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寫到南方朱雀篇,茉量就不得不提到商周時期楚國最盛行的巫文化;這類東西流傳至今,在湘西地區保存的一些傳統民俗中可以看到,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蠱毒、趕屍和落花洞女。
茉量從小喜歡這些神秘的民俗文化,今天不續寫‘趕屍女’那章,請追文的妹紙們和茉量一起了解一下傳統文化中偏於常規的那部分。
我們中國傳統的道教和巫教是很接近的,有時候我們看到巫裏麵有很多道的故事,一些說法,有人就認為巫學道教的一些東西,這種說法是反過來了,事實上是‘道’學了‘巫’的很多東西,假如一定要把兩個區分的話,應該是這樣的,因為巫和道本身都產生在南方,都是以楚國這個地盤為核心的,《莊子》裏麵有很多東西的話就記載了當時它的文化,包括巫文化。
(莊子的師傅叫長桑君,茉量在本文把長桑君和魯莊公姬同合為一人;反正都是同一時期的人物,長桑君又是被史料記載神化了的人物……)
說到巫術,多數人都知道白巫術和黑巫術;白巫術當然是可以被統治者們允許公開使用的一種巫術,比如說老百姓們請巫師祈雨、驅鬼、除邪、殺蟲、尋寶、招魂等等,甚至是生子,或者讓本無感情的男女相愛,都是巫師們能為世人實施的法術。
白巫術一般有下麵幾種:
一、禁咒。在施行一些巫術前,要配合以某種怪異的、常人聽不懂的咒語,禁咒術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對鼓舞病人的勇氣、增長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越是相信巫術的人,念咒對他起的作用就更好。
二、祝由。它是以語言為主要手段並輔以一些儀式的祛除病邪的巫術,《黃帝內經》的‘素問-移精變氣論’中說:“餘聞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也。”
可想而知,以祝由之術治病的巫術從黃帝時期就有,它也具有心理治療的某種成分,茉量提到大周各國王室供養的女祝們,多半出自昆侖冥國的聖女門下,她們主修的就是祝由之術。
三、祓除、儺舞及桃茢。這些是屬於行為巫術了,《周禮-女巫》一篇中寫到:‘掌歲時拔除釁浴。’
祓除——它所說的這種洗浴、清潔身體,在巫道的觀念裏,認為是可以除災滅病的,特別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滌婦女身上的不潔,主要目的是為了驅鬼和求子嗣。
儺舞——在周代極為盛行,‘大儺’是在臘月前後驅逐疫鬼的一種巫術活動,用以驅除疫鬼,故名打儺,或驅儺。
茉量在第134章‘巫歌儺舞’中,有提到巫師們在楚王城舉行這一儀式的盛況;現在傳承在中國各地的儺舞分成了許多種流派,給人的印象就是戴了麵具的地方戲種,已沒有原來那種像征意義和實用性了。
桃茢——是用苕(蘆葦花)作加桃木柄做成的掃帚,古人認為用它在固定的節氣掃身、有驅趕魔鬼邪氣及疫病的作用。
四、卜筮測疾病。卜辭中診斷最靈的莫過於對妊娠和產期的推斷(當然含有推算生男生女的那部分)。
《易經》當中的一些卦詞提到這一點:‘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意想不到的病,不服藥就而愈。)
‘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趕快減損自己,使喜慶馬上到來,如此就沒問題了。)
再簡單說下與白巫術相對的黑巫術啊;顧名思義,黑巫術就是邪惡的巫術。一般是用來對付仇人和報複別人才能用到的(比如詛咒人的巫蠱娃娃、紮上針的小木偶人、寫上毒咒的紙片人等等,茉量記得在幾個宮鬥電視劇中常看到這種東西)。
和白巫術一樣,使黑巫術的巫師也分為兩種,一種為曆代相傳,由老巫師傳授;另一種是所謂神靈在夢中傳授的巫師,稱為夢巫。
黑巫術在曆朝曆代是被禁用的,茉在這裏不能做過多描述。
下麵重點說下本文中提到的楚西巫文化中常見的蠱毒、趕屍和落花洞女。
一、蠱毒。用現在的科學理念來說,蠱毒就是指用一些神秘方式配製的巫化了的毒物;說白了,就是用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蟲釋放的有毒致病物質去害人。
其實這在古代是了不得的一種發現;不知道看文的妹紙們看沒看過何馬先生寫的《藏地密碼》那部書,那裏麵把藏地的蠱毒文化寫到了極至,基至說那就是古代人最早研發出來的生化武器!
