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你覺得自己算“有經驗的寫作者”嗎?不過,在大作家老舍先生麵前,我們很多人還隻是初出茅廬的“初學寫作者”呢。初學寫作應注意什麽,老舍先生用議論文的類型之一——隨筆,給我們提了幾點寶貴的意見。

閱讀批注

有不少初學寫作的人感到苦惱:寫不出來!

我的看法是:加緊學習,先別苦惱。1

1 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初學寫作者最大的苦惱就是“寫不出來”。寫不出來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作者看來,都是可以通過“學習”解決和進步的。短短八個字,簡明扼要地點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初學寫作者應當加緊學習”,帶給讀者一種深深的緊迫感。

怎麽學習呢?我看哪,第一步頂好是心中有什麽就寫什麽,有多少就寫多少。2你永遠不敢動筆,就永遠摸不著門兒。不敢下水,還學得會遊泳麽?3自己動了筆,再去讀書,或看刊物上登載的作品,就會明白一些寫作的方法了。

2 分論點一

為了更深入地闡明“初學寫作者應當加緊學習”的論點,作者采用了並列式分論點的寫作方法。“心中有什麽就寫什麽,有多少就寫多少”這是學習寫作的第一要務。在議論文中,分論點是中心論點的補充或證明,目的是把複雜的內容論述得更加透徹、嚴密。

3 比喻論證

把人們熟知的“學遊泳”類比為“學寫作”,生動形象地論證了寫作要先敢於動筆,心中有什麽就寫什麽。淺顯易懂的表達便於讀者理解和接受。

隻有自己動過筆,才會更深入地了解別人的作品,學會一些竅門。好吧,就再寫吧,還是有什麽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又寫完了一篇或半篇,就再去閱讀別人的作品,也就得到更大的好處。4

4 辯證法

如果想學習寫作,不能隻讀不寫,也不能隻寫不讀。寫與讀是一對辯證的存在,寫了再去讀會掌握更好更多的寫作方法,而讀了再去寫能獲得很多靈感和素材。“寫與讀”猶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在寫作路上缺一不可。

千萬別著急,別剛一拿筆就想發表不發表。先想發表,不是實事求是的辦法。假若有個人告訴我們:他剛下過兩次水,可是決定馬上去參加國際遊泳比賽,我們會相信他能得勝而歸嗎?不會!我們必定這麽鼓舞他:你的誌願很好,可是要拚命練習,不成功不拉倒。這樣,你會有朝一日去參加國際比賽的。我看,寫作也是這樣。誰肯下功夫學習,誰就會成功,可不能希望初次動筆就名揚天下。我說有什麽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正是為了練習,假若我們忽略了這個練習過程,而想馬上去發表,那就不好辦了。5是呀,隻寫了半篇,再也寫不下去,可怎麽去發表呢?先不要為發表不發表著急,這麽著急會使我們灰心喪氣,不肯再學習。若是由學習觀點來看呢,寫了半篇就很不錯啊,在這以前,不是連半篇也寫不上來嗎?

5 比喻論證

作者仍然用“學遊泳”類比“學寫作”,並層層遞進。從“不敢下水”到“下過兩次水”再到“參加國際遊泳比賽”,來比喻“不敢下筆”到“寫完了一篇或半篇”再到“想發表”。以此引出“練習”的概念:寫作不應急功近利,而要踏踏實實,勤於苦練。從另一側麵論證了“心中有什麽就寫什麽,有多少就寫多少”的分論點。

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我總以為初學寫作不宜先決定要寫五十萬字的一本小說或一部多幕劇。也許有人那麽幹過,而且的確一箭成功。但這究竟不是常見的事,我們不便自視過高,看不起基本練習。那個一箭成功的人,想必是文字已經寫得很通順,生活經驗也豐富,而且懂得一些小說或劇本的寫法。他下過苦功,可是山溝裏練把式,我們不知道。6我們應當知道自己的底。我們的文字的基礎若還不十分好,生活經驗也還有限,又不曉得小說或劇本的技巧,我們頂好是有什麽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為的是練習,給創作預備條件。

