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誤打誤撞

返航的時候,“淡水鰩”號首先去了所羅門群島,結果卻發現,進入珊瑚海的航路已經被美軍堵死了。準確的說,是美軍在所羅門群島部署了大量反潛兵力,僅各類反潛艦艇就有上百艘。

當時,這些艦艇的主要任務就是搜尋中國潛艇。

隻不過,對付的不是從珊瑚海北上的潛艇,而是從北麵而來的潛艇。

可是,對“淡水鰩”號來說,這根本沒有區別,因為這意味著,如果沿著前來的航道返回,就得穿越寬達上百公裏的反潛區。就算汪淵洋得到了他老子的真傳,也不敢貿然進入如此危險的海域。

所幸的是,“淡水鰩”號還有足夠的電能儲備。

別忘了,在返航之前,“淡水鰩”號隻執行了四天的巡邏任務,而正常情況下,可以巡邏七天。雖然在規避美軍反潛艦艇與反潛巡邏機的時候,消耗了一些電能,但是剩下的電能仍然可以使其繞過所羅門群島。

當然,得控製好航速,並且盡量利用深海洋流。

這些技巧,是潛艇艇長的必修課程,每一艘潛艇上,都有一整套的洋流圖,而且輔佐艇長的航海長非常清楚,哪些航線能使潛艇返回基地。艇長要做的,隻是從中選擇一條看上去較為理想的航線。

其實所謂“看上去”,就是艇長的直覺。

當時,與潛艇通信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超長波與甚長波電台。前者,主要用來傳遞戰術信息,後者則主要用來傳遞戰略信息。相對而言,前者的效率高一些。相同的是,兩種通信手段隻能讓潛艇接受信息。如果潛艇要發送信息,要麽上浮到潛望鏡深度用通信桅杆發出信號,要麽就使用通信浮標。

可見,與潛艇通信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即便隻發送信息,也很麻煩。

原因很簡單,超長波電台的作用深度隻有三十米,甚長波電台的作用深度也不會超過一百米,而新式潛艇在絕大部分時候的潛航深度都在兩百米以上。如果在戰區活動,則會增加到三百五十米。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潛艇要麽在後麵拖一根天線,並且讓天線的末端保持在離海麵三十米以內深度處,要麽就定期上浮到三十米處。前者,主要由排水量較大的攻擊核潛艇采用。對於排水量片小,沒有配備拖拽式聲納的“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來說,主要使用後一種辦法。

也就是說,“淡水鰩”號會定期上浮。

一般情況下,每四個小時就要上浮一次,如果沒有收到命令就返回深海,收到了命令就得耐心接受完整封電報。

為什麽要說“耐心”呢?

在使用超長波電台的時候,發送一條有一百個字的電報,需要四個小時,如果按照標準方式確認電報內容無誤,即再次接收電報,則需要八個小時,而甚長波電台的通信效率比此還要低得多。

可以說,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是海軍潛艇部隊麵臨的大難題。

當時,中國海軍有二十多架由大型電動運輸機改裝而來的“潛艇通信飛機”。這些飛機長期在某一區域盤旋,後麵拖著長達數公裏的通信天線,反複不斷的拍發由海軍司令部下達的作戰命令。

由此可見,潛艇要想獲得詳細的戰場信息,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當然,也不是沒有其他通信手段,但是很難用在戰場上。比如,海軍開發了一種專門與潛艇通信的激光通信係統,但是需要發送信息的飛機飛到潛艇上空,因此隻能在相對較為安全的海域使用。另外,海軍還有一種高頻聲納通信係統,隻是這種設備隻能夠裝在戰艦上使用,由戰艦與潛艇通信。

總而言之,要想聯係上單獨執行破交任務的潛艇並不難,可是要想為幾千公裏、甚至上萬公裏外的破交潛艇提供詳細的戰場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在離潛艇幾百公裏的地方有一座短波電台。原因很簡單,通信帶寬較大、能夠發送複雜信息的短波電台的有效工作距離也就隻有幾百公裏。

結果就是,汪淵洋隻知道,艦隊已經南下了,正在與美軍交戰。

為了獲得這點戰場信息,“淡水鰩”號花了足足四個小時。因為附近經常有美軍反潛艦艇與反潛巡邏機出沒,所以汪淵洋根本沒有確認電文。要知道,潛艇在離海麵三十米的深度處航行,反潛巡邏機上的飛行員用肉眼就能看到。此外,潛艇在這個深度處發出的噪聲,能傳到幾百公裏之外。

隻有潛入深海,潛艇的安全才有保障。

從理論上講,潛艇的下潛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敵方被動聲納的探測距離就將縮短百分之六十,主動聲納的探測距離將縮短百分之四十。如果潛艇有良好的靜音性能,那麽在深海航行幾乎不會被發現。

