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是三國時期一位以自學成才、文武兼備著稱於世的吳國名將。他少年從軍,本粗野無文;後勤學不懈,學問開益,智謀冠於三軍。他善於運用心理戰術擊敗對手,在激烈的競爭中創造出不少“用兵善詐”“出奇製勝”的生動戰例,對東吳的創立和開拓,建有殊勳,特別是他所主持的智取荊州、擒獲蜀漢虎將關羽之役,使吳漢之間的疆域得到均衡和穩定,終於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麵。

一、自學成才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人,他出身貧賤,幼年喪父,又逢戰亂,在家鄉孤苦無依,無以為生,十多歲時,隨同母親到江南投靠姐夫鄧當。鄧當在孫策部下任軍職,經常要奉命出征。呂蒙自動悄悄跟上出征隊伍學習作戰。姐夫禁他不得,告知其母。母親怪他小小年紀作戰危險,嚴厲斥責。呂蒙回答說:“出身貧窮卑微,要想成家立業,總得作一番奮鬥。”於是,十五六歲的呂蒙就從軍了。

初時,呂蒙學習行軍打仗,偏重膽略,唯以勇武自勵,好凶猛鬥殺,未免粗野。有一次,有個軍吏欺他年少,譏刺他說:“你這毛孩子,上戰場能幹點什麽,還不是白白往虎口裏去送死!”呂蒙聽了一時憤激,當即拔刀殺死了這軍吏。事後躲避不得,隻好通過校尉袁雄自首。孫策卻十分賞識呂蒙的膽略,免了他的罪,留他在自己身邊。這是呂蒙增長見識的好機會。他認識到浮躁衝動、輕率妄殺的缺點,並且從孫策的指揮藝術中得到啟迪。鄧當病逝,呂蒙受命繼鄧當為別部司馬。

孫策死後,孫權繼孫策為吳侯,整頓軍隊,每見將領年輕稚弱、軍隊裝備粗劣的,就予以合並。當時,呂蒙才二十二歲,苦於軍費拮據,裝備不齊,為了免遭淘汰,及時向人賒賬,裝備一新。到了校閱那天,孫權見呂蒙所練軍隊軍容嚴整,操練精熟,十分滿意,不但不予裁並,還給他增添了兵員,讓他從征。孫權為報殺父之仇,向黃祖開戰。黃祖令都督陳就率水軍對陣。呂蒙為了打擊對方的士氣,帶領一隊精兵直奔陳就的“都督”大旗,親自帶頭殺死陳就,使敵軍軍心動搖。這時呂蒙高高地舉起陳就的首級,向友鄰部隊大聲呼喚。於是各路奮進,擊潰敵方主力,俘獲黃祖。孫權評價這次戰役呂蒙居首功,把他從都尉提升為中郎將。

孫權在與呂蒙接觸中,發現他有才幹而無文化,深感可惜。告誡他,勇而寡謀,野而少文,不能成大將。要他經常讀書,首先要讀好《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即《史記》《漢書》《東觀漢紀》。呂蒙感到為難,說:“軍務繁忙,哪有時間顧得上讀書?”孫權向他指出:學習與平時的軍務同樣重要,學好了可以更好地帶兵打仗。還談了自己日理萬機,百忙中擠時間讀書的體會。呂蒙領悟以後,開始用心讀書,努力彌補從小不學無文的缺陷。他勤學不倦,日有進益,積年累月,所瀏覽的史傳之多,連年老博學的讀書人也很少勝過他,他讀書注重實際,講求心得,進步甚快。大將魯肅早年就認識呂蒙,後再交接時,發現呂蒙已前後判若兩人,非常欽佩地稱讚他說:我原以為您隻有武略,如今才知道您學識英博,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後來,孫權也對呂蒙刮目相看,認為他“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已不亞於周瑜了。

二、巧挫曹軍

人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次戰役—— 赤壁之戰—— 是周瑜指揮的,而往往忽視呂蒙在這次戰役中的重要貢獻。陳壽在《三國誌》中做了客觀的記載說:“呂蒙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圍曹仁於南郡。”烏林就在江南赤壁山遙相對應的江北岸邊,是赤壁之戰曹操駐兵之地。南郡是荊州重鎮江陵城,赤壁戰後為周瑜所得。這裏指明了呂蒙在赤壁之戰與爭南郡之戰中協助周瑜,共同成就大功。

