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概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西麵的長安街延長線上,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軍事博物館占地麵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麵積6萬多平方米,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曆史博物館。1997年7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軍事博物館主樓高94.7米,中央7層,兩側4層。正門上方懸掛著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巨匾。門兩側豎立著陸海空三軍戰士和男女民兵兩組漢白玉石雕。

軍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有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兵器館、禮品館等。

土地革命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一樓,主要陳列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黑暗統治,廢除封建土地製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曆史。

抗日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陳列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並組織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全民族抗戰的曆史。

全國解放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展示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支援下,經過戰略防禦、戰略進攻、戰略決戰、戰略追擊等4個階段的艱苦作戰,消滅國民黨800萬軍隊,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曆史。

抗美援朝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四樓,主要展示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國人民誌願軍響應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高舉和平與正義的旗幟,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鬥爭,終於以劣勢裝備打敗了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曆史。

古代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西三樓,主要展示上自原始社會末期、下至1840年的中國古代戰爭曆史。陳列內容以戰爭史為主線,同時融合兵器、軍製、軍事人物、軍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於一體,比較係統地反映了中國曆代的主要戰役和軍事成就。

近代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西四樓,主要展示1840-1919年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壓迫的武裝鬥爭史,陳列內容中還介紹了近代著名軍事人物,近代軍事工業和籌建近代海軍、清末軍製改革等內容。

兵器館位於展覽

大樓北側和東西兵器廣場,主要陳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曆次革命戰爭中和建國後海防、邊防、空防鬥爭中曾經使用和繳獲的,以及中國自行研製的部分武器。陳列的兵器分為輕武器、火炮、裝甲車輛、導彈、艦艇、飛機等六部分。

禮品館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友誼館,設在展覽大樓四層中廳。該館主要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外交往中接受的具有代表性的500餘件禮品。這些禮品來自五大洲近百個國家,是從數千件禮品中挑選出來的。

60萬年:尖銳與血火

兵器起源於原始的生產工具,尤其是狩獵工具。原始社會時期的器具主要是石質,也有用竹木製成的。當原始生產工具由於加工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時候,它們也開始被用於人和人之間的搏鬥,即原始人因為生存競爭以及晚些時候的血族仇殺而發生的搏鬥。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經使用石矛、石斧、標槍,並發明了弓箭。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私有財產的出現,引發了掠奪奴隸和財富的戰爭,兵器就成為戰爭工具獨立了出來。

約從夏代開始,中國的兵器發展進入了青銅兵器時期。青銅兵器,顧名思義,就是用青銅製造的兵器。青銅是銅、錫、鉛三種金屬元素的合金,顏色呈現青灰色或青綠色。

中國的青銅兵器時期是與奴隸社會一起開始和結束的,曆經夏、商、西周和春秋,占據了戰爭史舞台1600多年。這期間的國王或者諸侯,都以戰車和武器裝備的多少作為衡量國家強弱的標準,出現了“千乘之國”或“萬乘之國”的說法。為了適應車戰的需求,青銅兵器在這一階段得到了迅速發展。

在商代,青銅兵器在生產上不僅規模可觀,種類也相當齊全,有矢、戈、矛、大矛、短刀、大刀、斤、鉞、盔和弓、兵車等類別。商代青銅兵器的製造工藝精巧,外表雕飾或鑲嵌有各種精美的紋飾,有的兵器上還鑄有銘文。

西周時代製造青銅兵器的技術,在商代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提高。種類比商代增多,除商代原有的戈、矛、刀、鉞等外,增加了劍、鷹首短劍、馬首短劍、帶鉤匕首、雙鉤戟等重要的青銅短兵器。在構造上也有很大改進,如矛的長度加長,刃長而銎管短,戈內有刃,出現寬胡斜刃戈。

春秋時代,諸侯爭霸。為了滿足車戰的需要,中國青銅兵器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青銅兵器製造範圍得以擴大。不僅周王室製造兵器,各諸侯國也都設立武庫,邀請匠師、工師大量製造青銅器。青銅兵器的形製有了顯著改進,一般都比較靈巧輕便,殺傷力也較大。在原有兵器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一些新的青銅兵器,如在殺傷力較大的兵器弩上裝備了銅弩機。青銅兵器的冶鑄技術也達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越王勾踐劍、越王矛、

吳王夫差劍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稀世珍品。

從戰國開始,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直到唐末火器出現為止,是中國兵器發展史上的鐵兵器時期。在這段漫長的曆史時期內,為了滿足戰爭的需要,曆代統治者都製造出大量質地優良、成本低廉的鋼鐵兵器。刀、矛、斧、槍、劍、戟等鐵兵器及戰船等水戰武器,製造精湛、造型科學、殺傷力強,堪稱世界兵器寶庫中的瑰寶。

約在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的晉代,中國發明了火藥。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唐末,我國把火藥運用到軍事上,發明了火器。火器的出現,是中國兵器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從此,中國兵器的發展進入了古代火器時期。古代火器從五代十國開始,到清鴉片戰爭止,占據中國曆史長達900多年。這900多年,是古代火器和冷兵器並用的時期。

青銅白石鑄深情

程允賢是我國著名雕塑家,國際公認的肖像雕塑藝術大師。他主要致力於肖像雕塑和紀念碑雕塑的創作與研究,以塑造傑出人物和勞動群眾的形象為己任,堅持自己的創作道路,追求嚴肅的題材與高品位的藝術語言相統一,形成了樸實無華的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風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的作品建於或收藏於國內三十多個城市和港台地區以及日本、新加坡、泰國、德國、美國、朝鮮、湯加等國家。

程允賢用自己的雕塑藝術為中國和平外交做出了突出貢獻。1985年,他參與創作了中國政府贈送給日本長崎和平公園的大型漢白玉雕像《和平少女》,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熱愛和對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誼。雕像在日本引起轟動。程允賢也被譽為“永駐日本的和平大使”。

1997年,程允賢經領導批準,應邀為當時尚未與國建交的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王國的國王塑造雕像。他積極主動工作,向對方宣傳中國的外交政策,並與湯加國王和公主建立了誠摯的友誼。雕像最終以中國國際友聯名義贈送給湯加王國,促進了中湯兩國的建交。雕像完成後,程允賢再三主動謝絕湯加方麵重謝的稿酬,用自己的雕塑藝術和政治智慧完成了人民外交的重任,受到黨和政府的表彰和嘉獎。

1997年5月,為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5周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和軍事博物館聯合舉辦了《程允賢肖像藝術展》,受到廣泛好評和觀眾的熱烈歡迎。中央軍委領導對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程允賢同誌用雕塑藝術弘揚了中華正氣,塑造了人民英雄,很了不起”,“這不僅是高水平的藝術品也是非常好的革命傳統教材”。

1998年,程允賢將展覽全部作品無償捐獻給軍事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在博物館中特辟《程允賢雕塑藝術館》,長期展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