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走向統一 第二十六節

劉備聽見田疇的建議,突然冷靜下來,無力的擺擺手,示意各位大臣也都坐下。內心感到格外悲涼、孤獨。

在初始的創業艱難過後,群臣們開始享受獲得的利益。隨著管轄的疆域越來與大,他們“不臣”之心越發熾烈,逮著機會,他們就背後做點小動作,擴張青州勢力,造成既成事實,逼迫劉備一步步邁向王座。

最初,這種擴張與青州的發展史一致的,得到了劉備的默許與縱容,可現在這種主張已對劉備產生了威脅。

中國文化中有著強烈的“取而代之”的思想,這種思想導致社會潛伏著濃烈的動亂危機。臣子勢力大了,不做皇帝似乎對不起自己。皇帝逮著機會,不殺這樣的臣子也對不起自己。由此,屠殺功臣成了必然。隨後,我們民族的擴張被徹底閹割,要麽弑上,要麽被殺,改朝換代就如此交替。新上來的皇帝首先想到的是鞏固自己的皇位,屠殺功臣,民族的力量就這樣在內爭中消耗……。

這幾年,隨著自己的勢力擴張,臣下們的野心也逐漸顯露,成為開國功臣的想法時時誘惑著他們,他們不停的尋找機會攻擊曹操、孫策這兩個南北最大的軍閥勢力,想掃清通向皇位的一切障礙,造成既成事實。這種想法雖表麵上是為了劉備著想,故此,在上層官員中頗有支持者。可是,這種作為已威脅到青州的長遠戰略,甚至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使劉備本身都處於威脅之下。

周瑜用兵雖然愛行險,可劉備對軍隊的控製不可謂不嚴密,即使他敢行險私售舊主軍械,以青州兵的組織紀律性,周瑜有本事在短短半年內說動上百士兵嗎?

如果不是田疇急切的想把這件事與孫策掛上鉤,也許還引不起劉備的警惕,等劉備冷靜下來,細細一推敲,發現這事絕非那麽簡單。

“說到周瑜,我突然想起,我本來安排徐庶從西河接應周瑜,為何徐庶沒有行動?”劉備沉聲問。

沮授低頭整理著文件,回答:“兗州百姓遷入西河,諸事繁雜,徐庶暫時離不開。再者,我們自造的船隻全部讓周瑜帶走,黃河即將結凍,民船擔心困在潼關有去無回,不願接受雇傭。這件事已向主公匯報過,主公當時不許強征民船,故此我們無法接應周瑜。”

劉備手指無意識的敲打著桌子,心底暗自發寒。

當時,自己正在龍口港關注文聘南下船隊的訓練,都督府派出荀彧這個新手來個自己匯報,隻說到無法征集民船,讓自己決斷,卻隻字沒提接應周瑜之事。從這個小動作來看,周瑜私售軍械之事,或許有,或許無,但此事的目標不是周瑜,而是南方孫策。

劉備搖了搖頭。壓住怒火:“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感覺青州的攻勢雜亂了許多,軍隊似乎在茫無頭緒的亂撞。我本想采取不幹涉的態度,讓都督府參謀人員能夠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可惜,你們這段時間所作所為令我失望。

我出兵潼關,本來也沒打算接回皇帝來,所以,我曾事先交待過周瑜,事不可為就可自行退兵。皇帝的禦駕每天走多少裏是有規定的,走什麽樣的禦道也有規定。在沒有解決弘農張濟之前,孤軍深入的周瑜不可能帶著皇帝,一邊為皇帝整修著道路,一邊慢悠悠的越過虎視眈眈的張濟、曹操、張揚、呂布等人的領地,進入青州。

更何況,洛陽還有我的老師盧植在,他要截下皇帝,連我都沒脾氣。

所以,沮公所想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我青州現在根本沒有機會實施,也不可能實施。

最初,我讓周瑜突入潼關的目的,不是帶皇帝一同歸來,而是震懾涼州兵,讓他們不敢繼續煎迫皇室。這也就是周瑜在皇帝接近潼關的情況下,突然撤軍的原因——因為我已經事先在界休交待過了,時機未成熟的情況之下,我軍絕不為他人做嫁衣裳。”

皇權的威力,沒有經曆的人是難以想象的。皇帝是最大的奴隸主,生殺予奪全由他的心情,你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的,你所有的努力與汗水都是皇帝的,皇帝索要,是他看得起你,你敢不獻,是大不敬的“不貢”之罪,此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是“天之子”,反抗老天,這是大逆。

在皇權沒有徹底削弱的情況下,皇帝絕不會與百姓妥協——就算是皇帝肯,那些為道士也不會肯。隻有在皇帝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會願意承認老百姓也是與自己同樣的人類,又享有自己合法勞動所得的權利,不是他可以予取予奪的下賤奴隸,同意自己在享用老百姓供奉時,也應該為老百姓盡義務。然後,通過與皇帝鑒定法律條文的約定——勒石公證。青州的各項政策改革,才會以全國的形式,獲得中央政府的肯定。

