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魯山之亂,雖是被皇室壓下,然而朝中百官卻心知肚明。辰帝登基,就在眾人以為鄒家一族要走向滅亡時,辰帝卻令眾臣再次體會到了何謂帝心難測。
辰帝在眾人錯愕的目光中舍左相戴世矩,而重用原右相之子鄒苑曦,提拔其為海天最有年輕的右相。而這位少年丞相也未讓皇帝失望,革新吏治,整治貪墨,壓製氏族,重用新秀……做事可謂僅僅有條,沉穩老成。
於此同時,辰帝在漠北寧遠、南疆景和兩個重城設置平都府,任逸王為寧遠平都府都統,靖南候戴世矩為景和平都府都統,分別管理、震懾北境和南疆,進一步讓國勢穩固,邊境平穩。
朝堂上下也煥發一新,生機勃勃,湧現了一大批人才。如禮部尚書謝羽時、戶部尚書薛源、平章參事藍明遠,兵部右侍郎柳逸遠……等等。
辰帝用人的眼光,放手的膽量,令百官幹勁十足,辰帝更有敢作敢為的氣魄,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進退自如的瀟灑,這些都令朝堂上下一致交口稱讚,對這個年輕的帝王更是敬畏有佳。
對於這樣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尤其還是一位年輕且後宮空虛的帝王,百官在敬畏崇慕的同時也將目光放在了後宮。
自辰帝即位,便陸續有官員上奏禮部,當即刻為皇帝選秀,廣錄天下美女,充斥後宮,選後立妃,以延續皇家龍脈。
然而這些奏本一經禮部,卻猶如石沉大海,再激不起一點聲息。百官有詢及此事的,禮部尚書謝羽時則多含糊其辭,竟似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後宮長期空虛,朝臣心急如焚,終於在辰帝登基四月後的一日,十數位眾臣聯名上書,直達天聽,請奏皇帝即刻選妃立後,內廷司更是上了添選妃嬪的議章。
就在眾臣工心頭攛掇著將自家閨女往宮中送時,那請奏選秀的議章剛送至辰帝手中卻即刻被駁回。
辰帝與翌日早朝言明,關於立後之事會給百官一個明確的回複。就在眾臣興奮地猜測皇上要立後的天大喜事會落在哪家頭上時,卻迎來了一張誰都沒想到的詔書。
竟是立儲詔書!辰帝封不滿一歲的皇子歸海泉銘為皇太子,授太子印,拜右相鄒苑曦為太子太傅。
就在這紙詔書掀起軒然大波之際,立後詔書也隨之而來,頓時炸響了整個朝堂。皇太子生母戴氏,冊封為後,賜住蘭軒宮。詔書簡潔明了,不做任何交代,可意思卻一目了然。
清蘭郡主奉旨南下和親,後來又莫名失蹤,再後來她又突然出現在流砂城中,直至成為先帝禦筆親封的翰王妃,這些眾人皆知,便如神秘的傳奇,早已被海天百姓傳成了數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然而就在辰帝登基之後,卻再未傳出任何有關清塵郡主的消息。有傳言,清塵郡主曾奉旨和親,嚴格說來已是有失清白,閨譽受損。烈女不配二夫,這樣的女子豈可為後?辰帝正是因為這個才對立後之事諱莫如深。
然而現在詔書金帛墨字清清楚楚,銷聲匿跡的清塵郡主被冊立為後,而且她早已為辰帝誕下龍子。這這……這簡直匪夷所思,百官不明,百姓更不明所以。
可是對此皇室是不需要做任何解釋的,一時間傳言滿天飛,女主角自是這位號稱海天第一美女的清塵郡主。
百官詫異的同時,也隻有見風使舵地紛紛湧向左相府恭賀。左相府驟然賓客如流,戴相爺更是滿麵春風。
既然皇後人選已定,那麽接下來就是冊後大典了。然而宮中卻傳出消息,皇後身體欠佳,需前往寧泉借助清幽穀的溫泉細細調理,方可痊愈。
而帝後這一去竟是歸期遲遲,再無一點消息。半年前,朝臣再度掀起冊妃狂潮,言皇後常年不在宮中,應擇適齡女子即刻選秀,充實後宮。
而這次,辰帝大怒,竟道後宮之事乃是帝王私事,百官休得多言。更是怒叱上奏者不忠不臣,帝後有恙為人臣者非但不憂心,為帝後祈福,反倒做他圖謀,其心可誅。
辰帝這斥責可謂相當嚴重,至此,朝中再不敢多言冊妃之事。
這日午後,奚辰宮中,春風穿廊而過,水涼意瑟,歸海莫燼憑窗而立,眉宇微鎖下清雋的臉龐籠著一層淡淡的愁緒。他已在窗前站了許久,清風微過,他回身踱步,坐至案前,執起案上一個雕刻精美的草木盒子,在心中一轉,叩開了盒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