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
昨天下雨,小菜就不來回跑了。。。
——————
中華帝國確實不急著玩泡沫經濟,因為夏鈞作為穿越者,一戰後的經濟發展路線,前十年是很繁榮的,而後十年是很蕭條的。
如果還按照原本的刻度的話,那麽中華帝國甚至可以在199年後再搞泡沫經濟。
不過顯然曆史已經改變了,中華帝國最多隻要把事件提到19年,也就是說,三年後中華帝國將會跟進。
三年內,中哈帝國的目標是將全國的基礎設施修建清楚,讓後再搞泡沫經濟,大規模的向國民低息放貸以刺激內需。
不過當前中華帝國也是有能力搞泡沫經濟,起碼在東部地區,是具備基礎條件的,隻是在內陸和西部地區不具備,北方的條件也不是太具備。
內陸地區和北方的條件也很快就能具備了,因為內陸和北方地區的基礎設施修建並不難,帝國則愛191年,鋪設了三萬公裏的鐵軌,可以說是無比瘋狂的,就連美國當初也沒有這麽瘋狂的鋪設行為。
在這樣瘋狂的建設背後,是亞聯儲不斷的增發貨幣,使資金鏈一直處於充盈的狀態,相比美國的瘋狂印刷,亞聯儲還算是比較節製的。
《複興日報》上的防止泡沫經濟的那篇文章雖然是夏鈞做的,但問題是中國並非沒有泡沫經濟。
鐵路建設泡沫就很強大。
這也是當前唯一一個比較大的泡沫。
鐵路可以私人建設,中華帝國的土地也屬於私人。
此時在中華帝國建設鐵路,回報率是很高的。特別是在內需市場逐漸繁榮的狀態下,大量的原材料、商品都通過鐵路進行運輸。
是較高的回報率,推動了鐵路建設。
因此,泡沫雖然有,但卻還不大。
此時的建設還算是有點理智存在的,不會胡亂的進行重複性建設。
同時中華帝國的運輸行業上,公路運輸也與鐵路並起,公路和鐵路的運輸競爭已經越來越強烈了。
但相比汽車來說,鐵路運輸還是存在諸多優勢的。
畢竟中華帝國是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但貨物運輸超過一定距離時,公路運輸也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公路在三百公裏內競爭優勢最強。
麵對蓬勃發展的公路運輸,各地鐵路依舊是很繁忙。
此時中華帝國給地都在瘋狂的建設,因此光是建築材料運輸就占用了大量的鐵路運力,同時各地的原材料開采,也占據了不少鐵路運力。
鐵路的運輸價格還算便宜,隻要持續保持運轉,那麽收回成本確實不是難事,這也是為此時中華帝國內部熱衷於鐵路建設的原因。
中華帝國的由於對外出口的繁榮,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內部的繁榮。
加上大量的建設行為,也使內部市場開始走向繁榮。
而且此時中華帝國還未進行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因此市場要想變得不繁榮那是不可能的。
經濟發展這個,實際上隻要政策得當,是很好控製的。
在不斷繁榮的內部市場下,瘋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常理之中的事了,畢竟內部市場繁榮了之後,無法跟上的基礎設施,都會有人拿著大把的錢去建設,從而跟上市場的發展。
這種發展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理論上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在非常繁榮的市場下,會延伸出大量的建設行為,同時經濟崩潰後,國民會欠銀行很多錢。
而銀行如果是國家的,那麽國家在發動戰爭時,也就可以有很多人力可以動用。
在市場經濟中,如果把一件產品細化,會成本幾乎大部分都是勞動力成本,而非勞動力成本的,那屬於不動產成本。
但那些不動產成本,除非是那些田地,其他的人造不動產都是可以繼續細分為勞動力成本。
美國的那種透支消費方式確實是諸多有利,但在中華帝國,必須由國家來操縱這種模式,否則錢會跑到私人手上。
以中華帝國的發展計劃,這種瘋狂的鐵路建設,還將持續十年以上。這要政策上不出問題,這種瘋狂的建設就能夠維持下去。
這是一種屬於人為可控的瘋狂建設,實際上對於國家來說,風險是很小的。
泡沫經濟會破碎,那都是銀行不再往外貸款而造成的。
到時候經濟陣痛自然有,企業破產就能夠不用再承擔債務,個人則需要繼續還錢,但私人一般都不會欠下太多錢,銀行不可能讓個人透支到不可能還清的程度。
可能最多,也就透支兩到三個月的工資,而且可以向全部國民低息放貸,讓他們去消費,以中華帝國五億人的人口規模,這種透支消費的模式,理論上可以持續很長。
那麽經濟崩潰之後,全體國民,必須為國家免費打工兩三個月,因此國家就有非常多的錢去打仗。
而且戰爭初期,經濟還未完全恢複,工資水平顯然沒有經濟崩潰前那麽高,那麽國民可能要給國家打工半年,甚至是一年。
同時國家不需要國民馬上就把錢還上,同時國家還是照樣收稅。
如此一來,戰爭潛力就無比恐怖了。