在東吳與曹魏對攻的多次戰鬥中,呂蒙曾一再設謀劃策,挫敗曹軍。南郡夷陵之役,曹軍圍攻甘寧,甘寧危急求救。周瑜苦於兵力不足,集諸將商議,諸將都反對分兵援救,而甘寧部危在旦夕,勢將影響全局。經呂蒙妥為謀劃,先集中全力擊斷其一指,伏兵險道,襲殺曹兵,順勢渡江立屯,逼走曹仁,撫定夷陵、南郡。呂蒙因這次戰功從中郎將升為偏將軍。

廬江之役,曹軍朱光屯田固守,又以張遼精兵為後援,咄咄逼人。東吳軍本擬“作土山,添攻具,長圍久困,穩紮穩打”。呂蒙力排眾議,指出“作土山”費時日,長圍久困,貽誤戰機,有腹背受敵之虞。他針對敵方弱點,提出速戰速決方案,推薦甘寧為前鋒,自率精兵四麵並進,拂曉前後攻破北城。張遼援兵趕來,已晚到一步,隻好退去。

濡須之役,呂蒙事先勸孫權利用地形夾水立塢。諸將以此引為笑話,議論道:“上岸擊敵,洗足入船,何必築塢,費工示弱。”呂蒙卻預見東吳水軍登陸,與曹軍騎兵作戰,是很難保證百戰百勝的。倘有意外,敵騎兵步兵緊追不舍,那時要退兵上船,也不容易了。為此他堅持築塢,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後來,孫權為張遼所襲,曹操又親統大軍出濡須進迫,吳軍處境危急。所幸呂蒙在水邊險要處立有塢寨,掩護撤退。呂蒙在塢上預置強弩萬張,見曹軍洶湧而來,梆子一響,萬矢齊發,曹軍前鋒立腳不住,紛紛潰散,蒙軍乘勢出擊,擊退曹操大軍。

這些戰鬥的實踐,證明呂蒙平時熟習兵書史籍,用於實際,取得成效。他屢次建功立業,之所以超於諸將,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他“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具有遠見卓識。曹軍大將曹仁、張遼、朱光、謝奇等一個一個被呂蒙擊敗,連善於用兵的曹操本人也兩次受挫,絕不是偶然的。

三、妙詐郝普

孫、劉聯兵擊退曹操以後。孫權把從曹操手中奪來的荊州暫時借給劉備立足。後劉備西取益州,留關羽鎮守荊州,雄踞一方,威脅到東吳的發展。於是,孫、劉之間開始了角逐荊湘地區的長期鬥爭。

孫權命呂蒙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利用政治攻勢降服了長沙、桂陽。但零陵太守郝普堅守待援,拒不投降。這時劉備發兵來救,已到公安,關羽也統兵南下來爭奪三郡。孫權聞訊,急命呂蒙立即放棄對零陵的進攻,火速回兵援助魯肅,以迎接即將爆發的與劉備、關羽的廝殺。

呂蒙不讚同孫權的策略,又不能違抗孫權的命令,他盤算如何利用北撤前的片刻時光做出創舉,迅速降服零陵守軍。原來呂蒙南進途中得知流寓在衡山附近的鄧玄之與郝普有深交,把他順路接至軍中,待以禮遇,而對他封鎖消息。呂蒙在接到孫權命令後,不動聲色,在鄧玄之麵前虛張聲勢,並且派他連夜進城做說客。鄧玄之果然對郝普情真意切地陳以利害,告知此城孤立無援,遲早必破,屆時玉石俱焚,連累老母,於事無補,言及此聲淚俱下。談話時鄧玄之不知不覺傳進了許多假信息:劉備正被夏侯淵圍困在漢中,關羽受阻於南郡,均無力南顧;而東吳方麵孫權親統大軍源源不斷地向零陵開來……郝普聽了,感到待援無望,孤城難守,不如早降。翌晨,郝普輕騎簡從出城議降,呂蒙早已在城門附近暗伏四將,各率勇士百人,乘機突入。就這樣,不費一箭,不傷一卒,隻一頓飯的工夫,竟順利地解除守軍的武裝,領有零陵郡。

