攻,退可守;它的西麵是崇山峻嶺,藏得下千軍萬馬。西柏坡因有這樣的地勢地形,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前381年,古中山國建都於此,是當時有名的“千乘之國”。素來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的古中山國,雖常常處於燕、趙、齊三個大國的重重包圍之下,卻始終完好無損。它靠的就是這裏的有利地形。西漢時期,韓信展開“背水一戰”的古戰場,距西柏坡僅60公裏。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這千溝萬壑的深山中,與敵人巧妙周旋,狠狠打擊了敵人。

這裏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這裏地勢優越,能進能退,能守能攻,是理想的戰爭指揮所。

二、物產資源豐富

前線戰場的勝利與否,不僅取決於縝密的作戰方針、將帥的正確指揮和戰士的英勇拚殺,還有賴於後方充足的軍需物資保障。

西柏坡不僅地理位置險要,適合打仗,而且物產豐富,能夠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

據聶榮臻回憶:“當我們登上東西黃泥的大山,朝滹沱河兩岸望去——嘿!河兩岸的稻子一片金黃,在微風中擺動。”其中的“東西黃泥”,指的就是西柏坡一帶。西柏坡位於黃泥灘、夾峪灘之間,被稱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

滹沱河橫貫西柏坡,像一條玉帶嵌在小山村裏。河水帶來的是肥美的土地和豐足的水資源。河岸兩邊住滿了莊戶人家,勤勞的村民在滹沱河兩岸種滿了莊稼,一望無際的田野裏到處閃爍著豐收的光芒。一個個小村莊寧靜而祥和。每當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升起嫋嫋炊煙,與山間的薄霧融為一體,恰似一幅江南魚米之鄉的水墨畫卷。

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能夠滿足黨中央機關的需要,還能為前線、後方提供支援。它,確實是一個強有力的後盾!

三、群眾基礎良好

西柏坡民風淳樸,鄉俗樸實。這裏的村民善良踏實,勤勞勇敢,黨組織和群眾的基礎工作開展得很紮實。

早在“七七事變”時,整個平山縣的黨員就發展到700餘人,是整個河北省黨員最多的一個縣。抗日戰爭爆發後,王震旅長到平山征兵,不到幾天工夫,就有200多名黨員帶頭參軍,組成了一個平山團。這其中就有很多西柏坡村人。因此,西柏坡村被譽為“抗日模範村”。

抗日戰爭時期,聶榮臻及邊區黨、政、軍首腦機關先後在平山縣戰鬥生活了三年之久,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戰火硝煙彌漫的年代,西柏坡人民同八路軍一道奮勇殺敵,他們勇於犧牲,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書寫了一部光輝壯麗的篇章。西柏坡有高漲的革命熱情,先進的政治覺悟以及老百姓對人民軍隊的關心愛護。

鑒於以上三個原因,不起眼的西柏坡最終成為偉人心中的最佳之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