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店的開業非常順利,自這天後,哪怕是十歲的孩子,也知道袁記冒菜。

地處最繁華的盛興街,葷菜隻要三十五文一斤,素菜隻要二十文一斤,一般城裏人都能吃得起。

也因此,冒菜店自開業後,每天都人滿為患。

而晨陽村,新來的難民們,也終於學完了晨陽村的新思想。

為了區分,袁書將第一批村民叫一村,第二批村民叫二村。

這天晚上,她將晨陽一村的人先叫到村委會開會。

“今日叫大家來,是劃分土地。”袁書在白板上畫上土地平麵圖。

村民們一聽要分地,立馬就精神振奮起來。

不過同時,也有人小聲議論,“這要怎麽劃分?大家肯定都想要靠下麵的位置,誰願意跑到山頂上去,灌一趟水豈不是要累死。”

“不知道,看袁姑娘怎麽說。”

人群議論片刻,聲音漸漸小下來。

事實上,對分地這件事,袁書也沒有什麽公平公正的方法。

所以她提出,“我們采用抽簽的方式。”

場麵一下子笑出來,誰也沒想到會是這麽隨意,但又能讓人接受的方式。

“抽簽,這全憑運氣。”

“哎喲我這運氣就沒好過,完了完了。”

袁書抱出一個紙盒子,從裏麵摸出來一個小卷紙,“每個家庭隻能抽一個,抽到哪裏是哪裏。”

她把紙盒傳下去。

趁著所有人抽簽的時候,袁書又繼續道:“一村開荒土地麵積有一百平,人均三分地,所以每個家庭分到的土地,和你家人口相關。”

“拿到簽的家庭,派一個代表來找我登記土地麵積。”

很快就有人來到袁書麵前。

“我們家一共六口人。”

袁書在人口數據庫中,又添加了一份土地分配表。

“六口人,一共一畝八分地。土地有五十年的使用權,每年兩錢灌溉費用。”

來人拿著土地證,驚訝又不解,“一年佃租隻需要二錢?還給我佃五十年?”

“不是佃田,而是分配,我的領地,土地都是分配製,沒有私有土地,也沒有佃租,這個灌溉費,可以幫你們灌溉,就不用人力一桶一桶挑水。”

“不收錢,土地用五十年,還給我灌溉?”

這話把所有人都驚呆了,哪有這麽好的事,大善人也沒這麽好吧。

“那還能買土地嗎?”有人問。

“不能,這裏沒有地主,土地也不屬於個人。”

村民們愣愣的,還在消化這種全新的土地方式。

“沒有地主,以後再也沒有地主了,再也沒有佃租了。”

“也不怕地主突然漲租,突然收回土地。”

“雖然隻有使用權,但五十年的時間,這塊地也算我的吧,我想怎麽用就怎麽用。”

“不能荒。”袁書提醒,“如果自己不種地,可以轉交給別人使用。”

“這哪能交給別人,自己還不夠用。”

村民們笑成一片。

隨著抽簽的結束,大家陸續拿到了自己的土地證。

被分配到高地的人,苦笑不已,“這麽高,咋灌水。”

“哎呀你沒聽袁姑娘說嗎,她會解決灌水問題。”

“神仙不都是呼風喚雨嗎,袁姑娘肯定手一揮,雨就來了。”

所有人都興奮又期待地看著袁書,好像已經預定了百年風調雨順。

袁書撓了撓臉頰,“每個家庭預留一畝地,我要集體安排,多餘的地,隨你們想種什麽,瓜果蔬菜什麽都可以。明天早上來找我買種子。”

村民們歡喜地離開,彼此商量要種什麽好。

“馬上要入冬了,得多種些冬天能吃的菜。”

“還有麥子,眼下這個檔口就必須種了,來年四五月才有收成。”

“菜籽也得種。”

“就這麽一兩畝地,根本不夠用,袁姑娘還說要預留一畝地,要幹什麽?”

“管他幹什麽,袁姑娘的話照做就行,我種三分麥子三分菜籽,還吃不完。”

“沒錯,跑腿可以掙錢,集市可以掙錢,種點夠吃就行,也不指望賣多少錢。”

“還沒有佃租,種少了又不會有人找你收租。”

村民們大多有了想法,翌日一早,就來到袁書家門口。

比起袁書,村民們其實更知道眼下這個時節該種什麽。

他們隻管報名字,袁書給他們下單,什麽粟豆麻菜籽麥子蘿卜等等,全是九十月份要種的。

袁書特意問過麻的作用,結果是用來做布。

她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裏並沒有棉製品,棉衣棉被都沒有,這就意味著,冬天隻能用最原始的保暖方式——待在家裏and硬抗。

富人可以買炭火,但一般普通人家是買不起炭的,而且也沒那麽多炭可以買。

可惜她是個南方人,不知道熱炕怎麽做,她隻知道,炕這種東西,在古代就有,不確定這個朝代是否有地方會搭炕。

袁書把這件事記錄在係統中,設置為待辦項。

村民們拿走各自的種子後,袁書又開始計劃晨陽二村的生計問題。

二村有一百六十個家庭。

每個家庭派一人開荒和挖水渠,每天有二十文,一個月就是六錢。

此外係統的農貿市場有很多商品,雖然有每天五十購買上限,但依舊可以讓二村每個家庭批發,這又是一筆收入。

最後,美食依舊不可辜負,她還要招一批有做菜天賦的人。

這樣基本可以暫時解決二村人的生計問題。

計劃好之後,袁書打開係統。

上個月總盈利一千一百兩,後來她買了一座書肆當超市用,花了三百兩。

這個月,食店每天進賬五六十兩,超市每天盈利四十兩,到今天,這個月已經盈利七百六十兩。

此外還有八百兩的賣房錢,再算上其他一些批發等零散收入和支出,截至目前,係統金庫已經達到兩千三百六十兩。

袁書先花了二百兩,又買一個一千平的集市,安置在晨陽集市的右邊。

右邊這片區域很平坦,不像住宅區的右側,有後山擋著,這裏實際上還可以往裏延伸不少。

放好集市後,袁書將名字改為晨陽花市。

自從冒菜店開業那天,她大肆宣傳了鮮花,還製造了開業花籃的需求,之後就有無數人在打聽,哪裏才能買到那些漂亮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