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龍骨溝(1)

ps:走遍天下遊遍洲,人心怎比水長流。

初次相見甜如蜜,情疏日漸喜變憂。

庭前背後言長短,恩來無義反為愁。

隻見桃園三結義,那個相‘交’到白頭。

徐青山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回頭看了看白術,晃了晃腦袋:“我說白大格格,你家老太爺可真不簡單啊!你看人家那一輩子,吃穿不愁,活得那叫個瀟灑,玩得那叫個痛快,真讓人羨慕!”

白術瞪了徐青山一眼,也沒接著這茬,叮囑徐青山一定得把東西收好了,千萬別‘弄’丟了或是‘弄’壞了。老爺子這輩子沒啥愛好,就是喜歡這口,把這些玩意兒當成寶貝疙瘩一樣,萬一要是出了差錯,就連她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徐青山用手拍了拍包,連連點頭。總算是打聽出了消息,隻是這個消息也比沒有強多少。諾大的長白山,別說一年,就算是十年恐怕也走不遍,真要是瞎貓碰死耗子似地在山上‘亂’轉,明顯是胡鬧。老羊倌的病情在那兒擺著,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可是這麽大的長白山,到底得去哪兒捉呢?

白主看了一眼突然悶悶不樂的徐青山,見他愁眉緊鎖的樣子,就知道是他心裏記掛著老羊倌,努了努嘴,勸徐青山不用太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會有辦法的。再說眼小也不是一點線索都沒有,她以前聽她爺爺說過,大清朝時,長白山一帶都是皇家禁地,無論是上山采參或是采‘藥’都要有官家的參票才行。既然是有人在山上捉到的蛐蛐,十有八九是采參人,過去發放參票十分嚴格,可以去找找當年的史料,或許能發現一些線索。

經白術這麽一提醒,周伍也是連連點頭,告訴徐青山,白術剛才說的沒錯,隻要找到當年的史料,或許就能循著蛛絲馬跡查到當年采參人的上山路線,那一切就變得簡單多了。

自明末開始,漢人對人參的狂熱,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東北‘女’真族的興起,人參采集也著實成為‘女’真族的一大經濟來源。‘女’真人通過馬市把山參出售給中原漢人,從中積累金銀物資,勢力日漸強大,以致萬曆三十五年明廷下令暫停遼東馬市,斷了‘女’真人的財路。馬市的關閉,使‘女’真人手中的人參產生積壓,兩年之內竟然腐爛了十餘萬斤,最後‘逼’迫他們要改進製作方法以長期保存,待價而沽。

到了清朝,每年都有數萬人到長白山采參,東北人參也麵臨著滅絕的命運。為了製止這股濫采之風,保護滿人發祥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廷下令實行放票采參,嚴禁‘私’采。乾隆二十五年印了參票1萬張,實發6千張;百年後,到了鹹豐二年,所印參票已減少到753張,實發632張,野生人參在清末已難得一見;同治朝時,參票僅僅發行了百十來張,基本上處於休頓狀態;而到了宣統時,政局動‘蕩’,參票的發放更是銳減到隻有幾十張,采參之路基本上已經徹底地關閉了。

這段曆史,白術從小就聽她爺爺說起過。畢竟那老爺子也是吃皇糧的八旗子弟,雖說不學無術,就好個玩,但是對老祖宗的發家史那是記得一清二楚。尤其這種事情,更是‘門’清。

明清的相關采參管理機構都設在通化,其相關文獻自然應該都在當地的博物館或是文獻館裏。

白術和周伍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完後,徐青山再也繃不住了,心急如焚,眼見著天還沒黑,便張羅著馬上就找車去通化看看。這種事趕早不趕晚,救命如救火,實在是不能再耽擱了。

白術本來也沒有什麽要緊事,這邊老羊倌又有‘性’命之危,現在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不等徐青山說話,自己便主動要求幫著徐青山上山去找“黃金甲”。徐青山自是感‘激’不盡,口中不迭地說著“謝謝”,到了這時候,嘴也顧不上貧了,眼睛急得都要噴火了。

通化雖說地方不大,但是曆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就有肅慎氏人定居與此,後經不同朝代,歸屬多變。清朝時為滿族居住地,始稱瓦爾喀(滿語富饒之意)。到了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清王朝為了保護祖宗發祥地,把長白山以東的遼闊地區統統劃為封禁區,僅供清朝采參和狩獵,封禁了將近200年。

到了光緒三年,通化設治,奉行“宜通化而安居”,即興通教化,故此定名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包含了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也就是要用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

從靖宇縣到通化市不到200公裏,三個多小時後,三個人終於到了通化市,這時天也已經有些擦黑了。這個時間不可能再做什麽事了,隻好找了個飯館,先飽餐了一頓,然後就近找了家旅店便住了下來。

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匆匆地吃過早飯後,幾個人直奔市裏的文獻館。

到了文獻館才發現,這裏的古籍堆得像是小山一樣,單單是清晚期文獻櫃就有一大溜。

幾個人不約而同地咧了咧嘴,相互對視了一眼,也沒吭聲,一頭便紮進書堆裏,就連中午飯也沒顧上吃。足足用了一小天時間,馬上都要到了閉館的時間了,白術終於在一本殘卷上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記載。

原來宣統帝即位到大清就亡國這三年裏,根本就沒有發放參票,唯一發放參票的記載竟然是在偽滿州國七年。這次發上山采參的人數並不多,隻有十一人,把頭姓那,看姓氏估計是滿人。從上山到上山的登記時間來後,這次放山用了差不多一個多月,采參的地點是“龍骨溝”。

忙活了一大天,總算是找到了點線索,大家都忍不住有些興奮,趕緊從書櫃裏拿出一張老地圖,圍成一圈,舉著放大鏡就找了起來。

大眼瞪小眼地盯了足有半個多鍾頭,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也沒找到這個地方。

白術‘揉’著眼睛長歎了一口氣,猜測說,或許那個地方隻是放山人自己取的名字,地圖上根本就並沒有記錄。長白山山脈,大山小山加起來幾百座,當時也沒有什麽座標或是經緯標注,很可能就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叫法,很可能就是個小山溝,估計也隻有當年的那些放山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