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航天事業包含了很多方麵的事情,火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和空間站這四樣高精尖的裝備並不能夠涵蓋住一切,甚至可以說隻不過是整個航天係統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無論是從縱向,還是從橫向比較,華夏雖然是全世界有數的航天大國,但是和占領著地球航天事業最高峰的美國、俄羅斯、歐洲相比,特別是與美國人相比,華夏還是有著不小差距的。不說別的,單說太空望遠鏡,天空一號空間站都已經上天建設多年了,可是國內新聞媒體鮮少有太空望遠鏡方麵的報道。

當然,也不能說國內的天文工作者們沒有往這個方麵努力,早在2001年神舟二號宇宙飛船發射升空的時候,就搭載了一台軌道太空望遠鏡,但是無論從使用壽命來講,還是從專業性、功能性等方麵來說,這台軌道太空望遠鏡是遠遠比不上哈勃空間望遠鏡。更重要的是在這台軌道太空望遠鏡之後,華夏再也沒有後續的開發計劃。

目前,華夏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宇宙線和高能天體物理開放實驗室正在和國內的幾所高校,聯合展開科研攻關,希望能夠盡快的研究出來硬射線調製望遠鏡。以及質量低於一百公斤的微型天文衛星。不過這些事情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夠做到的,太空望遠鏡和衛星一樣,都是屬於美歐日等國對華夏嚴格控製輸入、交流的高精尖技術,華夏的科研工作者們能夠做的,就是依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完成一係列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數不勝數,隻能讓人疲於應命。

在所有的太空望遠鏡中,哈勃空間望遠鏡無疑是最有名的一個,但卻不是唯一的一個。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韓國等都先後往太空中輸送過太空望遠鏡。這些太空望遠鏡的功能不一,一直在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對茫茫宇宙展開解讀。

例如日本第三代太陽觀察衛星“陽光b”所攜帶的太空望遠鏡,主要用來對太陽進行觀察,韓國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大學聯合研發的太空望遠鏡,所承擔的主要任務是世界上首次繪製出遠紅外領域的“全天地圖”。

對太空展開觀察,不僅僅有助於人們了解宇宙的起源,建立整個宇宙的模型,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探測到太空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天象,為人類進行星際旅行,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線路出來。劉士卿雖然可以用信號接收器搜索到相關的資料,但是對這方麵的資料,他並不敢百分之百的相信,畢竟資料是死的,太空活動是活的,誰能夠保證銀河聯邦的相關記載,就一定準確無誤,畢竟這玩意兒容不得半點差錯。但凡是有一點錯誤,就很有可能釀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無論如何,太空望遠鏡一定要建造,而且要發射升空,為銀河太空的後續建設、研究做鋪墊。如此一來,這裏麵就有了一個問題,銀河實業現在根本不具備製造宇宙飛船的條件,無論是技術人員的儲備,還是設備方麵的情況,都存在著不足。

和國家合作,就成了劉士卿唯一的選擇了,何況,他要搞太空望遠鏡,就算是保密措施再好,再到位,等到發射升空的那一天,想保密都保密不了。不僅僅太空望遠鏡是這樣,銀河太空所要造的太空站、太空工廠、月球基地等等,都是沒有任何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畢竟地球上的專業的天文觀察站數以百計,天文愛好者更是數以萬計,他們所擁有的專業或者業務的天文望遠鏡一天沒事幹就盯著地球周邊的太空。隨便多個什麽東西出來,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劉士卿想得很清楚,與其等到最後關頭,再和國家、軍方進行溝通,倒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說明白,和國家的科研力量一直來搞相關方麵的研究和製造。何況,劉士卿也有借用國家和軍方力量打草驚蛇的目的。等到把歐美這兩條蛇嚇出來之後,還需要國家和軍方幫著他遮風擋雨呢。

“我設計的這台太空望遠鏡,叫做千裏眼,它的主鏡口徑為八點六米,搭載有高敏度紅外線傳感器、光譜器等十幾種專業設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功能最全、技術最先進的一台太空望遠鏡。它的設計使用壽命為十五年,如果能夠及時對其進行保養、維護的話,我想使用二十年,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劉士卿一邊簡單的介紹著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性能,一邊給盧永祥、葉秋燕、洪大磊和畢泉水四個人散發著一些資料。

