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刑走後,盧韻之縱覽了北軍大權,朱見聞則變成了盧韻之的副手,朱見聞喜歡權勢,但是卻沒有被權勢迷惑了雙眼,他現在的統王身份不是當年勤王護駕和盧韻之一起造反,真刀真槍拚出來的,那個統王身份已經因為勾結於謙給閑置了,

現如今能夠再為統王世襲罔替加九錫,則是盧韻之看在同脈之情上賞賜的,不管是兄弟之情也好,是為了掩悠悠之口也罷,總之權力不是自己的,盧韻之拿走也無妨,想到父親朱祁鑲用生命給自己的教訓,朱見聞握緊了拳頭,緊咬牙關,望著盧韻之所在的中軍大帳暗自發狠,心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隻手遮天揚眉吐氣,此刻的他,並無意傷盧韻之的性命,

大明分三路大軍迎敵,西麵迎擊的甄玲丹因為鬼巫的原因,已經據守關隘不再前行,等待大明天師營的到來,而中路的盧韻之則是在戈壁的盡頭,等待瓦剌大軍到來,想趁著他們剛穿過大漠疲憊不堪之際打他個措手不及,

相比之下,白勇這路人馬就輕鬆了許多,他率領的都是精銳騎兵和輕裝步兵,所以行進的較快,之所以說他們輕鬆,那是因為孟和知道盧韻之主力在中後,為防止盧韻之步步逼近直搗瓦剌腹地,斷了他們的根基,所以把調回了東邊的一路人馬,

孟和對這個問題曾經想過,其實應對盧韻之的排兵布陣有三條路可以選擇,其一把他們放進草原當中,在平原之上步兵不占優勢,打不過也追不上騎兵,明軍的步兵陣營隻有在人數眾多排兵列陣的時候才能發揮功效,行動能力較差,故而可以利用遊走類型邊退邊打的作戰方式拖垮明軍,或者分而擊之,慢慢削弱明軍的力量,

這樣的好處是明軍需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蒙古草原上來,如此一來國內兵力捉襟見肘,隻要孟和再挑動大明疆域或者邊疆的某些人造反或者來襲,大明就危在旦夕了,更何況就算傾國之力,也不一定能把整個蒙古草原填滿,除非把整個大明搬到草原上來,每一寸土地上站上一個人還差不多,

因為蒙古人不似漢人一般,依附在大的城池裏生活,蒙古人是以部落群聚的馬上民族,根據水源氣候和獵物以及青草的生長定居,所以明軍根本無法像蒙古人攻打漢人一樣占據城市,即使快速突襲過去,可能占領的也不過是一個個空蕩蕩的蒙古包罷了,

部落的老弱婦孺看到大軍來襲早就逃遁了,再說了,就算跑不了,也是女人和老人什麽的,蒙古人本來也不是太在乎,隻要有能征戰的戰士就夠了,至於女人他們認為還可以從漢人那裏掠奪,

明軍沒有城市可以攻占,也就是說沒有資源和有生力量可以控製,更沒有堅城可守,重新搭建有需要長途運來建築材料太過麻煩,所以在理論上說這個方案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實際上要根據氣候來說明現實情況,現在正值青黃不接之時,雖然蒙古人不農耕,可是草總是要生長的,沒有了草戰馬吃什麽,牲畜吃什麽,沒了牲畜蒙古軍就算斷了糧,蒙古草原上並不是到處都是肥美的草地,還是有那麽幾個重要的水源和草原的,平日裏都被大的部落占據著,明軍要是占領了這些地方,隻在這幾個地方高築寨牆嚴陣以待,最終垮掉的一定是蒙古人,

現如今明軍是不敢這樣的,孟和大軍未撤,擋在明軍前麵,想過也過不來,就算孟和采用了這條計策,因明軍進甕明軍也不一定敢,先不說路上明軍步兵可能會在草原上受到他們的天地蒙古騎兵的打擊,就算是付出了血的代價占據了草原上的水源和肥美之地,後勤補給也很是危險,

從遙遙大明運送兵器糧草前來,難免要派上數倍於運糧隊的人保護糧草,防止蒙古人攔路打劫,護糧隊帶的口糧要在糧草的兩三倍,不然沒走回去糧食就吃完了,學於謙一樣以兵帶糧更不切實際,那是離得近當年才采取此策的,現如今路途遙遙誰能扛得動幾個月的口糧,總之這樣一來這場戰爭就成了持久戰和雙方的消耗戰,不管是明軍還是蒙古人都得不償失,故而孟和放棄了,

計謀就好說多了,依然是放棄蒙古,全部東進或者西行,繞開明軍的兩麵軍隊,全力攻擊其中一麵,擊敗後進入大明腹地,情況好的話能夠順利日行百裏攻城拔寨,把大明和蒙古掉個個,等明軍回救的時候大明已經是被蒙古人占領了,而明軍國家都亡了也就沒有什麽可以打下去的動力了,他們若是想退,就隻能退到蒙古,想來漢人的本事是很難在蒙古草原上生存的,還是和第一條計謀一樣,即使他們占據了草原,也無法完全占領,因為那裏沒有城市,所以即使蒙古大軍中途改變主意也可迅速回撤,轉而恢複現在大軍相對的局麵,也不算太虧,

隻是如此一來,就需要兵行險招速戰速決,五十日之內見真章,把大明推翻,即使不能推翻也要殺了皇帝攻克他們的京都北京,圍魏救趙在京城以逸待勞消滅回來救援的明軍,

若是五十日毫無建樹,被擋在城外,明軍回援後必定會加緊對邊疆的布防,到時候就把蒙古大軍困在了大明的領土上,內有堅稱外有大軍,蒙古人被關門打狗,沒有糧草補給想來日子也一定那麽好過,

所以孟和選擇了第三條計策,撤回東路的一路大軍,因為東路的明軍最少,據情報得知將領也是年輕的白勇,所以孟和並不放在眼裏,認為白勇他不過是個能領千人的將領罷了,超過萬人就自亂陣腳了,

明軍一直以來都是人數占優,如今孟和要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往日在兵力較弱的條件下,蒙古鐵騎依然能夠占據上風,現如今兵力相當了甚至可能占優了,那勝利會歸屬於誰呢,

孟和想到了漢人的聖賢之書《孟子》中的一句話: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真的是誰也也奈何不了誰嗎,孟和一笑而過,他看到了勝利,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到底是為了什麽,這關乎著蒙古人的興衰,於是他遙望南方輕言道:“安達,今日一戰,實在是迫不得已,看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