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空中打擊
誌願軍地麵部隊大舉渡江,聯軍立即增強了偵察與監視力度。
兩個小時之內,聯軍出動了十多架無人偵察機。隻是這些偵察機都沒落得好下場,誌願軍沒再遮遮掩掩,立即用防空導彈回擊。在繼續派遣偵察機的同時,聯軍向元山增派了第二架E-8C。
隻是,聯軍並沒因此感到緊張害怕。
誌願軍地麵部隊剛剛跨過鴨綠江,肯定無法立即發動進攻。隻要聯軍及時擴大空中打擊的規模與範圍,誌願軍就得花上好幾天,才能完成進攻準備,而聯軍地麵部隊能在此期間做好防禦準備。
正是如此,在誌願軍渡江開始後不到一個小時,聯軍發動了第一次空中打擊。
戰術安排上,皮特上校故意留了一手,或者說故意讓韓軍嚐了點苦頭。
當時,聯軍至少出動了六十架戰鬥機,其中半數以上是美軍的戰鬥機,包括F-15E與F-16,但是最主要、或者說最危險的任務卻交給了韓國空軍,其中包括對鴨綠江南岸兵力集結地的遮斷轟炸。
執行這個任務的是十二架韓國空軍的F-15K。
作為F-15E的韓國版本,F-15K不但繼承了F-15E的強大對地打擊能力,任務性能還得到擴展,比如可以攜帶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攻擊任務。隻是在使用經驗上,韓國空軍遠遠比不上美國空軍。
按照美軍的戰術,F-15E絕對不是製空戰鬥機,甚至不允許參加空戰。
不是F-15E的空戰性能不好,而是作為多用途戰鬥機,F-15E的主要任務是打擊戰線後方數百公裏處的敵軍戰略目標,而不是與敵人的戰鬥機爭奪製空權。因此在使用的時候,美軍往往在奪取製空權之後,才讓F-15E上場,而且在絕大部分時候,F-15E都使用射程高達數十公裏的防區外彈藥。
顯然,韓軍沒有這麽豐富的經驗,F-15K也沒有這麽好的“待遇”。
在這場戰爭中,F-15K不但執行了大量戰場遮斷任務,還像美軍的A-10C一樣,經常被派去執行戰場支援任務。
結果是,F-15K的戰損率位於聯軍各種戰鬥機之首。
一個多月下來,韓國空軍至少損失了十七架F-15K,而在戰爭爆發前,韓國空軍僅有三十六架F-15K。
雖然在戰爭期間,美國當局親自出麵,讓波音公司加快了生產線的運轉速度,把剩餘的二十四架F-15K交付給了韓國空軍,還從美軍自己的F-15E中抽調了二十四架,改造後補充給了韓國空軍,使韓國空軍的F-15K機群保持在五十架以上,但是超過百分之十五的戰損率,仍然讓韓國空軍心有餘悸。
導致F-15K戰損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適的彈藥。
很多時候,F-15K不得不攜帶投擲距離不到二十公裏的製導炸彈,在強大的防空威脅下進行近距離轟炸。
這次也不例外,十二架F-15K攜帶的全是激光製導炸彈,必須飛到目標上空投彈。
結果可想而知,在鴨綠江附近,韓國戰鬥機要想完成任務,首先得問問中國空軍的防空部隊是否願意放行。
防空作戰打得非常幹脆,七架F-15K在投彈前就被防空導彈擊落,剩下的五架倉促丟掉炸彈後轉向逃離,結果仍然有兩架被防空導彈追上,最終隻有三架F-15K僥幸逃走,而轟炸任務早就被韓國飛行員拋到腦後了。
韓國戰鬥機做出的犧牲不是沒有意義,至少聯軍已經知道,渡過鴨綠江的不僅僅有地麵部隊,還有防空部隊,而且是能夠立即投入戰鬥的野戰防空部隊。更重要的是,聯軍的電子偵察機借此機會鎖定了誌願軍的防空係統。
一切順利的話,下次到來的不會是F-15K,而是專門執行防空壓製任務的“野鼬鼠”。
在F-15K機群被誌願軍的防空導彈狠揍了一頓的時候,其他四十多架戰鬥機轟炸了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北的交通樞紐,以及橋梁、隧道等重要交通設施。
聯軍的意圖很明顯:阻止誌願軍地麵部隊南下。
雖然工程兵能迅速修複橋梁與隧道,但是總得花不少時間。
現在,聯軍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第一輪打擊之後,聯軍又對“中間地帶”的道路交通係統進行了一次補充轟炸,動用數十架戰鬥機與數百枚炸彈,給誌願軍工程兵安排了更多的任務,也讓誌願軍不得不在主力部隊開進之前出動工程兵。
此後,戰場上出現了兩個小時的短暫平靜時光。
按照聯軍的安排,第三輪空中打擊將重點對付誌願軍的地麵部隊。
為此,聯軍調集了四十多架F-16戰鬥機,而且都是美軍的戰鬥機,它們的任務就是進行防空壓製。
事實上,在F-4G退役後,美國空軍就沒有專業的防空壓製戰鬥機了。
