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2023年的這個夏天,異常炎熱。

烈日給本已灰黃單調的街景,似乎又澆上了一層厚重的黃蠟。

微風凝固,隻有循著樹影偶爾路過的行人,才讓人覺察到這並非是一個靜止的世界。

莎句縣文旅局副局長王長輝站在辦公室的窗前,隻有樹上卷曲的樹葉才讓他看見了炎熱。

屋內清涼,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

幹燥,略有土腥之氣。

這個時候,他有些懷念被他厭惡了幾十年的上海梅雨了。

“喀什的天,如果能下起上海的雨,便在‘潤物細無聲’之上,疊加了跨越時空的浪漫。在喀什,我是夏日喜雨啊。”王長輝的心裏文氣湧動、漸覺潮濕,鬱結的煩悶之氣才算消散了些。

就在半個小時前,莎句縣縣委李遠飛書記主持召開的縣黨委委員臨時擴大會議上,宣布了喀什地委的最新決定。

上海書城縣域試點項目,最終花落莎句。

上海書城項目是2023年上海文化潤疆工程的開年大作,鋒芒直指喀什的文化地標——廣東援建的喀什書城。

與其說是兩個書城在各領**,不如說是背後的兩個文化名城在暗中較勁。

不過,上海援疆前指保持了充分的戰略清醒,一座城市佇立兩個地標性書店,實在有些資源浪費。

前指在充分考察醞釀後,決定避其鋒芒,放棄喀什市,在援疆的四個縣城中,選擇一個縣城作為書城項目的試點。

試點成功後,再向其他三個縣複製推廣,著力在文化潤疆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不得不說,前指的戰略決策是十分英明的,四個文化設施相對落後的縣城比喀什市更需要一座屬於自己的書城!

大家剛要鼓掌慶賀,李遠飛書記便話鋒一轉:“隻不過,原來的方案有了些變化,主要是資金規模。之前預計投入300萬,現在削減到了80萬。由上海新華傳媒投資建設,設計、建設方案,依然由我們來拿。畢竟,我們更熟悉這裏的風土人情。當然,投資減少了,也能夠理解,援疆資金,得精打細算,花小錢,辦大事。不過,我們的任務就更艱巨了。黃勇副書記,這事你一直在跟,還是由你牽頭負責;文旅局王副局長,規劃是你做的,資本輕了,你肩上的擔子卻更重,得另辟蹊徑了!”

李遠飛書記說完,頓了頓,略有不忍地看了一眼喜色頓消、愁容盡現的王長輝,以更為鏗鏘之聲說道:“地委孫副書記專門強調,經費少了,但標準不能降,得建成文化潤疆工程新的標杆!”

領導簡明扼要的話,如一句封禁的咒語,把會後的王長輝禁錮在了他自己的辦公室裏。

“盡人事、聽天命!”窗邊的王長輝,又給自己注射了一針強心劑,鞏固一下瀕臨潰散的信心。

愁眉稍展,王長輝便立刻坐回到辦公桌前,翻出之前做的規劃方案、設計圖紙,拿出鉛筆塗塗畫畫。

莎句縣的書城設計理念,不僅是一個宏大的售書場所,更是一條海派文化和新疆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長廊。

王長輝還把文創、展覽、輕食、咖啡等時尚元素融入其中,計劃在莎句打造出一塊擁有上海小資特色的文化生活高地。

王長輝一邊修改方案,一邊輕聲念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這句話用在這裏,真是應景!”。

這一觀,時間便來到了午夜十二點,窗外已漆黑一片。

莎句縣委縣政府辦公樓裏,隻有王長輝的辦公室亮著一盞孤燈。

他桌上鋪滿了紙,身旁的地上,也淩亂地散落著片片白紙。

王長輝忽然把手裏的鉛筆扔到牆上,使勁用手捋了捋額前的亂發,把身子往後一仰,睜著已通紅的雙眼,痛苦地望著天花板。

原有的方案被他忍痛刪了又刪,書城最後隻剩下單調的售書區域。

即便如此精打細算,也得花掉100萬。

還有20萬的缺口!

“這樣平庸得毫不起眼的書城,算什麽標杆?!不要也罷!”王長輝懊惱地低吼道。

可當他看到對麵牆上自己親手寫的幾個大字“每臨大事有靜氣”時,才又強行平複了一下心緒。

沉思片刻,王長輝抓起手機,撥通電話。

電話那頭,一個略顯疲憊的女聲響起:“我的王大局長,現在上海已是午夜時分,我正要入眠!你不知道喀什和上海有兩個多小時的時差嗎?”

“我敬愛的唐小姐,打擾了,我也實屬無奈。不是被逼得走投無路,又怎敢深夜叨擾?”

唐玲輕笑了一聲:“王局長在上海一路乘風破浪,怎麽,在新疆龍翔潛底,擱淺了?”

王長輝不願再多廢話:“上海書城,你知道吧。”

“當然,書市航母。”

“80萬,你覺得有無可能打造一座上海書城?”

手機那頭沉默了。

“唐小姐?你還在嗎?”

隨即,手機裏響起女人的笑聲:“王局長,你是專程來給我講深夜笑話的嗎?可是,一點兒都不好笑!80萬?別說書城,你都不配用上海那兩個字!”

唐玲,上海知名建築設計師,滬上很多耳熟能詳的時尚網紅空間,均出自她之手。

理念超前、設計新穎、造型大膽,特別是在建築的局部空間細節中,恰如其分、毫不突兀地融入各類中式典型文化元素,是她設計理念裏最獨具風韻,也最讓王長輝稱頌不已的特點。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創新妙用,簡直是天外飛仙之思、畫龍點睛之筆。”

那是王長輝第一次經人介紹,在自己操刀的文旅項目中引入唐玲的設計後,他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

那次合作,讓王長輝印象深刻。

唐玲的專業、敬業讓他感動,而她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則給他的文創思路開辟了一片嶄新天地。

唐玲的設計魅力,還在於能把所有的巧妙之思,化作現實之作!

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紮實落地,讓天與地接壤,簡直難能可貴。

那本是一次政府主導的稀鬆平常、按部就班的文旅項目,王長輝本想有所創新,卻苦於無突破之道。

但經唐玲的妙手輕點,竟有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在活動中大放異彩,其他省市的各路文旅好漢紛至遝來、觀摩學習,讓王長輝在同行麵前狠狠露了把臉。

從此,兩人便開始了長久的合作,成了非常親密的合作夥伴。

後來,當王長輝聽說唐玲竟是自己同濟大學的小師妹後,兩人的關係更近了一步,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合作也愈加順暢。

所以,當王長輝束手無策之際,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師妹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