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看透
水軍,果然如自己所想,龐統也是這樣想的,一時間二人心中都在想著,半晌,劉岩點了點頭:“士元所想正是我所想,如果蔡瑁真想憑水軍爭勝,那麽在我看來,最後的這顆棋子必然會落在這新野城中,這新野北麵不過十裏便是兩條大河交界之處,從此地走陽水可攻一趟宛城,走閩水可以攻安眾冠軍儷國,此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要破荊州水軍的話,那就必然不能失去新野,所以我打算在新野諸郡三千,並且留下兩門神火炮,而新野臨河,隻要出去一千軍在河邊建大營一座,就可以封鎖河麵。”
龐統點了點頭:“為今之計,也隻有如此了,士元本來還想來提醒大王的,不想大王已經想明白了。”
對於劉岩能想得到,龐統到是一點想法也沒有,和誰爭也不可能和劉岩爭得,不然可就是自找麻煩了,相比賈詡也能看到這一點,所以雖然是軍機大事,卻還是沒有說什麽,不願意和賈詡搶風頭,卻不知此事正好應了和龐統慪氣的說法。
“士元怎麽能這麽說呢,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不管是你是我總有許多事情想不到,那就必須依靠大家的群策群力,所以以後不要想得太多了。”劉岩拍了拍龐統的肩膀,卻是在告訴他以後不能在慪氣了。
龐統哪裏會聽不出來,隻是一陣尷尬,說真心話,龐統當真有些厭惡賈詡,隻是因為賈詡博望坡那一戰實在是太經典了,而龐統在劉岩身邊這麽久了,卻真的沒有做過如此經典的戰例,說白了,龐統這就是嫉妒,其實這也不怪龐統,從小龐統家貧,而且人生的又醜,鄉裏的孩子都笑話他,加上龐統又沒有了父親,所以從小的時候心中就很自卑,才躲進深山之中隱居,一直到劉岩約他出山,在並州地位高升之後,才覺得自己算是不錯了,才改變了一些,卻又被賈詡給觸動了。
另外自古有文人相輕這一說,文人之間的爭鬥和武人之間的不一樣,武人要是看著不順眼,要麽咒罵一番,要麽就是打一場,但是這文人卻是爾**詐,表麵一團和氣,私底下卻是鬥得厲害,龐統已經幾次和賈詡交鋒,卻絲毫便宜不曾占到,所以心中於賈詡更是厭惡,才會有今天的這一切,不過被典韋一說,龐統卻意識到自己好像有些過了,生怕劉岩說自己什麽,又慚愧對不起劉岩的看重,此時被劉岩一說,卻是歎了口氣,輕輕地點了點頭:“大王放心,統曉得該如何做了,絕不會再讓大王操心。”
說實在話,龐統本來打算等明天一早,先去給賈詡道個歉,然後把話說開了,以後就是再要鬥,那也要在真本事上鬥,決不能在沒有原則的鬥下去,哪知道這個念頭還沒有落下,劉岩的房門卻忽然推開了,走進來正是賈詡,這一下二人相見,賈詡當時便是一呆,臉上表情豐富得很,尷尬和不安,而龐統也是如此,誰曾想兩人都會選擇這種方式來喝劉岩說話。
“賈大人來了,想必是有大事要和大王說起,統就先告辭回去了。”龐統呆了一呆,趕忙起來給劉岩躬了躬身,便自行退了出去,不然留下來都難過得很,不過臨走之際,卻還是朝賈詡拱了拱手,一臉真摯的道:“賈大人,統有些心胸太小,一千有些對不住的地方,賈大人大人大量,切莫計較,統這裏給賈大人陪個不是了。”
此時的賈詡真的有些發傻,隻是應和著,好話說了許多,直到龐統離去之後,賈詡才泛起一絲苦笑,轉而朝劉岩一鞠倒地:“大王見諒,這件事乃是詡的錯,總感覺龐軍師好像針對詡,隻為了不惹麻煩,所以竟然不對大王提出建議,還請大王責罰才是。”
劉岩嗬嗬一笑,便把氣氛衝談了不少,拉著賈詡坐下:“行了,文和怎麽也這麽多話,我認識的文和可是能把什麽都看透的高人,過去的事都讓他過去,以後大家群策群力便是了,畢竟都是一家人,肉爛還是爛在鍋裏。”
“說說吧,吃飯的時候沒說的話,現在說說到底有什麽想法?”劉岩算是鬆了口氣,其實一直便捉摸著,到底該怎麽調和龐統和賈詡之間的矛盾呢,這兩個人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他們掐起來,那自己可就難辦了,但是正是因為如此,劉岩才會為難,又怕說不透,又怕傷了二人的顏麵,沒想到二人到是自覺地自己反省了。
賈詡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畢竟這般年紀了,卻還和龐統爭鋒,確實有些不好意思,此時劉岩見問,賈詡略一沉吟:“想必剛才龐軍師已經說過了吧,蔡瑁必定會在水軍上做文章,這才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要在野戰或者攻城戰之中,荊州軍多半是敗亡的份兒,所以水路是蔡瑁唯一的選擇,既然如此,新野則更是重要,此地是兩條水路交叉的地方,蔡瑁要想用水路反攻的話,那麽新野就是必爭之地,大王還是造作準備。”
劉岩點了點頭,賈詡果然看出來了,不過這問題不是問題,關鍵是怎麽應對:“文和,你倒是說說,如果蔡瑁陳咱們南下攻城之際,忽然出水軍奔新野而來,那咱們應該怎麽對付他們?”