在過去的幾場戰爭中,比如二零零三年的伊拉克戰爭,執行防空壓製任務的不是美國空軍的戰鬥機,而是美國海軍的戰鬥機。海空聯合作戰時,由誰來做都一樣,反正最終目的是摧毀敵人的防空係統。為此在研製下一代防空壓製戰鬥機的時候,美國空軍沒有作為,全部交給了海軍。EF-18“咆哮者”就是美國海軍的研製成果,而且這種大型戰鬥機足以承擔起以往需要由F-4G、EF-111與EA-6B共同承擔的作戰任務,既具備幹擾能力,又具備硬殺傷能力。
可惜的是,這次美國空軍不能指望海軍了。
第72特混艦隊遭受致命打擊時,所有艦載戰鬥機都被電磁彈頭摧毀,其中就包括數十架EF-18。雖然第71特混艦隊也有相當數量的EF-18,但是這些戰鬥機在之前的作戰行動中承擔了太多的作戰任務,沒有留在戰場上,而是跟隨艦隊返回日本,進行全麵維護,其中一些還要進行大修。
美軍別無選擇,隻能讓F-16承擔防空壓製任務。
掛上專用的電子戰吊艙,攜帶幾枚高速反輻射導彈,F-16也能勝任防空壓製任務,隻是僅有一名飛行員,嚴重製約了F-16的作戰靈活性,特別是在高對抗強度的戰鬥中,很難做到麵麵俱到。
結果是,美軍隻能以數量取勝。
一次出動四十多架防空壓製戰鬥機,即便隻百分之五十的任務成功率,也足以開辟一條空中走廊。
在防空壓製戰鬥機後麵,是數量高達五百架的多用途戰鬥機。
因為有足夠的情報表明,誌願軍沒有獲得防空戰鬥機,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不會對聯軍的空中力量構成威脅,所以安排攻擊機群的時候,美軍隻動用了兩個中隊的F-22A與兩個中隊的F-15C。
這些戰鬥機不會伴隨攻擊機群活動,而是在鴨綠江南麵一百到一百五十公裏範圍內建立防空屏障。如果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受到空中威脅,可以直接轉向規避,把爭奪製空權的任務交給防空戰鬥機。
動用戰鬥機,隻能以多取勝,畢竟戰鬥機的載彈能力非常有限。
可是數量多了,必然會對聯軍的指揮係統產生巨大的壓力,甚至會因為指揮不暢而導致任務失敗。
為此,美軍動用了四架B-2A,增強打擊力度。
這些轟炸機部署在衝繩的空軍基地,在三個小時前起飛,正好趕上第三輪空中打擊。因為由後方指揮,不會占用前線指揮通道,所以不會對聯軍的指揮係統產生負擔。四架轟炸機攜帶的炸彈,相當於四十架戰鬥機的載彈量。因為B-2A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所以被安排執行最為重要的任務:轟炸鴨綠江南岸的誌願軍兵力集結地,以及誌願軍作戰物資的臨時儲運中心。
必須承認,聯軍的空中打擊能力確實異常強大,特別是美軍。
換成其他軍隊,哪怕是歐洲強國的軍隊,即便在敵人沒有空中力量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在一次戰役中調動數百架戰鬥機,而且靈活自如的指揮這些戰鬥機,讓它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轟炸任務。
這個差距,絕對不是靠戰術就能彌補的。
隻是,適當的戰術,足以抵消聯軍的空中優勢。
此時的誌願軍,就具備這個能力。
打了一個多月,誌願軍基本上掌握了聯軍的空中打擊戰術,甚至摸清了聯軍執行空中打擊任務的出動速度與出動頻率。
在總攻時間選擇在大部隊渡河後四個小時,正與聯軍的空中打擊有關。
按照母祁鐵的判斷,聯軍至少需要四個小時才能發動大規模空中打擊,因此準時發動全麵電磁戰,不但能夠為進攻部隊提供掩護,還能有效挫敗聯軍的空中力量,使聯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喪失大規模空中打擊能力。
對今後的地麵戰鬥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
能否成功,關鍵就是發動電磁戰的時機。
掛著反輻射導彈的F-16機群還沒越過北緯三十九度線,就被部署在中國本土上空的預警機發現了。
戰鬥警報隨即響起,各項作戰命令按計劃發放給各級作戰單位。
既然聯軍按時發動空中打擊,自然不需要調整作戰計劃。
這個時候,黃峙博來到了位於地下一百五十米的作戰指揮中心。
這座地下掩體是由朝鮮人民軍修建的,至少有三十年的曆史。在入駐之前,誌願軍的工程兵與技術人員花了很大的功夫安裝了一整套作戰指揮與通信係統,還用最簡單的方法設置了電磁屏障。
全麵電磁戰打響後,外麵的電子設備會癱瘓,指揮中心卻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