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記糕點鋪。
周二娘給沈寧倒了盞茶:“張尚月進了大牢,趙德山離開平縣前說是把這鋪子賣了,賣給誰也不知道。半個月這裏就有夥計進進出出的,但門都關得很緊,也不知道是做什麽生意。”
“結果昨日一開張,把我和老潘給整懵了,竟然也是個糕點鋪。”周二娘道,“雖說我對我家老潘的手藝是信得過的,可這好不容易走了趙德山,以為我們可以一統平縣的糕點天下,哪知道又來了一家。”
一旁的潘盛道:“我昨日悄悄地找人去看了,這鋪子賣的糕點不多,遠不如我這鋪子的,但這鋪子賣秋梨膏,還有什麽枇杷膏。”
周二娘有些意外:“賣秋梨膏?這麽大的事,你怎麽不和我說?”
潘盛有些不好意思:“我原本想說了,回來被其他事一打岔,就給忘了。”
“潘掌櫃。”沈寧道,“能否勞煩你去對麵鋪子買些秋梨膏和枇杷膏過來?”
“沒問題。”潘盛去了,很快就回來了,“開業三天,前二十名來鋪子買秋梨膏的免費,鋪子裏火爆得很。”
他把兩個罐子放到桌子上:“黑色的是秋梨膏,白色瓶子的是枇杷膏。”
沈寧打開秋梨膏,味道濃鬱清甜,再品嚐一番也確實不錯。但比不上她做的,因為她還在秋梨膏裏放了些別的藥材,這算是獨門秘方,隻有她和嬤嬤知道。
這也算是防著別人偷師而留一手。
沈寧沒有做枇杷膏,但她嚐了一番後也不得不說,這枇杷膏做得不賴。
做生意嘛,有競爭無可厚非。
但為了讓自己有生意做,就斷了別人的財路,未免太說不過去了。
周二娘是相信沈寧人品的,她低聲道:“這些破玩意,會不會是對麵東家做的?”
她指著那幾瓶次品秋梨膏。
“你見過對麵的東家嗎?”沈寧問道。
潘盛和周二娘同時搖頭。
潘盛道:“管事的是劉掌櫃,是鄰縣的,我和他也是打過幾次交代,這人你說壞吧也不至於多壞,但你說好吧也好不到哪裏去。”
周二娘丟了個白眼給他:“說了等於沒說。”
潘盛道:“他這人反正就是臉皮厚,為了做生意可以用些下作手段,然後等要用到你的時候,又可以笑著哥哥長哥哥短的叫你。”
這種人就是利益為先。
“能做這秋梨膏的,肯定是平縣的人。”沈寧道,能做出如此相近的口味,定然是品嚐過不少。
單從賬本上來看,沈寧並未看到這兩個月有大批量的秋梨膏采購,也就是說都是零散著買的。既然對方都知道開鋪子搶生意,肯定是講究利益的。
如果非平縣之人,但是這時間成本和路費就不少,不劃算。
“二娘,有個事要勞煩你。”沈寧低語道,“你幫我盯一盯,看夜深人靜後有沒有人來掌櫃的。”
周二娘頷首:“你放心,這事我肯定給你辦好了。”
養生鋪子這兩日就先關了。
沈寧把鋪子裏的每一瓶秋梨膏都給打開了,發現有問題的秋梨膏都在最外麵兩排,而裏麵的都是沒問題的。
呂嬤嬤心疼的不行:“為了找出這些有問題的秋梨膏,把這麽多好的都給打開了。”
雖然現在是冬季,但開過的秋梨膏肯定是不能再賣給客人了,等於鋪子裏這些所有的秋梨膏,都虧了。
如果這件事沒處理好,就連家裏的那些秋梨膏,還有新收來的梨頭怕是也要爛了。
“阿珩。”沈寧道,“你問隔壁阿爺借個板車,把這些好的秋梨膏都裝到板車上,回村的時候你問問,若是有人不介意,就送給他們。”
沈珩和周文泰一起都往板車上搬,二人一起推著板車先回了下河村。
唐書香眼睛又紅又腫,這兩天為了這件事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現在看到鋪子裏的秋梨膏倒的倒,送得送,也不知道要虧多少。
她“撲通”一下跪在地上,朝著沈寧磕頭,抬手比畫著。
沈寧把她攙扶起來:“和你沒關係,人家早就盯上我們了,就算沒有這次,也會有下次的。”
她看著這些次品,關鍵是這些次品是怎麽混進來的呢?
“我想起來了。”呂嬤嬤一拍大腿,“前幾日有個姑娘買了五瓶秋梨膏,然後走出沒多遠又折返回來,說是想了想還是不要買這麽多了,怕喝不完。”
“我想著都是鄉裏鄉親的,又沒走多遠,而且也沒打開過,我就給她退了兩瓶。”呂嬤嬤指著櫃子裏的位置,“我當時就放在這的,想著下一個客人來買我就直接賣了。”
她這麽一提醒,唐書香也比畫著,大意是她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也是有人買了好幾瓶然後找了理由退回來的。
一次兩次還好,但次數多了就是有問題。
買了好的,拿著次品回來偷梁換柱。
“我們這就去找那個姑娘。”呂嬤嬤擼起衣袖,“我記得她說她住在東街,找她當麵對質。”
嬤嬤是個急脾氣,巴不得現在就去找那姑娘對質,但被沈寧攔住了。
“嬤嬤,我們現在沒有證據,就算和她對質了,既不能把她定罪,還會打草驚蛇。”沈寧道,“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動。”
呂嬤嬤雖然很著急,但也知道沈寧做事有主見有計劃,便道都聽她的。
“我們鋪子先關幾日,暗中找證據。”沈寧盯著次品的瓶子。
當初做秋梨膏的時候,沈寧就提到過要做品牌,打出仁心秋梨膏。
所以除了最開始沒及時做出來的瓶子隻是最尋常的那種外,其他的她可是找了專門的瓷匠,也就是郭飛設計過這個瓷瓶的。
既不能太過突兀也不能太過尋常,就在靠近瓶口的地方刻了四葉草。
這次品的瓶子也有的,隻不過是五葉草。
所以首先要找到製作這個瓷瓶的工坊,順著這條線查下去相信很快就有線索了。
把鋪子關好,沈寧和呂嬤嬤回下河村的時候,沒想到蘇和美帶著幾個農婦,就在村口等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