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走向統一 第七十二節

這天,孫權召集眾將商議軍情,見到眾將皆有氣無力,忍不住發怒道:“諸位,你們都在等待劉備的律法出台嗎?你們可知道,別人可以照搬劉備的律法,獨我等不能也”。

眾將訝然。孫權繼續解釋道:“你等家族多來自北方,黃巾之亂後才南下躲避戰火,你們擁有的土地皆奪自山越族,若是實行物權法,那些山越部民來找你們要土地,給還是不給?還有,我等即將攻伐荊州,荊州豪門甚多,土地皆歸其所有,我們打仗是為什麽?各位也不想勞苦一場,卻替他人做嫁衣裳吧。”

孫氏諸將精神一振,恍然大悟。

是呀,曹操可以實行物權法,因為他是由豪門士族扶持上台,劉備可以實行新律法,因為青州曾被黃巾盜匪肆虐,豪族屠戮一空,同時,劉備打下了一片巨大的新疆域,足以支持他補償舊地主的所失,孫權拿什麽來實施物權法?萬一那些土地的舊主人來找他們,孫氏政權的基礎豈不就不存在了。

不過,不實行物權法,行嗎?眼看著曹操也在學樣,一旦曹操也追隨徐州頒布類似法律,那天下錢財豈不流向北方,荊州豪門如果知道自己的財產可以在曹操那裏獲得保障,依靠豪門建立的劉表政權,豈不分崩離潰盡降曹操。

重要的是,揚州富商正在蠢蠢欲動,紛紛購買皇帝手中的拍賣會貴賓證,做好了轉移錢財的準備,武將們也心存觀望,如果孫權晚點動手變革,恐怕揚州連渣子都剩不下來了。

變革吧,要死,不變,也是死,孫權陷入進退兩難之中。

或有與孫翊相親的大臣建議道:“主公,昔日玄德公在六安,曾拉著孫翊公子在田間地頭亂轉,並向孫翊公子解釋古今各種帝王之術,左右已將玄德公的話記錄在冊。臣這兩日都在讀這本書。他好像說過一種既可以不承認私產權,又可以奪取天下的方法,正好可以破解當前的困局。那好像叫做‘你的財產我支配,你不願意我鎮壓’——對了,叫‘土改’,玄德公說是這樣做可已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百姓的支持,奪取天下。主公,如果我們打下荊州後,也實施土改,以從逆的名義剝奪荊州豪門的財產,讓對我們有功之人得賞,諸將豈不奮勇當先。至於物權法的實施嘛,等百年之後,財產得原物主都死絕,再實施物權法,以保障功臣們的權益,豈不更美?”

孫權不悅地問:“拿荊州豪門的財產來分配——我們真這麽做,豈不要遭到諸豪門的激烈抵抗?我軍打一個江夏尚這麽艱難。方今曹操正陳兵荊州虎視眈眈,萬一他派遣奸細,向荊州豪門刻意宣揚我們準備剝奪他們的財產,豪門大族豈不一邊激烈抵抗我軍,一邊如潮般投奔曹孟德,到時我軍舉步維艱,如何發展?”

左右答:“主公,此一帝王之術,解說起來頗為費事,臣聽孫翊公子說了之後,思考了多日才弄明白。簡單地說,就是需要先把財產全部分配給農夫,利用農人的仇富心理,發動農夫參戰,換取他們對我們出兵的響應。等打下江山之後,再找個理由,讓農夫們再把土地上交給國家,比如,告訴農夫需要搞集體耕作。主公,你想,農夫把土地上交給國家,這國家還不是屬於您的。如此,土地的支配權力又回到主公手裏,那時主公想封賞誰,還不是自己說了算。如此一來,既能保證百姓望風景從,又能保證功臣得賞。”

孫權默然,複問:“玄德公還說了什麽?”

“玄德公說,這一帝王之術是千古罕見的奪取天下之術,然而,用此種手段奪取天下,會導致官府的公信力下降,以後,百姓恐怕再也不會相信官府的話了。這樣打下的江山,必須用百年的時間,慢慢恢複官府的公信力。可是,主公,此計雖然危險,可這也是目前唯一的方法。再說,天下到手,怎麽治理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現今,曹孟德正在製定類似於青州的律法,眼看就要公布,荊州豪門正在搖擺不定,若我等不趕快動手,等荊州豪門跑到曹孟德那邊,我大軍空費錢糧,卻毫無所獲,諸將豈能甘心?”