……

劉士卿花費了一個多小時介紹他的千裏眼太空望遠鏡,說的是口幹舌燥,天花亂墜。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洪大磊、畢泉水等四個人,在他說了半天之後,愣是沒有一個表態的。

“我說各位,你們能不能別用這種眼光看著我?我瘮得慌。你們倒是表個態呀?”劉士卿有些鬱悶的說道。

洪大磊看著盧永祥,“盧院長,你是咱們國家科研學術界的首腦人物,你先說說你的意見吧?”

盧永祥點點頭,“既然洪將軍點名了,那我就說兩句。劉總,咱們先不說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所涉及到的技術是否成熟,哪怕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你算過它的製造周期和總體花費沒有?

哈勃空間望遠鏡,在1990年升空,在當時的物價條件下,花費三十億美元,它的繼任者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造價大概在四十六億美元,扣除掉通貨膨脹的因素,造價也相當於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一半左右。

你現在所說的這個千裏眼太空望遠鏡,主鏡口徑筆韋伯太空望遠鏡還要大,搭載的設備比韋伯太空望遠鏡還要多不少,就算是咱們華夏的成本比美國要低,我估摸著光造千裏眼太空望遠鏡,也需要兩百億華夏幣左右。這還僅僅是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花費,還沒有算上別的。

現在,咱們再算算別的賬,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體積這麽大,使用當今的長征係列火箭,肯定是沒有辦法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的火箭都比較苗條,腰比較細,沒有歐美俄等國家和地區的火箭粗,就連勉強用來發射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都辦不到。必須研究新型號的火箭。這方麵的投資又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而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火箭都是在燕京造好,然後使用火車運往衛星發射中心,組裝之後,發射升空。從燕京到衛星發射中心,火車需要穿越很多的隧道,這些隧道的橫截麵是有限製的,鮮少有能夠達到直徑在八點六米以上的,如果在燕京造火箭,使用火車運往衛星發射中心,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用飛機運輸。飛機的平穩性又無法保證,一旦遭遇大氣湍流,飛機顛簸,就有可能會對火箭造成破壞。何況,現在也沒有地方能夠找到直徑這麽大的飛機呀。歐洲人的空客380,最大直徑處也不過是七米多,和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八點六的主鏡口徑差了不少。

如果我們拋棄現有的手段不用,選擇在衛星發射中心製造火箭的話,當地又沒有這方麵的設備,需要把燕京的設備撤除下來,運到哪裏,或者重新購買一份。

劉總,這麽多的問題,不但花費多,而且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也多的讓人撓頭,造體積那麽大的太空望遠鏡,對我們來講,是否合適?這個問題,還希望你好好的斟酌一下。

當然,我不是反對建造太空望遠鏡,我認為咱們還是很有必要在這方麵做出成績的,我的意見是咱們造一些小口徑的太空望遠鏡就可以了,一米以下,或者一兩米,兩三米,都可以,足以滿足我們在很多方麵的需要了。如果一個不夠,咱們就造兩個三個。劉總,你覺得呢?”

盧永祥的意思非常明確,也就是不看好劉士卿提出的千裏眼太空望遠鏡計劃,在他看在,這玩意兒有些不切實際,華而不實。

盧永祥的發言無疑為他們四個人的發言定下了一個基調,之後洪大磊、葉秋燕和畢泉水都表了態,都不太願意讓劉士卿製造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理由和盧永祥大同小異,都是一些很基本、很現實的問題。

劉士卿淡淡一笑。“各位說的都很有道理,如果是幾年前,不用各位說,我也不會想著要造什麽太空望遠鏡,一方麵我還沒有那個技術水平,另一方麵也沒有資金實力,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像盧院長說的那樣,現實條件不允許,限製太多了。但是各位,現在畢竟不是幾年前了,你們所說的問題,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