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唐雙龍傳》的躥紅,香港寶龍電影公司開始被亞洲電影行業,一匹新銳的黑馬!
相比之下,台北寶龍在業內幾乎找不到存在感。
古龍回到台灣之後,有意整頓台北的寶龍電影公司分部。
在古龍與張少傑商討之後,香港寶龍電影公司,確立以“大成本、大製作、高技術門檻”的經典大片為核心。
而台灣寶龍電影公司定義為投資“小成本、小製作”的文藝片為主。
小成本的文藝片,台灣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瓊瑤。
當然了,瓊瑤劇在此時以電影聞名。不過,瓊瑤劇真正騰飛則是被改編電視劇,《還珠格格》曾今橫掃亞洲各地,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各大地區的收視率都是超過50%。
而曆史上,韓國曾因為瓊瑤劇《還珠格格》上映後,收視率超過50%,造成整個韓國都在看《還珠格格》,一部外國電視劇,擊敗所有韓國電視劇,惹起韓國大多數的媒體譴責。於是韓國政斧勒令,將《還珠格格》放映的時間段,從黃金時間段,調整到淩晨放映。
就是那樣,也造成整個韓國幾百萬人熬夜看《還珠格格》,最終,韓國政斧在影視界的壓力下,祭出最流氓、無賴的決定——禁止任何瓊瑤劇進入韓國市場。
由“瓊瑤劇”因為人氣太火爆,而被韓國禁止引進。
這一點細節,可以看出,台灣類似瓊瑤劇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具有市場潛力的。
“我們的香港寶龍,靠著張少傑的《大唐雙龍傳》,改編成為電影,橫掃影壇。台灣瓊瑤女士,也憑著她的作品改編成為電影,成為了影壇的常青樹。台北寶龍,模仿香港寶龍,這是不切實際的。隻有結合台灣電影行業的實際情況,投資類似瓊瑤劇的文藝片。尤其是重視挖掘女姓言情作家小說的電影改編潛力,尋找下一個瓊瑤!”古龍很有激情的說道,“你們有沒有信心,創造屬於台北寶龍的奇跡?有沒有信心尋找下一個瓊瑤?”
“有!”、“早就想要大幹一場了!”、“文藝片確實是一個符合台灣電影行業實際情況!”、“本小利大,有搞頭!”
台北寶龍的眾人,紛紛士氣高漲。
事實上,文藝片、愛情片,最核心的是找到一個有競爭力的劇情、劇本。
瓊瑤那樣的劇本,就是文藝片、愛情片的成功模板。
因為,瓊瑤的小說能紅,證明了她寫的故事,確實有市場競爭力。而將這種經過了市場考驗的故事,改編成為電影,無疑風險則是大大的降低。並且電影的上市,還可以利用小說版的人氣,形成電影票房的號召力。
隻要能成功找到下一個瓊瑤,投資幾十萬港元,足以打造一個小成本,市場大賣的文藝片。
————————在古龍處理台灣寶龍分公司的事務時,萬盛出版公司的老板於東樓,殷勤的前來拜訪張少傑。
“恭喜你啊,張少傑!《大唐雙龍傳》已經蟬聯了香港、台灣兩地的票房冠軍!一周賺幾千萬票房,我真是羨慕的流口水了!”於東樓現在的氣派,顯然比去年才認識他的時候高了幾個檔次。
張少傑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哪有你於總賺錢,你可是曰賺百萬新台幣的出版巨子,整個台灣出版界,你已經是一哥了!”
於東樓搓著手,說道:“少傑啊,你這是寒顫你於哥我吧?於哥能發達,之前是靠古龍兄弟賞臉。而少傑你是我第二個貴人,《大唐雙龍傳》出版之後,整個台灣的出版界,都對我刮目相看。這些成就,是你給的!於哥知道,以前《大唐》簽的合約,你吃虧了,現在錢主要被萬盛多賺了,心理不平衡。不過,於哥不是吝嗇鬼,咯,這給你!”