對戰場情況有所了解後,汪淵洋決定沿最遠的航線返航。

在他看來,美軍第三艦隊肯定會在珊瑚海裏活動,不會冒險去所羅門群島北麵,不然美軍不會動用那麽多的反潛艦艇封鎖所羅門群島的航道,更不會出動那麽多的反潛巡邏機,在珊瑚海裏反複搜索。

事實上,汪淵洋並不知道,美軍反潛巡邏機正在搜尋“淡水鰩”號。

別忘了,正是“淡水鰩”號首先發現了美軍第三艦隊。雖然尼克鬆沒當回事,但是美軍岸基反潛巡邏機部隊卻不會小看這艘潛艇。更何況,在此之前,“淡水鰩”號還擊沉過美軍的運輸船。

至於所羅門群島的反潛艦艇,也是以防不測。

在美軍看來,第二艦隊已經逼近了所羅門群島,因此跟隨該艦隊活動的全電動潛艇很有可能進入珊瑚海。

結果就是,汪淵洋選擇的這條航線,正好通過所羅門群島東端。

再往東的話,“淡水鰩”號剩餘的電能就不能保證返回阿納塔漢島了。

同時,“淡水鰩”號的航速還必須控製在十六節左右,準確的說,是靜水航速必須穩定的控製在十六節,誤差不能超過零點五節。不然的話,在回到阿納塔漢島之前,就得浮上海麵,讓基地派船隻過來為其補充電能。

由此可見,汪淵洋根本沒有想過立下奇功,他隻是想帶著二十多名艇員安全返航。

九月二日下午五點左右,“淡水鰩”號就探測到了美軍第三艦隊,隻是汪淵洋根本不相信美軍第三艦隊會到這裏來,而且當時的距離太遠,在兩百公裏以上,且“淡水鰩”號正好朝向美軍第三艦隊,艇首的球形聲納陣在以被動模式工作的時候,還無法完全確定探測到的是美軍第三艦隊。

也許,隻是一艘規模龐大的快速運輸船隊。

顯然,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從澳大利亞東南地區到美國西海岸的幾條航線都得從這裏經過。

三個月前,“淡水鰩”號就在這裏伏擊了一支運輸船隊,隻是沒有收到多少戰果。

汪淵洋沒有讓潛艇轉向,也沒有考慮是否攻擊那支“船隊”,因為“淡水鰩”號剩下的電能不允許他去追擊“船隊”。

結果,“淡水鰩”號保持原來的航向與航速。

兩個小時後,汪淵洋改變了之前的想法,因為聲納長非常明確的告訴他,聲納探測到了極為明顯的爆炸聲,還能依稀分辨出艦船沉入深海,船體在巨大的海水壓力下變形破裂時發出的恐怖聲響。

要知道,有經驗的聲納長絕對能夠聽出船體變形破裂時發出的聲響。

顯然,不管那是船隊、還是艦隊,正在遭到攻擊。也就意味著,在那支船隊或者艦隊附近肯定有中國海軍的艦艇。

也就是說,隻要“淡水鰩”號趕過去,就能在戰鬥結束後從其他艦艇那補充電能。

汪淵洋沒有遲疑,立即命令潛艇轉向,並且把航速提高到了二十四節,隨即讓槍炮長檢查了所有魚雷。

此時,“淡水鰩”號隻剩下了十四條魚雷。

可以說,汪淵洋有點後悔之前攻擊那幾艘美軍運輸船浪費掉了四條魚雷。如果此時多出四條魚雷,他有很大的把握擊沉四艘更大的“運輸船”,也許會是四艘任何潛艇艇長做夢都想幹掉的大型戰艦。

顯然,汪淵洋此時已經意識到,前方很有可能是一支艦隊。

後來,汪淵洋還考慮到了一種可能,即遭到攻擊的是中國海軍的艦隊。雖然他不大願意相信這種可能,但是他更加清楚,如果是自家的艦隊,他就更得趕過去,絕對不能有半點遲疑。

當時,隻有“淡水鰩”號在駛往美軍第三艦隊所在海域。

雖然有四艘全電動潛艇配合第二艦隊作戰,但是在戰鬥結束時,這四艘全電動潛艇離美軍第三艦隊都有一千多公裏,根本無法及時趕到。更重要的是,在龔繼飛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這四艘潛艇全部去掩護四艘受損的大型綜合戰艦,並且在九月三日淩晨與兩艘趕來的美軍攻擊核潛艇遭遇。也正是在這四艘全電動潛艇的掩護下,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才沒有遭到美軍潛艇攻擊。

可以說,汪淵洋確實應該感到遺憾。

在他前方,總共有二十二艘幾乎癱瘓的戰艦,而且這些戰艦均喪失了作戰能力。可惜的是,“淡水鰩”號上隻有十四條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