孫權再問:“你與我細說一下,該如何執行這一方法?”

稍後,孫氏政權開始派遣細作潛入荊州,大肆宣揚豪強們坐擁土地驕奢淫欲,農人困苦不堪理應起而反抗的觀點,並四處散布謠言,稱孫氏進城後將以從逆的名義剝奪豪強土地,將之分配給農夫。此語一出,果然有效,江夏守卒夜開城門,孫軍兵不血刃占領全城,蔡瑁僅以身免,奔逃進入襄陽。

消息傳到青州後,劉備微微一笑:“好笑,孫仲謀也想東施效顰。這一政策需要幾個先決條件,孫仲謀都不具備,如今中原諸強並立,孫仲謀這樣無信而治,今後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劉備說這話的時候,沮綬正在他身旁收拾著散亂的紙張,這時,劉備為沮綬寫的回憶錄加的批注。

自從,青州發明印刷術之後,中國北方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以前,一片竹簡能寫六至十二個字,十二片竹簡為一冊,或稱一卷。一卷書最多書寫一百四十四個字,到了青州大力推廣紙張及硬筆書法後,一頁紙可以寫三百餘字,而鉛印技術的發展是一頁書可以印刷八百到一千字,通過對過去典籍的整理,青州現在擁有的知識量與信息量,可以說,前無古人。

沮綬寫的回憶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散文體記述個人經曆的傳記作品。文人以著書立說為人生最高成就。沮綬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記錄自己追隨劉備,創立青州的繁榮,內心充滿自傲,特地選用了白話(口語)文體,書寫這一創世紀的作品,書名也正好被劉備命名為《創世紀》。

為了讓這一開創曆史先河的傳記體作品流傳百年,劉備對於沮綬的書也采取了極其認真的態度,幾乎是逐段加注。

沮綬的第一卷紙寫了三萬字,時間自劉備起兵剿滅黃巾之亂起,到劉備平定樂安叛亂至,敘述了自己親曆的所有事件,其中不乏吹捧與自我炫耀之意。而劉備的批注則及其樸實。比如,當沮綬講道劉備募集流民編組成軍的時候,劉備加的批注詳細講解了軍隊的編成,十人一班,五班一排,五排一營……;當沮綬講道劉備出擊黃巾軍的時候,劉備加的注解詳細說明了戰鬥陣形的展開——軍鼓控製士兵步伐,鼓聲拍節為多少,每分鍾鼓敲多少下,步兵邁多少步,整個隊形展開花費了多長時間,怎麽用兵,怎麽戰鬥,用了多少軍用物資……;在這裏,劉備首先提出了速度的概念,並用參謀的語言,詳細闡述了戰鬥進行過程中的數字度量方式,由於書中,每次戰役,劉備都詳細解說作戰計劃的製定,以及作戰計劃的執行情況,此後,這本書成了參謀類軍事學科學生必讀書籍。

劉備的批注不僅僅包含軍事內容,其中,也很多宏觀經濟的規劃內容,比如,廣饒建立的時候關於外八鄉的批注就超過了三萬字,劉備詳細解說了廣饒的地理、氣候、土壤特征,說明了在這樣的地理氣候環境下,發展何種商品易於獲利,對每種商品進行的分析,最後成為市場調查的一個範本。此後,商人們都以類似的市場調研方法,決定他們的投資方向。

再比如,關於經濟作物的種植,劉備都有詳細的解說,何處適合種糧,何處適合種果,何處適合種草放牧,甚至,書中還提到了一些果木嫁接的方法……

最終,這本書一出便轟動中原,諸侯們把它當作帝王之書,研究治理地方的技巧;軍事家把它當作軍事著作,研究其中的兵法、部隊編成、訓練技巧;農夫們把它當作種植指導,研究作物品種的改良,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沮綬僅僅書寫了三萬餘字,見到劉備不厭其煩的批注,便已意識到自己這本書將會名傳千古,心情開朗之下,聽到劉備的牢騷,忍不住湊趣說:“主公,在我青州發展之前,天下商業收益,人們常說,一襄二益。襄陽民富,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此誠帝王之資也,不過,孫仲謀這一搞,我怕荊州富商無存孑遺也。到那時,孫權雖據荊州之地,不足為懼。”

