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二章 海外華國——蘭芳

三百六十二章?海外華國——蘭芳

棉花,原產於印度和阿拉伯,五代十國時期始傳入中國。

在那之前,中國隻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國隻有帶絲字旁的“綿”字,而沒有帶木字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

不過那時棉花多是在邊疆地區種植。大量的傳入內地,是在宋末元初。及至朱元璋時,明廷以強力手段在全國範圍內推展開來,這才使得棉花在落腳在中國的天南地北。

入清之後,印度棉花由英葡等西方商人之手流入中國。不過限於海運條件有限,其重量對比起中國本土的總產量來還是不值一提。

可是要注意的是,中國沿海最發達的地區——江南,其農商相合帶來的主要經濟品是絲織品,而不是棉織。

可是每年都瘋狂出口外銷的南京布卻無疑需要大量的棉花原材料。於是每年,中國南北兩地都在向江南,尤其是其棉織中心——鬆江輸入大量的棉花原材料。

其中南方棉花原材料的來源——很重要的一支源泉就是漂洋過海而來的印度棉花。

而如今清紅大戰,北方的棉花來源當然是斷絕,南方又受大戰的影響,棉花產量銳減,兼上中英開打,海外來源也隨之斷絕,今年的江南布價無可避免的‘步步高升’。

梁綱清楚釀成這一切的緣由,之前時候他就已經有所心理準備了,可是當他前天接到民政部的物價谘詢報告文書後,心裏還是為之大驚,這一年都還不到,布價就已經向上翻了兩番。

王宮裏梁綱再也坐不住了,今個一早就帶人出宮來走看走看。

這也算是奪取天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戰亂動蕩時,糧食第一位。不要說是棉花受影響,就是今年的生絲產量,比之去年也短了三成。

可是對比絲織品,棉織品尤為的令梁綱鬱火,這不僅是因為棉布直接對應著廣大老百姓,更因為中國明明還有海外進口這一條另路可走,現在卻因為文森特、費利喇等人而徹底泡湯。真是想想都令梁綱殺機盈胸。

東南亞,東萬津。

就在梁綱恨不得立刻將文森特、費利喇剁成肉泥的時候,印督理查德.韋爾斯利派出的代表團也正在東萬津急的團團轉。

東萬津,又名坤甸,作為婆羅洲新興勢力——蘭芳大總領的首都,這裏名副其實的是現今婆羅洲上最興旺發達的城市,沒有之一。

坤甸城城內水渠縱橫,屋舍大多興建在水上。為東南亞古老的經濟中心和重要港口,其內是港汊交縱,多橋梁,也有不俗的造船業。輸出胡椒、椰幹、甘蔗、燕窩和木材。

如果是別的時候,約翰.費特納姆肯定會好好地觀察觀察此地,為大英帝國的東亞攻略貢獻上自己的一分力量。可是現在,他身負重任,卻因為婆羅洲前麵馬尼拉的西班牙人,而不得不待在這個中國人遍地都是的古怪城市整整停留了兩三個月。

長久的等待和心中越來越不好的預感,使得費特納姆脾氣越發的暴躁。如果他能像馬爾嘎尼那樣身後跟著一支小型艦隊隨行,那麽他現在肯定已經指揮著艦隊硬闖過南中國海了。

加雷斯.卡裏科奇,東印度公司的代表人。與費特納姆相比,他此刻心中的焦急是絲毫不會遜色的。

費特納姆擔憂的是,中國貿易受影響,會造成倫敦國庫收入的大幅度縮水。英法還在戰爭之中,英國花錢正在像流水一樣迅速,這個時候國庫收入縮水,會在相當程度上對現任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造成影響的。而印度總督理查德.韋爾斯利是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因為他個人可是現任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的忠實信徒。

小威廉.皮特是個才華橫溢的天才政治家,他是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首相,第一次擔任首相時年僅二十四歲。同時他也是英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之一,一生共擔任首相長達十九年,僅次於第一位英國首相羅伯特.沃波爾。

現在是西曆一七九八年,小威廉.皮特三十九歲,卻已經一連擔任了十五年英國首相。他聰明、高貴、優雅的紳士形象,一直以來在整個英國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可是作為一個進步論者,也可以說是個自由派,小威廉.皮特在愛爾蘭的宗教解放立場上與英王喬治三世有著嚴重的抵觸。

他作為英國首相,一邊組織反法聯盟鏖戰歐洲大陸,另一邊卻也下大力氣在解決愛爾蘭的叛亂。為此他在設想著愛爾蘭合並法案和天主教解放法案。

也就是說小皮特想將愛爾蘭正式納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但是喬治三世卻在強烈的反對天主教解放,因為英國是新教國家。【天主教在愛爾蘭根深蒂固】他認為,天主教是他在加冕誓言裏所禁止的東西。

