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風雲人物留下的足跡

毛澤東曾在西柏坡高興地說過:“我們在陝北的時候,陝北的老百姓非常好,我們到了河北,河北的老百姓也非常好。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努力工作,爭取解放戰爭早日勝利,等革命成功了,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住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黨中央在西柏坡住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民風淳樸、風景如畫的西柏坡村留下了不少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毛澤東在西柏坡

毛澤東在西柏坡生活工作了十個月,期間留下了不少動人的故事。如今,到西柏坡旅遊,當地的老人仍會向您講述毛澤東當年在西柏坡的一些故事……

在樹林裏辦公

1948年的夏天,身穿灰布軍服的毛澤東經常在西柏坡附近的一片樹林裏辦公、休息。

臨近七八月份,西柏坡烈日炎炎。低矮的平房實在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眾所周知,毛澤東喜歡在夜間辦公,上午休息,還有睡午覺的習慣。可是,偏偏白天曬得屋頂發燙,屋子裏通風不好,整個屋子就像一個蒸籠。人躺下不一會兒,就大汗淋漓,像剛從水裏出來一樣。此外,中央大院前麵有一個池塘,水裏的青蛙好似不知疲倦一樣叫個不停。悶熱的天氣加上聒噪的蛙叫聲,讓毛澤東無法好好休息。一開始,被吵醒後,毛澤東會用涼水擦擦,拿扇子扇扇,接著再睡一會兒。後來一忙起來,什麽也顧不上了。久而久之,毛澤東的臉上呈現出了疲憊之色。

毛澤東身邊的警衛人員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期望能想出個好辦法,讓首長們有個休息的好地方。他們心想:天上的太陽是沒轍了,不過好歹能讓青蛙不叫喚,這樣耳根清淨些,或許能好點兒。

趁著毛澤東在池塘邊散步,幾位警衛員提出建議:“主席,這些青蛙太吵了,既影響工作又影響休息,咱們想辦法把它轟走吧!”

“對,它們太討厭了!咱們用槍打、用炸藥炸、用人轟,不怕趕不走它們……”

不等警衛員們說完,毛澤東就回過頭來說:“同誌們的心意我知道,不過這個法子可使不得啊!”

“為什麽呀?”警衛員們都不解,心想:難道主席有別的辦法?

“你們想啊,這青蛙可是益蟲,對老鄉們的農作物是有好處的呀!假使我們把青蛙都轟走了,那田裏的那些害蟲怎麽辦呢?老鄉們的莊稼豈不是都荒廢了?”毛澤東接著解釋道。

大家想了想,主席的話說得有道理,是自己欠考慮了。

過了幾天,又有人向毛澤東提議說:“主席,我們在村子外麵找了一片樹林,那裏很涼快,也很清靜。不如,請主席去那裏休息吧!”

毛澤東一聽,樂了,說:“這個辦法還不錯!青蛙不能轟,咱們就自己尋找僻靜之地。走,咱們看看去!”

警衛員得令後,趕緊到屋裏收拾了毛巾、水瓶、茶缸、方凳、躺椅一類的東西。大家一起乘車來到村子外麵的樹林,一看,果然是個納涼的好地方。這片樹林的樹木高大,樹葉茂密,遮擋了強烈的太陽光,走進去頓覺神清氣爽。另外,林子裏還有個池塘,沒有青蛙叫,水清涼透徹。這樣的環境,相比中央大院而言,實在是好很多。

毛澤東看了之後,興奮地說:“嗯,不錯,不錯!以後熱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就來這裏避暑。下次,我們邀請周副主席和朱老總來這裏休息!”說完便躺在躺椅上,閉上眼睛休息了。

警衛員們看得出來,毛澤東睡得很沉,很香,也許是太久沒有休息好的緣故吧!他們站在周圍盡量不發出聲音,打算讓毛澤東好好地休息一下。誰知,沒過多久,毛澤東就醒了。他起身拿著毛巾到池塘裏濕了濕,擦了把臉,又重新回到椅子上,拿起一份文件開始圈圈點點,認真地工作起來。

