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生參透許多事,她在自己與世界之間,構築了一道拒絕誘惑的牆。張愛玲少女時期撰寫的故事中,筆下的女子早已拒絕了許多事物:愛情、身體健康的丈夫、親情與地位。張愛玲的《色·戒》因著電影又成話題,女主角王佳芝為了國家,命和貞操都可以不要,卻唯獨抗拒不了“鴿子蛋”粉紅鑽戒。愛情本來還似有若無,直到那顆蠱惑的粉鑽出現為止。刹那間,一切人生的價值順序,確定起來;刹那間,男人易先生的漢奸形象褪去了,愛情的召喚油然而生。
為了那顆鑽戒,王佳芝竟然什麽忠誠、任務都不要了;但也為了那顆鑽戒,王佳芝命也丟掉了。
曆史上為鑽戒而亡的人,豈隻虛構的王佳芝,太多了。不分男女,無分貴賤,凡搶奪寶石的小偷、騙子、商人、江湖術士,貴族曾為鑽石而戰,拿破侖士兵曾為鑽石而亡,足寫千本鑽石身亡錄。
鑽石為何如此迷人?張愛玲在她的原著中,先安排一場麻將戲,麻將桌上女人的手成了唯一會動的主角,而妝扮主角的就靠手上的鑽戒。王佳芝在第一場與富太太們打麻將的戲中,手中戴了一隻不起眼的翡翠,王佳芝因此深覺自卑。
鑽石等同高價貨幣,卻又連結愛情意念;帝王的皇冠少了它,無法宣示至高的權力;曆史上它曾被拿來磨成粉當毒藥,現在平凡夫婦用它來象征愛情永恒。鑽石,它的名字是多重的概念,它小而容易轉手,耀眼因此可獲得各方聯想,重要的是它值錢,而且愈來愈值錢。
所以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參得透許多誘惑,卻參不透一隻鑽戒。
鑽戒一隻即可切割成上百琢麵,不同光線下,它散發不同色澤。它預告愛情又預告權位,更預告價格的擁有;它小小的,藏在人們的心裏,把人性中的貪婪包裝得既美麗、璀璨奪目又理直氣壯,沒有人會因擁有它而自慚形穢。
鑽石出現於人類的曆史,先從良善的宗教用途開始,等到文藝複興後切割工匠等技藝大為發達,它瞬間從良善轉為邪惡,成了又美麗又蠱惑又瘋狂又血腥的魔幻之石。
鑽石可以收買任何女人嗎?
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恐怕是一個與“王佳芝”相反的例子。曆史上最著名的鑽石之一“奧洛夫”鑽石,從孟加拉國、英國、亞美尼亞最後輾轉落入俄國人奧洛夫手中。奧洛夫伯爵長得風度翩翩,他愛上了葉卡捷琳娜女皇;為了向她求婚,買下89.6克拉的絕世美鑽。沒錯,89.6克拉,比王佳芝的鴿子蛋粉鑽足足大了15倍。聰明且自信的女皇,收下了伯爵的鑽石,鑲於國王令牌中,卻什麽口信也不給求婚的伯爵。奧洛夫最終崩潰而死,女皇從近90克拉的鑽石中,既沒看到愛情,也未連結任何無可名狀的感動。她隻是收下了半個蛋形狀的西方第一大鑽石,女皇腦海中閃過的是,這是俄羅斯大帝國的絕佳象征。自信的女皇眼中,這美鑽昭顯的隻是帝俄的權力。
三千多年前,某日印度中部高原,一名達羅毗荼男子無意間於田裏發現了一顆閃耀奇異光芒的小圓石,他拾起了小圓石,供奉給僧侶;從此人類的曆史,展開了一連串迷惑的鑽石旅程;而且百萬人因此為它身亡。
“王佳芝”隻是其中之一。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電影《色·戒》海報(CF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