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章 商業電影的思考
172章商業電影的思考
感謝書友“石頭1355”的打賞,閣下厚愛難以回報,今天還是加更吧。
現在的電影市場,已經和一開始的電影市場不一樣了。
以前的人們,無論是導演還是影迷,都是將電影當做藝術品來拍攝、來觀賞。
但是,當拍攝電影的收益越來越昂貴,但是電影的票房一直上不去時,一種“特殊”的電影,便應運而生了。
按照如今的說法,這種說法,有著所謂“商業片”的稱號。
這種改變,源自於影迷人群的年齡和數量變化。
以前,會過來看電影的,很多都是想要陶冶情操的文藝老前輩,這種人喜歡看的,自然是一些文藝片。
而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過來看電影了,而由於缺乏足夠的見識和心性,這一類人常常是不喜歡觀看文藝片的。
在考慮電影商業需要的情況下,自然是需要按照觀眾的喜好來拍攝電影了。
正在迅速替代原先老影迷的新影迷們,他們熱愛青春、熱愛創新、不喜歡說教、不喜歡故作深沉。
更重要的是,這一類的觀眾,不像以前的那些觀眾一樣,他們覺得不好,就要見一次罵一次,這就更加考驗電影本身的質量了。
在這樣複雜而迅速的改變下,很多華夏的導演顯然沒能適應過來。
他們一邊在說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一邊又在用以前的方式來拍電影。
日後那些文藝大導演一個接一個撲街,都是因為他們沒能夠適應市場的種種改變。
而華夏,尤其是內地,文藝導演很多,但是商業導演,現在除了馮曉剛以外,有誰是能夠拿得出手的?
在文藝片漸漸失去了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市場隻能容許商業片的存在,而很多電影人不願意接受這種改變。
日後,華夏電影漸漸衰退,市場上充斥著的商業片,一律都是沒有什麽營養的搞笑電影、炒作電影、粉絲電影……
所以在電影的票房越來越高的同時,華語電影的口碑,卻是越來越差、差到了讓人羞愧的地步。
在電影的商業方麵,李邁也在慢慢摸索著——
愛情呼叫轉移的商業性,一是徐爭的搞笑演技,二是十二個女主的噓頭;
葉問的商業性,一是詠春拳獨特的表演性,二是將國家安危和個人功夫巧妙結合了起來;
畫皮的商業性,一是少有的東方魔幻,二是堪稱狗血的愛情故事。
輪到現在的三國大戰,李邁花費的功夫就更多了——一開始是呂布個人的武打場麵,後麵又拍攝了大場麵的戰爭場景。
在這其中,呂布的赤兔馬、高順的陷陣營、武將的獨特兵器,都是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的存在。
但是仔細想想李邁為了這些東西花費的精力——出演陷陣營的群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培訓,還得找專業的古代軍陣研究大師來幫忙。
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小子們還天天要死要活,說什麽一死了之都比繼續訓練要好!
你們知不知道,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體驗這種獨特的生活經曆?
士兵的訓練花費時間,武器的打造同樣耗費資金,完全可以說,三國大戰中那些武將手中的家夥,比起其他所有群演的衣服和武器加起來都要貴!
為了給武器美感,李邁甚至找過幾個藝術學的大師!
而對於赤兔馬,李邁甚至有過想要動用汗血寶馬的心思。
可惜,他李邁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本事——不知道如果是斯皮爾伯格,有沒有資格借一匹汗血寶馬的可能呢?
斯皮爾伯格有沒有這個資格,李邁並不清楚,但是日後,他一定要成為有這個資格的導演!
為了電影的商業性,李邁絕對不像看上去那麽輕鬆。
隻要能夠不影響電影的主題,其他商業的東西,李邁是能想到的都盡量要用上、更要用好!
而想要同時控製好電影的商業性,還要不影響電影的主題表達,絕對是一件讓人抓破頭皮的事情。
李邁若不是有雙線控製這個正好使用的技能,否則要考慮好這些,恐怕頭發都要掉光了。
簡而言之,馬戰、步戰、武將對戰、軍隊對戰、精銳士兵衝鋒、武器寶馬,便是李邁苦思冥想之下,想到的能夠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因素。
反觀英雄,同樣堪稱特效驚人、色彩勾魂,但是瑜不掩瑕——
過於失真的武打場麵,甚至還有那種玄乎的意識決鬥,加上連普通觀眾都難以接受的故事講述方法……
所以,占了無數優勢的英雄,才會收獲那麽多的差評。
所以所謂電影,又有哪一部能夠走出這樣的趨勢呢?
在香港,程龍的詼諧武打、周星池的無厘頭、周閏發的賭片、林正英的僵屍片……
而在內地,霸王別姬的成功也說過,而馮曉剛能夠在商業上屢戰屢勝的原因,就是因為獨創的馮氏幽默和精湛的台詞編劇能力。
對此相對的是,不清楚如何在商業片中增加亮點的張一謀和陳愷歌,在商業上堪稱屢戰屢敗,完全可以說,內地大片的不良風氣,有一半是他們兩個帶頭的。
其實,這也不能夠埋怨他們兩個——他們兩個拍了那麽久的文藝片,一下子突然要拍商業大片,很多地方有疑惑自然很正常。
畢竟他們是內地大片的領頭羊,沒有人能夠給他們指明道路,總是走錯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惜,他們兩個在文藝電影上刷了太高的聲望,導致大家對他們的期望過高,到期望變成失望的時候,他們兩個身上已經遍布著各種罵聲了。
其實,在看到英雄這麽幹脆地失敗了以後,李邁也進電影院去看過一次英雄。
在經過和索尼編劇的爭論以後,李邁對於商業的理解一下子加深了很多。
畢竟,索尼在好萊塢可都是最頂級的那種大公司,和一直呆在內地看文藝片的李邁,在商業上自然有極大的差距。
在這種氛圍中,他很快就了解了許多關於商業方麵的問題。
如今,憑借他獨特的經驗,自然很快就看出了英雄的問題所在。
不過他並沒有感到高興,反而感覺到了沉重。
無論是他還是張一謀,現在都是在為華夏大片開路,如果他們兩個能給觀眾們留下一個好印象,後人的路要好走許多。
但是現在,英雄的票房堪稱驚豔,但是評價卻是都快低到沒下限了!
這樣下去,天知道張一謀會不會就此消沉下去?
如果連他這位國師都敗在了商業上,華夏電影的前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