輕輕搖了搖頭,賈詡沉吟了一陣:“大王,水戰咱們覺趕不上荊州軍,與其打水戰,不如打陸戰,敵人終究是要上岸的,而新野是北方城市的必經之路,所以隻要拿住此地,必然讓荊州軍全盤計劃無從成功,依臣之見,敵人一定要攻新野,不拿下新野,進退之路都被封住,所以新野將作為主戰場——”
頓了頓,卻又低聲道:“如果蔡瑁將咱們一路南下,引到鄧縣再行反擊,此時多是南風,荊州軍水江而下,不一日便能從鄧縣趕到新野,但是反過來咱們,就是快馬加鞭的,也絕對敢不回來,隻怕荊州軍要的就是這時間差,若想破荊州軍的謀劃,不如在新野附近隱藏一軍騎兵,在荊州軍到的時候,從背後殺過來,當可解燃眉之急。”
隱藏一支去騎兵,劉岩沉吟起來,原來他還想在江上做些文章,不過賈詡這麽一說,倒是也覺得這樣更是穩妥一點,如果新野城中留守兩千人,在河邊留一千人,在埋伏一千騎兵,就算是荊州軍出動一萬大軍,也休想將新野拿下來,當先不由得點了點頭:“文和說得對,以不變應萬變,荊州軍有荊州軍的長處,咱們也有咱們的優勢,我本來還想在江上做些文章,如此看來到是我想多了。”
“這也不然,在江上做些文章,卻也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辦法得當,何樂而不為呢,不過詡生於北方,對於水戰確實不懂,大王若是想要在水上做文章,那還要去問龐軍師。”賈詡籲了口氣,卻又將事情推給了龐統,也不知道賈詡到底是因為不想自己一個人出風頭,還是真的沒有好辦法。
不過賈詡既然這樣說了,劉岩卻也不好在說什麽,當下客氣了兩句,便將賈詡送了出去,再回來睡覺,這一夜也就誰的踏實了,這一夜無話,便已經到了第二天一早。
吃過早飯,劉岩便又將眾人招呼來,就著昨夜的話頭,劉岩便又問龐統:“昨夜我想了想,既然蔡瑁做大的可能就是動用水軍,那麽我倒想在水上給蔡瑁來一點顏色看,士元生於荊襄之地,對於水戰畢竟有些了解,所以,還要士元拿些主意。”
龐統顯然並不意外劉岩輝問到他這些,所以隻是略略沉默了一下,便沉聲道:“水戰說來也簡單,無外乎船艦對弈,隻是短時間之內想要組建一支水軍,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算是有了船艦,咱們也不可能是荊州軍的對手,所以這一方麵自然不成,到是不如取巧一下,而想要攔截的話,無疑橫縮攔江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問題是要早這麽一條橫索卻是不是短時間能造的出來的,而且在南陽,咱們也沒有這樣的匠人,所以這個辦法看似很好,反而對咱們是一種雞肋——”
說著見眾人麵色不善,仿佛也察覺到自己說的的確有些廢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還說什麽,龐統幹笑了一聲:“大王,臣有一計,如果咱們兵進朝陽,朝陽也是輕易到手,那麽蔡瑁動用水軍的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既然如此,咱們便可在朝那安排一支騎兵,一來讓他們砍伐大樹,做成衝城木一般的東西,然後上麵澆上火油,我會將這東西的圖樣交給大王,到時候,一旦發現敵人船艦過去,就點燃衝城木,然後順流而下,朝那道新野這一段的水路是比較湍急的,隻要敵人敢停船,這些就是絕大的殺手鐧,從朝陽到新野,不過是一個時辰的水路,敵人絕反應不過來,隻要停船就已經會被撞毀船艦,縱然不能完全毀掉,但是也能毀掉大半的,如此敵人奇襲便算是破壞了,到時候騎兵在快馬趕回新野,正好作為助戰之力,或者還可以殲滅來抵敵,不知大王以為如何?”