在此之前,劉備寧肯保持一種孤傲的割據,全力經營青、冀、幽、並斯州以及附屬四國(韓國、九洲國、遼國、鏤方國)。用自己強蠻的態度,保護這些百姓不受皇權的掠奪。用一代人的時間,給四州四國百姓灌輸新的理念。讓這些百姓有膽量捍衛自己的利益,即使皇權也無法掠奪。

然後,再用四州、四國百姓的富饒強盛,自下而上的產生變革思想,動搖自古以來的治國方略。讓變革思想有學者那裏自發的產生,便開始翹首企盼。

另一方麵,隻有創立一種體製內進行變革的先例,才會讓今後的改革變得不那麽血淋淋,不那麽你死我活。這樣,這個民族才會產生一種自我更新機製,才會產生一種包容機製:政治理念雖然不同,但民族的英才不會在政見之爭中被毀滅。也就是說: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你有自己說話的權利。

如此,我們民族的每一份力量都被集合起來,去向外征服、擴張。

劉備稍作停頓,繼續說:“雷騎、狼騎向西麵攻擊,主要是接應周瑜的行動,牽製張濟、呂布、曹操的軍隊。所以,周瑜軍隊是主,雷騎、狼騎是次,乘勢虜走百姓,是想讓我軍收獲更多些,戰爭花費得以抵償而已。”

劉備嚴厲的補充說:“可是,這一長遠的戰略計劃竟然支離破碎,雙方的匯合點是濮陽而不是洛陽,那麽,這次戰爭唯一收獲就僅是兗州南部十餘萬百姓。如果他們在濮陽做出點出格行動,我們還要額外收獲仇恨。

兗州、豫州宗族實力雄厚,我寧願用商品衝擊他們,打垮他們的經濟命脈。如此一來,青州百姓既有收益卻無損失,何樂而不為?

征服天下易,征服人心難。要想百姓皆對我青州政策歸心,一個城池一個城池攻下去,何時是個結果?過度快速的擴張,一旦控製不嚴,腐儒們沉渣泛起,利用他們掌握知識的優勢在民間刻意歪曲,神奇再度成為腐朽。天下再度回到奴隸時代,百姓財產得不到保障,權益不受尊重,到那時,輕舟與過去有何不同?”

劉備沉痛的長吟道:“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還需要我講多少遍?廣繞城蓋了十餘年了,四麵城牆還未完工。一天蓋不起來廣繞城,各位,心急什麽?

此次出兵,是為了震懾,是為了【被屏蔽字符】,是為了顯示我們青州實力,以此為我們爭取十年的和平時間,時年啊,各位,北方有一個比大漢疆域還大的領土,南麵有一個比大漢還富裕的市場。若我們有十年發展時間,青州百姓的生活誰能比擬?到那時,我們隻要用小指一推,天下百姓誰不景從?

用錢可以做到的事情偏要用武力,用刀劍可以解決的事情卻要用仁義道德,諸位,醒醒吧。別以為你們搞的小動作我不知情。看看你們最近做的事情,毫無頭緒,一團亂麻,青州的謀定而後動,到哪裏去了?”

劉備的厲聲斥責下,群臣皆默然。

沮授不甘心的抗辯道:“兗州肥沃,更甚於荒涼邊地,與其把力量投向邊地,不如拿下兗州揚州,全力開發,效果豈不更佳?”

“阻力也更大”,劉備冷冷的答:“此地雖然開發省力,但不見得省心。最重要的是,兗州就在京師洛陽附近,若開發得好,誰能保證皇帝不任命新州牧?若皇帝這樣做了,難道我們要起兵謀反嗎?”

田豐試探的問:“主公,輕舟船隊接連南下,他們把貨倉翻了個底朝天,載的貨物我看可以買下整個揚州,南方蠻夷之地,真能富過我大漢?主公毫不加禁止,萬一他們售賣不順,豈不要滯留南洋?我青州船隊為之一空,將會導致今後出青州海路聯係不利呀。”

劉備眯起眼睛,望向遙遠的那方,輕輕地說:“大約在明年春分時節,白天與夜晚的長度相等,西帕洛斯就會再度吹起,他們的船隊就會回航。船中一定載滿象牙、蜜香紙、玳瑁以及珍珠、鎧甲、金屬等大秦貨物。

至於他們能否把貨物銷售一空,這點不用擔心。我問過秦論:100多年前,大約在光武帝建立東都洛陽的漢王朝時,大秦誕生了一個偉人,叫做普林尼(古羅馬學識淵博的科學家)。他寫了本書,在這本《自然史》中記載,在普林尼出生之前約100年(鄭和下西洋前1500年),斯裏蘭卡(古稱已無法查找,以現在稱呼代替)國王向大秦帝國臣服。派遣使臣拉切斯一行四人從海道出使大秦。拉切斯對大秦人說,他父親曾親自到過大漢經商,並把從大漢買入的絲綢販賣到大秦。