“主席,您不睡啦?”他身邊的警衛員問道。

“差不多了,這一覺睡了之後,人輕鬆不少,還有許多工作等著完成呢!”毛澤東頭也沒抬回答道。

毛澤東就這樣一直在小樹林裏工作,直到夜幕降臨才返回中央大院。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毛澤東經常到這片樹林裏來。一般,他都先躺下來休息一會,接著就看文件、寫報告、批閱電報等。有時候,警衛員看他工作的時間太長,便時不時地勸道:“主席,咱們到這裏來主要是休息的。您常常通宵工作,白天又接著工作,身體可吃不消呀!還是多休息一會兒吧!”毛澤東嘴上答應著,可眼睛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工作內容。

有時候,毛澤東會和幾位書記一塊到樹林裏休息,討論工作的事情。

整個夏天,毛澤東基本上都是在這片樹林裏度過的。直到“九月會議”召開前夕,毛澤東和幾位書記常常通宵達旦地準備會議,便很少來這片樹林裏休息、工作了。

心係農事

西柏坡一帶,原來是平山境內太行山區有名的“魚米之鄉”。這裏南麵是河,北麵是山,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日照長,水溫高,很適合種水稻。每年秋天,稻穀成熟的時候,滹沱河邊一片金黃,景象煞是喜人。1958年後,由於修了崗南水庫,西柏坡成了淹沒區,村子搬遷到北麵的山坡上,從此再也不能種水稻了。但是西柏坡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毛主席告訴他們如何種好水稻的事情。

這裏祖祖輩輩采用的是麥稻間作的種植方法。在小麥收割前半個月左右,把麥田裏放上水,然後把稻種亂撒或順麥壟撒在麥田裏。到割麥時,稻苗長出二三寸高。收完麥後,放上水,讓其自然生長。這樣由於土製硬板,又不能施糞肥,隻靠澆水“施泥”(即夏季河裏發洪水,把洪水引進稻田後淤下的泥)做肥料,秧苗根係不發達,又因為沒行沒壟而不好除草和管理,因此產量很低。

毛澤東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惦記著當地百姓。他來到西柏坡村,自然對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十分關切。毛澤東常到田間小路上散步,也常跟在田裏幹活的老鄉交談。

一天,毛澤東在警衛員的陪同下來到村外散步。當他看到滹沱河邊的稻子長勢旺盛,高興地對身邊人說:“這裏的莊稼長勢好,不愧是一塊肥美之地啊!”

滹沱河兩岸的稻田裏,一些農民正在田間地頭忙活。有的在除草,有的在灌溉,一幅豐收在望的景象。毛澤東走到一位老鄉身邊,和他拉起家常來。他問道:“河裏的水夠澆地了嗎?”

那位老鄉回答說:“夠得,夠得。別看現在水少,一到雨季,河裏就漲滿了水,還有許多魚呢!”

“這麽說來,這裏還蠻不錯的,跟我的家鄉差不多。既可以種大米,又有魚吃,還能種些青菜。”

停頓了一會兒,毛澤東又問道:“咱們這裏的稻子,每畝地每年能產多少斤?”

“這得看年景,好的年景,一畝地能產四五百斤;如果是旱災之年,恐怕就隻有三四百斤,有時候一兩百斤也是有的。”

毛澤東聽完對老鄉說:“你們這麽好的

地方,這麽好的條件,稻穀的產量太少了。你們應該改變一下傳統的種稻法,是不是也像我們南方那樣搞育苗插秧。就是把稻種先浸一浸,弄幾塊秧田,施些肥料,先把秧苗育壯。割了小麥後,把地施上糞後翻耕好,然後在取出育好的秧苗,插栽到田裏,要讓它橫豎成行。這樣好處很多,苗子壯,施了底肥,土質鬆發苗快,好除草,好管理,再加上澆洪水‘施泥’,我看產量一定會高的。”

老鄉們覺得毛主席講得很有道理,想得很周到,都打心眼裏佩服。

第二年春天,毛澤東離開西柏坡前,他看到村裏有一部分農民在整修秧田,準備撒種。又囑咐大家:“你們可以大膽地試一試,做個比較。但要特別注意,割麥、翻耕、插秧這幾個環節一定要抓緊,千萬不要誤了農時……”

