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逃命
印尼不肯選擇隊列,中島俊夫也不能強迫,畢竟日本不可能為了這麽點事情,得罪東南亞地區人口數量、國土麵積、自然資源均排第一的國家。如果日本逼得太急,印尼說不定會倒向中國。
印尼走不通,中島俊夫盯上了菲律賓。
如果菲律賓肯開放空軍基地,日本空軍的f-22j也能在轉場之後,直接飛往印度本土的空軍基地。
問題是,菲律賓的態度不在菲律賓當局,而是在美國。
作為美國的盟國,而且在國防上完全依賴美國,肯定隻有在美國點頭之後,菲律賓當局才會答應日本提出的要求。
這下,難住了中島俊夫。
在策劃這場戰爭的時候,日本與印度都沒有知會美國。中島俊夫這麽做,主要是擔心美國出麵幹預,從而漁翁得利,日本出兵、出錢、出力,結果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印度保持沉默,也是擔心美國強勢介入。
現在,遇到麻煩了就想到美國,顯然有點說不過去。
更重要的是,如果要想讓美國提供支持,美國肯定會開出很高的條件,結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償失。
問題是,除了菲律賓,還能借道哪個國家?
越南與中國的關係很矛盾,因為越南是南海地區的最大受益國,還一直幫助美國遏製中國,可是與印尼一樣,越南絕對不會貿然選擇隊列,也就不會在局勢進一步明朗之前答應日本的要求。
馬來西亞?情況與越南、印尼相似,而且與中國的關係還算不錯,沒有理由得罪中國。
文萊太小了,而且一直奉行中立政策。
至於東南亞的其他國家,要麽與中國關係密切,要麽保持中立,都不會向日本開放空軍基地。
可以說,中島俊夫沒有別的選擇。
要想向印度增派戰鬥機,打贏這場不能輸的戰爭,中島俊夫就得放下麵子,甚至得做好被美國痛宰一刀的思想準備,向美國求援,讓美國向菲律賓當局施加壓力,讓菲律賓開放空軍基地。
想好之後,中島俊夫沒有急著給美國總統打電話,而是決定再等一等。
向印度增派戰鬥機,還有一個關鍵條件,即印度艦隊必須存在,最好能夠把中國艦隊趕出印度洋,不然轉場飛行的日本戰鬥機將在印度洋上遭到中國戰鬥機攔截,根本到不了印度本土。
那麽,今井利村有能力指揮印度艦隊擊敗中國艦隊嗎?
中島俊夫沒有給今井利村打電話,因為他知道今井利村會做何回答,而且也知道今井利村的回答沒有任何意義。
要想搞清楚這件事,必須搞清楚印度的態度。
二十九日淩晨,中島俊夫跟印度總理通了熱線電話,明確提到,印度應該暫時轉移戰爭重點,把空軍主力派往孟加拉灣,支援艦隊打贏海戰。為了說服印度總理,中島俊夫做出了保證,即在擊敗中國艦隊之後,日本將向印度增派一百架f-22j,並且由印軍指揮,幫助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作戰。
隻是,這個保證仍然不足以讓印度總理心動。
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還沒有介入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衝突,也沒有動用空軍幫助巴基斯坦作戰。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如果日本出兵介入克什米爾衝突,中國也會這麽做,而中島俊夫的保證,不足以幫助印度在克什米爾取勝,最終仍然得由印度承擔大部分戰爭義務,根本沒有好處可言。
當然,印度總理也不是不想得到日本的幫助,更不是不想打贏這場戰爭。
在中島俊夫表態後,印度總理提出,日本需要提供的不是一百架戰鬥機,而是更加全麵的軍事援助,包括在軍隊內部進行戰爭動員,向印度提供石油、糧食、鋼鐵、化工產品等戰略物資。在強調中國有可能出兵克什米爾後,印度總理還提出,如果中國參加地麵戰爭,日本也要派遣地麵部隊參戰。
這下,中島俊夫被難住了。
不可否認,隻要打通了空中航線,日本空軍有能力幫助印度奪取製空權。
戰爭爆發前,日本空軍擁有作戰飛機一千六百架,其中f-22a與f-22j四百架、f-35係列戰鬥**百架、e-3g預警機十六架、e-767j預警機三架、e-2e十二架、k-767加油機十架、各類電子戰機三十八架、以及各類運輸機一百二十四架、直升機近百架,而且這些飛機中,大部分都已實現國產化。
不管是規模、還是質量,日本空軍已經超過俄羅斯空軍,僅次於美國與中國。
同樣不可否認,日本陸軍並不強大,特別是與中國陸軍相比。
戰爭爆發前,日本陸軍的總兵力隻有二十四萬,雖然比陸上自衛隊擴大了五成,但是跟中國陸軍相比,仍然差了太多。兵力上如此,部隊的作戰能力差得更遠。這點兵力,僅能勉強保證本土安全。
到幾千公裏外去打一場地麵戰爭,除了兵力,還得考慮後勤保障。
相對而言,後勤保障的問題更加嚴峻。