呂蒙一麵傳令啟程北歸,一麵接見郝普,執著郝普的手並肩下船。笑談片刻,呂蒙出示孫權手諭,郝普才獲悉劉備援兵已到公安,關羽亦抵益陽會師,零陵不久即可得救,而且孫權已下令退兵,自知中了呂蒙之計,慚愧得無地自容。呂蒙拊掌大笑,撫慰一番,催軍前進。

孫權見呂蒙及時趕到,又聽說三郡盡得,喜出望外。而劉備、關羽因三郡盡失,進退失據,陷入被動,隻好請盟。東吳賴呂蒙謀略,以優勢地位與劉備談判,滿足了劃湘水為界的要求,並且避免了一場惡戰。

四、智取荊州

湘水劃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荊州的爭端。東吳對荊州誌在必得,因它關係到吳國的安危和穩定。但荊州的戰略位置,引起各方爭逐,兵連禍結,前後近三十年。早在公元191年,孫權之父因爭奪荊州被劉表黃祖部射死,孫權之兄孫策幾番爭奪竟也未能如願,把未竟事業留給孫權;孫權賴呂蒙殺死黃祖報了父仇,正籌劃西進,而荊州已為曹操捷足先登;赤壁之戰,迫使曹操北撤,荊州卻為劉備實際控製,後由關羽盤踞,虎視眈眈,威脅著揚州上遊。關羽威勢日盛、兵強馬壯的現實,使東吳將帥們不敢與之抗爭。魯肅主持東吳軍務時,多次用外交途徑交涉荊州疆土,毫無結果,東吳君臣為此怪怨魯肅,魯肅也無能為力。隻有呂蒙接替魯肅後,敢於“圖取關羽”。

呂蒙深知關羽勇武驕矜,不易力敵,可以智擒,因驕者自視過高,必有疏漏,縱其驕氣,自可擒製。計議既定,便有意與關羽加倍結好,不斷遣使聘問,禮儀隆盛,書禮謙卑,麻痹關羽,使其喪失警惕,放心北伐。

當然,關羽並不是簡單的人物。他在討伐樊城時,在後方的公安、南郡留有一定數量的兵力,沿江設有哨所,自以為一旦有警,便可隨時調動兵力應付事變。他是有兩手準備的。

呂蒙探知關羽留有足夠兵力防備著自己,急切尚難攻取,就采取進一步的方法,假裝病重,以“治病”為名,請求給假,從前沿的陸口返回建業。他與孫權暗中通氣,孫權讓年輕小將陸遜代理呂蒙的職務,批準呂蒙帶著本部兵回都城療養。他們故意把往返公文不封口,公開傳遞。消息很快傳到關羽那裏。原來關羽提防著東吳,派出間諜打聽東吳動靜,探知大將呂蒙病倒,小將陸遜代理軍務,指揮力量和兵力均已削弱,大為放心。正當襄、樊戰事緊急之際,便抽調後方預備兵力增補北線。

關羽在樊城戰役中“水淹七軍”,大獲勝利,盡俘曹軍大將於禁以下數萬之眾。他們加緊向後方索取糧食準備繼續向北推進。在一片慶功聲中,將驕兵惰,後方更加疏忽大意了。

呂蒙見時機成熟,一麵讓陸遜出麵向關羽稱賀,刻意逢迎,吹捧關羽“巍巍功勳,足以長世”,助長他的驕傲大意;一麵挑選精兵藏於大型商船中,搖船的士兵全都打扮成商人模樣,日夜兼行,直往荊州地區進發。關羽所設置江邊烽火台上守軍望見下遊駛來商船靠岸,便加以盤問。吳人回答:“我等都是客商,因江中阻風,到此一避。”拿些財物送給守台軍士,軍士也就不多追究,任其停泊江邊。夜間精兵齊出,將哨所守軍全部縛倒,無一漏網。後續部隊陸續趕到,一夜之間,盡占沿江交通要道,長驅大進,徑取荊州,完全無人知覺。到達荊州城下,利用所俘官兵賺開城門,呂蒙率軍突進,襲了荊州。

