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曹孟德的自信
c_t;兩日過後,陳登一行人快馬加鞭,終於抵達都昌城,這時候,城‘門’口的衛卒正在盤查入城的鄉民。
隨行的護衛提前過去遞‘交’了信物,意圖省卻搜查的程序,哪知道,為首的校尉卻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嘴裏道:“國相、都尉有令,無論入城者何人,皆需盤驗搜撿,職責所在,還請尊使見諒”。
徐州軍將大為惱怒,有心發作,卻又想到此番自己有求於人,萬一觸怒了孔融,壞了陶使君的大事,那可就成了徐州的罪人。
眼下,徐州叛將張闓劫殺了曹嵩,雖說張闓逃往淮南,投奔了袁術,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一定會遷怒於徐州。
據說曹‘操’收降卞喜之後,麾下實力大增,無論如何,僅憑徐州一郡的實力都是難以與其抗衡的,這樣的情況下,北海國的援助顯得分外重要。
陳登打馬前行幾步,道:“陳梁,回來吧,入鄉隨俗,反正用不了多少時間”。
“喏”,喚作陳梁的徐州軍將借坡下驢,打馬回到了陳登身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徐州使者以陳登為主,一郡使者能有如此態度著實難得可貴,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北海軍將卻也不是故意難為陳登,瞧見對方如此坦‘蕩’,他便粗略地掃了一眼,就讓徐州人馬入城了。
“上官有令不敢不從,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尊駕勿怪”
陳登笑道:“將軍客氣了,盡忠職守是你的本分,出使北海是我的職責,你我各為其主,理應各司其職”。
“來人呐,速去城中通稟一聲,就說徐州刺史陶謙陶使君帳下典農校尉陳登陳長史造訪”
“喏reads;!”
陳登明白對方的潛台詞,在領路人回轉之前,他們這幫徐州人最好待在城‘門’口等著。
既是有求於人,隻是等一會兒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陳登心態平和,他知道,不隻是徐州需要北海,北海國也同樣需要徐州軍,隻要孔融腦子沒有壞掉,就一定不會拒絕雙方聯盟抗曹的建議。
沒過多久,孔融親自出迎。
甫一見麵,各自表達了欽佩仰慕之情過後,孔融便與陳登一道入了國相府。
陳登懶得試探,他單刀直入主題,道:“敢問國相,如果曹‘操’兵寇徐州,不知北海國可否出兵相援?”
孔融已經從李賢、太史慈那裏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陳登在附近的郡縣頗有名望,愛惜羽‘毛’的孔融不願給其留下不佳的印象,當下便直剌剌地應道:“我與陶恭祖相‘交’莫逆,北海國又與徐州‘唇’亡齒寒,若是曹軍叩邊,我北海國責無旁貸”。[棉花糖..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即便早有準備,可當孔融親口應諾的時候,陳登還是覺得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麽說,他都算是完成了使命。
“都說孔北海仁義無雙,今日方知傳言不虛!”
達成一致之後,陳登與孔融相談甚歡。
此時,李賢的兵馬已經到了朱虛城。
朱虛與齊國、徐州、泰山三地相鄰,是北海國內有數的兵家必爭之地。
再往南就是徐州的地界了,已有兵馬近萬人的太史慈不敢貿然出擊,萬一與徐州軍發生了矛盾誤會,最終受益的隻是曹軍。
雖說徐州已經與北海國休戰了,可前一陣子,陶應剛剛惹出了禍端,兩萬兵馬被李賢好生教訓了一頓,這種情形下,雙方心中都有芥蒂,任何一個誤會都有可能再度引發一場戰爭。
李賢率軍抵達的時候,太史慈正在‘操’演軍馬,聽聞徐州的使者已經在回返的路上了,他們二人便放寬了心reads;。
隻要有徐州使者作陪,如何行軍,如何補給,這都不需要考慮。
恰好,東萊軍長途跋涉了幾百裏,也需要好生休整一番。
當天夜裏,朱虛城外篝火連天,一座一座的行軍大帳聚攏在一處,遙相呼應。
盔甲鮮明的軍士手持火把在軍營間遊弋防護,數量不定的暗哨潛伏在各個角落。
兩萬多人的軍營防護嚴密,不給人半點夜襲的機會。
此等盛況若是被孔融見到了,一定又會大生感慨。
自打孔融接掌北海國以來,麾下兵馬數量從未超過一萬人,像如今‘精’兵兩萬五千多人的情況卻是從未出現過的。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太史慈從單騎闖敵營的勇士一躍而變,成了手握萬餘兵馬的郡國大將,期間,雖說離不開孔融的大力栽培,可若是沒有李賢三番兩次的幫襯,太史慈也絕不會像今日這般愜意。
兄弟之情早已經結下,任何虛偽的話語都是多餘的。
這一夜,太史慈與李賢秉燭夜談,“維中,曹‘操’向來狡詐,你認為他會不會玩什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把戲?”