就算印度艦隊幹掉了中國艦隊,奪取了製海權,也不可能保衛整條戰略航線,更不可能驅逐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隨著戰爭升級,中國肯定會進行破交作戰,讓潛艇襲擊從日本到印度的船隊。
後勤保障跟不上,日本軍隊就無法在印度作戰。
中島俊夫還有點理智,知道不能卷入地麵戰爭,而且這也是中國的底線。隻要日本卷入地麵戰爭,中國很有可能以此為由向日本宣戰,在日本完成軍事動員前,對日本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封鎖,甚至轟炸日本本土。
到這一步,就不是地區衝突,而是兩個世界級大國的全麵戰爭了。
顯然,隻要發展成為全麵戰爭,不管規模發展到哪種程度,日本都不可能取勝,因為中國有足以把日本摧毀十幾遍的核武器。
還好,印度總理也明白這個道理。
隻要發展成全麵戰爭,中國不會隻向日本開戰,還會向印度開戰。雖然同時向兩個大國開戰,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但是隻要進行戰爭動員,中國就有能力在這場大規模戰爭中取勝。
最終,中島俊夫與印度總理都做出了讓步。
按照兩人達成的協議,印度空軍將向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增派一百五十架戰鬥機,協助艦隊作戰,日本則要盡快打通空中航線,派遣空軍的戰鬥機參戰。在此之間,關鍵任務是擊敗中國艦隊。
說得直接一點,在擊敗中國艦隊之前,印度與日本都不需要做出更多的保證與承諾。
說好這件事,中島俊夫才給今井利村打了電話。
印度總理也同時給海軍與空軍下達了命令,動用一切資源,協助艦隊作戰,擊敗來犯的中國艦隊。
隻是,有那麽容易擊敗中國艦隊嗎?
接到中島俊夫打來的電話時,今井利村考慮的不是如何擊敗中國艦隊,而是如何安全返回維沙卡帕特南。
原因很簡單,印度艦隊轉向返航時,所剩燃油僅能以最佳巡航速度航行二千五百公裏。
更倒黴的是,現在是六月底,北印度洋的季風刮向西南方向,因此印度艦隊返航時必須側風航行,耗油量將大大提高。
考慮到季風的影響,印度艦隊最多能夠航行二千二百公裏。
顯然,艦隊去不了維沙卡帕特南,隻能前往印度南部的某座港口,或者在孟加拉灣與印度海軍的補給艦會合。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問題,中國艦隊已經進入印度洋,危險隨時會降臨。
中島俊夫非常清楚,中國艦隊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肯定會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追上印度艦隊,予以致命一擊。
如果中國艦隊從龍目海峽南麵出發,以全速前進,而印度艦隊以十二節的經濟巡航速度返航,那麽再過幾個小時,也就是二十九日天亮之前,雙方的距離就將縮短到一千五百公裏之內。
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中國艦隊有能力打擊一千五百公裏之外的目標。
要知道,二十七日淩晨,布萊爾港遭到第二次轟炸時,中國艦隊肯定在阿南巴斯群島南麵,不然不可能在當天晚上後進入爪哇海,更不可能在二十八日淩晨到達龍目海峽,截擊支援艦隊。果真如此,第二次轟炸布萊爾港時,中國艦隊應該在兩千多公裏之外,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遠遠超過標稱的一千五百公裏。
今井利村隻有兩個選擇。
一是讓艦隊全速前進,與中國艦隊保持距離,然後在二十個小時後,也就是二十九日夜間停泊在孟加拉灣南部海域,等待印度海軍的補給艦趕來。二是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依靠艦載戰鬥機擊敗來犯的中國戰鬥機。
顯然,兩個選擇都不夠理想。
艦隊停下後,艦載戰鬥機的作戰效率將大大降低,隻能依靠印度空軍提供掩護。即便不停下,艦載戰鬥機也不見得能夠頂住中國艦隊的攻擊,因為印度航母上沒有預警機,而印度空軍的預警機根本趕不過來。
權衡利弊之後,今井利村決定采用折中辦法,而且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艦隊以二十二節的速度航行,預計在到達北緯十二度、東經八十八度附近海域時耗光燃油,離印度本土大概八百公裏。如果中國艦隊全速追擊,將在二十九日中午趕上。此時印度空軍能為艦隊提供掩護,日本空軍出動的四架e-3g也能參戰,彌補艦隊缺乏預警機的致命缺陷。
印度艦隊不是在撤退,而是在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