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很快就成立了,袁書花了二百兩買了一個小書肆。
為了提供安靜的環境,她把書肆安置在後山另一側的山腳下,靠近訓練區,也可以保證安全。
做完這些,袁書看著係統剩餘的八千八百多兩銀子,考慮要怎麽花。
是日晚,袁書照例開了全村大會。
“...九月份,晨陽村全村平均家庭收入達到了十兩五錢...”
她話還沒說完,底下就傳出了陣陣激烈的掌聲。
掌聲響過一陣後,漸漸小下來,袁書又繼續道:“三百畝土地,也全部種上。”
掌聲再一次激烈響起。
袁書依舊是等掌聲平息後,繼續,“十月份,有以下幾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晨陽村要開一家紡織廠,需要兩百名員工,每個家庭至多一人,月錢五錢,會不會紡織都可,入職會有培訓。男女都可。”
話音一落,村民們立馬沸騰起來。
“紡織廠就是織布的地方嗎?兩百人的作坊,聽都沒聽過?”
“聽說梨州有天下第一紡織,不知道有沒有我們的紡織廠大。”
“以後每月豈不是又多了五錢的收入。”
“這日子真的是睡著都要笑醒,我現在每天都盼著明天的太陽。”
袁書等所有人都議論一陣後,繼續說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發展晨陽美食——小吃一條街。”
村民們又熱議起來。
“一條街我懂,小吃是什麽吃的?”
不等大家問,袁書就解釋道:
“我會開一個烹飪私塾,第一批學員暫定五十個,無論男女老少,自認有做飯天賦,喜歡做吃的,並且想以做美食為營生的,可以來找我報名。”
村民們高興得合不攏嘴,嘰嘰喳喳討論不休。
考慮到大家的喜好問題,袁書並不強行要求,隻是讓有意向者找她報名。
但對吃過苦且過去每天都在吃苦的百姓來說,隻要能掙錢,再苦再累都不怕。
除了家庭人員不夠用的,其他家庭都報了紡織工名額,烹飪私塾也有百來人。
袁書想了想,幹脆都收了,讓他們有一技之長總是好的。
不過烹飪私塾她也不是白教。
“烹飪私塾是為了教大家生存技能,為了私塾長遠的運作,每個人需要交兩錢的束脩,這裏麵包括你們學習的耗材,以及培訓費。”
“另外,學習時長為期一個月。”
報名烹飪私塾的百姓,都感動得不行。
“兩錢算什麽,現在一個月十兩銀子,兩錢太便宜了。”
“沒錯,袁姑娘教我們生存之道,隻收這麽點,她不是活菩薩誰是。”
報名的百姓當場就要給錢。
袁書將收學生的工作交給程嘉去辦,紡織廠的招聘工作就交給許氏辦理。
分配完這些,大會解散。
回去之後,袁書第一時間打開係統「建造」界麵,花了一千五百兩,在「商業建築」買了一座一千平的紡織廠。
紡織廠還搭配了兩百個傳統人工紡織機,這也是她招聘兩百人的原因。
袁書打開領地平麵圖,將紡織廠放置在後山的林子裏。
前山是住宅區和商業區,後山她打算全部用來放大型工廠。
放好紡織廠,袁書又花了一千兩,買了一座八百平的烹飪學校,包含十個教室,每個教室有二十個灶台。
烹飪學校與紡織廠隔了大概三十米,不算短的一段距離,互相也不會影響。
做完這些,袁書才關掉係統睡覺。
翌日,許氏和袁瑾給所有人辦入學以及入職證明的時候,袁書來到南城。
昨天袁瑾與南城最大的布坊溝通了合作意向,所以今天袁書很容易就見到了布坊老板。
彩色坊比她想象的還要大,不過她隻看到有人染布,卻不見織布機。
一問,才知原來古代根本沒有紡織廠的概念,這偌大的布坊,布的原料來自以家庭或者家族為單位的織布作坊。
袁書問到,南城最大的織布家族,是一位羅姓人家。
羅家代代以織布為生,到目前,家族內部織工已經多達三百人,聽說其他地方也有羅氏紡織,羅家的布,就跟沈家的酒一樣,遍布各地。
袁書又問哪裏可以找到好的紡織工,結果依舊是羅家。
她驚歎,“近十年,一直是羅家占據紡織市場嗎?羅家也太厲害了。”
布坊老板還惦記著晨陽村那筆大單子,自然是熱情回答。
“其實羅家是近五年才發展起來的,早五年前,一直是馮家占據大頭,馮家那會兒也是輝煌得很,後來跟羅家打賭,輸了萬兩黃金,家底兒全輸沒了,至此就開始沒落,羅家好多織工還是當年從馮家過去的。”
袁書又驚又好奇,“那馮家現在呢?”
“現在就勉強過日子,根基都斷了,很難再爬起來,而且羅家也怕馮家,一直暗中打壓。”
“不過馮家織的布,依舊沒話說,當年豔絕天下的織娘梁氏,就是馮家的老太太,老太太如今年紀雖然大了,但培養了兩個孫女,聽說明年她們要參加織娘比賽,要在比賽上一舉奪魁,一雪前恥。”
“織娘比賽?”袁書不解。
“南城的布,沈家的酒,這是我們南城的招牌,所以南城每五年就會舉行一次織娘比賽,上一個五年比賽,馮家就是因為輸給了羅家,才從家財萬貫差點露宿街頭,羅家現在的那個宅子,就是馮家當年的老宅。”
袁書了然,“織娘比賽是什麽時候?”
“往年都是開春就進行,今年應該也一樣。”
布坊老板說到興致,就多說了一些,“今年開春熱鬧得很,不僅有織娘比賽,還有春闈,到時候五湖四海的人都要來我們南城。”
袁書訝然,“現在各地都鬧饑荒,逃荒人無數,還有心情春闈。”
“正因為鬧饑荒沒法活,所以大家才拚命想考中,這是他們翻身的機會。”
袁書又有些理解。
得到這些有用的消息,袁書與老板道了謝,轉頭就去了馮家。
馮家住在一條破舊的小巷子裏,巷子裏的地磚坑窪不平,磚縫裏冒出不少野草,靠邊的地磚上長著青苔,青綠色的青苔與暗綠色的地磚,顯得潮濕又陰冷。
她敲響一扇老舊木門,很快,一位中年婦人打開門,疑惑地看著她。
“你找誰?”
“我想找十名紡織工,月錢二十兩,教我的工人紡織技術。”
婦人驚愕地張嘴,半晌,才愣愣地將袁書請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