李賢皺起眉頭,道:“你是說,曹‘操’有可能攻打我們北海國?”
“不錯,你殺了卞喜,又敗了夏侯淵,俘了於禁,於情於理曹‘操’都不會放過你,眼下,雖說曹嵩死在了徐州,曹‘操’叫嚷著要為父報仇,可誰也不知道曹‘操’的目標究竟在哪裏”
李賢深以為然,道:“曹‘操’兵多將廣,若是他兵分兩路,你我難免會顧此失彼”。
“那麽,留誰駐守?留下多少兵馬?留在何處?”
孔融已經把救援徐州一事完全‘交’給了李賢、太史慈二人,這種毫無猜疑的信賴讓人很是感動,越是如此,肩負著北海國安危的東萊軍、北海軍越不能掉以輕心,萬一曹‘操’玩個聲東擊西,主力攻打北海國,餘部假意討伐徐州的話,北海國絕對防不勝防reads;。
自古以來,被動的防禦永遠需要提心掉膽,因為你不知道敵人會從何時何地出現,漫長的等待甚至會耗光人的鬥誌。
思來想去,無論留下多少兵馬,李賢都覺得不合適,忽而,他一拍腦‘門’,嘴裏喘著粗氣,道:“拚他娘的!”
太史慈饒有興致,“喔?怎麽個拚法?”
“且不管曹‘操’怎樣,也不管他玩不玩‘花’樣,我們隻管打我們的!”憑他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太史慈複述了一遍,頓時覺得此言絕妙,他笑道:“維中大才,出口成章,我不如你,隻是這樣以來,我們豈不是要擔負擅起戰端的惡名?而且,曹‘操’是打著為父尋仇的名號,我們幹涉其中,怕是會引來他人非議”。
“如果是曹軍越境挑釁呢?”
太史慈大為不解,“曹軍主力尚未抵達,曹軍又怎麽會挑釁?”
李賢大笑:“假作真時真亦假!”
太史慈眼前一亮,道:“那便妥了,隻要讓國相麵上過得去,這事情便妥妥的”。
二人又商議了一番細節,最終各自回帳入睡。
自始至終,李賢與太史慈都沒有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萬一曹‘操’不出兵該怎麽辦?
李賢穿越而來,知道曹‘操’怒火中燒,攻占下邳之後屠殺了數十萬徐州軍馬,所以他絲毫不擔心曹‘操’會不來。
太史慈的想法就更簡單了,曹‘操’此人睚眥必報,殺父之仇這等不共戴天大仇,無論如何都沒有回旋的餘地,由此可見,曹軍出征複仇已是必然。
陳留城,曹‘操’早已經誓師出征,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往徐州而來。
沿途間,荀彧向曹‘操’進言,道:“北海國李賢、太史慈俱是一時豪傑,還請主公多加防備”。
曹‘操’微微頜首,道:“若不是張闓此賊殺我老父,我這便去尋那孔融的麻煩,不過,荀先生所言我已經記下了,等奪了徐州之後,我會北上北海國,奪了孔融的基業,讓李賢、太史慈成為喪家之犬”。
“徐州雖然富庶,卻是四戰之地,主公若是一戰而下,自然皆大歡喜,怕就怕耗時日久,那樣的話,我軍長途跋涉,所耗錢糧頗多,自然是比不過陶謙的”
“荀先生所言我已經明白,這一次我是為了報仇,想必不會有不開眼的家夥前來滋擾,隻要沒人他人牽絆,區區徐州軍馬,土‘雞’瓦狗爾”
“主公莫忘了,李賢麾下兵馬已有一萬五千人”
曹‘操’不屑,“這又如何?”
“孔融與陶謙關係不淺,李賢極可能揮兵援助徐州”
曹‘操’怒極而笑,道:“好,某家正怕他李賢不來,他不來便罷,若是敢來,我曹孟德一定讓其死無葬身之地”。
“據說陶謙陶恭祖身邊有一支丹陽‘精’兵,主公不可不防”
丹陽兵卒的厲害曹‘操’早有耳聞,對此,他好整以暇地說道:“不妨事,不過是千餘兵馬罷了,有虎豹騎在,何懼丹陽兵卒?”
荀彧知道曹‘操’剛愎自用,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幾乎很難改變,當下便主動請辭,道:“糧秣一事事關重大,我願坐鎮後方,為主公籌備糧秣,如此可好?”
曹‘操’也在顧慮誰留誰守糧道,曹昂雖說未及弱冠,不過早已經體現出了非凡的才能,由他留守是曹‘操’再三考量過後的選擇。
不過,曹昂畢竟歲數不大,若是沒有人在旁看護,既有可能有所疏漏。
可若是有荀彧輔佐,曹‘操’相信,後路無憂!
“文若做事,我自然是放心的”
曹‘操’一句話便定下了荀彧留守後方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