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三畝田地
“依我看就在村裏劃出一塊地蓋上幾間豆腐房子,做豆腐的方法就告訴幾個值得信任又不會外傳的村民,然後再招一些信得過的村民,分工合作做豆腐!”臨青飛第一次聽到“分工合作”這個詞還是臨青溪告訴他的,而他一點就通,已經知道自家妹妹的打算。
“這主意是不錯,可就是委屈了你們家!”臨仁義和幾位族老眼中一亮,臨青飛這主意是要帶著全村人一起做豆腐賺錢。
“幾位阿爺,我家受點委屈倒是沒什麽,我阿爺和爹也都想大家的日子好過。但世上什麽人都有,說風涼話的,背後搗亂的,咱們臨氏一族自來團結,但一個豆腐方子就讓大家散了心,以後要是生意做大了,這人……”臨青飛後麵的話沒說,但在場的人都知道他是什麽意思。
“遠山,你們一家人就放心吧!既然你們肯為了族人這麽犧牲,咱們臨氏一族也定是不會虧待你們,更不會讓這方子流傳出去。我知道你們都在擔心什麽,明天咱們就開祠堂,這件事情我這個族長和幾位族老一定給辦好!”臨仁義激動地說道。
族長和幾位族老走了之後,老臨家的人又開了一個短暫的“會議”,討論的自然是要把豆腐方子獻給族裏的內容。
臨青溪覺得沒什麽好討論的,既然家人都已經同意了,她也沒什麽好說的,不過就是一個豆腐方子而已,對於她來說,能賺錢的方法太多了,她根本就沒把豆腐方子當成一回事。
現在臨青溪的心思都在後麵的那一萬畝紫土和手裏的三種種子身上,這些天,老臨家的人都在忙豆腐的事情,而她則在田裏不斷地溜達來、溜達去。
老臨家的良田不算少,足足有四十畝,而沙地也有二十畝,這三年來,就算地裏不長糧食,家裏連吃的都快沒有了,老臨家的人也從來沒想過要賣地。
地,是老百姓的**,不到瀕臨絕望和崩潰的最後一刻,他們是不會動這生存的根本的。
第二天晚上,臨仁義就和幾位族老召集了村裏的男人到臨氏祠堂開族內大會。臨青溪不知道他們都說了些什麽,但是從那天之後,老臨家的人在村裏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村裏的男人對臨遠山和臨忠國都透著敬意、感激和欽佩,而且村裏的女人也都開始主動交好葉氏、穆氏和秦氏、吳氏。
很快,村裏就蓋起了幾間豆腐房子,老臨家的臨家小店暫時交給了臨青雲、臨青海兩夫婦負責,而臨青飛領著村裏幾個機靈的年輕人開始在各個鎮上先推銷著臨氏豆腐,而這推銷之法也是臨青溪點撥他的。
有了奔頭和希望,臨家村的人臉上都有了喜氣,幹起活來也很賣力,第一板子豆腐做出來的時候,村裏人臉上都笑開了花,仿佛那不是一板子的豆腐,而是白花花的銀子和好生活的預示。
由於老臨家的豆腐已經在小安鎮和福安鎮上有了些小名氣,所以臨氏豆腐一出來,很快就被搶光了,再加上臨青飛領著人也在外鎮做了推銷,一時間臨氏豆腐倒是供不應求,就是豆漿和豆渣也成了臨家村人飯桌上的美味。
村裏的豆腐能夠這麽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張和不愁銷路,這背後最大的功臣其實應該是臨青溪,但她把這一切功勞都給了臨遠山、臨忠國、臨青雲和臨青飛幾人,她還隻是個孩子,說了也不會有人信。
但臨遠山還是決定獎勵一下自己聰明的小孫女,就問臨青溪想要什麽。臨青溪想了一下,說要三畝地。
老臨家的人沒想到臨青溪會要地,但臨遠山和葉氏回屋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給臨青溪田地。
正好,大眉山的山腳下有挨著很近的兩畝良田和一畝沙地,他們就做主把這三畝地給了臨青溪。
自從有了這三畝地,臨青溪就過起了起早貪黑的生活,家裏人因為做豆腐和臨家小店的生意都很忙,臨青木也忙著做她說的那種手扶木製的播麥機。
於是,她隻好自己拿個鋤頭翻耕土地,還在田間地頭撿一些枯枝敗葉漚肥。
臨青溪的三畝地所在的山腳這片地方比較偏僻,周圍都是一些荒地,這三畝地本就是臨遠山帶著兩個孫子開荒開出來的,當時也是因為家人增多想多一些地出來,地裏原來種過黃豆,後來三年大旱,這三畝地也快被他給忘了。
地翻整好了,番茄種子、辣椒種子也都育好了苗,玉米種植還要等一個多月,臨青溪決定先把番茄和辣椒種到兩畝良田裏。隻是,這澆水問題卻難住了她。
晚上回到家,臨青溪就問臨遠山田裏澆水的問題,結果臨遠山回答她說:“溪丫頭,咱們這裏人都快沒水喝了,田裏又怎麽指望澆水呢。等老天爺開恩降水吧!”
唉,一聽真要“聽天由命”,臨青溪心裏就打翻了五味瓶,種地光靠老天爺那肯定是不行的,發過了年到現在,老天爺是下了幾場及時雨,但河水依然很淺,不過她知道還有地下水呢。
“阿爺,咱們這裏為什麽不打井呢?”臨青溪來到這裏快半年了,也去村民家逛過,可她沒見過誰家有井的,村裏也是沒有的。
“唉!”說起打井的問題,臨遠山又是一陣重重的歎息,“多少年了,村裏人一直想著打口井,可是咱這地下十丈深的地方還都是土,再往下就是石頭,要是沒有碧湖和山眉河,這裏也不會有人活著了。”
地下水離地表的確深度不一,但臨青溪覺得臨家村既然離湖河很近,那麽地下水就一定不會太深,要不然碧湖和山眉河早就見了底,會不會是因為石頭擋住地下水?
“阿爺,那就沒人繼續往下挖井嗎?”臨青溪問道。
“有是有,可下麵都是大石頭,敲不碎,打不爛的,村裏人也都灰心了,就把那不出水的井用大石頭封住了,如今就守著這山眉河過日子。”臨遠山小時候還見過為了吃水,村裏幾百號壯年勞力挖井的盛況,可即便那樣,水也沒出來。
臨青溪沒有再繼續問,既然打井這一條路暫時沒法走,她就要想想其他辦法。
------題外話------
感謝大家支持傾情,記得要收藏呦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