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防空屏障
攔截攻擊地麵目標的巡航導彈,與攔截攻擊戰艦的反艦導彈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就是,巡航導彈不一定隻從超低空突防,還有可能采用高空突防彈道,從而避免過早進入末段防禦係統的攔截區域。更重要的是,在飛行過程中,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往往會采用較高的飛行彈道。
當時,美軍裝備的重型巡航導彈與重型反艦導彈實際上是一種導彈,即由波音公司研製的AGM-X係列重型多用途導彈,美軍中編號為AGM-212為重型反艦導彈,AGM-213為重型巡航導彈。
這兩種導彈采用同樣的彈體、同樣的發動機、同樣的慣導係統,區別隻是采用了不同的彈頭、推進劑的質量與末段製導係統。AGM-212的彈頭重達一千五百磅,配備了加速火箭與姿態控製火箭,而AGM-213的彈頭重達兩千磅,隻有姿態控製火箭。因為兩種導彈的總質量相差不大,都達到了該型導彈的最大設計重量,所以AGM-213的推進劑比AGM-212少了大約五百磅。為了保證達到一千公裏的射程,AGM-213一般采用高-低剖麵的巡航飛行彈道,即在發射後,先在數十公裏的超高空飛行,逼近目標的時候再降低飛行高度,從超低空突防。
隻有在采用高-低剖麵飛行彈道的時候,AGM-213的射程才能達到一千公裏。
如果全程超低空突防,AGM-213的射程大概隻有五百公裏,跟一般的戰區巡航導彈差不多。
顯然,超高空突防,根本沒有多少威脅。
在戰區防空係統與戰術防空係統都能攔截彈道導彈的時代,任何進入防空導彈攔截範圍的導彈都很難生存下來。即便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隻要飛行高度太高,過早暴露,被擊落的概率就非常大。
美軍也知道,中國陸戰隊已經在旺烏努島上部署了戰區與戰術防空係統。
在二十三日的導彈攻擊中,美軍發射的絕大部分戰區巡航導彈就是被陸戰隊的防空係統擊落的。
如此一來,AGM-213就得從超低空突防。
當時,任何一種戰區防空導彈對高空目標的攔截距離都超過了兩百公裏。雖然中國的戰區防空係統號稱能夠攔截四百公裏內的高空目標,但是實戰證明,其最大有效攔截距離也就隻有兩百公裏左右。
主要就是,現在的空中目標大多具備隱身能力。受探測係統作用距離影響,防空導彈的射程不再是決定攔截距離的主要指標。結果就是,大部分戰區防空係統的搜索雷達最多隻能發現三百公裏內的隱身目標,在兩百公裏處開始跟蹤,因此射程能夠達到四百公裏的防空導彈也隻能攔截兩百公裏內的目標。
當然,這僅指高空目標。
如果沒有配備了戰術數據鏈、能夠與防空係統協同作戰的預警機協助,戰區防空係統對超低空目標的攔截距離不會超過六十公裏,一般隻有四十公裏。如果在陸地上作戰,還會縮短一些。
根據這一情況,美軍製訂了比較可靠的突防飛行方案。
按照美軍製訂的攻擊方案,AGM-213在離旺烏努島大約一百五十公裏時俯衝,在一百公裏處把飛行高度降低到五十米以下,然後保持這個高度飛行八十公裏,在最後二十公裏時再把高度降低到二十米以下。
這麽做,有一個好處:可以消耗中國陸戰隊的防空導彈,特別是戰區防空導彈。
原因很簡單:麵對來襲的導彈群,戰區防空係統肯定會在最大距離上開火,而導彈的攔截點應該在一百二十公裏處,因為戰區防空導彈飛行一百二十公裏,確切的說是飛行大約一百五十公裏(斜線距離),重型巡航導彈就能飛行八十公裏。如此一來,當重型巡航導彈在飛行五十公裏後就轉為俯衝,戰區防空導彈根本就發揮不了作用,即便也轉為俯衝,也會很快丟失目標。
隻是,美軍根本沒有想到,第二艦隊已經在二十三日夜間進入珊瑚海。
當然,第二艦隊的位置也不是很理想。
龔繼飛對第二艦隊的巡邏區域做了明確限製,即離旺烏努島不得超過一百公裏,而佟少雲肯定會按照這個極限距離安排艦隊的巡邏航線。結果就是,預警機發現了來襲的美軍轟炸機群時,第二艦隊就在旺烏努島南麵一百公裏處。雖然佟少雲立即命令向北轉向,以最快的速度航行,可是接下來的十來分鍾,艦隊隻向北麵航行了大約十五公裏。更重要的是,沒辦法知道巡航導彈的確切來襲方向。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十二艘大型綜合戰艦隻能由東到西一字排開。
後麵,十二艘反潛戰艦也隻能以交錯的方式,在巡洋艦編隊的北麵一字排開。
