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裴行儉的示好
?但李晨並沒將自己剛才突然之間想到的主意說出來,而是和裴行儉一樣,端起茶猛喝了一口後,問起了朝中關於青海之事的爭論。
裴行儉也在想了想後,認真地回答李晨的問詢。
兩個人由此討論開了,討論的主題也就圍繞青海的情況。
“裴侍郎,我覺得,青海之地非常重要,無論如何都要置於我大唐的治下,不能被吐蕃人占領!”非常想鼓動裴行儉去主持這場戰役的李晨,也開始了他的蠱惑之說,“青海幅地非常遼闊,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是極佳的牧馬地,那裏一直盛產良馬。如果青海完全被我大唐占領,那青海一地所產的良馬,就足夠我大唐軍隊使用。而青海又是扼守我大唐內地通往西域的門戶,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相信吐蕃人也明白這些,所以才一心想占領青海全部地方。不然他們不會以舉國兵力,與我大唐對抗。”
大多數的人認為,吐蕃在青海陳兵三十餘萬,是傾其國力而為,李晨也是這麽認為。
正因為這麽想,因此他非常希望能在一位良將去領軍,將吐蕃人徹底擊敗,消滅了吐蕃所有的精銳,完全消除西麵的這個大患。李晨知道原來的曆史上吐蕃對大唐的禍害,連京師長安都曾被他們攻破,吐蕃人的威脅,可見一斑。李晨當然希望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將這個大患徹底解決。
他相信,如果青海之戰大唐不敗,而是大勝,那吐蕃人的威脅,也就基本消除了。
而李晨將實現這個想法的希望寄托在裴行儉身上,他覺得如果真的裴行儉領軍出征,那肯定能取得勝利。曆史記載中,裴行儉了隨後幾年內領軍出征平叛,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與欽陵交手,也應該能取勝。畢竟雲集青海的那些大唐軍隊,都是百戰之師,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
良將加有戰鬥經驗的軍隊,那取勝的把握就強上了很多。
因此他準備把必須占領青海的理由,說的更多一些。
“說的不錯!”李晨能認識到這一點,裴行儉還是挺滿意的,他麵帶微笑地點點頭,“這也是我大唐在青海一帶設置了多座邊城之故。甘州、肅州、涼州、鄯州、蘭州、洮州、河州等州府,俱是拱衛青海,防備強敵從青海方向來的要塞。青海是極佳的放牧之地,在我大唐控製青海這些年,為我軍中提供了不計其數的戰馬。唉,可惜,滅了吐穀渾後,我大唐並未加強對這地方的治理,以致給吐蕃人以可趁之機。”
“我大唐的注意力更側重於遼東,皇帝和大臣們的目光,全都放在了征服遼東上!”李晨悶聲說了一句,“其實遼東的高麗、百濟、新羅,他們三國鼎立的時候,對我大唐幾乎沒有威脅,他們的力量在彼此爭鬥中相互消耗,根本沒辦法對外擴張。而我大唐,自顯慶年間開始,就一直對遼東用兵,雖然說如今將百濟和高麗先後滅了,但卻讓新羅一家獨大。除了我大唐,再沒其他力量能製約新羅,新羅國力必將進一步強大,他們最終與我大唐翻臉。這幾年的戰爭證明,我大唐幾十年來的征戰,可以說失去了大部意義,還不如讓遼東這三國在那裏殺個你死我活,我大唐繼續當他們的宗主國。”
李晨這話並不是氣話,因為曆史走向就是這樣,百濟、高麗先後被滅後,新羅基本統一了朝鮮半島,最終新羅不甘願繼續仆從我大唐,采取了與我大唐對抗的策略,大唐與新羅間爆發了戰爭。
這場戰爭已經結束,如今新羅依然沒有完全臣服於我大唐,這是讓很多大唐朝臣鬱悶的事。
大唐與新羅的戰爭,我大唐並沒取得完全的勝利,可以說,並沒摧毀新羅的有生力量,沒辦法對他們完全控製。這場打了多年的戰爭,耗費了大唐無數的財富,死傷了很多將士。
劉仁軌在到青海任職前,就是在遼東指揮與新羅的戰爭。
如果百濟、高麗還沒被攻滅,那大唐與新羅之間的戰爭也不可能暴發。
攻滅了兩國,卻沒有將新羅完全控製住,大唐在朝鮮半島的政策是很失敗的,今天李晨忍不住拿話批判了一下。而大唐在青海的策略差不多也是類似的性質,當年大唐軍隊攻滅吐穀渾,立仆從於大唐的慕容順為吐穀渾王,但最後慕容順被殺,其子慕容諾曷缽繼位為王後,並不能完全掌握吐穀渾的國政,又不給予足夠的軍事力量支持,最終被吐蕃打敗,吐穀渾的國土上,主人變成了吐蕃人。
“裴侍郎,我們在遼東和青海的軍事行動,最後成了為人作嫁衣裳。”
“為人作嫁衣裳?”裴行儉有點愕然。
“我大唐將士浴血奮戰,並沒有換取與我們付出相匹配的東西。吐穀渾被打殘了,我大唐不給予足夠的支持,最終被吐蕃所滅,其王和弘化公主狼狽而逃。高麗和百濟被滅了,新羅一家獨大,竟然與我大唐持續進行了六七年的戰爭,這不是為人作嫁衣裳,還是什麽?”
