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烽火連天 三百四十六章 堅固的堡壘要從內部開始……

第四團用兩天的時間趕到了潮州,第三天進入了惠州,整一天的休息後,第五日才正式投入戰鬥。

而在這一段時間裏,清紅兩軍主力所在地——東莞一線,雙方的進展都不大,反倒是偏師而戰的肇慶,成為了真正的焦灼中心。

肇慶府城高要,距離廣州城隻有一百五十餘裏,愛新泰一路急行,兩天時間就率部趕到了那裏。而是時的紅巾軍南北兩部,南路打到了新興縣,北路進到了鼎湖山,距離高要都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說肇慶的真正攻防戰也是從第三天才真正開始。

高要縣城處於珠江主幹流西江流域,為西江南凸的突頭部位。紅巾軍北路台灣三營可以沿著官路直下高要縣城,而南路二營陸戰兵卻需要度過將近兩裏寬的西江再說。

好在南路軍本身就是幹這行的,當天上午就在高要縣城的正南方向渡口橫渡西江,防守岸邊碼頭的那部清軍半個時辰都沒支撐就全軍潰散進了縣城。

南路軍先頭部隊抵岸後,北路軍的前鋒也在那個時候開了過來,本想打個反擊的愛新泰立刻就收縮了兵力進城,準備全軍固守起來。

但是肇慶清軍人數本身就是寥寥幾人,加上知府桂倫召集起的鄉勇總數也不超過兩千人,合上愛新泰部,對比起城下南北會師的紅巾軍來依舊是處於大大的劣勢。

特別是在那重火力上。輕火力,愛新泰部有一千杆火槍,是要勝過城下紅巾軍的,可是在炮火上,落下的天平又被重重的壓上去了。隻靠著從廣州帶來的那十多門炮,根本就比不得紅巾軍。

作為陸戰營,兩營陸戰兵都沒有配屬重炮,隻配了臼炮和一些直射短炮。可是台灣三營雖是新建的獨立營,可是各部的炮兵大隊也都建立了起來。固然這三個炮兵大隊屬於嚴重缺編狀態,可是三部合在一塊,火力也是遠勝過城內守城清軍的。

隆隆的炮聲在這天下午時候就奏響在了肇慶府城的上空。清軍引以為靠的四門六磅西班牙炮和十門三磅炮被紅巾軍超強的火力壓得直抬不起頭來。

但是高要縣城距離西江極近,挖溝引水,護城河環繞全城。紅巾軍想要拔下這個點,也就必須先填平了護城河。

隨南路軍前來的水師六營主將李南馨是總提肇慶之戰的負責人。他雖是水路將領,可是從軍數十年,戰場經驗比之鄭光彩、楊肇等人不知超出多少來。總領南北兩軍,理所應當。

在李南馨的安排下,紅巾軍先是填土堵住了護城河的西江引水渠,然後全力填補起四門護城河。

肇慶城牆周長還不到六裏。雖然現在居民區早已經擴展到了城外,可是從宋以來土城牆改築為磚城,曆盡滄桑,也經過了二十多次修葺,城牆和城門位置卻從未改變。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實為全國罕見之事。

城牆隻開有四門,東門慶雲、西門景星、南門南薰、北門朝天,四座城門上各有城門樓一座,並外築有甕城,城牆四角也各有一座角樓,之外就是護城河。

總體而言,比之明清時期重新修建的大多數府城以及城牆而言,肇慶府城高要算是好打得了。

四座角樓和四座城門樓當天下午時候就被紅巾軍的炮火給轟擊個粉碎,磚木結構為主的城門樓和角樓在鐵彈下顯得是那麽的脆弱。

冷兵器升級為熱兵器,城牆的防禦作用是必然一降再降的。

高要南城牆距離西江水域隻有一裏地左右,這個距離實在清軍炮火的覆蓋範圍內的,所以李南馨根本就不敢將台灣三營的重炮拖到哪裏去布置,轟擊南城樓的人物主要是陸戰營的臼炮隊完成的。

