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烈士紀念館

概況

東北烈士紀念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趙一曼街21號。該館是為了紀念在東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於1948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這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所大型革命紀念館。1997年,東北烈士紀念館被中宣部列入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西歐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使東北烈士紀念館顯得格外典雅莊重。進入大廳,正中矗立著一座手握長槍、昂首遠眺的英雄雕像,這正是千千萬萬個在黑土地上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化身。

紀念館建築麵積為4200多平方米,陳列麵積為1800餘平方米,分為抗日戰爭館和解放戰爭館兩大部分。目前,館藏文物5000餘件,圖書、檔案、文獻、照片共30000餘件,國家一級文物83件,初步構成了一部史詩般的東北革命曆史畫卷。紀念館還運用景觀複原、大屏幕顯示等現代手段,使人身臨其境於過往的悲壯場景之中。

抗日戰爭館陳列著楊靖宇將軍穿過的大衫、抗日將領趙尚誌用過的手槍、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用過的大碗以及寫給兒子的遺書、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犧牲時穿過的血衣以及為著名的“八女投江”所做的油畫等重要曆史資料和遺物,以實物的形式向參觀者再現了革命英雄們在東北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艱苦歲月。

解放戰爭館展示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將士為解放全東北進行浴血奮戰的壯舉和烈士們的英雄業績,其中通過展示曆史資料、觀看複原圖片和聆聽革命故事的方式著重對曆時52天,殲滅敵人47萬人的遼沈戰役進行了介紹。

民族英雄——李兆麟

鐵嶺絕岩,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

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

同誌們!銳誌哪怕鬆江晚浪生。

起來喲!果敢衝峰。

逐日寇,複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湧。

這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李兆麟創作的《露營之歌》,這首歌在戰火歲月中成為激勵抗聯勇士報國雪恥、英勇殺敵的有力精神支柱。

李兆麟生於1910年,遼寧遼陽縣人。李兆麟從小耿直剛毅,能言善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總會第一個跳出來主持公道。又因勤奮好學,知事明理,所以麵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占東北,而腐敗無能的政府卻一再推行喪權辱國的外交政策的嚴酷現實,他感慨萬分。他曾在書箱上寫下“運思出奇,橫掃千軍”八個大字,表達其收回祖國河山的雄心壯誌,還畫過一幅《大禹治水圖》展示其願為民族解放事業貢獻全部的崇高理想。

“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和人民,李兆麟說服了母親,賣掉一車大豆作為路費,毅然告別了家鄉父老,踏上了一條披荊斬棘的道路。

李兆麟來到北平,化名李烈生,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反帝大同盟”,結識了在“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擔任常委的共產黨地下黨員馮基平(馮乃革)和擔任執委的夏尚誌等同誌。李兆麟熱情洋溢地介紹了東北遼陽一帶的抗

日武裝鬥爭形勢,迫切要求黨去領導這些鬆散的抗日武裝隊伍,並表達自己重返家鄉抗日的決心,博得了馮基平、夏尚誌等同誌的讚許。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護,李兆麟在北平私立華北大學交了學費,成為這所學校的注冊學生。年底,“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李兆麟到遼西義勇軍第四路軍耿繼周部工作。不久,李兆麟回遼陽從事抗日活動。

1932年5月,李兆麟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礦從事工人運動。次年8月,李兆麟被調往中共滿洲省委軍委工作,先後赴海倫、珠河等地參與創建抗日武裝。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遊擊隊副隊長、哈東支隊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政治部主任、北滿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他曾與趙尚誌共同指揮打賓州,克五常堡;與李延祿部配合襲擊窪洪,攻占林口,指揮老錢櫃等戰鬥,創建了鬆花江下遊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1939年5月,李兆麟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指揮,率部開展鬆嫩平原遊擊戰,攻克訥河、克山、肇源等縣城。1941年,當抗聯部隊遭受嚴重挫折時,他和周保中等組織整訓部隊,繼續堅持戰鬥,時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政治副旅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兆麟任濱江省副省長、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等職。他在中蘇友好協會工作期間,正是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後的停戰階段。由於工作環境的特殊性,他經常與國民黨的上層人物打交道。因他屢次無情地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和平、撕毀停戰協議的陰謀,敵人對他又怕又恨。為了謀害他,在中蘇友協門前曾發生過國民黨特務錯殺李兆麟的“李鈞事件”。為了李兆麟的安全,同誌們經常告戒他要提高警惕,李兆麟卻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堅定地說:“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喚起人民的覺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6年3月8日,哈爾濱市第一次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在馬迭爾飯店召開了慶祝大會。國民黨的“省長”關吉玉和“市長”楊綽庵在會上分別講了與大會無關的“三綱五常”和譏諷東北人民當了十四年亡國奴的陳詞濫調。李兆麟則代表中共哈爾濱市委熱烈祝賀哈爾濱婦女這樣大規模地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從東北淪陷時期祖國人民的悲慘處境,講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長期抗戰的艱苦奮鬥,才贏得今天的勝利。他以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為建立新中國而奮發圖強,並振臂領呼口號,博得與會人的熱烈掌聲。國民黨特務惱羞成怒,狗急跳牆地加緊策劃謀害李兆麟。