裴行儉沉默了一會後,最終還是點點頭:“說的不錯,確實是為人作嫁衣裳,便宜了吐蕃人和新羅人。”
“其實那時候,如果完全將吐穀渾滅了,將青海之地置於我大唐的治下,置州縣,派大唐官員直接治理,吐蕃人根本不可能取得現在這樣的優勢,畢竟那樣情況下,他們想取青海之地,就冒著與我大唐直接開戰的危險。在未取得青海之地前,吐蕃軍隊要經過青藏……吐蕃高原而來,他們的後勤補給上根本不可能保持戰爭所需,他們也不可能在青海雲集如此數量的大軍,也就是說,如果青海之地,已經是我大唐的領土,我大唐在青海以西駐紮了重兵,那吐蕃人根本沒機會攻占青海,也就不會有現在的事了!”說這話的時候,李晨眼睛中閃著精光,神情也非常興奮。
裴行儉聽了,並沒馬上答話,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但他臉上的神情,看上去還是挺興奮的。
見裴行儉對他剛才的言論表示出了興奮,李晨更是高興,受到了鼓勵,繼續說道:“遼東的事務也是一樣,我大唐如果要想完全控製遼東,在消滅了百濟和高麗後,也不能將新羅留下。要消滅新羅,憑我大唐現在的國力,應該並會非常困難,也不要擔心師出無名。過去幾年,新羅時常挑釁我大唐,我大唐在任何時候都師出有名。而且,有可能我大唐可以利用新羅國內的各種力量,讓他們相互起爭鬥,最終逼迫新羅除國內附。我大唐隻要實際控製了遼東,那以後就不會有那麽多麻煩事,幾十年過後,遼東各地百姓接受了我大唐的統治,認可了自己唐人的身份,那也就不會起亂了。”
“百姓其實最實在,如果在大唐的統治下,他們日子過的好了,生活比以前安定了,那肯定不會起來造反。隻要我大唐能善待那裏的百姓,要想維護統治,應該不難,畢竟整個遼東半島的百姓,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漢化,在漢時候,整個遼東也都是我漢家的天下,他們對我大唐中央王朝,還是有認同感的。過去這些年,遼東三國也是以我大唐為宗主國,其王需得我大唐冊封才得正統。”
“李公子,你想的,比我還要深遠,真的非常讓人佩服,實在難以想象,你年不及弱冠,真是有誌不在年高,哈哈!”裴行儉撫著胡須大笑起來,“與君一席話,真的勝似十年書。今日某冒昧來拜訪,收獲了非常多的東西啊!”
“裴侍郎客氣了,我隻不過胡言亂語幾句,裴侍郎不責怪,我就很高興了,”得了裴行儉的當麵誇獎,李晨心裏也有點得意,但臉上表情還算鎮靜,謙虛了一句後,又馬上套近乎,“裴侍郎,你就喚我一聲曉陽吧,別叫我李公子,有些擔當不起!”
“好,那我以後叫喚你一聲曉陽,”裴行儉馬上答應了李晨所請,“你也別叫我裴侍郎,看年歲,我應該比你父輩大一點,你就喚我一聲伯父吧。我與你一見如故,這些客套的東西,就別太多講究了!”
“是,以後小侄就喚你一聲裴伯父,”李晨說著,起了身恭敬地作了一禮,再道:“希望以後裴伯父能多照應我,父母雖然給我留下了一些產業,還有幾名下人,但我在長安,卻沒有什麽親人,也沒人可以照應,沒有人督教我,裴伯父你德高望重,非常有聲望,希望以後你能經常指點我,讓我不要誤入迷途!”
裴行儉受了李晨的禮,也沒推拒,馬上答應:“照應你一二,這是應該的。你文武全才,天資聰慧,能遇到你這樣出色的晚輩,我非常幸運。當年恩師蘇公遇到我之時,傾囊相授了他的才學。你的天資比我要好很多,你的恩師也比我的才學更好,我不敢當你的師父,但如此你想學兵法,或者相術,我都可以教你。”
這話更讓李晨大喜,趕緊再行了一大禮,“多謝裴伯父厚愛,小侄不勝感激。以後,還請裴伯父多多指教,小侄一定時常到你身邊,聽你的教誨。”
這一番談話的收獲,實在出乎李晨的意外,他沒想到竟然得到裴行儉如此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