普林尼在書中介紹說,自從斯裏蘭卡使臣到達羅馬後,羅馬貴族開始把海中撈取的珍珠以及羅馬的珠寶向塞利斯國販賣以換取絲綢。他寫道:‘據最低計算,我國(羅馬)擲金錢每年流入印度、塞利斯及阿拉伯半島者不下一萬萬金幣(塞斯透司Sestences)。’而這裏所說的‘塞利斯國’,就是當時羅馬對中國的稱呼。羅馬運來的珍珠,當時在漢朝稱為‘胡珠’。

一億金幣啊,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漢代,每年從羅馬流出的一億金幣相當於大漢十餘年的歲入。隻有多次海船往返,才能把大量絲綢運至羅馬以換取‘奇石異物’,才能達到一億塞斯透司的貿易額。”

“約200年前,大秦國向南洋販賣的東西,就能使金幣的流出量達到一萬萬。那時,我大漢僅僅用絲綢作為商品,就換回大量大秦貨物。如今嘛,南下的青州商人攜帶的可不隻是絲綢,迪石港吃不下貨物,讓他們航行到斯裏蘭卡,斯裏蘭卡吃不下,讓他們航行到印度,到大秦。”劉備慨然說。

(ps:普林尼曾經擔任羅馬西班牙總督和羅馬海軍司令。公元79年,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維蘇威火山爆發,附近的古城龐培被碰列的火山灰全部淹沒。也就在那期間,班超開始出使西域,大漢朝廷開始打通通向羅馬的陸路貿易道路——絲綢之路。)

維蘇威火山爆發時,普林尼海軍司令率領羅馬艦隊當時正駐留在那裏,為了記錄和考察火山爆發的實況,普林尼獨自一人直奔現場,被火山噴出的濃煙毒霧熏倒,沒有受到一點外傷就去世了。

普林尼為科學獻身不久,東方的大漢,宦官鄭眾等人因誅殺外戚有功而封侯,從而開始了東漢王朝宦官用權的曆史。而其後,自然學家進行自然科學研究時,用的都是“普林尼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中,對於每畝地可以產糧一萬斤的說法,監禁中的彭德懷元帥就采用了“普林尼方法”進行研究:親曆、重複試驗、對比驗證、確認結果。最終,他確認:畝產一萬斤糧的耕作效果不可重複,純粹屬於吹噓。隨後,他被革命小將活活用皮帶抽死……

最讓人驚訝的是,到現在,仍未見到迫害彭德懷元帥的人懺悔。)

華陰。攻擊段煨的楊定為李傕、郭汜所襲擊,兵敗後亡奔荊州。李傕、郭汜城市攻擊段煨營寨,段煨為了替皇帝拖延時間,勉勵抵抗,兵敗身亡。

此時,皇帝車駕已過潼關,見不到周瑜軍隊,不敢停留,惶惶然直奔弘農。李傕、郭汜在段煨營寨搜不出皇帝與公卿大臣,稍事休整後立刻起兵追擊。

弘農張濟與護駕的楊奉、董承不合,青州勢大,周瑜撤退時沿河而走,他不敢攔阻。對於皇帝則沒那麽客氣了,皇帝車駕一路逃到弘農東澗,楊奉、董承二人接到報告,張濟陳兵澗口,背後,李傕、郭汜兵馬已追至。楊董二人皆戰栗失色。

皇甫嵩間軍隊號令遲遲不下達,自公卿車隊趕上,厲聲斥責道:“二公,突出東澗,前方不遠就是澠池、函穀。函穀有青州一軍駐紮,歸洛陽盧植公管轄。劉備雖桀驁,但我們隻要突出澗口,遣一小卒致信盧植,將此地危情盡告知。盧公忠正,必會死命來救。他一動,劉備絕不忍坐視他人欺淩其師,強兵銳卒就會來不斷支援,那時,李傕、郭汜小患也,我等勝利在望,二公為何遲疑不決?”

楊奉、董承頓時恍然:是呀,盧植一支小小的軍隊駐紮在洛陽,四麵強敵都不敢侵擾,那就是因為盧植是劉備的臉麵,劉備曾為了他毆打禁軍。若其勢力大了就不顧盧植,那前麵的所作為就是作假。隻要盧植出麵,無論是李傕、郭汜是否顧忌,他們與劉備的衝突都不可避免。

“虎賁、羽林何在?並力向前,突出澗口就有希望,死生在於此刻,兒郎們,殺出去。”楊奉受到鼓舞,大呼而上,衝向張濟軍。

董承一咬牙,道:“我去後隊,擋住軍,皇甫將軍,請催動帝輦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