茉量很讚同這一觀點;用微生物的毒性害人,的確殺傷性很大,而且害人於無形,(日苯人在侵華戰爭中就曾經培育了大量傷寒菌害死許多中國人!日苯人常常拿從中國傳承來的知識和文化對付中國人……可恨之極!)
我們現在醫療條件所能對抗那些可怕有毒性微生物的,就隻有常見的那些抗生素,抗生素殺不死的病毒就是人類的大敵了。(所以說,吃東西前一定要洗幹淨手,吃安全放心的食物。嘿嘿。)
又說遠了——‘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有苗族學者調查後指出:苗族人(就是文中所說的九黎族的後人)幾乎全民族篤信蠱,隻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麵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髒不適、腸鳴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著了蠱。
屬於突發性的,他們一般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
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被施了蠱的人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
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傳說中製造毒蠱的方法,一般是將多種帶有劇毒的毒蟲如蛇蠍、蜥蜴等放進同一器物內,使其互相齧食、殘殺,最後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蟲便是蠱。蠱的種類極多,影響較大的有蛇蠱、犬蠱、貓鬼蠱、蠍蠱、蛤蟆蠱、蟲蠱、飛蠱等。
雖然蠱表麵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來,蠱就被認為是能飛遊、變幻、發光,來去無蹤的神秘物事;育蠱者甚至可以用法術遙控蠱蟲給施蠱對象帶來各種疾病甚至將其害死。
本文中提到的蠱毒都是輕量級的,標準是:不能讓看文的朋友感到惡心……比如一開始就出現的,青鳥女王為部族首領海倫夫婦解的‘鬼麵蠱’,那不過是一種能引起麵部皮膚感染的微生物而已,冥王為了探知雲夕公主感情動向的‘問心蠱’,還有後麵就快寫到的令人失憶的‘忘憂蠱’……都不會造成文中人物體內寄生蟲泛濫生殖等種種恐懼的變異體態。
對於毒蠱致病的法術,古人深信不疑,宋仁宗於慶曆八年(1048年)曾頒行介紹治蠱方法的《慶曆善治方》一書,就連《諸病而侯論》、《千金方》、《本草綱目》等醫書中都有對中蠱症狀的細致分析和治療的醫方。
二、落花洞女。
介紹完‘落花女’這種奇異民俗再細說趕屍術,(晚上看文的妹紙,後麵介紹趕屍巫術的部分就不要看了。)
落花洞女是指湘西部落中有一些未婚女子,突然間就言行失常,時而幸福微笑,時而哀哀哭泣,哭得那個慘呀,能把好好新鮮樹葉、初放的花兒也能從枝頭哭落下來。
她們會躲到山洞裏不吃不喝,幾天也不會餓死,回家以後也不飲不食,幾天後就死去。部族裏的人們認為她去和樹神或是山神結婚了,因為這些女孩生前沒有結婚,她人死後,也不會給她辦喪禮,反而要辦婚事,以示婚禮之喜。
據說這種患病的女孩子麵色燦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聲音如絲竹般悅耳,身體裏發出一種馨人的清香。她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灑掃廳堂,把一個原本破敗的家收拾得纖塵不染。進入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
按照當地的說法,這個女孩子已經把自己許給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裏麵。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間煙火卻救人於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為世俗的任何男子動心,隻需小心地保護好自己的美麗嫻靜,等著她的神選好了吉祥的日子來迎娶她……
當那個日子到來的時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雖然許久不吃不喝,但她始終能保持自己姣好的容顏。
死時女子必覺得洞神已派人前來迎接她,或覺得洞神親自換了新衣、騎了白馬來接她,耳中有簫鼓齊鳴、眼睛發光、臉色發紅,還在肉體上放散一種奇異香味,含笑死去。
現在人對湘西‘落花洞女’現象比較官方的解釋是:是說部落裏某些未婚的女子,在適婚的年齡沒有找到可以托付終身的人,就得了一種類似憂鬱症的病,進入了一種癡迷的狀態。
因落花女死的時候顯得更加神氣清明、美豔照人,家人隻以為女兒被神所眷愛致死。料不到女兒因在人間無可愛悅,卻愛上了神,在人神戀與自我戀情形中消耗其如花生命,終於衰弱死去。
女子落洞致死的年齡,遲早不等,大致在十六到二十四五左右。病的久暫也不一,大致由兩年到五年。落洞女子最正當的治療是結婚,一種正常美滿的婚姻,必然可以把女子從這種可憐的生活中救出。可是照傳統觀念:這種為神眷顧的女子,是無人願意接回家中作媳婦的。家中親人更想不到結婚是治療這種心理病最好的法術和藥物。因此落花洞女末了終是一死。
茉量不太讚同這種牽強的解釋:患抑鬱症的人茉是見過的,因為吃不好睡不好,麵色不會紅潤到哪裏去,更懶得打掃衛生……
所以,在後續的章節裏,茉量會給落花洞女寫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理由,純屬個人杜撰,嗬嗬!