地圖
三國地圖資料
三國基本延續東漢的州郡,隻不過改刺史為州牧。
東漢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漢時疆域,隻是把西漢時各部州的轄區範圍變小,東漢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職能基本同西漢)和司隸校尉部,計有十三個中央派出監察區。另在甘肅以西仍設西域都護府,作為西域當地的最高權力機構。東漢的一級行政區劃為郡、國(王國)、屬國都尉;二級區劃為縣、邑、道、公國,侯國。
東漢接受西漢衰亡的教訓,加強郡縣的權利,削弱封國的範圍和力量,采取“封列侯,奉朝請”措施,不讓封國掌實權,隻食租稅,封域減小,兵馬數量壓縮到最低限度。東漢的封國,—等為王(相當郡),二等為公國,三等為列侯(列侯食縣為侯國、小侯食鄉、亭,關內侯無土,寄食於縣),相當於縣級。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區劃為司隸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長史府,各王國、屬國按郡製;邑、道、侯國、公國等按縣製。具體區劃如下:
司隸校尉部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治槐裏(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裏、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翎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沒(去三點水加示部旁)栩、雲陽。
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領19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阪、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蟲加三點水)澤、東垣。
弘農郡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領9縣:弘農、陝縣、湖縣、華陰、盧氏、黽池、新安、宜陽、陸渾。
河南尹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領21縣:雒陽、平縣、平陰、穀城、河南、新城、梁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
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領18縣:懷縣、武德、平皋、州縣、溫縣、河陽、野王、波縣、軹縣、沁水、山陽、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蕩陰、林慮。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
領17縣:陽翟、陽城、輪氏、郟縣、父城、潁陽、襄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臨潁、潁陰、許縣、新汲、鄢陵、長社。
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汝南射橋)。
領37縣:平輿、上蔡、灈陽、吳房、西平、定潁、召陵、洇(去因加隱)強、西華、征羌、汝陽、南頓、陽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陽、安陽、新息、弋陽、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鮦陽、固始、項縣、宜祿、新陽、宋國、思善、城父、山桑、細陽、汝陰、慎縣。
陳國治陳縣(今河南淮陽)。
領9縣:陳縣、新平、寧平、武平、苦縣、柘縣、陽夏、扶樂、長平。
梁國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城)。
領8縣,睢陽、蒙縣、寧陵、鄢縣、穀熟、虞縣、下邑、碭縣。
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濉溪張集)。
領21縣:相縣、肖縣、杼秋、豐縣、沛縣、臨睢,太丘、建平、鄼縣、譙縣、鄲縣、锧(去質加至)縣、竹邑、蘄縣、符離、穀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公丘。
魯國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領6縣:魯縣、汶陽、卞縣、騶縣、蕃縣、薛縣。
兗州刺史部
陳留郡治陳留(今河南開封縣陳留)。
領17縣:陳留、雍丘、尉氏、扶溝、圉縣、襄邑、己吾、考城、外黃、濟陰、東昏、小黃、浚儀、封丘、平丘、長垣、酸棗。
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慶祖北)。
領15縣:濮陽、白馬、燕縣、頓丘、衛國、東武陽、陽平、東阿、範縣、穀城、臨邑、樂平、發平、聊城、博平。
濟陰郡治定陶(今山東定陶城西北)。
領11縣;定陶、冤句、乘氏、句陽、成陽、鄄城、廩丘、離狐、成武、單父、己氏。
山陽郡治昌邑(今山東巨野昌邑)。
領10縣:昌邑、巨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
任城國治任城(今山東微山魯橋)。
領3縣:任城、亢父、樊縣。
東平國治無鹽(今山東東平宿城)。
領5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
濟北國治盧縣(今山東長清馬上附近)。
領5縣: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
泰山郡治奉高(今山東泰安範鎮)。
領12縣:奉高、博縣、梁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青州刺史部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飲馬店附近)。
領10縣:平原、高唐、祝阿、漯陰、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
濟南國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棗園西北)。
領1。縣;東平陵、土鼓、曆城、台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梁鄒、於陵。
樂安國治臨濟(今山東高青高城鎮)。
領9縣:臨濟、高苑、千乘、樂安、博昌、利縣、寥城、壽光、益縣。
齊國治臨菑(今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
領6縣:臨菑、西安、昌國、般陽、廣縣、臨朐。
北海國治劇縣(今山東昌樂堯溝鎮)。
領18縣:劇縣、東安平、平壽、營陵、朱虛、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於、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
東萊郡治黃縣(今山東龍口黃城集)。
領12縣:黃縣、嵫(去山加巾)國、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
徐州刺史部
琅邪國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
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
東海郡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
彭城國治彭城(今江蘇徐州)。
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
下邳國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古邳)。
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
廣陵郡治廣陵(今江蘇揚州城北)。
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冀州刺史部
魏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
領15縣:鄴縣、內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國。
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
領7縣:甘陵、貝丘、靈縣、鬱(去有加俞)縣、繹幕、廣川、東武城。
安平國治信都(今河北冀縣)。
領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巨鹿郡治莊(去土加嬰)陶(今河北寧晉東陳附近)。
領15縣:莊(去土加嬰)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轡(去口去車加言)、任縣、平鄉、南和、巨鹿、廣幹、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趙國治邯鄲(今河北邯鄲)。
領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常山國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領12縣:元氏、欒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門、蒲吾、井陘、靈壽、南行唐。
中山國治盧奴(今河北定州)。
領13縣:盧奴、安熹、漢昌、蠡吾、安國、毋極、新市、上曲陽、望都、唐縣、蒲陰、北平、廣昌。
河間國治樂成(今河北泊頭千戶屯附近)。
領11縣;樂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東平舒、高陽、鄚縣、文安、易縣。
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莊)。
領8縣: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治苑縣(今河南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