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六章教學改革,科舉改製,億萬赤字

四百五十六章教學改革,科舉改製,億萬赤字

大閱兵就似開國戰爭最後的一抹光輝,在**激昂到頂點的時候,開國之戰的帷幕就緩緩落下了。,,

4502年之後,中華帝國國內再無戰爭。國家開始了全麵的基礎建設和更大膽一部的政治革新。

梁綱首先在教育上動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建設新式小學、中學以及大學,徹底把舊有的那一套傳統教學體係踢下了神壇。

雖然為符合國情和更為百姓所接受,他把小學變成了學堂,中學變成了學校,大學變成了學院,最最頂級的太學改名為中華學府。更男女分校,但本質是不變的。

之乎者也那一套徹底被拋開,學堂課程除國學外,還有數學,以及史學、地理;學校更要增添一門格物,以及基礎法學。公立高等學院,就如後世的大學一樣,開始分設學科,如史學、法學、格物學、醫學、國學、數學、農學、政公學等等。

每省隻設立一所學院,如此教師資源也是緊張得很。反正沒有個一兩代人的努力,國內的教資空白是無法徹底彌補的。

而除了正規的院校之外,其餘的如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法學院等等,以及文教部新令在杭州、南京、北京、西安、成都五地開辦的書畫學院,也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師源緊張局麵。

事實上國內書畫學院的師源是最不緊張的,書法、國畫,以及樂器三方麵,哪一方麵國內都是人才濟濟。不僅不缺,相反,還綽綽有餘。隻是新式的教學係統還遠不能為傳統士子所接受,所以,應聘為師者並無幾個。

而且各院校普遍還都出現了生源寥寥無幾的場麵,尤其是書畫學院為最。中國曆朝曆代書畫大家層出不窮,但是他們在成為書畫家之前首先擁有的身份是——讀書人。

讀書之餘,習書作畫,這才是正途。而不是習書作畫之餘才讀書

但不管民間的議論再大,梁綱以開國帝王之威,一律壓倒,不聞不顧。

4502年五月,在繼全國教學改革完畢之後,梁綱再度頒布了《招賢令》,召集天下英才入朝。前後三月時間,各省共錄取五品以下官吏一千七百三十一人。上報朝廷官監部載錄之後,即便充任各地空缺。

九月,梁綱正式頒布《科舉改製》。科舉再也不是以八股文為本,也不同於唐宋時期的明經、進士諸科,武舉、武進士更是被直接剔除,而是分開四科:司法科、政公科、文史科、術計科。

相對於中華新朝,日常運行各方麵所需的司法、行政、財算、文書等四方麵。

與舊日科舉的秀才、舉人、進士三等身份不相同,新式科舉隻是為選拔官員入仕途,而不再是代表某種具體的身份象征,分為上下兩等。

上等科舉考生資格,需為各省公立高等學院學府畢業生;下等科舉考生資格,則隻需學校畢業即可。

上下兩等,籠統來講就是對應官吏兩方。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下等科舉之人,能力出眾者也不能坐上高官;而上等科舉出身之人,一出來就可以做縣長。這隻是代表學曆問題,代表的高低。用後世的行政體係做一比喻,下等科舉入仕途的人就是一小小公務員,而上等科舉入仕途者,就是一副科。

時代不同,管製不同,科舉應對顯然也不會相同。

之前曆朝曆代,中進士者,年紀輕輕即可主轄一縣之地。他們能有什麽行政經驗?能有什麽閱曆作為?

其內固然有極其出色者,可絕大部分的人必是會被搞得手忙腳亂,一塌糊塗。而後就是焦頭爛額,不得由頭,最後無奈得拋給下屬,於是給了手下小吏們偷油耍滑,吃拿卡要的機會

如此,隨著儒學的逐漸僵硬化,師爺、幕僚這一職業才會在中國越發的興盛起來。而這還是在傳統時代那種嚴格的高下之分下搞出的鬼。若是換到中華朝的官製中,單是一縣內就有縣政府、司法院、檢察院、武裝部四個並列單位。

縣政府雖然行駛行政權,可壓過司法院、檢察院、武裝部半頭。但是沒有一點手腕,誰又能一定壓製得下?

而縣政府內,縣令也有副手在,這又是一麻煩,其下還有各鄉鎮主官、警察局、財政局、文教局、農畜局、稅務局、工商局、水利局、交通局、衛生局等等,頭頭腦腦好一大班子,一個小年輕從娘胎裏就開始學勾心鬥角,怕也不會順順利利的拿下

而且精力全放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上了,誰還有工夫去給百姓做實事,解憂難??