6 語言隨意灑脫

隨意性是隨筆的外在表現之一。本句的“山溝裏練把式”用在此處隨意又貼切,把他人在私底下反複練習、勤下苦功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首先是要把文字寫通順了。我說的有什麽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正是為逐漸充實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7還是那句話:不是為發表。想想看,我們若是有了想起什麽、看見什麽,和聽見什麽就寫得下來的能力,那該是多麽可喜的事啊!即使我們一輩子不寫一篇小說或一部劇本,可是我們的書信、報告、雜感等等,都能寫得簡練而生動,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7 總結前文

前文,作者從初學寫作者要敢於下筆、要多寫多練、要不為發表入手,條理清晰地論證了分論點一。此處,進一步深化分論點一的作用——充實文字表達能力。這也正好照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學習寫作首先要保證文字通順,打好文字基礎。

當然,到了我們的文字能夠得心應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試寫小說或劇本了。文學的工具是語言文字呀。

這可不是說:文學創作專靠文字,用不著別的東西。不是這樣!政治思想、生活經驗、文學修養……都是要緊的。我們不應隻管文字,不顧其他。我在前麵說的有什麽寫什麽,和有多少就寫多少,是指文字學習而言。這樣能夠叫我們敢於拿起筆來,不怕困難。在動筆杆的同時,我們應當努力於政治學習,熱情地參加各種活動,豐富生活經驗,還要看戲,看電影,看文學作品。8這樣雙管齊下,既常動筆,又關心政治與生活,我們的文字與思想就會得到進步,生活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我們就會既有值得寫的資料,又有會寫的本事了。

8 分論點二

作者極其詳盡地論述完“心中有什麽就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的方法和作用後,提出了第二個分論點,即要從多方麵積累生活經驗,為寫作素材庫添磚加瓦。在一篇議論文中,分論點的關係有並列關係和層進關係兩種,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是為更好地說明中心論點而服務。

要學習寫作,須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還很差,就請按照我的建議去試試——有什麽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9同時,連寫封家信或記點日記,都鄭重其事地去幹,當作練習寫作的一種日課。文字的學習應當是隨時隨地的,不專限於寫文章的時候。一個會寫小說的當然也會寫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學作品——好的日記也是!

9 不拘泥形式

在提出分論點二後,作者似乎擔心讀者忘記了練習文字功底的重要性,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加以強調。這樣不拘形式、不受羈絆的寫作方法,是隨筆的一大特征。同時,也彰顯了老舍先生隨意自由的文章結構編排。

文字有了點根底,可還是寫不出文章來,又怎麽辦呢?應當去看看,自己想寫的是什麽,是小說,還是劇本?假若是小說或劇本,那就難怪寫不出來。首先是: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足夠寫一篇小說或一部三幕劇的。事實上,那點經驗並不夠支持這麽一篇作品的。我們的那些生活經驗在我們心中的時候仿佛是好大一堆,可以用之不竭。及至把它寫在紙上的時候就並不是那麽一大堆了,因為寫在紙上的必是最值得寫下來的,無關重要的都用不上,就好像一個大筍,看起來很粗很長,及至把外邊的吃不得的皮子都剝去,就隻剩下不大的一塊了。我們沒法子用這點筍炒出一大盤子菜來!10

10 事實論據

剝筍炒菜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象,筍雖然很大,但最後炒出來連一個盤子都裝不滿。這樣形象生動的事實論據,有力地證明了寫作要有足夠多的經驗,否則很難完成一篇作品。

這樣,假若我們一下手就先把那點生活經驗記下來,寫一千字也好,二千字也好,我們倒能得到好處。一來是,我們會由此體會出來,原來值得寫在紙上的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多,我們的生活經驗還並不豐富。假若我們要寫長篇的東西,就必須去積累更多的經驗,以便選擇。對了,寫下來的事情必是經過選擇的;隨便把雞毛蒜皮都寫下來,不能成為文學作品。即須經過選擇,那麽用不著說,我們的生活經驗越多,才越便於選擇。是呀,手裏隻有一個蘋果,怎麽去選擇呢?11

11 事實論據

老舍先生的作品樸實無華,接地氣,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擅於用生活中淺顯的事例來擺事實講道理。從“學遊泳”,到“大筍”,到現在的“一個蘋果”,再到下段尾句的“民歌”,這些論據真實、有趣、便於理解,對讀者通曉中心論點有很大的幫助。

