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旁支與井
那年夏天晚上,太爺爺和爺爺還有大伯三個人睡在院子裏納涼,前半夜一切正常,後半夜大伯起來上廁所害怕,非要拽上爺爺,兩個人就小心翼翼的開開院門跑了出去,生怕驚醒太爺爺,說來也怪,就算當時祖宅消減了宅院麵積,也不至於在院子裏找不到個上廁所的地方,但兩人還是跑了出去。
因為太爺爺有規定,過午不出,就是過了午夜就不能出門了,但兩個孩子好不容易跑出去了,能那麽快回去嗎?村裏晚上的寂靜和偶爾從草叢裏傳出的蟲鳴聲,對於兩個每天隻能待在祖宅院子裏學畫符識古語的兩個人來說是極大的誘惑,兩個孩子居然玩歡了,借著月光開始捉起了蟲子,完全忘記了上廁所那事。
兩個人不知道玩了多久,已經跑出離祖宅挺遠了,大伯玩累了,才想起上廁所的事,拽著爺爺隨便找了塊荒地解決,兩人拿著戰利品,一堆蟲子,回了祖宅,兩個孩子誰也沒多心,但第二天天剛亮,太爺爺起來打拳鍛煉,發現院子裏當時養的七八隻公雞全死了,雞毛濕漉漉的雞嘴裏還往外冒臭水,分明就是淹死的。
爺爺以為是淹死的二子想家了,回家來打打牙祭,也就沒放在心上,接著就點火把那幾隻公雞屍體給燒了順便又燒了點紙錢,最後還不忘在門上貼上符,提醒二爺爺的鬼魂,你已經死了,這麽多年了。回來這一次就行了,要光回來家裏沒那麽多東西給你吃。辦完這一切太爺爺就生火做飯了,也沒有詢問大伯和爺爺。所以兩個孩子還暗自高興昨晚出去玩的事沒有被發現。
但自從那天以後,祖宅裏是太平了,沒有再死過活物,祖宅後麵的村子裏就不太平了,短短三天的功夫除了大牲口和狗還在,雞鴨鵝全死絕了,村裏的人覺得不對了。帶著死了的家禽來找太爺爺,太爺爺一看,就覺得是自己這個沒出息的二子。吃完家裏的又去吃村裏的,氣的太爺爺挨家挨戶都貼上了護門符。
當時因為太爺爺要畫符,所以就讓大伯和爺爺去村子裏送符,不夠再回家拿。如此反複為了能鍛煉兩個孩子的體魄和耐心。畢竟祖宅離村子還有點距離。
但大伯和爺爺抱著符路過那晚他們抓蟲子的地方怎麽也不想走了,兩個人將符扔地上,大中午頭的也不餓,就在草叢裏抓螞蚱玩,兩人玩的忘了時間,一看天色漸暗,而兩個人一張符也沒送出去,大伯就想了個辦法。把符都藏到了那口井裏,不放心兩個孩子還從井周圍挖了點土扔了進去。連爺爺自己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那幾天怪的很,一向自己不是很聽大伯的,但那幾天就是大伯說什麽他做什麽才釀成了大禍。
二人以為這事已經做到天衣無縫,就算有人找太爺爺,隻要推脫說符不夠沒送到,第二天再送去便可。
但到了第二天,不是一家兩家找上門,而是全村村民找上門,因為他們家的老人全都死了,被憋死的!
宮廷劇大家看過吧,把犯了錯的丫鬟公公往椅子上一綁,黃紙沾上水往臉上再那麽一貼,再大的能耐也隻有乖乖等死的命,那些老人就是這麽死的,被沾了水的黃紙憋死了!村裏人不畫符不拜祭的沒人願意往家裏存黃紙,自然這些黃紙出現的就格外蹊蹺,村子裏的人馬上抬著屍首來見太爺爺,太爺爺一看黃紙上麵的朱砂跡再問了幾句,馬上就知道這大伯和爺爺沒去送符。
太爺爺先是把人送走,將門上的鎮門符撕了去,點了三炷香,在大門口晃悠,嘴裏還念叨“冤有頭債有主,何人造孽何人還...”
太爺爺沒興師問罪,反而拿香在門口晃悠,這讓爺爺和大爺在屋裏坐不住了,是不是的躲到大門口頭觀察太爺爺在幹什麽,太爺爺轉悠了一上午,又是撒紙又是燒東西的,就是沒有找大伯和爺爺,爺爺坐不住了主動坦白了他們昨天玩的事還把黃紙藏井裏的事也交代了。
太爺爺低頭沉思了一下午嘴裏念叨著是因果報應,但就是想不出辦法,到傍晚才讓他們又去給村子裏送符紙,而祖宅門上就什麽都不貼了,太爺爺也以為錯了,爺爺隻說是井沒仔細描述,太爺爺就以為是村子裏喝水的那口井,覺得兩個孩子是得罪了井神,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就好,頂多是被井神教訓一番,而且白天太爺爺也已經鋪好路了,以為大伯和爺爺不會出事,甚至就算想破腦袋太爺爺想不到兩個孩子得罪的是害死六爺爺的那口井。
去的時候兩人還很乖把符送到了,還挨家挨戶磕頭拜祭賠禮道歉,回來時,大伯非要去那口井那裏撒泡尿,他以為童子尿可以辟邪,那口井害死人就該用童子尿鎮鎮,正因為這個舉動才造成了兩個人當天晚上經曆的那場冒險。
爺爺也未阻攔大伯,自己一個人先回了家,但到吃飯時大伯也沒回來,太爺爺和爺爺剛想出門找,大伯就回來了,動作神態都像換了個人,甚至看見太爺爺,眼裏還喊淚,但就是不說話,坐到飯桌上什麽都吃,連平時不吃的香菜都吃的格外香,太爺爺以為是大伯受驚嚇著了就去準備工具給大伯安魂。
這期間大伯摸著爺爺的頭就像是兄長在看弟弟,爺爺回憶說溫柔的都不像大伯,最後把爺爺直接抱懷裏,哭了又哭,隻說了一句話就突然倒地抽搐不起“他說什麽都別信。”
太爺爺拿著東西趕過來看見躺在地上的大伯,掐著人中把大伯硬掐了回來。
爺爺還在思索他說什麽都別信是什麽意思,醒來的大伯就大口大口的嘔吐,把剛吃的全吐出來了,還不斷的吐酸水,太爺爺沒見過這種事,讓爺爺看看,爺爺??借著燭光看到的也隻是大伯身上一團黑氣罩身,別的什麽都沒有。
又水出品,必屬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