外有二次反法聯盟尚不樂觀的前景,內又有與國王的觀點矛盾,小威廉.皮特現在的處境並不順利,作為他的忠實信徒,理查德.韋爾斯利絕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再給自己的偶像添堵。

作為理查德.韋爾斯利的心腹下屬,他的意誌就是費特納姆的意誌。可是,事實卻又如此的坎坷。

“閣下,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在風向沒有改變前,我們必須開進南中國海。”卡裏科奇急躁道。代表團所乘坐的商船是一艘大型商船,沒有季風的吹動,他們根本不可能在冬季度過南洋進入廣州去。

費特納姆煩躁的擺了一下手,卡裏科奇急,他就不急嗎?

若非還有一絲理智,他都想走安南進入中國了。可是該死的法國佬,印度的殖民地都丟光了,竟然還在遙遠的東南亞添了一腳。

如今在安南國內大大占據著上風的阮福映可是絕對排英的。

安南,後世越南的古稱。本來的越南隻包括二十一世紀越南北部一帶,不包括其南部-本來的占城國。古代越南從西曆公元前3世紀的中國秦朝開始就是中國領土。西曆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越南叛亂,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北宋政府無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安南一詞,最初作為地區—政區名出現於中國載籍,是唐代初葉的事,當時越南是中國安南都護府管轄。

明初時期,成祖朱棣派大將張輔率軍深入安南,至三年後,大獲全勝,消滅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權,得府州四十八、戶三百十二萬。朱棣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正式成了明朝的一個行政區。但這種局麵沒能維持多久,之後安南兵連禍結,明軍數次作戰不利。至明宣宗時對連年戰爭感到厭倦,楊士奇等大臣乘機進言,宣宗竟然極為短視地決計罷兵,詔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軍八萬餘人北返,罷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國版圖中再次分出作為中國的藩屬國。

獨立後的安南並沒有真正的安下來,黎氏王朝沒過多久就被莫登庸屠戮一空,最終重新興起卻又被鄭氏掌權,統轄著北方。而南麵,阮福映的祖先阮潢也慢慢擴大自己的勢力,最終建立起阮氏的地盤。

南北對立,但在表麵上阮鄭兩家都尊奉著王室。事實上黎氏對於國政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了---在朝堂上,鄭氏的禦座與黎王的龍椅是並排一致的。

長達百年計的對立,南北誰也消滅不了誰,那麽跟著的就是雙雙的墮落腐化。就好比,宋遼對峙,而後金興起。

乾隆中期,不堪受壓迫的安南百姓終於揭竿而起。從中崛起的西山軍,征南伐北,很快就統治了整個安南。

而阮福映呢,乾隆四十年春,北方鄭氏軍隊攻陷富春(今順化),阮福映隨其叔定王阮福淳南逃。兩年後,定王阮福淳及新政王阮福暘就在嘉定被興起的西山起義軍所殺,唯獨阮福映僥幸逃出,在龍川被阮氏舊臣推為大元帥攝國政。

到了乾隆四十五年,阮福映在嘉定稱王,誓言恢複阮氏祖業,據柴棍(西貢)與西山軍對抗。可實力不濟,不到兩年就又被西山軍擊敗,流亡富國島。乾隆四十九年其與暹羅聯軍,但再次為西山軍所敗,被迫流亡暹羅。

可是這個時候落魄之極的阮福映卻得到了法國傳教士百多祿的幫助,獲得了法國的援助。甚至乾隆五十一年死,百多祿代表阮福映,還同法國政府簽訂越法凡爾賽條約,規定法國派兵援助阮福映,而獲得越南的沱囊港(峴港)和昆侖島。不過,當時法國革命一觸即發,這個條約並未付諸實行。百多祿見法國政府不願出兵,隻好自行募兵購械,並連同法國教官二十人回到越南。不論動機如何,百多祿終究不負阮福映所托,曆盡波折帶回了外援。這個法國人隨後也是終身為阮福映服務,並最後在從征途中病死,其被阮福映追贈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

這種情況下,費特納姆若是還敢從戰亂紛紛的安南地盤上陸路通過,那才是真正的‘壽星吃砒霜,嫌自己命長’。

“當當……”

就在這時,兩聲輕輕地叩門聲響起,隨之門外響起了費特納姆侍從的聲音,“閣下,蘭芳國總長遣人送來了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