國家不需要出台強製剝奪措施,就能夠獲取大量的資源進行戰爭。
而對於一個五億人口的國家來說,負責戰爭機器運轉的,並非是所有人口,因此可能國家可以打上十幾年的戰爭,都可以繼續持續。
因此,中華帝國已經小規模的開始建立信貸體係了,並且想一小部分的國民發放信用貸款,但目前利息還比較高,不是所有國民都會去貸款。
如果要加大放貸量,隻要把利息降低到幾乎沒有的程度,就可以。當然不可能一下就降到沒有的程度,可以逐漸的往下降,以避免在同一時期太多貨幣流入市場導致急劇的通貨膨脹。
總的來說,這種模式就是我借你錢,不要你利息。個人拿到錢後,就會出現大量的商業活動,從而使整個市場都無比繁榮,人們的收入開始增加。既然收入增加了,貸款利息又很低,大部分國民都願意起貸款,以提前享受到的目標,例如房子、汽車等等。
但銀行突然不放貸了,讓市場陷入蕭條,讓整個國家的國民都還不起錢了。
那麽接下來,國家就用之前透支消費建設起來的基礎,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而國民欠下銀行大量的錢,也就能夠給國家發動戰爭提供無比豐富的資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來之前,中華帝國必須完成這一進程。
當中華帝國完成了這一進程後,馬上就可以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而且是全麵的戰爭。
至於時候加入戰爭,中華帝國是有極大的主動權的。
……
19年,中華帝國早建設的中京已經基本完工,中京位於開封以南八十公裏,朱仙鎮以西五十公裏,在一片曠野中建立起來的一座新城。
為了解決中京的用水問題,帝國從牡丹江水庫調水,建設起了第一個南水北調工程調水線。
南水北調這一工程,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建設了,重點在於解決北方用水問題。
帝國對於北方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重點保護,同時對北部、西部的生態進行嚴密的監控,遏製了隨著經濟發展而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此時北方草原上,還時常會發生了一些洪災,相比後世不斷擴散成沙漠的狀況好太多了,加上中華帝國此時的防範意識很強烈,因此北部和西部的生態環境惡化的可能性降到了極低的程度。
麵對沙漠化的問題,中華帝國專門將生產兵團調往沙漠邊緣,對沙漠進行精心的綠化。
後世中國也采取了這一措施,把軍隊調去綠化沙漠,但問題是樹木種下去後做個報道,然後就沒人護理了,這些樹木有的枯死,有的被當地居民為了一些利益給搞死了,可能僅僅是為了那些盆子。
中華帝國此時則是則是采取多種措施,首先在沙漠邊緣地區建立滴灌係統,然後將樹木植下,同時在植樹的地區建立防沙帶,以免這些樹木被沙塵淹沒。
同時建立專門的護理隊,對這些樹木進行管理,出現樹木死亡則進行補種,同時防止人為的破壞。
對於人為的破壞,帝國刑法中有明確規定,破壞沙漠綠化植被,可以進行判刑,力度視行為惡劣程度而定。
帝國對於這種綠化並未急進,而是打算每年綠化多少地區,首先將沙漠擴散勢頭阻止,同時年年對沙漠麵積進行壓縮,最終將整個沙漠包圍,爾後徹底的將沙漠綠化。
滴灌是綠化沙漠的重要技術,而沙漠周邊地區可能缺少足夠的水源,因此帝國加大力度進行南水北調工程。
同時帝國還計劃,從貝加爾湖,也就是當前的北海抽調淡水。北海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淡水資源,從那裏調水是個不的選擇,起碼用來供應沙漠滴灌體係的消耗是綽綽有餘的。
另外,帝國已經秘密在渤海建立了一個大型海水淡化廠,這個淡化廠用的能源就是特斯拉電圈作為能源。
因此,帝國從貝加爾湖調水是必須的,這樣可以魚目混珠,實際上從貝加爾湖抽調供應北方的水並不多,大部分的水都將從渤海抽調,在淡化之後輸送給工廠當工業用水使用。
實際上這些海水淡化廠讓人也沒,主要的問題是,中華帝國建設的特斯拉電圈發電廠必須封鎖,不能讓國民和其他國家知曉。
就如何發展北方工業群問題,帝國高層進行了多次商議之後,決定建立一種以免費能源為基礎的模式。
主要的問題還是水,工業用水的來源,同時還有工業廢水如何處理的問題。
不管是淡化海水,還是處理工業用水,都必須消耗較大的能源,如果用落後的生產力去發展,那麽就不劃算的。
因此帝國開始考慮用特斯拉電圈來為海水淡化、汙水處理提供能量。
帝國將把那些汙染嚴重的工業集中起來,從而建立排汙管道,將汙水排放到汙水處理廠,同時汙水處理廠,也處理城市汙水。
每個城市都將建立汙水排放的專門管道,甚至是可以把許多城市的汙水排放管道連在一起,統一排放到某一個超大型汙水處理廠。
而這些汙水處理廠,都將使用特斯拉電圈作為能源。