別看梁綱自己很年輕,可他卻對府縣的年青官吏很不放心。後世紅朝,三四十歲縣級,四五十歲市級,五六十歲省部級,六十歲以上國級【別看憲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嘴上**辦事不牢,這樣的老話能夠出現,就代表著一定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意義。

而縣級這樣的基層單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沒有豐富的執政經曆和閱曆,真就不太可能辦的下來。

中華帝國日後的官場就會跟梁綱前世的紅朝一樣,科舉過後就要在基層低級上爬,一點點往上混。

可能軍伍出身的人,因為一場戰爭的原因,年紀輕輕就已然躍居高位。但是在政治上,如和珅一樣二三十歲就獨領一朝**的人物和現象是不可能再出現了。

4502年就是中華帝國為日後宏偉藍圖奠基的開始一年,四方平定後梁綱終於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國內的發展建設上了。當然了,這也並不是說軍隊就可以至此刀槍入庫,放馬南山了。雖然有大批的軍人紛紛退伍歸鄉,但是中華軍的規模卻並沒有因此消減分毫,老兵退伍的同時更有大批新兵入伍,而且騎兵部隊和海軍依舊在時刻不停地增建中。

在民間各學校學院紛紛設立的時候,中華軍也沒有直接歸於平淡。他們隻是把大閱兵後的激昂變成了一種平實

海陸炮步騎後勤諸科,二十所士官院校和十所軍官院校就是在這一年時間中相繼建成的。連同一南一北兩座講武堂,4502年的梁綱給中華帝**隊的未來打下了最最紮實的基礎。

同時附屬軍官士官院校建立的還有警察學校,雖然警察所需的刑偵和法製兩方麵要素,軍校無能給予,人員都是從各地各方麵抽調的老手填充。但是以附屬來形容此時各地建立的警察學校,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其內的軍事化訓練和管理的教官全部都來自於軍隊。兩邊的關係日後自會慢慢脫離,但現在卻實在是打斷骨頭連著筋。

梁綱4502年的教學改革和科舉改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犯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錯誤。他忘了興建師範了。

了解到各地師資力量匱乏的時候,他腦子裏第一個冒出的念頭總是——這在中國是正常的,要怨就怨儒家傳統,怨滿清那群混蛋。卻從沒有繼續往下再想一步。

直到年中時候梁綱才醒悟過來,自己欲要興中華新式教育,就必須先興中華新式師範

師者,人之模範也。隻有新式的老師才可以培養出足夠優秀的新式學生。自己光一門心思的建學校,卻把最重要的根本給丟了。

於是自每省一所學院之後,梁綱又下令文教部,在全國各地籌建高等師範學院以及中等師範學校。

雖然是在盡全力的彌補失誤,但是因為僅有的一些人才都已經散入各個綜合學院之中,各地的師範發展都是緩慢的很

與梁綱欲破開儒學枷鎖,重鑄中華尚武精神一樣,中國的教學改革同樣是冰山才露微微一角,任重而道遠

4502年十二月,內閣財政總結。全年財政支出共三億三千二百三十九萬銀元,商稅收入一億兩千五百七十六萬銀元,海關稅收兩千四百五十四萬銀元,農稅四千七百九十萬銀元。國家專項經營,得利四千二百萬銀元。全年財政赤字一億四千零三十六萬銀元。合白銀七千萬兩【為更改十進製之後的重量,兩塊金元銀元合金銀一兩。】

【再有一點就是,前文閱兵時的大炮重量未動,依舊是十六進製時定下的重量。忘了該了,在此抱歉】

七千萬兩白銀,一億四千萬塊銀元,這等的財政赤字,是個可以生生壓垮一個強盛國度的巨大數額。若非有豐厚異常的老底在支撐,梁綱早就忙的焦頭爛額了,更別提有閑心搞什麽新年國慶大閱兵了。

前期的紅巾軍,後期的中華帝國,梁綱真應該好好的感謝和珅。非是他貢獻出的金山銀海,就梁綱早年積攢下的那點家底早就耗光用盡了。他也不會像現在這般的逍遙自在了

和珅,對滿清王朝的‘害’,對中華帝國的‘益’——

梁綱本人來說,他真應該重重褒獎和珅。這是一個真正的‘無名英雄’,黨的好同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