3月9日下午4時,國民黨方麵來信詭稱某要員請李兆麟去水道街九號商談重要事情。當汽車開到離中蘇友好協會不遠的地方,車突然壞了,李兆麟讓警衛員幫助司機修車,自己獨自去了水道街九號。一進門,國民黨哈爾濱“市長”楊綽庵的秘書就將李兆麟藏有手槍的大衣脫掉並鎖在衣櫃裏,然後領他來到了會議室的大房間。李兆麟被騙喝敵人下過氰化鉀的茶水後,當即昏倒在地。一群潛伏的劊子手竄出,趁李兆麟昏迷時將他殺害。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暴露無遺。

李兆麟將軍被害的噩耗傳來,廣大群眾悲痛萬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暴行義憤填膺,群情

激憤。哈爾濱市舉行了十幾萬人盛大的遊行示威。中共中央機關報和東北局機關報發表了社論和報道,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抗議國民黨特務殺害共產黨員的恐怖政策,並召開了三天三夜的追悼大會。送葬那天,十幾萬人為李兆麟送行。馮仲雲等領導同誌和抗聯老戰士懷著悲痛的心情,重溫李兆麟生前編寫的《露營之歌》。

李兆麟不朽的英雄業績,將永遠激勵著炎黃子孫,為振興中華、捍衛祖國疆土而戰鬥。

八女投江

黑龍江省有一條著名的河流——烏斯渾河,它之所以家喻戶曉,並不是因為其奔騰萬裏的滾滾江水,而是有八位抗日女戰士在這裏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擴大侵華戰爭,同時也加緊了對東北抗日聯軍的圍攻。在艱苦卓絕的生存條件下,抗聯第二路軍決定由牡丹江畔駐地向西部的五常、舒蘭一帶遠征,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

在遠征的隊伍裏,有一個由30多位女戰士組成的抗聯婦女團。婦女團的戰士們在戰鬥中神勇無敵;在行軍中風餐露宿,從不掉隊;部隊斷糧時,她們就啃樹皮吃野草;她們的衣服被荊棘剮破,成了披在身上的布條;她們的鞋子被碎石磨穿,墊上些幹草繼續穿。她們以極大的毅力克服了在頻繁的戰鬥和艱難行軍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幾千裏的遠征,沒有一個人中途放棄。這些英勇的抗聯女戰士,大部分因戰鬥或疾病,犧牲在遠征的途中,返回牡丹江畔時,全團僅剩下8個人。

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遠征隊伍遭遇了日偽軍千餘人的襲擊。已行至河邊的婦女團8名女戰士,不願大部隊為了救她們而分散兵力,於是當大隊戰士向敵人發起衝鋒的時候,8名女戰士齊聲高喊:“同誌們!衝出去!保住手中槍,抗日到底!”她們一連喊了三次,聲音一次比一次高。大隊戰士聽到了她們的喊聲,都不忍拋下她們撤退,但敵人的火力越來越猛,戰士的傷亡越來越多,為了保存抗日力量,指揮員含淚下令大隊撤退。8名女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不斷向敵人射擊,待到大隊撤到山林深處,敵寇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隱藏在灌柳叢後麵的女戰士身上。

在槍林彈雨中,女戰士們深知隨身的彈藥已經不多了,為了能夠用僅存的彈藥消滅更多的敵人,她們決心等到敵人更近的時候再發起最後的反抗。

敵人的迫擊炮彈不斷地落在河邊的灌柳叢中,在女戰士的四周炸開,以至於周遭沒有了一點遮蔽物。女戰士們打光了攜帶的子彈,將最後的手榴彈扔向了敵人,在濃煙的掩護下,相互攙扶著走到了江邊。

艱苦卓絕的戰鬥已經耗幹了她們身上所有氣力,每個人都負了傷,正值汛期的烏斯渾河看起來是多麽令人絕望!可是已經沒有了退路,樂觀的姑娘們說好,一定要過河,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姑娘們挺起胸膛互相攙扶著向烏斯渾河深處走去,岸上的敵人架起迫擊炮向河麵轟炸,中彈的姑娘被隊員扶起繼續走,水位越來越深,水流越來越急,隨著敵人一排子彈的掃射,女戰士們消失在了水麵上,烏斯渾河回到了一片安靜之中,抗聯婦女團的女戰士以血肉之軀捍衛了國家和自己的尊嚴。

她們犧牲時,年齡最小的戰士隻有十三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