下麵簡要介紹一下楚西的趕屍巫術,膽小的妹紙就不要看下去了。
三、趕屍
這是巫術中可以驅動屍體行走的法術,屬於苗族蠱術的一種,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前麵說了,蠱有黑巫術和白巫術兩種,趕屍屬於白巫術。
古人認為,死在外麵的人都會變成厲鬼,但這樣趕回來安葬以後,他就會變成善鬼;茉量也在一些鬼怪傳說中看到,做祟害人的一般都是孤魂野鬼……
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中阿公的意思)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裏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裏如何?”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麵引路,我在後麵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
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居然聽到咒語似的,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麵規規矩矩向南走。
說起來趕屍術的可以施行的活動範圍其實很小,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隻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隻到靖州,向西隻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是老司也趕不動那些僵屍了。據說趕屍是以沅陵,瀘溪,辰溪及敘浦這四個地方最為盛行。
湘西的沅江流域,大多是崇山峻嶺,其間道路崎嶇,人行已是甚為不便,倘若要抬著棺材運屍回鄉,那更是十分麻煩。很多在此工作謀生的人,在臨終前大多委托親友,務求把屍骸運回故鄉安葬,以免葬身在這荒涼的山野間。
為了避免抬著棺材在山野間的崎嶇道路顛簸行走,所以“趕屍”,這種獨特的運屍方法便應運而生了。
走回來的死人,身穿白衣,頭戴鬥笠,雙手下垂,到家後趕屍匠取下他的鬥笠,他就倒下了,家人就給他洗澡、穿上新衣服、放進棺材,把他埋葬了。
至於趕屍的方法,據說是這樣:當有外鄉人在楚西去世後,他的親友便前往聘請法師來趕屍回鄉。當法師來到停屍的地方,首先查看死者的生辰及死忌,看看是否有衝克,然後便在屍旁念咒,口中喃喃念咒好一會,突然,把手中的桃木劍,用力插入停放屍體的木板上,倘若桃木劍應手而入,即表示這屍體願意接受法師的號令指引,法師便肯接下這趕屍的聘約。
但倘若桃木劍屢插不入或是突然折斷,那位法師便立即掉頭不顧而去,因為,這表示屍體不肯聽從他的號令,途中很可能會因此而發生變故的,所以即使再出更高的價錢,法師也不會答應趕屍的。
法師將辰砂(最好的朱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再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後,還要將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鬥笠(封麵而戴)。諸事辦妥,法師念畢咒語,大喝一聲“起!”,要歸鄉的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因趕屍需要在晚間進行,不可讓太陽照射到死屍身上,所以一到雞啼,天將破曉前,法師便帶領死屍們到專門的‘死屍客店’投宿,到了晚上,法師逐一檢視屍體額上的黃符,沒問題的話就繼續趕屍行程。
以上的“趕屍”方法,對許多人來說,卻是半信半疑,因為死屍竟會走動,這未免令人難以置信!但在術數的立場來看,‘趕屍’並非絕無可能的事,因這是屬於五術——山、醫、卜、命、相,中‘山術’範圍內,‘山術’注重畫符念咒,研習超自然的力量。
然而撇開符咒不談,單從死屍是否能夠活動而言,這是真的有此可能,在中國曆代資料當中,常有屍變的記載,所謂屍變是指,死屍受了某些外間因素而突然複活,但這複活的死屍已失了人性,隻是一具沒意識的行屍而已。
屍變這種詭異的事情通常發生在雷電交加的時候,這可能因雷電刺激起死屍體內,還未完全散去的靜電所致,於是那死屍便像通了電一樣,在毫無意識下活動起來。
而驅屍的法師們是否掌握了這竅妙,所以懂得控製這短暫複活的方法呢?
隨著“趕屍”這行業的沒落,這些事情將會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
注:茉量無意宣傳封建迷信活動,朋友們就把上述資料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隨意瀏覽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