“如果說未來沒有國家能夠給我們打了,那麽我們可以把敵人變成大自然,同樣是這樣的模式,但蕭條之後我們以改造大自然的方式來恢複經濟。”夏鈞曾經在高層會議上說過這麽一句話。
這也基本上確定下了未來中華帝國的發展模式。
在有敵人的時候,當經濟蕭條時,就發動戰爭來恢複經濟。在實在沒有敵人可打的時候,就可以與大自然鬥爭,可以如同戰爭一般不考慮成本的對自然進行改造,同樣能夠拉動經濟。
如果考慮成本的話,那麽經濟也就不可能恢複,因為國家這種不計成本的行為,實際上用的是國民欠銀行的錢,太吝嗇的話國民還不起錢,自然也就不能進行下一次刺激消費。
改造自然的目的,是為了讓國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質量,以及讓生產變得更加安全和沒有製約。
“若是真有那麽一天,我們甚至可以把黃土高原都改造掉。”閻錫山充分的意識到了這樣模式的巨大潛力。
美國在二戰前,便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這種方式,在未參戰時恢複了十年經濟大蕭條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
實際上,如果將用於戰爭中浪費的那一部分錢再去建設,那麽其發展速度將是無比恐怖的。
畢竟在大量低息放款時導致經濟無比繁榮時期,就會伴隨著大量的建設活動。而當經濟蕭條之後,國家又用國民欠銀行的錢去建設一些高成本,但卻有益於社會的工程,那麽不管是繁榮時還是蕭條時,都可能進行瘋狂的建設。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實際上維持社會基本消費供應隻需要很小一部分人口,而大部分人口,都可以投入到那些建設之中。
而這些人欠了銀行的錢,等於就像是資本版奴隸社會,他們因為需要還錢,所以本質上和奴隸沒區別。
以美國的模式來說就是這樣的,因為銀行是私人的,不是國家的。
而中華帝國不是如此,中華帝國的銀行都是華東集團的,華東集團未來必然要進行國有化改革,同時還將把股份分給國民。
因此未來中國使用這一模式,隻能說是‘組織建設’的模式,並非是壓榨式的,但壓榨也一定存在。
如果不壓榨,人人都很富裕了,那麽誰還幹活呢?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人們要達到物質富裕程度,實際上是很容易的,如果沒有稅收等等的話。
不過一個國家的發展,又離不開政府的組織,因此稅收定然是需要的。
同時政府還要組織一些高成本的建設項目,靠一般手段的稅收是沒有那麽多錢的,而且社會不蕭條,勞動力成本會很高。
在中京建設得差不多的時候,中華帝國遷都的議案正式走上日程。
杭州此時非常發達,畢竟這裏適合發展經濟,又是中華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不過造成的問題就是過於發達,經濟發展與行政發生了一些不協調的幹擾現象。
遷都已是必然。
加上戰略安全等等問題的考慮,帝國內閣和議會都通過了遷都議案,決定於19年6月正式遷都中京,同時陸續將中央各部門都遷往中京。
中京經過四年的建設,不管是用水還是交通上都已經比較完善了,具備了成為首都的基礎條件。
對於遷都,杭州市民多數持反對意見,但並未發生過激的行為。
從各方麵來說,遷都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
特別是戰略安全上,杭州位於沿海,已經不適合作為帝國的首都了。帝國此時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有巨大的戰略緩衝餘地可以選擇。
……
一轉眼,六月已經到了,中華帝國正式遷都中京。
中京建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可以容納兩百萬人的恢宏廣場,帝國將於7月16日建軍節進行一次盛大的閱兵式,以慶祝帝國遷都中京,以及建軍13年。
這次閱兵式,中國邀請了所有第三世界成員國參加,同時還邀請了世界各國媒體,說白了,這又是中華帝國炫耀武力,向世界秀肌肉的行為。
大批的帝國國防軍開始往中京調集,中華帝國軍部組織了三十萬陸軍,以及兩千架軍用飛機參加這次大閱兵。
除了國防軍以外,還有武警、民兵部隊。
那一天,中京廣場上人山人海,上百萬國民從全國各地趕到中京觀看這次大閱兵。
禮炮齊鳴,軍樂奏響。儀仗隊首先出場,舉著軍旗出現在了視野中。
當儀仗隊走過觀禮台,齊齊舉起了左手。
這次閱兵式,必然被載入史冊。
因為這次閱兵式,夏鈞搬出了原定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納粹軍禮,由於這個時候德國納粹還未掌控政權,軍禮還是舊式的。
所以夏鈞將原二戰時期的納粹軍禮搬出,就成了中國特色。
夏鈞在觀禮台上,也伸出了左手,4度角伸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