沮綬這話等於暗自吹捧劉備英明,官做到沮綬這個程度,本來也不需要阿諛奉承,故此,沮綬誇獎的話轉了好幾個彎兒。要不是,劉備明白沮綬的心態,真還覺不出其中的味來。

劉備用指節敲擊著桌子,若有所思地說:“一襄二益,孫權這一搞事,荊州短期內,難以作為,我就怕曹操明白這一點,他若調兵專攻漢中,複拿下益州,曹孟德的實力就不可小覷了。”

沮綬建議道:“主公在南方埋下了六安這根肉刺,為什麽不讓這跟肉刺好好發揮作用呢?袁術敗亡,六安收編的殘軍有十餘萬,若讓他們南下,攻入荊州,豈不可以在孫權與曹操之間分一杯羹?”

劉備搖頭歎息,說:“六安這根刺,不是針對劉表,乃是針對孫權,六安越是和平發展,孫權占再大的疆界,也會坐臥不安,現在還沒到這根肉刺發揮作用的時候,我不急。”

劉備深吸一口氣,站起來,圍著桌子踱著步,說:“明年開春,有兩件大事,第一需要把太史子義的婚事辦了,按禮治,他們訂婚已滿一年,可以舉辦婚禮了;第二件事便是文聘,文聘的船隊至今未歸,必定是發生了什麽事情,今年冬天,我們需要大造海船,訓練水軍,等到秋季,如果文聘還未歸來,我準備組船南下,用鐵與火為我青州打開商路。”

沮綬未及插話,劉備擺手止住他的話頭,靴聲囊囊,在屋中急促的轉著圈子。馬其頓南征印度,失敗的原因是北歐士兵不耐酷熱,由此產生思想情緒。青州兵的主力是北方大漢,赤道地區的酷熱,他們是否能夠忍受,說不準,因此,必須訓練一批南方兵,才能保證戰爭的順利進行。

“我意馬上與交趾士家聯係,在交趾招收兩萬士卒,沮公以為如何?”

沮綬微微皺起眉頭,回答:“交趾兵不耐苦寒,一旦參加戰鬥,身材矮小的交趾兵韌性不足,體力跟不上,我恐怕,他們用處不大……”

正說著,沮綬心裏一動,止住了話頭,試探的問:“這些士兵編練成伍之後,主公,準備讓他們駐守何處?”

青州自從十年前,在蒙學堂中推行牛奶雞蛋計劃,平均身高增長了5.7厘米(二戰後,日本的牛奶計劃,讓國民身高平均增高9.2厘米),現在,每天早晨,一杯牛奶,一個雞蛋的青州人身材普遍比其他州郡人高大粗壯,放著這些孔武有力的兵源不用,要招收南方身材矮小瘦弱的士兵,劉備的目的顯而易見。

“三年,不管文聘在這期間回不回來,就是我軍兵戈西向的時間,我準備三年之內,訓練兩萬水軍、三萬陸戰士兵,到南洋去耀武揚威一番,若能順手牽羊,占據幾個良港,也算為我青州尋一條出路,五十年之內,我青州不愁生產過剩。”

沮綬欣喜異常,雀躍地說:“常聽商人說,南洋奇珍異獸甚多,到時,我若不死,拚著這把老骨頭,也願追隨主公,前去看看南洋風景。”

劉備使勁一拍沮綬肩膀,大笑著說:“好,說定了。”

沮綬連連呼疼,才平定下來,不放心地問:“主公,五萬人馬是否過少?”

“不少,五百多年前,希臘國有個叫亞曆山大的皇帝,帶領三萬人,花了三年時間,打穿了整個歐羅巴大陸,擊穿了大食(波斯),橫貫整個阿拉伯半島,打到了印度邊界。我軍以瓊州為跳板,踏上印度次大陸,兵多過亞曆山大,補給運輸比他方便許多,若連亞曆山大的功績都達不到,我等妄為天朝上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