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海軍優勢

從準備上看,攻澳作戰絕對是大戰前兩年,最為充分的一次。

前麵已經提到,牧浩洋準備了六百萬大軍,僅地麵部隊就超過了兩百萬人,而且主力是精銳的陸戰隊。

事實上,一些細節上的準備工作,更能反映出牧浩洋對這次進攻行動的重視程度。

在二零五四年初,中國開始生產改進後的地麵戰平台,主要就是用第二代燃料電池替換原來的電池係統,並且改進相應的設備。雖然新式地麵戰平台主要送往大陸戰場,但是牧浩洋替陸戰隊解決了這個問題。辦法就是,單獨采購改裝套件,對陸戰隊已有的地麵戰平台進行改進。

當然,陸軍也在這麽做。

隻是在牧浩洋的努力下,陸軍隻獲得了新生產的地麵戰平台,改裝套件則全部提供給了陸戰隊。

結果就是,在這一年裏,陸戰隊改裝了所有地麵戰平台。

有趣的是,到年底的時候,陸軍擁有的新式地麵戰平台僅占百分之四十左右,總量比陸戰隊改裝的還要少一些。

從作戰性能上講,改裝後的地麵戰平台與新生產的沒有區別。

當然,改裝還有一個好處,即換下來的電池係統可以儲備起來,以便在及時為受損的平台更換。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戰鬥表明,很多時候為前線作戰部隊的地麵戰平台補充電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有效的辦法是直接更換電池模塊。陸戰隊吸取了教訓,把所有拆下來的電池模塊全部儲備起來。在隨後攻打澳洲大陸的戰鬥中,這些儲備的電池模塊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當然,陸戰隊最後還是處理掉了所有第一代地麵戰平台,而且基本上都是無償援助給盟國的。

海軍方麵,牧浩洋的準備也很充足。

所羅門群島大海戰之後,牧浩洋讓第一艦隊的航母戰鬥群輪番撤回來休整,隻在前線保持四到五支航母戰鬥群。利用這個機會,七艘“泰山”級航母都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進行了服役後的第一次全麵維護,並且更換與增添了一些設備,比如換上了使用壽命超過三千次的電磁彈射器。

最重要的改進,在“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上。

到二零五四年底,十四艘“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都進行了第一次升級改造,主要改進項目就是換上新式大口徑線圈電磁炮。

早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中,海軍就發現大口徑線圈電磁炮存在射程太近、威力不足的問題,往往幾十枚炮彈都無法擊沉一艘兩萬噸級戰艦,而且用炮彈擊沉超級航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事實上,在之前的海戰中,就沒有一艘航母是被大口徑電磁炮炮彈直接擊沉的。

最初,海軍通過研製增程彈,初步解決了射程不足的問題,卻使炮彈威力偏小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所羅門群島大海戰證明,新式增程彈甚至不足以重創美軍的巡洋艦。

要想根治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開發全新的大口徑電磁炮。

一年之內,負責大口徑線圈電磁炮研製工作的西南電子與電磁設備研究所就完成了以往需要用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開發出了最大炮口直徑為三百毫米的第二代大口徑線圈電磁炮。

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研製除來,除了雄厚的技術積累之外,主要就是簡化研製過程。

說得簡單一些,三百毫米電磁炮就是在原有的兩百毫米電磁炮的基礎上,以放大的方式得來的。

當然,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按比例放大。

在炮口能量上,即炮彈在飛出炮口時的動能,三百毫米電磁炮是兩百毫米電磁炮的…五倍,而不是線度比例上的一點五倍。電磁炮的炮口能量,直接決定了相關設備,比如電能儲備係統、電能供應係統、冷卻係統、線圈加速係統的基本性能指標,也就需要重新設計這些係統。

可以說,如果放在平時,沒有五年時間,肯定搞不出來。

通過增大炮口直徑,新式大口徑線圈電磁炮的性能得到了飛躍。

嚴格說來,線圈電磁炮的炮口直徑不是決定炮彈直徑的依據,因為線圈電磁炮的炮彈直徑肯定比炮口直徑稍微小一些,而且可以通過安裝適配器、調整發射能量等方式,使用口徑小得多的炮彈。比如,三百毫米電磁炮就能使用兩百毫米電磁炮的炮彈,要做的隻是為炮彈安裝環型適配器,並且把發射能量降低到兩百毫米電磁炮的級別,但是絕對不能使用超出炮口直徑的炮彈。