也就是說,佟少雲把艦隊寶貴的防空攔截能力平均分配,沒有集中布置。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任何一段防空反導戰線上,最多隻有兩到三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兩到三艘反潛戰艦能夠投入戰鬥。
事實上,這已經是最好的防空部署了。
如果把戰艦集中起來,又錯過了巡航導彈的突防地點,後果將難以設想。按照佟少雲的防空戰術,就算不能擊落所有巡航導彈,也肯定能擊落很大一部分,大幅度減輕陸戰隊防空係統的作戰壓力。
首先投入戰鬥的不是末段防禦係統,而是戰艦上的中程防空導彈。
美軍的重型巡航導彈進入俯衝階段之後,幾乎就是朝著第二艦隊而去的。一時之間,連佟少雲都覺得,美軍這次攻擊是聲東擊西,射來的不是打擊地麵目標的巡航導彈,而是對付戰艦的反艦導彈。
可以說,當時佟少雲有點後悔,沒有讓幾艘大型綜合戰艦采用防空配置。
在出征之前,龔繼飛就提出過建議,讓第二艦隊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換上防空模塊,以增強第二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可是佟少雲覺得末段防禦係統已經足夠強大了,而且他的新式防空編隊有更高的作戰效率,也就沒有必要為了加強防空而削弱打擊能力,本來第二艦隊就是名副其實的打擊艦隊。
所幸的是,美軍導彈是俯衝下來的,正對中程防空導彈的胃口。
雖然在設計的時候,所有中程防空導彈都主要針對低空目標,但是在實際作戰中,中程防空導彈攔截高空目標的效率要高得多。在以二對一的方式進行攔截時,中程防空導彈對俯衝的巡航導彈的命中率幾乎能得到百分之百。即便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攔截,命中率也不會低於百分之九十。
麵對如此多的巡航導彈,所有戰艦都采用了一對一的攔截方式。
更重要的是,中程防空導彈都有全程自導能力,不需要火控支持。也就是說,把導彈發射出去就行了。
當時,參與作戰的,隻有六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四艘反潛戰艦。
主要就是,隻有這四艘戰艦處於巡航導彈來襲方向。
在短短半分鍾內,十艘戰艦發射了差不多五百枚中程防空導彈,總體命中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緊接著,末段防禦係統開始發威。
雖然在此期間,還有很多巡航導彈處於中程防空導彈的攔截範圍之內,但是在末段防禦係統開火之後,中程防空導彈就派不上用場了。原因很簡單,末段防禦係統沒有敵我識別能力,將無差別的攻擊附近所有的高速運動物體。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末段防禦係統從發現目標到開火,前後最多隻有一點五秒,根本沒有時間甄別目標性質,更不可能向目標發出身份識別信號。
事實上,所有末段防禦係統都沒有配備敵我識別器。
接下來,就是驚心動魄的兩分鍾。
在這兩分鍾裏,隻有三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兩艘反潛戰艦能夠戰鬥,其他戰艦離巡航導彈進入地點都太遠了。
所幸的是,射來的不是反艦導彈。
也就是說,這些戰艦上,特別是三艘大型綜合戰艦上,不但麵向巡航導彈來襲方向上的四套末段防禦係統能夠派上用場,連背向的兩套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即便從後方射擊巡航導彈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但是總比什麽都不做要強得多。當時,三艘大型綜合戰艦就用後方攻擊的方式,擊落了三十多枚巡航導彈。
戰鬥結束的時候,美軍投射的一千七百枚重型巡航導彈被擊落了九成以上。
成功突破了艦隊防空網的,大約隻有一百五十枚。這些巡航導彈在擊中目標前,還要突破兩道屏障,即陸戰隊的戰區防空係統與戰術防空係統。雖然陸戰隊的防空係統遠遠比不上戰艦,因為所有地麵防空係統都是分散部署的,不像戰艦那樣,集中在一起,但是美軍的巡航導彈也所剩無幾了。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剩下的巡航導彈全部擊中目標,對陸戰隊造成的損害也不會很大。
當然,除非陸戰隊的指揮官想不通,不然絕對不會讓巡航導彈落到自己的頭上,會想盡辦法擊落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