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空

各位讀者朋友您們好,放上這樣的防盜章節實在是無奈,我也願意快寫快更,早些將故事講完。但是很多盜文網站與我同步,秒盜,嚴重損害了我的利益,再次向各位點進防盜章節的讀者朋友鞠躬致歉。如果當天有更新,我一定會在放下防盜章節之後的十二小時裏置換真正的內容,字數不會少於防盜章節,而且不會額外花費您的點數。即使您點了續訂本文,也不會有問題,隻是要麻煩您晚點來看文。再次鞠躬致歉,以前的VIP故事也有這樣的事情,隻是沒有本文這麽嚴重,實在是無奈之舉,請各位海涵。關於更新頻率的問題,我也向各位大人做個解釋,如果當天沒有更新3000字,那麽第二日我會多更新一些內容,基本有5000到6000,因為有的章節故事不適合斬斷發出來,所以我一般寫完才粘貼出來。我盡量做到每日3000字,其餘時間我花費在看書和工作上,每位朋友的留言我都看了,因八小時工作製不能接觸電腦,所以沒能及時回答,對於此點我再次致歉。在2月7號(老曆年底27)——2月12號(老曆正月初三)因休假,需要回老家看望爸媽和親友,還必須去寺院還福上香,那一周的更新調整為2、3天一更,除此之外我盡量做到每天3000字。故事一共有三卷,已經寫到了這第三卷,大約還有10w字。如果大家還有喜歡的人物或內容,可能會增加一點正文外的小番外,多出1-2w字數,不看也行的。正文底稿隻要45w交給出版編輯,待她審查後才有進一步出書的消息。最後鞠躬感謝各位。

以下為無關內容: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容量最大的淡水湖,被稱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其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南部伊爾庫茨克州及布裏亞特共和國境內,距蒙古國邊界111公裏,是東亞地區許多民族的發源地。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狹長彎曲,好像一輪彎月鑲嵌在東西伯利亞南緣,是全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該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湖水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貝加爾湖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貝加爾湖雖是淡水湖,但湖裏卻生活著許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龍蝦等。它們是怎麽來到貝加爾湖定居的,至今還是個謎。一年中,湖麵盡管有5個月封凍約90厘米厚,冬季氣溫平均零下38攝氏度,但陽光卻能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水,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這有利於浮遊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各類水生物提供食物,促進水生物發育成長。美麗富饒的貝加爾湖,在世人心中,一直有種神奇色彩。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位於布裏亞特共和國(Buryatiya)和伊爾庫次克州(Irkutsk)境內。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長636公裏,平均寬48公裏,麵積3.15萬平方公裏,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80米,湖麵海拔456米。貝加爾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穩定透明(透明度達40.8米),為世界第二。其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兩側還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包圍著。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寬約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貝加爾湖構造罅隙四周圍繞著山脈,這些山脈高度達到2500多米。此湖泊的湖底沉積物厚度超過了8千米。這就是為何貝加爾湖罅隙的實際深度為10~11公裏。此深度可以與世界海洋最深處的馬裏亞納海溝相媲美。

最早生活在湖邊的居民是距今七千年前的肅慎族係先民,後人從他們留下的壁畫等物來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湖岸的薩甘紮巴懸崖壁上刻著海東青、天鵝、鹿、狩獵台、跳舞的薩滿巫師等圖畫,這些圖畫在1881年被發現。另外,在湖岸上,沿著路邊還建有許多石祭台。這些圖畫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見證。

公元前6~前5世紀,突厥族庫雷坎人從東方遷移至貝加爾湖邊,他們在這裏遇到了土著居民埃文基人(中國稱鄂溫克人)。埃文基人以捕魚、采集野果和養鹿為生。

在西漢時期,“貝加爾湖”是在匈奴的控製範圍之內,名曰“北海”,蘇武被匈奴王單於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蘇武在北海邊艱難熬過19年,最後回到漢都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貝加爾湖”是在鮮卑的控製範圍之內,名亦曰“北海”;在東晉十六國時期,“貝加爾湖”改稱為“於巳尼大水”;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先被柔然控製,後又被突厥控製,名仍稱為“於巳尼大水”;隋朝時期,“貝加爾湖”被東突厥控製,複改稱“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貝加爾湖”成為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歸關內道骨利幹屬,“貝加爾湖”也改稱為“小海”;後東突厥(史稱後突厥)複國,“貝加爾湖”複歸突厥,後又歸回鶻所轄,仍稱“小海”;宋朝,“貝加爾湖”被蒙古八剌(音là)忽部控製;13世紀,蒙古後裔布裏亞特人也來到貝加爾湖地區。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布裏亞特人都沒能改變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蒙元時期,“貝加爾湖”又劃入蒙古帝國版圖,屬“嶺北行省”;明朝時期,“貝加爾湖”被瓦剌不裏牙惕部控製;

