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尋根之旅(4)

巴顏喀拉山,星宿海。,加躪巴顏喀拉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大部分地區海拔均在米之間。由於相當海拔較高,加之地域遼闊,這裏的山峰顯得並不險峻,比較平緩。

有的山峰很象米芾筆下的五嶺,渾圓粗獷,有的山峰遠看名勝山,近看象川,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中〗國古代稱該山為“昆山”又稱“昆侖丘”或“小昆侖”。

著名古籍《山海經》曾有記載:“昆侖山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出其東北隅,實惟河源”。可見從〖中〗國遠古時代,人們就已認定巴顏喀拉山為黃河的發源地。

巴顏喀拉山北麓這裏的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約古宗列盆地及黃河源區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這裏的山勢和緩,山前遍布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紮陵湖和鄂陵湖。

黃河源流細水涓涓,清澈平緩,穿過盆地鍋形注入星宿海。在這片廣闊的沼澤流過時,速度緩慢,不成河道。所以從前,一般都以為星宿海就是黃河源頭。

這裏的地下有永久凍土層,排水不暢,分布有濕責植物占優勢的沼澤草甸,適於放牧牛馬。排水良好的穀地和低緩坡地則是中生草本植物占優勢的草甸,植物種類豐富,間有大型獸類出沒。

不過這裏山區地勢高,氣候寒冷,屬高寒荒漠草原。這裏的氣候是屬於典型的大陸性寒冷氣候,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個月時間飛雪不斷”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5c左右,因而許多左右的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皚皚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而溫暖季節則比較短暫,一般隻有三個多月時間,而且氣溫較低”即使是盛夏季節,最高氣溫也不過10c左右。

所以這裏人煙稀少,隻有一些藏人在此從事畜牧。山間穀地上,犛牛、綿羊遠近成群。向陽的緩坡上一塊塊草灘,像翠綠的絨毯鋪蓋大地,偶見零星牧包士房點綴其間。

…………………

現在”司命他們就是在星宿海的岸邊。

星宿海其實並不是一個湖泊,而是一個湖泊群。

星宿海,藏語稱為“錯岔”意思是“huā海子”。這裏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盆地,東西長30多公裏,南北寬10多公裏。

黃河之水行進至此,因地勢平緩,河麵驟然展寬,流速也變緩,四處流淌的河水”使這裏形成大片沼澤和眾多的湖泊。在這不大的盆地裏,竟星羅棋布著數以百計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湖泊,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的僅幾平方米,登高遠眺,這些湖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來。

以前的一些武俠小說裏麵,經常提到這裏有什麽武俠門派駐才匕。不過,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武俠門派,從來就沒有。

教會的人員和那些保鏢”都在張玫的命令下,在旁邊開始紮營。朱紅雪和那些道士們也在旁邊幫忙。

這種事情,司命大爺當然是不會插手的,它現在正站在一處山頭上。

它站在這裏向四周眺望著,臉上帶著一些迷惑”似乎是回憶什麽。

王鐵錘臉色有些發白,盡管他也是一個修行者,但是急劇上升的高原反應”卻是讓他這個老牌特工也有些吃不消。

不過,他現在的臉色發白的真正原因,卻不是什麽高原反應,而是一種震撼到恐懼的感覺。

因為他們剛才上山的速度實在太快,過程也太順利了些。

不但是他感到震撼,他的幾個來過這裏的同事,也和他的反應差不多。

他們部門以前因為執行任務,也來過這裏幾次,但是沒哼哼此次的過程順利。

一個保鏢走了過來,低聲說道:“王隊,好像不太對勁兒…………過程太順利了……”

這個人叫做張信,對這裏的地形是最熟悉的。

他臉色慘白的說道:“…………王隊,我們一路上,連一次陷車都沒遇到…………現在可是夏天啊,是夏天啊……而且,我剛才看了車輪,上麵的泥土不是這裏的……我剛才開車的時候,就覺得有些不對,感覺像是在橡膠地板上開車……”

這裏可沒有什麽道路的,別說是高速公路,就是連鄉村公路都沒有。由於這裏到處是凍土,一旦到了夏天,這裏幾乎就成了一片沼澤。“有泉百餘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渙,方可七八十裏,且泥淖溺,不勝人跡,弗可逼視,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說的就是這裏。

