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式”與“北平方式”

淮海戰役還未完全結束,張家口戰役已經打響,平津戰役的大幕徐徐拉開。遼沈、淮海、平津這三大戰役,一環扣一環,緊湊而有章法,實在是讓人覺得妙不可言。

就在不久前的“九月會議”上,毛澤東製定了五年內完全消滅國民黨的方針,可現在用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北方的敵人就基本上肅清了。看來,這個五年計劃要提前完成了。

在張家口戰役中,毛澤東為防止傅作義部從海上逃跑,為華北野戰軍製定了“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不久,提前秘密入關的東北野戰軍主力順利到達指定地點。

1948年12月22日,華北野戰軍一舉攻下新安,24日又順利攻占石家莊。至此,傅作義西逃之路被完全切斷。隨後,東北野戰軍南下,於1949年1月14日發起了對天津的總攻,並順利拿下天津衛,截斷了傅作義南逃的路線。這時,傅作義部從“驚弓之鳥”變成了“籠中之鳥”。

攻占天津時,毛澤東本來考慮采取和平解放的方式。可是,守衛天津的敵人隻是利用談判拖延時間,並沒有表現出以和平方式結束戰事的意願。東北野戰軍這才采用軍事攻擊,解放了天津。天津之戰的勝利,毛澤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稱之為創造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的鬥爭方式,即“天津方式”。後來,他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說:“用戰鬥去解決敵人,例如解決天津的敵人那樣,仍然是我們首先必須注意和必須準備

的。人民解放軍的全體指揮員、戰鬥員,絕對不可以稍微鬆懈自己的戰鬥意誌,任何鬆懈戰鬥意誌的思想和輕敵的思想,都是錯誤的。”

“先取兩頭,後取中間”的戰略方針是毛澤東製定的。現在“兩頭”的問題已經解決,那麽“中間”的問題便成了最後一個步驟。這個“中間”問題,便是如何和平解放北平。

成了“甕中之鱉”的傅作義,麵對大批解放軍圍困北平的情況,主動向中共伸出了橄欖枝。他派出兩名代表到西柏坡,與中共中央接洽談判。這兩個人分別是彭澤湘、符定一。從這兩個人的身份可以看出,傅作義選派人選時煞費了一番心思。彭澤湘曾是中共黨員,後來脫黨,但與中國共產黨有淵源;同時,他是湖南人,與毛澤東算是同鄉。符定一是毛澤東在湖南上學時的老師。傅作義知道,毛澤東最注重尊師重道。也許,這兩人能為他爭取到些“便宜”。

中共中央很清楚傅作義的“小算盤”,也明白他的做法多少有些虛情假意。不過,毛澤東還是決定與傅作義派來的代表和談,穩住傅作義。

本著和平解放北平、保護古都北平的文物古跡、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為原則,中共中央製定了兩條路線:其一,盡最大可能把傅作義爭取過來,畢竟他曾經是愛國抗日將領;其二,如果傅作義不接受和談,隨時準備兩軍兵戎相見。立足於打,在準備打的同時,力爭和平解放北平。

為了盡快將傅作義爭取過來,中共從軍事和心理上對他進行施壓。軍事上,大

軍兵臨城下,戰鬥隨時可能打響。心理上,北平地下工作者主動出擊,為威懾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做了大量工作。據聶榮臻回憶:

北平的地下黨組織,在劉仁同誌領導下,為了配合當時的軍事鬥爭,正積極進行著各種聯係,獲得了大量的情報,源源不斷地供給平津戰役前線指揮部,使我們對敵情基本做到了一清二楚。

在這批地下工作者中,有一名特殊的地下黨員。她,就是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傅作義在和談期間的任何動態,包括傅作義的情緒變化、生活細節甚至小到焦慮時會把火柴棍兒放在嘴裏咬等情況都一一向黨組織及時匯報。經過傅冬菊的反複勸說,傅作義的心理防線慢慢鬆懈,最終決定謀和。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的部隊離開北平城,接受改編。人民解放軍入駐北平城。至此,北平宣布和平解放。這標誌著平津戰役結束,華北全境成功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免受戰火之災。這就是“北平方式”。

從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曆時四個月零十九天的三大戰役結束了。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裏,人民解放軍一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餘人。這是一場大規模、大區域、作戰方式多樣化、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巨大的戰役。這樣的大決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觀。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奠定了人民解放軍戰爭在全國取得大勝利的基礎。蔣家王朝開始走向滅亡的道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