而西南的角樓則是紅巾軍架炮在城西的龜頂山上端掉的。龜頂山在西江大鼎峽北岸,海拔二百多米高,占據了那裏足以俯視整個肇慶西半壁,戰略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後世肇羅陽鎮守使林虎在肇慶修築七座炮台,這龜頂山就是其中之一所在。

紅巾軍重炮對比城內清軍自然是多,可是說到真實的數量還是少了些。高要縣城周邊雖然有利位置很多,可是除了西邊的龜頂山架炮外,李南馨也就是在東南方的羚山布置了炮群。他手中的重炮部隊,數量也隻夠分成了東西兩個作戰群,再分就顯得太少了。

羚山位於高要縣城東南,西江羚羊峽入口之北岸。這裏事實上也是林虎在肇慶所築的七座炮台之一所在地。在這裏架炮可以控製旱峽陸路及羚山峽水道交通。是一處真正的的要衝,形勢險要,曆來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紅巾軍肇慶之戰不是南北進軍的話,而是隻南隻北的來,說實在的,還真不容易就那麽輕易地殺到城下。

愛新泰兵力處於劣勢,大炮更是屬於寶貝,實在不敢冒險在城外憑險設卡。那樣的話,若有一邊被破,一路紅巾軍逼到了城下,那麽另一路上的阻擊兵力可就被分割包圍了。

張世龍設計這一出南北夾擊的好戲,說實話之前所作的考慮和對肇慶地形確切的調查勘探還是極詳細的。

丟了城外險地,肇慶可以說就是丟了一半了。隻剩下高要縣城,根本就是一盤菜。

依靠東西炮群的掩護和臼炮的協助,當天晚上紅巾軍就填河成功,在城牆四門處各填出了一道一百多米寬的路麵。

第四天時候,也就是四團趕到了惠州後休整的那一天,紅巾軍炸開了高要的甕城以及城牆,並且對城內連連發起了進攻。

可是,廣州清軍接觸火器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又有跟紅巾軍打拉鋸戰的經驗,所以城牆雖然破了,可是他們的心理防線還在。愛新泰大批的火槍兵在手,配合著躲在城內的炮兵,附加以大批刀槍兵助陣,幾次進攻紅巾軍都是以此敗告終。

但是顯然,城牆被破開的肇慶清軍已經處於了劣勢。他們能繼續堅持多久,連愛新泰自己都說不準。

愛新泰向廣州的求救信也已經發到了路上,可是吉慶即便是接住了,會不會派兵增援還依舊是一個說不準的事。

因為這幾天東莞一線的紅巾軍打的也很賣力氣,第二團已經甩胳膊上陣了,後麵還有一個第四團,吉慶雖然對手下部隊挺有信心,可是依舊不敢有半點大意。

廣州對他真的是極其重要的,不僅僅是錢糧的原因,廣州城內的大批熟練工匠和鑄炮師傅等,也都是吉慶增強自身實力所必須擁有的。非到萬不得已時,他是不可能放棄廣州城的。

而為了保住退路,抽調軍力去增援肇慶;可抽掉了兵力廣州守軍力量就肯定會削弱,如此廣州就可能有危……

擺在吉慶麵前的將無疑是個極頭疼又悖論的難題。

增城。

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州東部,背靠廣州,而又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龍門。

這裏是東莞防線的最北端,此處一破,紅巾軍就完全可以舍棄東莞、新安,而沿東江直下廣州城。

說實話,東莞、新安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可是它們被破了,紅巾軍也隻能下道從南方進攻廣州,因為東江、珠江正好從北西兩麵隔開了這兩地與廣州城的聯係。紅巾軍欲進攻廣州,還有那麽一水之隔。