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爾喀蒙古和準噶爾蒙古分別先後被清軍控製或征服。不過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條約》中,屬於布裏亞特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康熙皇帝劃歸俄羅斯帝國,清世宗雍正帝在位期間劃分清俄中段邊界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標誌著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公裏處發生了通古斯大爆炸,部分影響了湖附近的森林。

1643年,葉尼塞哥薩克庫爾巴特伊萬諾夫來到貝加爾湖地區時,布裏亞特人已經是貝加爾湖地區的“主人”了。庫爾巴特繪製了貝加爾湖及注入河流的平麵圖,這是曆史上對貝加爾湖的第一次直觀描述。不久後,大司祭阿瓦庫姆在生活記錄中也描述了貝加爾湖,1655年,他在流放途中經過了貝加爾湖的一些地方。

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國人達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亞,他對貝加爾湖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考察。20世紀初,學者們繪製出了貝加爾湖的第一張全圖,並測量了湖深。1977年,蘇聯學者使用深水考察儀“派西斯”對貝加爾湖進行了考察,湖裏的許多秘密在考察儀的探照燈下“曝光”了,此前一些被懷疑存在的東西也從黑暗的湖裏“走”了出來,這件事當時轟動一時。迄今為止,沒有儀器能探測貝加爾湖湖底,湖的最深處並不是1637米,現還無法探測。

貝加爾湖的寓意,有三個各不相同的答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情景寫真地圖版》的解釋是“富饒的湖泊”;《彩圖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則這樣記敘:當地的布裏亞特人稱之為“貝加爾—達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勝錄》的文字卻是:“貝加爾”之名據說是大約1300年前住在這裏的庫裏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貝加爾湖一詞來源於古肅慎語(滿語)“貝海兒湖”,中國漢朝時候稱其為“北海”,英文“baykal”一詞為漢語音譯,俄語稱之為“baukaji”源出蒙古語,是由“saii”(富饒的)加“kyji”(湖泊)轉化而來,意為“富饒的湖泊”,因湖中盛產多種魚類而得名。根據布裏亞特人的傳說,貝加爾湖稱為“貝加爾達拉伊”意為“自然的海”。

貝加爾湖最早出現在書麵記載中是在公元前110年前,中國漢代的一個官員在其劄記中稱貝加爾湖為“北海”,這可能是貝加爾湖俄語名稱的起源。關於貝加爾湖名稱來源還有一種簡單解釋:突厥人稱貝加爾湖為“富裕之湖”,突厥族語“富裕之湖”逐漸演化成俄語的“貝加爾湖”。我國漢代稱之為“柏海”,元代稱之為“菊海”,18世紀初的《異域錄》稱之為“柏海兒湖”,《大清一統誌》稱為“白哈兒湖”。蒙古人稱之為“□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稱之為“聖海”。

有336條河流注入貝加爾湖,主要是色楞格河,但隻有一條河——安加拉河從湖泊流出。在冬季,湖水凍結至1米以上的深度,曆時4~5個月。但是,湖內深處的溫度一直保持不變,約。

常年測量結果表明,貝加爾湖湖水的最大透明度達到40.22米,這個數值在全世界僅略低於日本的摩周湖而位居第二。透明度高的原因首先在於它深邃的湖盆。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其湖盆的平均深度為730米,因此,盡管湖麵常會出現高度4米以上的風浪,但距湖麵10米以下的水體卻是一片寧靜。

大量的端足類動物使貝加爾湖具有“自體淨化”功能。他們能夠分解水藻,分解動物屍體,是維持湖水清澈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此外,貝加爾湖屬於貧營養湖,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含量低,藻類植物的密度也比較小。正是由於這些原因,貝加爾湖的湖水才顯得那麽晶瑩剔透。科學家在對湖水取樣分析後認為,按照相關標準,貝加爾湖水屬於水質最好的一類水,隻需濾去水中的浮遊生物,就可以直接飲用。

世界最深湖泊,最深處達1,620米(5,314呎)。長636公裏(395哩),平均寬48公裏(30哩),麵積31,500平方公裏(12,200平方哩)。湖水容量23.6萬億立方米(5,500立方哩),約占地球表麵淡水總容量的1/5。有336條大小溪河注入,最大的是色楞格(Selenga)河、巴爾古津(Barguzin)河、上安加拉(UpperAngara)河、圖爾卡(Turka)河和斯涅日納雅(Snezhnaya)河。

其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總和,約占地表不凍淡水資源總量的1/5,據說,貝加爾湖的淡水夠人類喝100年。