後來鄉親們都照毛主席說的去做了。到了秋收季節,凡是經過育秧插栽的稻田果然長勢很好。收割後,平均畝產由過去的二三百斤增加到四五百斤。從此,水稻育苗插秧的栽種法就在西柏坡附近推廣開。後來傳到滹沱河沿岸的黃泥灘、大吾川和川坊、石碾等平山境內的產稻區。

後來,毛澤東離開西柏坡村,進了北平城,依然對西柏坡村的老鄉們念念不忘。1958年春天,毛澤東特意讓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給西柏坡黨支部寫了一封信,詢問當地的生產生活情況,囑咐他們到外地參觀學習,努力發展生產,提高產量,改善人民生活。這樣特殊的關懷,至今說起來,仍讓西柏坡的村民們覺得溫暖和感動。

愛護莊稼

1948年10月,秋風送爽,柏坡嶺下滹沱河畔稻穀飄香,一派豐收景象。一天傍晚,毛澤東同其他幾位領導同誌開完會後,一道走出中央機關大院。大院門口有幾個機關幹部的小孩正玩的起勁,毛主席走到孩子們身邊,親切地問他們:幾歲了?是否上學了?在幾年級?……幾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一一作了回答。主席十分關心地對他們說:“你們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要好好學習,學好文化,長大了好為人民服務啊。”孩子們都點了點頭。

毛澤東和大家沿著田間的小道,邊談話邊散步,朝南走去。當他們走出約二十來米遠時,突然聽到後麵孩子們的耍笑聲。毛澤東一回頭,看到剛才那幾個小孩子,打鬧著跑進稻田裏捉迷藏,腳下的莊稼自然顧不得了。見此情景,毛澤東轉身就往回走,他三步並作兩步走,一邊向孩子們招手,一邊著急地喊:“快出來,快出來!”孩子們聽見喊聲,又見朝他們走來的正是剛才和他們說話的那個伯伯,都乖乖地從稻田裏走出來。這時毛澤東也走到了他們跟前,他用手指著田裏被孩子們踩倒的莊稼,嚴肅地說:“看見了吧,你們隻顧自己玩,可把老百姓的莊稼給毀壞了。”孩子們已感到錯了,都低下了頭,誰也不說話。接著毛澤東又親切地給孩子們講起道理來:“你們看,這麽好的莊家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了一年的果實,是用汗水換來的,要是把莊稼都毀壞了,不但農民伯伯不高興,我們也就沒有飯吃了。你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共產黨、解放軍,你們不是也會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嗎?”幾個孩子又都點了點頭。接著毛澤東給他們起了個頭,孩子們就唱了起來。毛主席稱讚他們唱得好,還說:這首歌以後你們要天天唱。孩子們聽到誇獎高興了,於是又唱著歌兒朝村裏走去。

孩子們走後,同毛澤東一起散步的幾個同誌也返了回來。毛澤東向稻田裏指了指,大家都明白了,於是跟毛澤東一塊下到田裏,把孩子們踏壞了的莊稼一一扶了起來。

珍惜人民的一草一木

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人民的領袖,他一貫愛護人民的利益,特別是對人民的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珍惜。在西柏坡的群眾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從各地區、各野戰軍來參加會議的領導同誌及警衛人員一下子來了很多人,而且大都是騎馬來的。由於當時沒有專門拴馬的地方,有的就把馬拴在村裏的樹上。

一次飯後,毛澤東出去散步,看見一匹軍馬正在啃樹皮。他立即返回派人去調查,看看村裏有多少樹被馬啃掉了皮,是大樹還是小樹都要查清,並弄清哪一棵是誰家的,要讓老鄉們自己說該賠多少錢,照價賠償。

老鄉們聽說後,都說不礙事。再說,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們在前方浴血奮戰,為我們老百姓打天下,不要說是馬啃樹皮這點小事,就是再大的事,我們也能擔得起。並且“串通”好了,都說不是自家的樹,不收賠償錢。

調查的同誌把情況向毛主席做了匯報,毛主席說:“這裏的鄉親們真好!老百姓越是信任我們,我們就越應該愛護他們,人民才是勝利之本。”後來毛主席又專門找村支書,讓他去給鄉親們做工作,並囑咐他要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結果全都照價賠償了。

送警衛員去學習

雖然心係天下,可毛澤東從不忽視對身邊人的關心,不隻是關心,而且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一點在他身邊的警衛人員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

