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秦國資料
[======
=====]
在秦國,國民有兩個生存選擇,一個是農耕,一個是兵役,這兩個任務都是圍繞強大的軍事機器的。特別是商鞅改革之後,軍隊爵位達到20級,加官進爵的重要考核目標,就是敵人的人頭。
秦國以軍功考核升遷。不管個人出身如何,立功有賞,打敗仗的有罰,所以戰場上人人奮勇,以求軍功,戰場上甚至可以見到兩名秦兵為爭搶一名敵人軍官的首級而相互廝殺的場景。為了更好地擊殺敵人,秦軍官兵時常在大戰之前大量飲酒,不少精銳死士更是赤膊上陣,不求自我保護,隻要斬敵無數。
當時齊人善於禦劍技擊,但荀子曾說“齊國的技擊,不能碰上魏國的武卒,魏國的武卒,不能碰上秦國的銳士,一碰上,就象以卵擊石了。”。征兵對象的要求非常嚴格,身份低於“士伍”的賤民和奴隸沒有正式服兵役的權力,即使從軍,也隻能作“徒兵”。
而且對征兵對象的體格有嚴格規定,體形較小者,體格贏弱者隻服勞役,不服兵役。秦國的作戰部隊基本都是體格健壯、訓練有素的青壯男子,而且這樣的軍隊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可謂精銳之師。當時的軍隊有禁軍、宮城近衛軍和京畿駐軍,以及郡國兵(分為內郡和外郡,當時秦設立天下三十六郡),駐守邊防的邊郡兵,另有來源於少數民族的屬國兵。
秦代軍隊最高軍事長官稱“上將軍”或“大將軍”,以下還有“尉裨將”、“裨將軍”、“將軍”等較高級的武職。各地還有“郡將”,負責當地軍政大權。軍隊指揮官不用再身先士卒,他的主要作用是指揮大規模的戰役。號稱古今殲滅戰第一的白起,統一六國的王翦、王賁和蒙恬等名將。****有史以來有能力組織指揮超大規模會戰如一次戰役指揮20萬以上的名將不超過0個,而秦時的白起和王翦就具有這種能力和戰績。
秦軍對各兵種,不僅僅有技術訓練,而且還有戰術訓練,並配備有一套嚴格的考核製度。秦軍步兵,主要訓練和考核項目是使用弓弩。秦製規定,發弩者如果射不中目標,罰二甲,縣尉也要受到處分。使用弓弩的力量大小和射者與箭靶的距離都有明確的標準。騎兵與車兵,主要訓練和考核項目是駕馭戰馬。戰馬體格應在五尺八寸以上,稱為“驀馬”。按規定,驀馬如未經過嚴格訓練,不能用作騎馳或駕車作戰,或不能按命令奔馳,在這些方麵考核成績太差,負責馬匹飼養和訓練的官員和相關人員都要受到懲處。對駕車馭手的訓練、考核也有規定,不能駕馭戰車者,教官要受罰,馭者要補償與訓練時間相等的徭役。
在裝備方麵,秦代軍隊的兵器分為遠射兵器、長兵器、短兵器三類:遠射兵器有弓、弩、箭;長兵器有矛、戈、戟、鉞、殳、鈹;短兵器有銅劍等。另外還有防身的甲、盾。秦末時主要長兵器已經演變為矛和戟。秦時的矛長達3米,不同兵種著不同形式的甲衣,秦軍“帶甲百餘萬”,當然大量配備是動物的皮製作而成的複合甲,輕便堅韌,雖然遠不及金屬甲堅硬,但負擔輕,靈活方便,使得軍隊可以靈活的實施各種殺傷技巧,並能保持長時間作戰而不疲勞。穿皮甲和金屬鎧甲在近距離博殺時各有優劣,穿金屬甲有時能抵擋兵器的殺傷,但靈活性大大降低。鎧甲的主要保護作用在於對劈砍的防衛,對銳利兵器的刺傷效果卻並不是很好,實戰證明,刺傷的殺傷力要遠遠大於砍傷。
秦軍的鎧甲和頭盔,大多采用質地均勻的青灰色石灰岩石片和扁銅條連綴而成,可稱為“銅縷石甲、石胄。”
頭盔的共同特點是:圓形頂片和四周連綴向下的70多個側片組成。有的頂片中心還鑽有裝飾纓絡的小孔,頭盔總重約3公斤。用來製作這些盔甲的石片表麵打磨光滑,邊緣切割整齊,做工精細,工藝高超,造型精美。
秦軍中有弩、步、車、騎四個獨立兵種,兵器與兵種的配置取決於作戰的具體環境和具體戰術:山林川瀆地形複雜,宜為“步兵之地”,“車騎二不當一”;丘陵平原為“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兩軍於平地淺草相拒,為“長戟之地”,“劍盾三不當一”;叢林地帶為“矛梃之地”,“長戟二不當一”;崎嶇險為“劍盾之地”,“弓弩三不當一”。
從這裏不難看出,秦漢時代戰術思想與兵器兵種配置的一般關係。
當然,最強大的兵種應該屬於弓弩手,弓弩手已成為一支完整而相對獨立的兵種,由“善發強弩、遠而必中”的摧鋒之士組成。在戰術上形成與車兵、騎兵的密切配合,而且對射手的選拔也格外慎重與嚴格。經過至少兩年的培訓才可作為射手初入軍陣,立姿射手體形稱,身材高大。秦代弓箭手有輕裝與重裝之分,輕裝弓箭手稱作“引強”,重裝弓箭手稱“蹶張”。這是以引弓的不同方式命名的。引強是指用手臂張弓,赴張則是用足踏張弓的強勁弩手。
戰國時期有四弩:夾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夾弩、瘦弩較輕便,發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壘;唐弩、大弩是強弩,射程雖遠,但發射速度較慢,多用於車戰和野戰……當然這是步兵弩手所使用的“蹶張”式強弩,而非騎兵使用的“引強”。訓練有素射術精良的秦軍弓弩手中並不缺乏神射手,他們層疊反複,次第發出,對敵的殺傷巨大。
而這樣的一部強大的戰爭機器,卻又完全掌控在大王一人手裏虎符!
虎符為秦國當時調動軍隊的信物,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銘文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
這也是秦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軍權高度集中。包括造反,他當時一是軍中爵位20級頂峰之人,卻得不到軍隊支持,也是因為手裏沒有虎符。
同時,這也是秦軍的重要硬傷秦皇出巡遇刺身亡,縱橫幾百年的大秦軍隊便在戰火裏消亡。(後話)
謝謝朋友們的支持,嗬嗬,由於小沙過年要除外遊玩,小沙的《少校荊軻》已經是係統定時更新的了。一周左右的時間裏,每天晚上0點更新一章。下一章《出兵野王》
收藏和鮮花,是大家對小沙最好的鼓勵和支持,謝謝朋友們。小沙回來後會更加努力地更新的!祝大家節日快樂,闔家幸福!
==========
??+
f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