張少傑盯著一看,一份法律文書,似乎是萬盛公司的股權轉讓文件。
霍,真是大手筆,5%的萬盛出版的股權呢。
“嗬嗬,《大唐》的合同,將稿酬的分配已經固定死了!不過,於哥我可以私人送你5%的公司股權,算是補償你的部分損失”於東樓看了看他。
張少傑自然知道,現在的萬盛出版公司,規模已經達到了5億新台幣,公司基本無負債拖累。
萬盛的員工,都是年輕力壯,離退休年齡還早,不需要養活大量的退休員工。
5%的萬盛公司股權,大於相當於2500萬新台幣的資產。
與此時,萬盛公司付給張少傑10集《大唐雙龍傳》的稿費相當。
“咯,你找個律師看一看,如果沒有問題,你簽下它,完成公證之後。你就是萬盛公司的第三大股東了!”於東樓笑道。
萬盛出版公司,於東樓是第一號股東,股權比例達到60%。
而古龍則是擁有20%的股權。
剩下的股權,則是以前的一些投資商,以及公司的優秀員工持有。
張少傑如果入主萬盛,則會成為第三股東。
萬盛在台灣出版市場,非常聰明的。
武俠小說時代,利用於東樓以前“天下第一槍手”,給無數的作家代過筆,結下的交情。於東樓出麵,邀請那些名作家,將稿件交給萬盛出版,因此在台灣的武俠市場,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巨頭。
而到90年代,武俠小說低迷的時候,萬盛也迅速的轉型出版言情小說,簽下了席絹、於晴等等一大批的言情女作家,取代台灣的傳統言情巨頭皇冠出版社,成為最有實力的言情小說出版集團。
對於張少傑來說,通過控股或者是合作,在台灣出版市場,擁有話語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畢竟,張少傑做的文化產業,文字版權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熱門的影視劇,離不開優秀劇本;動漫、遊戲,也離不開文字設定、劇情設定;連音樂,也需要合格的歌詞
文字是一切的娛樂文化的基礎。
在文字版權的基礎上,才能延伸向其他的版權。
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基礎是在於文字,在於釋放十多億人口的想象力空間。
但是,內地的出版市場,顯然還不夠市場化,不能起到充分釋放作家們想象空間的作用。
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內地出版社,改革進展顯然比傳統行業要緩慢的多。到90年代開始,雖然逐漸有一些民營書商崛起,不過民營的一直是書商,需要與出版社合作購買中國市場的書號,才能夠出版圖書。總體而言,內地的出版市場話語權,還是以“國家隊”掌控為主。
在21世紀初的內地網絡文學時代早期,因為國內出版行業門檻太高,所以,內地的武俠、言情、玄幻、仙俠的作家,開始踴躍的向低門檻的台灣出版社投稿。
台灣的出版社,比較寬鬆,無需像內地的出版物一般反複的修改。隻主要像報紙連載一般的每月穩定交稿6萬~20萬字(1~3集內容),便可以獲得千字30~200元的稿酬。
給台灣市場寫作,很少能夠發財。但是,台灣出版無疑,對於內地的玄幻出版行業,有著啟蒙的作用。超過300名的內地作家,能夠通過勤奮寫作,可以職業寫作。
而這些給台灣出版市場寫稿的這批早期的作家,在後來,在中國文學網站紛紛開啟了VIP收費時代,也成為了網絡文學的主力軍。
事實上,內地網絡VIP發展的早期,願意接受這種模式的作家很少。不過,起源於台灣出版業不景氣,一些出版社倒閉,苦逼作者拿不到應有的稿酬。於是,才開始有大量的台灣繁體市場的作者,開始逐漸嚐試通過與網站簽約,在網絡上發表收費文字盈利。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互聯網的“起點中文網”模式,成為了與美國亞馬遜電紙書出版、曰本手機出版齊名的世界三大數字出版標準。
這種網絡文學帶動中國的通俗、幻想文學的井噴,隻要到等到21世紀初,才會湧現。
但是,那也太晚了!
張少傑計劃,在80年代就開始,向內地具有想象力的作家們進行廣泛征稿。內地的出版渠道不暢通之前,先將那些版權,在香港、台灣這兩大繁體市場,進行出版、運營。將來,再以港台市場為跳板,將有市場競爭力的中國作品,翻譯成為英文、曰文、泰文、韓文等等各種文字。
通過國際市場上,進行直接的競爭,給中國的文學作品打出一條出路
張少傑將自己的計劃,向於東樓敘述一番。
於東樓遲疑道:“現在大陸文化市場那麽保守,出版的都是一些嚴肅的東西。內地的作家,能夠寫出娛樂大眾的作品嗎?”
張少傑說道:“有什麽不可以,現在很多內地老作家或許寫不出來。不過,青年作家,隻要讓他們看一些武俠、仙俠、神話、言情、西方魔幻、曰本輕小說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字,總是有人照葫蘆畫瓢寫出來的!”
“少傑啊,你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你得考慮台灣的政治因素!你以為兩岸關係,開放到了內地的作家的作品,能大規模到台灣出版的地步?”於東樓打擊他說道,“別說是內地的作家,就是新加坡的華人作家,也因為政治因素,被台灣逮捕、扣押,甚至驅逐出境!”
“哦,台灣當局驅逐新加坡華人作家?誰啊!”張少傑好奇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