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不久後的一天,毛澤東在外麵悠閑地散著步,突然,他對身邊的警衛排排長閻長林說:“閻排長,你趕緊給我準備一份警衛排所有人的名單。”

“主席,現在就寫?”閻長林不知毛澤東的意圖是什麽,試探性地問了一句。

“對,現在就寫!”毛澤東肯定地回答道。

隨即,閻長林回到屋裏,擬好警衛排的人員名單,然後給毛澤東送了過來。毛澤東接過來一看,整整20個人。他一邊看,一邊在名單上圈圈點點,隨後把名單交給閻長林,並對他說:“我在這20個人裏麵先圈出了14個,一會兒你通知他們,要送他們去文化學校學習。剩下的6個人,包括你,先留在這裏工作。等他們學習完回來,你們再輪替過去學習。不過,平時你們也要邊工作邊學習。”

閻長林有些不解地看著毛澤東,心裏雖然很想問原因,但又不太敢問。毛澤東似乎從他的神情中猜出了他心中的困惑,解釋道:“現在的形勢發展得如此迅速,你們必須要抓緊時間學習,不然的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就落伍了。”說完,毛澤東又補充了一句:“你們有意見沒有?”

這下閻長林明白了毛澤東的用意,連忙點頭,說:“沒有意見!”

就在14名警衛員離開西柏坡去文化學校學習的前一天,毛澤東為他們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歡送儀式——和14名警衛員合影留念。大家興奮極了,很早就來到毛澤東的住處等候。

不一會兒,毛澤東從後院走了出來,麵帶笑容地大家說:“你們就要去學校學習了,我和大家合張影,留個紀念。”

“好,太好了!”

“我們十分歡迎主席和我們照相!”

大家都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七嘴八舌地說起來。照相機準備妥當後,大家都自覺地站在主席的身邊和身後,帶著喜悅的笑容和主席合了影。

大家

照完相後,不肯離開,跟著毛澤東來到屋裏,紛紛建議道:“主席,你給我們寫幾個字吧!我們也好有個念想!”

“沒有問題,快把你們的學習本拿來吧!”毛澤東心情大好,爽快地答應了。

大家一窩蜂地跑出毛澤東的院子,跑回各自的屋子,拿出自己最珍愛的本子,又快速地返回毛澤東的屋子裏。毛澤東接過他們遞過來的本子,鄭重其事地在上麵寫下“現在努力學習,將來努力工作”幾個大字,同時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午飯時間到了,毛澤東和大家一起到食堂吃了飯。有人說,舍不得離開毛主席、離開西柏坡。毛澤東知道後,和顏悅色地勸說:“其實,我也舍不得你們走。大家跟我這麽多年,幫了我許多,我十分感激大家。不過,我也不能把大家留一輩子。那樣的話,不是埋沒了人才,耽誤了你們的青春嘛!你們還很年輕,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工作後,組織上會讓你們挑重擔。我相信,無論你們今後從事怎樣的工作,都一定會成為黨的好幹部的。我對你們有信心!”

毛澤東的這番話讓在場的人都充滿了力量,重拾了信心。

第二天,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到文化學校學習去了。

“不要把我的像印在票子上”

如今的百元大鈔,除了醒目的顏色外,要數毛澤東的頭像最引人注目了。現在,我們已經對人民幣上毛澤東的頭像習以為常了。可大家知不知道,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前三套人民幣上並沒有出現過毛澤東的頭像。準確地說,在毛澤東生前,人民幣上從未出現過領袖人物的頭像。

1947年10月,中央人民銀行籌備建立。與此同時,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製版工作也在醞釀過程當中。

按照國際紙幣設計的慣例,往往會將國家元首或者執政黨領袖的頭像作為券麵主圖印上去。當時,中央人民銀行籌備工作組的工作人員設計了一套印有毛澤東頭像的人民幣。這版設計圖樣拿到中央審核時,遭到了毛澤東的拒絕:“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麽能將我的像印上去?等將來當了政府主席再說吧!”

於是,這一版人民幣的設計方案就此廢止。

兩年後,新中國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在一次會議休息期間,中央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請示毛澤東:“主席,您已經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了,人民幣上可以印主席的像了吧?”