王鐵錘他們以前來這裏的時候,麵對著惡劣的氣候和泥濘的凍土。途呂是經曆了一百多次陷車和挖車。在後來實在沒有辦法,隻得放棄越野車了。

但是,這一次,他們連哪怕一次的陷車都沒有遇到,一路上隻管開就是。

剛才他下車後,檢查過來的道路,卻發現那根本就是一片泥沼。當時他找了一塊石頭丟過去,結果一下子就被泥沼吞沒了。

更令他吃驚的是,過來的這些車輛苒輪胎上,隻有很少的一點泥土,而且這些泥土明顯就不是這裏的。也就是說,他們剛才開車過來的時候,車輪上連這裏的一點兒泥水都沾上。

王鐵錘心裏有些發涼,但還是表情不變的說道:“我知的……但是現在什麽都不要說,就假裝什麽都不知道…………”

……“…………

都本寺。

這是一個不大的寺廟,在巴顏喀拉山的山腳下。

寺廟的主持叫做欽勒,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僧侶,在當地頗有聲望,據說很有些本事。

不過,這個都本寺卻不是屬於佛教的,而是屬於一個比較稀少的教派一苯教。

苯教,因教徒頭裹黑巾,故又俗稱黑教。據說起源於波斯,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是流行於西藏的巫教。崇拜的對象包括天地日月、雷電冰雹、山石草獸等各種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靈和鬼魂。是一種很原始的拜物教。

苯教的標誌符號一般為卐,旋轉方向與佛教符號卐字相反。

佛教傳入西藏後,苯教曾與佛教有過激烈的衝突。直到吐蕃讚普赤德祖讚主持進行佛教與苯教的辯論之後,赤德祖讚宣布苯教落敗,佛教成為吐蕃的官方宗教。

這個結果並不奇怪,苯教這種原始宗教,怎麽可能是佛教的對手?這苯教實在太原始了,它連自己的經典,和具體的教義都沒有。

盡管佛教在印度不是婆羅門教的對手,但是對於苯教這種對手,卻是手到擒來的。

不過此後,苯、佛之爭鬥未停息。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獲得政權後滅佛興苯,史稱“朗達瑪滅佛”是西藏佛教勢力的一次重大反擊。但是苯教也感到自身的弱點,故向仿照佛教的方向演變。

苯教最初沒有教祖的,在改草中發現佛教有教祖釋迦牟尼,於是就創造了“興饒”這個傳說中的苯教教祖。相傳與釋迦牟尼同時,興饒祖師於岡底斯山修道,在象雄地區創立了苯教。而且,他們也開始參照佛經,山寨了很多自己的經文典籍出來。

因為朗達瑪的“滅佛”佛教的興旺時期在西藏一度結束。但不久之後,朗達瑪就被佛教僧人刺殺了,吐蕃從此陷入分裂。直到舊世紀,西藏佛教又再次進入後弘期,佛教重新成為了西藏的官方宗教,並日漸成為大部分民眾的信仰。

在這種形勢下,苯教勢力一方麵向西藏周邊的四川、雲南等地發展,在藏傳佛教勢力相對薄弱的地方建立寺廟,保持了很多苯教自身的特點,藏族稱之為黑苯教。另一方麵,西藏本土的苯教勢力主動調和與佛教的矛盾,在教義和儀軌上向佛教靠攏,成為類似藏傳佛教的一個教派,被稱為白苯教。

這個都本寺就是屬於白苯教的,雖然他們現在看起來很像藏傳佛教。但也是隻是像而已,他們並不是佛教,連信仰的神被都完全不同。

苯教也是個多神教,和其他的多神教差不多,幾乎每個寺廟都有自己重點供奉的神被。主流的神祗有“夜叉王”象雄美日、普爾巴等。

不過,這個都本寺供奉的神祗卻是非常的奇怪,不要說和其他苯教同行沒有,就連藏傳佛教也找不到。

這是一個形象非常奇怪的神祗,祗連人形都不是,袖是一朵白雲吉祥本尊。

從上個月開始,都本寺的欽勒主持就宣布閉門謝客了,這讓附近的牧民們都非常奇怪。

閉門之後,欽勒就一直在吉祥本尊的神像前盤坐,期間不吃不喝,到今天為止,他已經在寺廟裏枯坐了一個多月。

不過,就在今天早上,這個老僧侶終於睜開了眼睛,他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激動得老淚縱橫,跪倒在神像跟前,大聲的朗誦經文。

直到念誦結束,他才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師父,您是說吉祥本尊將會降臨嗎?”他的徒弟連忙扶住他,一臉〖興〗奮的問道。

老僧侶激動的說道:“是的……本尊降臨了……紮西,跟我來,我們去迎接本尊……我已經感到了本尊,袖就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