二來是,用所謂的一大堆生活經驗而寫成的一千或二千字,可能是很好的一篇文章。這就使我們有了信心,敢再去拿起筆來。反之,我們非用那所謂的一大堆生活經驗去寫長篇小說或劇本不可,我們就可能始終不能成篇交卷,因而灰心喪氣,不敢再寫。不要貪大!能把小的寫好,才有把大的寫好的希望。況且,文章的好壞,不決定於字數的多少。一首千錘百煉的民歌,雖然隻有四句或八句,也可以傳誦全國。

還有:即使我們的那一段生活經驗的確結結實實,隻要寫下來便是好東西,也還會碰到困難——寫得幹巴巴的,沒有味道。這是怎麽一回事呢?我看大概是這樣:我們隻知道這幾個人,這一些事,而不知道更多的人與事,所以沒法子運用更多的人與事來豐富那幾個人與那一些事。是呀,一本小說或一本戲劇就是一個小世界,隻有我們知道的真多,我們才能隨時地寫人、寫事、寫景、寫對話,都活潑生動,寫晴天就使讀者感到天朗氣清,心情舒暢,寫一棵花就使人聞到了香味!我們必須深入生活,不斷動筆!12我們不妨今天描寫一棵花,明天又試驗描寫一個人,今天記述一段事,明天試寫一首抒情詩,去充實表達能力。生活越豐富,心裏越寬綽;寫的越勤,就會有得心應手的那麽一天。是的,得下些功夫,把根底打好。別著急,別先考慮發表不發表。誰肯用功,誰就會寫文章。

12 總括論點,收束前文

本句的“深入生活”指“積累經驗”,“不斷動筆”指“敢於下筆,勤於練習”。這句話可以說是對前麵兩個分論點的概括總結,是初學者寫好文章的兩大基石,更是初學者應該“加緊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這麽說,不就很難做到寫作的躍進嗎?不是!寫作的躍進也和別種工作的躍進一樣,必須下功夫,勤學苦練。不能把勤學苦練放在一邊,而去空談躍進。看吧,原本不敢動筆,現在拿起筆來了,這還不是躍進的勁頭嗎?然後,寫不出大的,就寫小的;寫不好詩,就寫散文;這樣高高興興地,不圖名不圖利地往下幹,一定會有成功那一天。難道這還不是躍進麽?好吧,讓咱們都興高采烈地幹吧!放開膽子,先有什麽寫什麽,有多少寫多少,咱們就會逐漸提高,寫出像樣子的東西來。不怕動筆,筆就會聽咱們的話,不是嗎?13

13 畫龍點睛,深化論題

無論什麽工作,勤學苦練、日積月累之後,都會有“躍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議論文除了對某件事、某個話題發表看法外,在結尾處還可提出希望和鼓勵。本文結尾就是作者對初學寫作者的殷切期望和極大鼓勵,這段話起到了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閱讀賞析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也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關於“寫作”這一主題,老舍先生創作過很多作品,後被集結為《老舍談寫作》一書出版。

今天我們讀到的《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一文,是老舍先生給初學者的真誠建議。文字淺顯易懂,論證清晰分明,文風踏實有趣,給讀者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閱讀本文,就好像一位睿智的老爺爺在侃侃而談,柔聲講述自己多年的所見所聞所感,毫無保留,感情真摯。或者,老舍先生的為人就像他的文章一樣吧,真誠、踏實、勤懇。

在文章中,先生談到了寫作也要學習,不僅要敢於下筆,勤於練習,還要戒除功利心,細水長流,回歸寫作的初心。此外,學習寫作也要多看多記多思考,多積累生活經驗,讓自己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細膩入微的心靈。這樣,我們的寫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閱讀延伸

1.作者從哪幾方麵論證了分論點一“心中有什麽就寫什麽,有多少就寫多少”?

2.事實論據是論據的類別之一,它在議論文中的作用是什麽呢?

3.仔細回憶一下,你讀過的議論文中,哪些使用了分論點。請簡要分析它們是並列式還是層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