清軍在這兩地的防守,與其說是主在廣州,倒不如說是主在廣州以南的澳門和黃埔水麵。

紅巾軍突破了東莞或是新安,絕不會直打廣州城,而是會先南下從陸地背麵解決了澳門再說。然後炮群轟擊停靠在珠江口和廣州江麵的清洋水麵力量,解決廣東水師和英葡船隊。

東莞一線三地,真正意義上主防廣州的還是東江以北的增城。第五天,第四團首次兩麵的投入陣地就是這裏。

原本相持的力量上,突然間多出了整整一個團的紅巾軍,清軍守軍壓力登時大增。

增城的城牆早就破爛了,護城河也被填平了再重挖,重挖了紅巾軍再填平了好幾回。現在時候就是紅巾軍的第n次填平。

隻是如此拉鋸戰下,廣州清軍對城牆的依靠也是越發的減弱。甚至一些老兵現在都已經不把城牆塌沒塌放在心上了。

習慣了,也就成自然。

本來繁華的增城縣城現在已經是一堆堆廢墟成片,已經沒有百姓再居住在城內了。戰爭的肆虐和長久的拉鋸戰,使得整個增城最繁華的所在現在是完蛋大吉。

一堆堆廢墟早在此次紅巾軍總攻之前就成了兩軍的薄命地,染遍了兩軍將士的鮮血。

第四團全團介入戰鬥,生力軍匯合著原本的老兵,強大的軍力很快就突破了清軍在增城縣城的外縣防禦圈。

從炮擊到火槍,從火槍到肉搏,手雷轟響中,清軍是步步後撤。守衛在這裏的清軍主將——廣州副都統富靈阿很快就明白了過來,紅巾軍這是把生力軍用到了自己頭上了。當即就向廣州發出了緊急求援信號,三注黑黑的狼煙在增城內升起,然後毛田、仙村、寧西、永和、蘿崗、黃埔……直到廣州城。

隻是一刻鍾時間多點,各處烽火台就成功的把增城危急的消息傳遞到了廣州。兩刻鍾時間內,吉慶就收到了這個消息。

很成功的預警體係,除了增城以外,另兩座縣城東莞和新安也都各有自己的一路烽火台。平日間防守極其嚴密,軍情局早就想滲透進去,可是根本就是老鼠拉烏龜——無處下手。

肉體上消滅烽火台倒是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可清軍挨了幾次打後也跟著變換了方式。他們明麵上還是在那些個地方布置烽火台,可暗地裏又另設有別的路線。如果明麵上的烽火台出了變故或是發生了意外,那麽隱秘起來的係統就緊接著啟動,迅速把消息傳遞下去。

廣州距離增城有一百多裏路,可東莞一線戰急,廣州清軍早就開出了主力來。得到增城吃緊的消息後,再看到廣州城內接著發回的允許增援信號,一萬清軍迅速就向著增城趕去。等援軍趕到地方時,天色還沒全然黑下。是時,近一天時間的廝殺,增城清軍已經退到了城區中央,整個東城區全部陷落在紅巾軍手中。

援軍的迅速趕到令增城清軍士氣大漲,一萬援軍也不顧趕路疲勞,夥同城內守軍就趁著暗色對紅巾軍發起了反攻。

清軍援兵趕到這消息當然瞞不過紅巾軍,有所準備的紅巾軍利用廢墟就地組建起了一道簡易的防線,憑借實力是應頂住了清軍的反攻。

後方,惠州博羅。

增城的詳細戰報第二天清早就傳到了張世龍手中,一日間就能奪下半個增城,這樣的戰果張世龍當然沒道理不滿意。雖然清軍有了增援,可是昨夜城區中心還不是照樣守住了?