對海軍來說,這絕對是好事。

要知道,海軍的兵工廠已經生產了數億枚兩百毫米電磁炮炮彈,其中百分之八時還存放在倉庫裏麵。如果直接淘汰兩百毫米電磁炮,又無法使用兩百毫米炮彈,等於浪費了數千億采購經費。

事實上,兩百毫米電磁炮炮彈足夠應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作戰行動了。

當然,要把新式電磁炮的威力發揮出來,就得使用三百毫米炮彈。

與兩百毫米炮彈相比,三百毫米炮彈的彈重增加了兩倍,達到了六百公斤,彈道的末端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達到了三十馬赫,炮彈的動能增加了七倍,彈丸橫向截麵積隻增加了一倍,因此在彈丸材質相同的時候,彈丸的穿甲能力提高了差不多三倍,足以打穿航母的數層甲板。根據海軍的測試,三百毫米炮彈能夠擊穿“泰山”級航母的七層甲板,而兩百毫米炮彈最多隻能打穿五層甲板,大部分炮彈會在打穿第三層甲板後爆炸。彈丸質量增加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裝藥量增加,達到了五十公斤,基本上是兩百毫米炮彈的兩倍,因此爆破威力也提高了一倍。如果在艦體內爆炸,炮彈的毀傷能力相當於提高了七倍。最明顯的好處,還是射程大幅度提高,不采用增程手段,最大射程都能達到一千二百公裏,而增程彈的射程肯定有望超過兩千公裏。更重要的是,即便把射程增加到兩千公裏,威力也不比兩百毫米普通炮彈差。

有了新式電磁炮,自然需要搭載新式電磁炮的戰艦。

早在二零五三年,海軍就批準了第二種大型綜合戰艦的建造方案,而且明確要求配備三百毫米電磁炮。

隻是,這種在“黑龍江”級基礎上研製的大型綜合戰艦在二零五四年初才開工,最快也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才能服役。結果就是,當三百毫米電磁炮在二零五四年下半年完成海軍驗收的時候,沒有合適的搭載平台。

要知道,大口徑電磁炮的係統重量高達數千噸,隻有裝在大型綜合戰艦上。

當時,中國海軍為反潛戰艦裝備大口徑電磁炮,都做了全麵的係統簡化,比如把備彈量減少一半、降低持續射速、簡化維護係統等等,才把全係統質量降低到了兩千噸,勉強能夠裝上去。

至於三百毫米電磁炮,顯然無法裝在排水量一萬噸的反潛戰艦上。

所幸的是,“黑龍江”級在設計的時候就留下了改進餘地,比如模塊化的武器配製方式能夠較為方便的更換武器係統。如此一來,為“黑龍江”級安裝三百毫米電磁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製造新的對地打擊模塊。

隻是,“黑龍江”級上有一門固定安裝的大口徑電磁炮。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如果不對這門電磁炮進行改進,那麽就得為這種戰艦配備兩種不同口徑的電磁炮,也就需要兩套火控係統,在作戰的時候還存在更多的問題,比如兩種炮彈的彈道不同,導致炮擊變得更加複雜。

所羅門群島大海戰後,牧浩洋決定對十四艘現役的“黑龍江”級進行全麵改造。

至於正在建造的十六艘,則在交付給海軍之前進行改造。

結果就是,到二零五五年初,海軍大型綜合戰艦的戰鬥力得到了全麵提升,而且為三百毫米電磁炮配套研製的增程彈也在此時交付給海軍,在一月底完成驗收之後,就將正式提供給作戰部隊。

這種增程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兩千公裏。

因為威力與兩百毫米普通炮彈相當,能夠摧毀包括超級航母在內的所有大型戰艦,所以對中國海軍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質的飛躍。這意味著,不再需要讓以大型綜合戰艦為核心的炮擊編隊前出,隻需要伴隨航母戰鬥群作戰,大型綜合戰艦就能用電磁炮轟擊進入航空交戰距離之內的敵艦。在戰術上,這意味著大型綜合戰艦將一直在航母戰鬥群內活動,得到艦載航空兵提供的防空掩護,並且在遭到攻擊的時候,為航母提供直接防空掩護,使艦隊的作戰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說得簡單一些,除非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大幅度提高,不然在也不會出現所羅門海戰與所羅門群島大海戰那樣的情形了。

當然,中國與美國都在設法提高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除了以F-51與J-40係列為代表的第六代戰鬥機之外,F-42與J-33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的後期改進型,作戰半徑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隻是,這些戰鬥機最快也要到二零五五年底才能服役。

顯然,在即將打響的澳洲戰爭中,中國海軍擁有絕對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