毛澤東笑嗬嗬地說:“人民政府的主席是當上了。不過,人民幣上印我的頭像還是不行的。早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我就囑咐大家,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種歌功頌德的行為還是要避免呀!況且,我們國家的票子既然叫人民幣,就應該以人民為主嘛!”

這時,大家終於明白,毛澤東為什麽一再拒絕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人民幣上了。

毛澤東的這一項決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打破了票版上印領袖人物頭像的傳統習慣,確立了以反映勞動生產建設和各族勞動人民形象為主的設計原則。直到1988年,我國發行的第四套百元大鈔上才首次出現共和國領袖的頭像,恢複了國家貨幣主版圖片的國際慣例。

題字

1.為《人民日報》題寫報頭

眾所周知,《人民日報》的報頭是由毛澤東題寫的,幾十年過去了,依然沿用著人們熟悉的“毛體”的手跡。

1946年4月,晉冀魯豫中央局準備辦一份機關報,擬取名為《晉冀魯豫日報》或《太行日報》,讓薄一波請示毛澤東後再確定。薄一波在延安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說:“為什麽你們不叫‘人民日報’呢?”他認為報紙不一定都以地區為名。薄一波連聲說:“好,這個名字好,就用毛主席給起的名字。”於是毛澤東就揮筆寫下了“人民日報”四個大字,作為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的報名。

1948年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5月初,鄧拓率領《晉察冀日報》社從阜平遷到平山裏莊村。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的同誌也在社長張磐石的率領下來到了裏莊。5月20日,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冀魯豫中央局合並。6月8日,華北局開會討論辦大黨報的問題,決定將兩個中央局的報紙合並。6月15日,新的《人民日報》在裏莊村創刊,全社已有100多人,社長兼總編輯為張磐石。合並後,大家覺得《人民日報》已發展為華北局的大報,報頭最好有所變化,以示區別。

於是,薄一波就又找到了毛澤東,請他重新題寫一個報頭,毛澤東欣然答應,在西柏坡的辦公室裏寫下了“中間小兩邊大”式樣的《人民日報》的報頭,字體遒勁有力、形神兼備、飛揚瀟灑、結構和諧,不少人都認為是毛澤東題寫墨跡中的上乘之作。不久,“人民日報”就啟用了毛澤東題寫的新報頭。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社遷往北平。後根據中共中央決定,1949年8月1日,《人民日報》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

據薄一波回憶,《人民日報》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後,毛澤東又第三次為《人民日報》題寫了報頭。

2.為新華書店題寫店招

毛澤東曾經三次為新華書店題字。

1939年,在延安第一次題寫。

1946年1月,中央進行精兵簡政,中央出版局並入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下設的發行科就是新華書店總店的原機構。對各地發行圖書和聯係業務都一如既往地用新華書店總店名義。發行科曾請毛澤東同誌親筆題寫了“新華書店總店”幾個字,當時是用在圖章上。可惜這一次題字沒有保存下來。

1948年底,中央宣傳部出版組準備進北平創辦新華書店總店。時任出版組副組長的華應申提議“請毛主席為新華書店題寫店招”。在當時中央宣傳部負責人陸定一的介紹下,華應申在西柏坡見到了毛澤東並說明了情況,毛澤東很高興地答應了,“新華書店”四個大字揮筆而就。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7日,新華書店北平第一門市部成立,並最先啟用了毛澤東題寫的“新華書店”店招。此後,全國各地的新華書店,都統一使用這幅題字作店招。

3.為《中國青年》題寫刊名

1948年9月,中央團校在平山縣兩河村正式成立。馮文彬任校長,榮高棠任教育長。朱德、周恩來、鄧穎超到校為學員講話。毛澤東也參加了團校第一期畢業學員的典禮,並為複刊的《中國青年》題寫刊名。

4.題寫“人民郵電”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1948年7、8月間,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和晉冀魯豫邊區郵務管理總局於遷至石家莊聯合辦公。12月底,華北郵電總局人民郵電報社給毛澤東寫信,將《人民郵電》報的內容作了匯報,並請毛澤東為《人民郵電》報題寫報頭,毛澤東寫了“人民郵電”四字,迄今一直被用作《人民郵電》報的報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