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屋搭成以後,李永在裏麵的時候非常少,他更喜歡拉著寧小雪,在鶴湖邊的柳樹下,或者小樓的天台上,鋪一張野餐墊,倆人坐一起、躺一起,吹吹風兒說說話,感覺悠閑而溫馨。

如果是在小木屋,那就隻有他一個人,呆了幾次,就覺得沒啥意思。

隻有晚上的時候,兩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還沒有捅破,寧小雪不肯同他睡一起,李永就睡在小木屋,呼吸水空間清新之氣,聽著魚兒遊動的聲音,思念著思念的人,酣然入睡。

這段日子,李永也變得更加勤快,不停在水空間內外折騰,盼著水空間早日升級。

小木屋好了,烏篷船也有了,現在缺少的,就是一個女主人。

話說,水空間前段日子的成長勢頭很好,天池、陽澄湖等水體的麵積,差不多都有二十米左右長寬,按照李永的估算,已經達到五級空間的標準值一百二十五個立方。

搭建木屋那些天,李永全心撲在上麵,沒有關注。

木屋搭建成功以後,李永拿卷尺一量,發現水麵的長寬還同之前差不多,就挺納悶的:怎麽不長了?

這些天,李永沒怎麽往空間裏增加多少新的生命體,不過空間裏已經有很多魚蝦、植物,它們每天都在生長,僅僅是這些生氣值的積累,也應該讓水空間保持增長才對。

也就是速度慢一點!現在居然有十天左右的時間,一點都沒有增加。

李永又去買了一批魚蝦,將水空間幾個水體全都添滿,注意觀察了幾天,還是沒增加。

李永知道水空間還能繼續升級,遠未達到盡頭,仔細琢磨了一會,不悲反喜,水空間出現異常,肯定是升級的前兆。

這次升級,一定不同於之前,因為這個前兆很特別,是異兆。

想通這點,李永非常興奮,變得更加勤快,想辦法在水空間內外折騰魚蝦,買更多的進來,再弄出去賣給魚味館和魚塘。

梁嘉亮和宋妮娜也沒有感到奇怪,以為是養魚的那邊正好有一批魚要上市,自然樂得接受。

當然,魚蝦的供應終究要限量,李永也不能瞎折騰。

折騰完魚蝦,他就開始折騰那些蔬菜。

根據李永的大概估算,生氣值的增加,自然生長不如從外麵大量添加,添加的也不如生命萌發。

大體上,種子發芽、魚卵孵化,增加的生氣值最多。

李永就將那些能吃的蔬菜都給采摘了,能運輸的蘿卜之類,打包寄給老爸老媽,或者寧父寧母。

不能運輸的,除了自己吃,就送了些給老家夥們,吃了這菜的,沒有人不喜歡。

特別是王芷瑤的父親搬過來以後,天天都能吃上李永給的新鮮蔬菜,吃了一陣子,身體狀況明顯好轉,大夥兒都是這些蔬菜吃了好。

最最熱衷此道的陳老頭吃了以後,也說這些菜讓他神清氣爽,是個好東西。

其他人就是覺得好吃,沒感覺到陳老頭說的那些玄乎玩意。不過陳老頭是這方麵的權威,大夥兒聽了都很信服。

老頭們就跟李永打聽,這些菜是哪裏來的,想要經常吃,延年益壽。

李永沒轍,隻能胡謅:都是尋常品種,自己種的,綠色無汙染。

其他老頭都了然地點頭,隻有陳老頭感到疑惑:“我也吃過鄉下帶的自種菜,都沒有這種感覺。”

“那是我種得好,哈哈!”李永插科打諢,好不容易將眾人忽悠過去。

真是自找麻煩啊,李永覺得這事情挺煩。

其實,他很想讓大夥兒都吃上空間裏的健康菜,就是這玩意不好解釋。

也幸虧當初將這事告訴了寧小雪,要不然,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遲早引發懷疑,那時候再解釋,就不管用了。

除了能吃的,那些還沒長成,可以移栽的,也都盡量找地方移栽,果樹苗之類,特地給寧父那邊送了一點,也不知道將來會長成啥樣子。

最終清出來的地麵,其實也不多。

那些暫時不能吃,沒地方移栽、或者是可以吃很多茬的,李永也不能不管不顧全部弄掉。

那就成搞破壞的了。

李永就在不多的土地上,撒了那些還沒種下的蔬菜種子,見縫插針,不留空白。

岸上全都種好以後,李永又將主意打到水裏,魚蝦的密度已經很好,貌似還可以種點水生的植物,比如蓮藕那樣的。

水裏的蓮藕、紅菱已經種了不少,不過淺水的河灘上還是空白。

正好那天寧小雪買了幾個粽子,李永靈機一動,就想辦法弄了些蘆葦根回來,埋在淺灘上,過幾天就開始紮根抽芽。

還有就是一直想種的水稻,李永也打算付諸實施。

水空間裏的水都很溫柔,淺灘上完全可以種些稻子。

李永將這個說法跟寧小雪一說,小姑娘也很支持。

他們現在吃的魚蝦蔬菜,都是自己種的、養的,要是能夠再種一些水稻出來,收獲以後打出米,那就什麽都不用買了。

話說,自從愛上吃魚吃蝦以後,李永和寧小雪就很少吃豬肉牛羊之類的了。

寧小雪這麽一說,李永倒想在水空間養些禽畜之類,以後也能吃上禽畜肉類,保證營養均衡。

李永就是個吃茬,魚蝦味美,雞鴨鵝、豬牛羊也都不錯。

他還是個懶茬,想到飼養禽畜需要每天喂食,挺麻煩,想一想就暫時放下。

其實李永挺肯做活的,比如說之前搭建木屋,現在又想種稻,對於這種一次勞作,之後不用多管的活計,他很樂意。

要是天天都得照看,那就缺少耐性,覺得麻煩,所以家裏養的那些小崽子,都是寧小雪在打理。

李永認為這並不是懶,而是人類追求自由的天性,他喜歡自由,而不願給那些繁瑣的事情纏著。

查了點資料,李永就買了水稻種子,準備開種。

小的時候,李永曾經看過家裏種稻,通常都是先覆地膜密集育種,等發芽以後,再移栽到秧田裏,秧苗長大了,還要再插一次秧。

那個時候,農活都是手工勞動,挺辛苦的。

不過吃上的大米,全都是自己的勞動成果。

想到能夠吃上自己育種、插秧、照料、收割、打穀、舂米……然後自己做出來的飯,李永覺得,肯定很有成就感的。

說幹,咱就幹!

育種當然是水空間裏進行最好,李永發現水空間岸上的土地都給他撒上蔬菜種子了,這會兒根本沒有空地留下。

想了想,隻好弄幾個麵盆,其中一個麵盆裝上空間水,將買來的水稻種子泡在裏麵。

其它幾隻麵盆,挖了點淺灘上的浮泥鋪在裏麵,浮泥看上去要比岸上的土壤還要黝黑,估摸著也挺肥沃的。

然後就將水裏泡著,已經開始冒芽的稻種撒在浮泥上麵,最後再撒一層岸上淘來的細土,那就成了。

李永本來也想覆一層薄膜的,估計用保鮮膜就成。

後來想了想,薄膜的作用就是保溫防蟲,水空間裏似乎不需要,也就算了。

幾天一過,麵盆裏的稻種就抽出密密的綠芽,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