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為-38c,確實很冷,不過每年1~5月,湖麵封凍,放出潛熱,已減輕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凍,大量吸熱,降低了炎熱程度,因而有人說,貝加爾湖是一個天然雙向的巨型“空調機”,對湖濱地區的氣候起著調節作用。一年之中,盡管貝加爾湖麵有5個月結起60厘米厚的冰,但陽光卻能夠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中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有利於浮遊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為其它各類水生動物提供了食物,促進了它們的發育生長。據水下自動測溫計測定,冬季貝加爾湖的底部水溫至少有-,比湖的表麵水溫高。貝加爾湖可調節湖濱的大陸性氣候。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於歐亞板塊內部,由地殼斷裂下陷形成,絕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貝加爾湖深處特有的動物殘遺種約形成於三千萬年前到兩千萬年前。貝加爾湖的產生據說是因為亞洲地殼沿著一條斷層慢慢拉開,出現了一條地溝。起初,這條地溝深八公裏,但隨著歲月流逝逐漸被淤泥填塞,從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可以顯示其形成年代。絕大多數的湖泊,特別是冰河時期的湖泊,都形成於一萬五千年前到一萬年前。然後這些湖泊漸漸被沉積物填滿,變成季節性沼澤、沼澤,最後徹底幹涸。最近的研究表明貝加爾湖不是一個即將消失的湖泊,而是一個出於初始期的海洋。和非洲洲東部的紅海一樣,貝加爾湖的湖岸每年以兩厘米的速度向兩邊拉開。貝加爾湖擁有作為許多海洋的典型特征——深不可測、巨大的庫容、暗流、潮汐、強風暴、大浪、不斷變大的裂穀、地磁異常等等。貝加爾窪地是不對稱的,西部的坡麵比東部更加陡峭。

從地質構造上看,貝加爾湖是一個斷穀的凹部,一個深入到地下15~20公裏深處的大裂口。貝加爾湖和它的匯水區是世界上一個獨特的地質體係。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東部中心地區,距離其西南邊的亞洲大陸地理中心烏魯木齊縣[2]約1600公裏。貝加爾湖的山穀窪地是西伯利亞地區重要的自然屏障。這一自然屏障將不同的動植物區分開,在這裏生長著許多獨特的生物群落。

貝加爾湖位於一很深的構造山穀地帶,四周高山圍繞,有的高出湖麵2,000米(6,560呎)。湖底沉積層厚達6,100米(20,000呎)。岸邊有死火山遺址。

湖底穀地兩岸地形不對稱,西岸為陡坡,東岸坡勢較緩。8%的湖底很淺,隻有50米(160呎)深。曲折的湖岸線總長2,100公裏(1,300哩),在巴爾古津灣、奇維爾庫斯基(Chivyrkuysky)灣和普羅瓦爾灣,以及阿亞亞(Ayaya)小港和弗羅裏哈(Frolikha)小港等處有很大的凹入處。東岸有一半島伸入湖中,名聖角(SvyatoyNos)半島。湖中有27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奧利洪達島(長71.7公裏,最寬15公裏,麵積約為730平方公裏)。大烏什卡尼(BolshoyUshkany)島麵積8平方公裏(3平方哩)。

地殼運動尚在繼續,偶爾發生強烈地震;每年貝加爾湖大約會發生兩千次地震,其中大多數地震都比較小,隻有通過地震儀才能探測到。每隔十年到十二年會發生一次五級到六級的大地震,每隔二十年到三十年會發生一次七級到九級的災難性大地震,有時震級可能還會更高。1862年和1959年中部湖盆曾發生過兩次大地震。1959年,9.5級的大地震使湖底下降了十五米到二十米。1962年10級的大地震使色楞格北部河口區下沉了麵積為兩百平方公裏的麵積,又形成了深度為3米的Proval灣。地殼斷裂處不斷有新的熱礦泉產生,湖底有洞穴和裂縫,地底熱氣從這些洞穴和裂縫中不斷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溫增到10c。

湖中有植物600種,水生動物1200種,在水麵或接近水麵有約600種植物,其中四分之三為貝加爾湖特有的,從而形成了其獨一無二的生物種群,如全身透明的凹目白鮭和銀灰色的著名珍稀動物貝加爾海豹等,各種軟體動物、海綿生物以及海豹等珍稀動物。貝加爾湖中有約50種魚類,分屬7科,最多的是杜文魚科的25種杜文魚。大馬哈魚、苗魚、鯡型白鮭和鱘魚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種貝加爾湖特產湖魚,名胎生貝湖魚。屬胎生貝湖魚科,由母魚直接產下仔魚。因而被稱為“神聖的西伯利亞湖”。唯一的哺乳動物是貝加爾海豹。貝加爾湖區有320多種鳥。

貝加爾湖沿岸生長著鬆、雲杉、白樺和白楊等組成的密林,這裏河汊縱橫,植物生長茂盛,覆蓋度高。除距河口較遠的上遊區域有一些牧場外,當地基本保持了自然狀態。

貝加爾湖兩岸是針葉林覆蓋的群山。山地草原植被分別為楊樹、杉樹和落葉樹、西伯利亞鬆和樺樹,植物種類達600多種,其中3/4是貝加爾湖特有的品種。貝加爾湖西岸是針葉林覆蓋的連綿不斷的群山,有很多懸崖峭壁;東岸多為平原。由於兩岸氣候的差異,自然景觀也就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