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宣化店中原軍區舊址及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群

概況

湖北省大悟縣東北部的宣化店鎮是一個山鄉重鎮,地理位置優越。它與河南省的羅山縣、新縣接壤,東近天台山,南出長江,北依大別山。中原軍區舊址位於它的南端,原為宣化店商會公寓,是道光年間舊式建築。該建築占地麵積2301平方米,建築麵積1302平方米。2005年11月,大悟宣化店中原軍區舊址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舊址門向街道開,背臨竹竿河,屋麵覆蓋青灰小布瓦,單簷硬山頂,青磚灌土牆,為磚木結構,門窗上刻浮雕,精工巧藝,十分具有民間特色。前廳和中廳各麵闊5間,後廳麵闊4間,進深均為2間。前院和後院左右兩側都有廂房。中原突圍和周恩來與美蔣代表談判就曾在這裏發生。1974年,談判舊址等被辟為紀念館,包括周恩來與國民黨代表談判、中原軍區司令部、中原軍區大會場、中原軍區首長舊居等。1978年,又辟有中原軍區革命鬥爭史陳列室,陳列了大量當年中原軍區將士的戰鬥或生活用品及相關資料。

新四軍五師舊址群位於大悟縣城南34公裏處的白果樹灣。2005年11月,這裏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四軍五師舊址共28處,分布在以白果樹灣為中心約方圓5公裏範圍的11個自然村中。舊址占地麵積近8000平方米,總建築麵積4142.03平方米。房屋大都是清朝的民用建築,房屋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屋麵。舊址風格不一,別致多樣。有的是宗氏祠堂,外牆青磚到頂,正屋前廊卷棚,室內方磚墁地;有的舊址是二層磚木結構,上房明間上下為鼓皮、雕花裝修;有的舊址造型別致。因此,舊址群體現出了濃厚的民間建築特色。

內戰爆發,中原突圍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企圖發動內戰,一舉消滅共產黨,因此

借著談判的機會,拖延時間,將自己遠在西南的軍隊運送到東北、華北。共產黨則希望國內和平,因此盡一切可能地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希望製止國民黨發動內戰。

1946年初,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第5師,王震、王首道率領的359旅南下支隊和從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樹聲的部隊準備到安徽向新四軍主力靠攏。恰逢此時,這三支隊伍接到“停戰令”,駐紮在宣化店。國民黨得知此消息後,立即集中了11個正規軍26個師30多萬人,把這三支部隊包圍,準備全殲。

為防止這三支部隊全軍覆沒,周恩來迫使美方和國民黨同意成立三人軍事小組。後由馬歇爾、徐永昌(徐永昌後托病,由武漢行轅副參謀長王天鳴將軍代去)、周恩來組成的軍事三人小組前往宣化店。

三人小組途經國民黨軍事區時,國民黨軍隊正在緊張地準備戰勢,道路被挖得坑坑窪窪;到了解放區,已是新土墊路,汽車走得十分順暢。

深夜,周恩來主持中原軍區領導幹部會議,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等參加了會議,共同探討了雙方形勢,以及國內以後的發展走向。周恩來認為:內戰隨時可能爆發,和平局麵隨時可能結束,要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

1946年5月10日,中原停戰的協議在漢口簽訂。6月22日,蔣介石密令劉峙向中原解放區發起了全麵的進攻,內戰徹底爆發。

被圍在宣化店的中原軍區有6萬多人馬,隻要有風吹草動,就會迅速傳到劉峙耳朵裏。劉峙想以30萬人殲滅中原軍。“卿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李先念和皮定鈞演了一場雙簧,把劉峙和美方代表白羅素迷得雲裏霧裏,一場好戲在宣化店上演了。

從6月25日開始,皮定鈞命令中原解放軍主力第1縱隊第1旅,一邊沿白雀園、潑肢河、濟灣大規模構築軍事工事,另一邊佯裝主力部隊從西向東行軍。晚上,這支隊伍再回來。

劉峙得知

解放軍的動向後,心中竊喜:我劉峙就等著蔣委座為我慶功吧,一定要將這股部隊殲滅。他依然固執地認為中原軍區機關仍在宣化店,李先念的主力將向華東豫皖蘇解放區突圍。

為了迷惑國民黨和美國代表,解放軍此次計劃十分保密,連三人軍事小組的執行小組的中共方麵的代表任士舜也不得而知。可是狡猾的美方代表白羅素和國民黨代表李桂流還是感覺不太對勁。他們認為,如果李先念在宣化店,說明主力隊伍沒有轉移;如果李先念不在,那中原軍區主力絕對轉移了。於是他們提出要見李先念。

此時,李先念已經率領部隊突出重圍,正在向離宣化店幾十公裏得平漢路廣水段轉移途中。得知這個急訊後,他立馬連夜返回宣化店。

為了盡量拖延時間,解放軍方麵給美方代表白羅素的解釋是:李先念抱病,不宜見客,可以改天進行會晤。白羅素像是在將計就計,偏偏以探病為由和李桂流執意要到軍區司令部“看望”李先念。

結果令兩方代表“大失所望”,李先念不僅身在司令部,還在認真地看著書。當他看到白羅素和李桂流前來“探病”時,主動伸出手拉著兩人,熱情地寒暄起來。白羅素和李桂流見李先念還在司令部,就像解開了謎題一樣,沒待多久就放心地回去了。

送走了白羅素和李桂流,李先念即刻快馬加鞭向主力部隊方向追趕,終於在6月29日趕上了部隊。當晚,李先念指揮主力向平漢路守敵發起了攻擊。

7月1日淩晨,中原解放軍主力部隊順利突破平漢路。劉峙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30萬國民黨大軍、6000餘座碉堡的“鐵筒”包圍下,李先念能夠率領部隊不聲不響地突圍。

“中原突圍”的意義在於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牽製了國民黨大量兵力,以局部的被動,換取了全局的勝利。1947年鄧小平到宣化店後說:“沒有中原突圍的勝利,就沒有一年後的千裏躍進大別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