呂蒙傳出命令:“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定按軍法處理。”呂蒙有鄉親在軍中任職,取民家一箬笠蔽雨,依法處斬。於是,軍紀肅然,毫無騷擾。荊州守將傅士仁、糜芳等皆率部投降,所屬公安等各縣均歸附,呂蒙讓原任官吏,悉依舊職,隻管安心工作。吳軍駐守城寨,巡邏街道,維護治安,保護府庫與跟隨關羽一起出征者的家屬,人心遂定。

呂蒙深知民心、軍心的向背,為決定勝負的關鍵。為此特別注意犒軍安民,對將士之家按月發給糧米,有患病者遺醫治療,缺衣缺物的給予供應,將士之家感其恩惠,消除敵意,釋除疑慮。甚至感到呂蒙比關羽對待軍民還好。

不久,關羽得知荊州被呂蒙占去,派人來探問情由。呂蒙厚待來使並陪同訪問關羽手下將士之家。家屬一概稱頌呂蒙恩德,都告訴使者家門無恙,衣食不缺。有附家書,有傳口信。這些信息帶回關羽軍中,無疑成了強大的宣傳攻勢、政治攻勢。

這時,關羽前後受敵。眼看家屬、府庫、糧草、軍械及一切軍需物資,盡落入呂蒙掌握之中,心慌意亂。軍心瓦解,將士紛紛拋棄關羽,各自逃回荊州,使不久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一時陷於孤立。關羽父子被迫走上窮途末路,結果被吳軍伏兵手到擒來。至此,荊州正式納入吳國版圖。

五、國士之量

占據荊州,是東吳孫氏三代夢寐以求的大功業,關係到三國的大局。鼎足之勢雖在赤壁之戰後已見端倪,但三分並未成立。因劉備立足荊州時,處在吳、魏雙重壓力下,很難立國,必須另圖基業。劉備入蜀後,荊州孤懸於紛爭的旋渦中,蜀漢事實上不易保有這塊戰略要地;而東吳必須爭得荊州作為屏障,才能使江漢荊湘聯成一氣,立國江東。所以公元219年,呂蒙取荊州,使吳漢間從此疆域穩定,兩國地理均勢成立,才真正開始了三國分立時期(魏於220年稱帝,蜀於221年稱帝,吳於222年稱吳王)。這就不難看出呂蒙智取荊州之役的重要性了。但呂蒙對此並不居功。孫權為此賞給他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固辭,孫權不允退還,呂蒙仍在臨死前全數封存,遺囑管理府庫人員在他“命絕之日上還”。

他在攻取荊州時確實有病,是帶病作戰的。戰爭剛告一段落,呂蒙就病倒了。由於他的存在關係到東吳的命運,吳國君臣對他像家人有病一樣關切。孫權把呂蒙置內殿,派人小心治護,募境內有能治愈呂蒙疾病的賜千金,每日隔著壁縫關切地觀察著他的病情,見他稍能下食則喜,病勢加重則憂,甚至夜不能寐,為之瘦損。大臣將吏也都十分關切,聞呂蒙病稍痊而賀,聞加重而愁慮不安。及至噩耗傳出,軍民鹹感哀痛,足見他平時為人深得人心。

呂蒙處世的風範,表現於嚴於律己,好學不倦,寬宏待人,誠懇敦篤,居安思危,眼界開闊。成當等同僚病卒,遺下子弟幼小,呂蒙輔助他們成長,愛護無微不至;蔡遺曾揭發呂蒙部屬短處,呂蒙不計私怨,推薦蔡遺升遷;甘寧粗暴好鬥,呂蒙寬容為懷,用其所長;襲肅來降,孫權擬將襲肅軍並入呂蒙麾下,呂蒙以大義為重,請求保留襲肅軍的編製;呂蒙有三子,直到臨死不為子孫謀取福利,遺囑把大量金寶上繳國庫,身後喪事力求簡約。這些樸素的行事,在那個時代裏表現出很高的精神境界。史學家陳壽為呂蒙立傳,評論他“有國士之量”,可謂“恰如其分”。(鄒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