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徐壽輝和倪文俊

補充一點資料:

【備注:徐壽輝其人:徐壽輝(?—136o年),一名真一,又作真逸,羅田(今屬湖北)人,賣布出身。1351年八月,與鄒普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利用白蓮教聚眾起義,也以紅巾軍為號。十月,攻占蘄水(與湖北浠水),他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貧”等口號動群眾,先後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等大片地區,眾至百萬,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年打敗,蘄水失陷,退入黃海梅山中。1355年,勢力複振。136o年,被部將陳友諒殺死於采石(在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部眾歸屬陳友諒。後明玉珍追尊他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編輯本段列傳

徐壽輝在中國曆史上,曾是一位擁兵百餘萬,縱橫馳騁大江南北,震撼大半個中國,最終導致元朝的封建統治土崩瓦解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徐壽輝是羅田多雲鄉上五堡(今天堂九資河)人,原是販賣土布的小商販,他身格魁偉,相貌非凡,為人正直,見義勇為,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蓮教會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大別山北麵動幾萬黃河民工起義,直打到大別山腳下的光山縣。對元朝統治早就不滿的徐壽輝,見時機已到,便與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等人到一起,在鄂東一帶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並於同年八月,在大別山主峰所在地的多雲山莊即天堂寨中動起義,徐壽輝被擁戴為領。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為紅巾軍或紅軍,同時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集眾,亦又稱“香軍”。

徐率領的紅巾軍,一舉攻取了羅田縣城。九月,打敗了元朝的威順王寬撤不花,攻占了圻州(今圻春)和黃州,並功升任平章政事,並吞並了倪的舊部。

至正十九年(1359)徐壽輝又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改年號為天定。此時陳友諒已掌管著軍政大權,便權欲熏心,自稱漢王,設置王府官屬,並暗心將徐的心腹部將逐一殺害。至正二十年(136o),陳友諒暗置伏兵,以察言觀色看作戰地形為由,將徐誘騙至太平(今安徽當塗)附近的采石鎮,將其殺害。陳自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年號為大義,不久亦被朱元璋擊敗。

徐壽輝創建天完政權,盡管前後隻有短短的十年時間,但對後來朱元璋來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朝,推動曆史向前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倪文俊倪文俊?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號蠻子,湖北沔陽今沔陽縣人。後遷居黃陂縣位武漢市北,出身漁民,從徐壽輝起義,任元帥。1355年至平五年大破元威順王寬徹普化水軍於漢川今湖北漢川縣,位武漢市西北,連克湖北許多州縣,準備投降元朝,未成,1356年太平元年迎徐壽輝於漢陽今武漢市重建天完政權,自任丞相,後率軍入湖南,大勝。太平二年,謀殺徐壽輝,未果。遂奔黃州今湖北黃岡縣位鄂城市北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