“要不要增援增城呢?”張世龍現在需要考慮的是這個問題了。他手下還有第二團的一個營以及第一獨立旅的一部,把這些兵力都投入到增城去,顯然紅巾軍因清軍增援而喪失的戰力優勢會立刻奪回來。但是他手下有援兵,吉慶手中也有援兵,自己現在增援增城,清軍也肯定會跟著二度增援……

那就把增城變成一個絞肉場了!?憑心而論,張世龍是絕不願意那麽做的。那樣的話即便是能拿下增城,東南軍團的損失也會超高。

再想到東江南岸的東莞和新安,張世龍就一陣苦澀感。相比較梁綱在江北在安慶的戰事,自己的廣州之戰實在是太難了。

廣東清軍三次大批量購買軍火熱兵器,加上他們這裏本來就是清軍水陸軍的重點防禦地,炮火配置密度很高。雖然那些火炮都是老式的清軍舊炮,可是配上買來的西方軍火,加上驍勇的廣西清軍,那配置比之當初江北之戰時的鬆筠部來也絕不遜色。除了缺少騎兵。

可如此強大的實力,吉慶卻很少主動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尤其是廣州海戰結束之後,清軍就全方位的進入了守勢。

如此硬的一根骨頭,張世龍的牙口不是不好,卻真的很難啃的動!

“軍情局,軍情局……”念叨著這個名字,張世龍陷入了沉思。但願他們真的能從內部攻陷廣州這座堅固的堡壘吧!

“再堅固的堡壘也能從內部攻陷!”這句話是梁綱對軍情局說的,張世龍是早早聽說過的。

現在的廣州戰局,以東南軍團現有的實力,不想付出全軍被重創的代價,就隻能打成現在的樣子。想要再往前進一步,就必須付出慘重無比的代價。

作為一支軍隊,一支以統一全國為目標的軍隊,當然不能隻打順風仗和便宜仗,硬骨頭也是一定要啃得。就像安徽之戰中的第十一團。

可是如此一個方麵軍遭受重創為代價,和付出一個團遭受重創為代價,這完全是兩碼事。

至少張世龍本人是不願意下這個決定的。紅巾軍起兵以來,打仗還沒誰打過這樣的慘仗,張世龍不想開這個先河。

所以,麵對眼下這個局,他就隻能把希望寄托在軍情局的策反和活動上。

“張世龍這是搞什麽搞?”梁綱接到東南的戰報後勃然大怒。他不想在廣州再耗下去,所以才派了第四團南下,張世龍難道不知道他的心意嗎?還怎麽搞?拖拖拉拉。

開打這麽長時間,看起來場麵不小,成果卻是有限的緊。東莞、新安一線毫無進展,增城的有了第四團做生力軍,這才拿下了一半城區,可現在清軍一支援就又打不動了。

偏師在肇慶那一仗打的很不錯,李南馨最後從水師六營調來了戰船上的重炮,開轟肇慶府城,這才最終拿得下。廣州清軍最後派出了一支兵力過來支援,但態度很不堅決,被阻擊後就按兵不動了,最後被直接擋在了鼎湖。

肇慶府得手,截斷了廣東清軍的去路。梁綱理解這一點,心裏很認同打肇慶之戰。可是張世龍光幹漂亮了肇慶,廣州卻爛攤子依舊,這費兵費力的打下肇慶又有個屁用?

廣州才是主要問題嘛!你主要問題解決不了,旁枝細節幹的再漂亮又有什麽用?

肇慶之戰,打死了一個總兵,消滅了上千清軍火槍兵,戰果不小,可在梁綱看來卻還不如徹底拿下增城,盡早殺到廣州城下。

時間已經六月了,梁綱已經盤算起兩湖了。他現在看問題已經需要著眼全局,而不是單單一地一方了。

盛夏時節,早稻已經成熟。據軍情局的消息報,兩湖清軍正在抓緊時間收措民間稻米了,極可能是要北運進京。

梁綱是絕不願看到大批的糧食送進北京的。所以雖然安徽、江北才消停下來,兩湖征伐卻已經提上了他的心頭。

拿下武昌、荊州,徹底截斷長江南北。清廷要運糧食,就讓他們走川陝吧!隻要是有那個本事和精力,就隨他們去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