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百廢待興(六)
“幾位快請坐。”知道幾位是來借糧的,楊休忙請幾人進屋坐下,一旁的村民倒了幾碗清水,楊休有些尷尬的說道:“現在村裏實在是沒有什麽能招待幾位的,一些清水,潤潤喉吧。”
“楊大人,臨來時我們縣太爺也說了。府衙上發了公文要借糧,我們不得不借,可你也知道,我們府內幾縣都不富裕,我們縣這點餘量本是要留著賣到南方換些銀子,修善下縣裏破損的幾條道路,所以……”
楊休明白,說是借糧,可這沒有好處,誰能借?楊休笑眯眯的看著三人,直到把三人看的心裏發毛為止,大手一揮非常幹脆的道:“隻要貴縣可以借糧,等秋收之日,我可多還其三層。”
“三層?”楊休此話一出,幾人瞬間就傻掉了。三層,這可不是小數目了,這意味著自己借楊休十石糧食,等還時楊休要還十三石,要知道就算遇到豐年,這大同府的土地,每畝也隻能產糧1石4、5左右。
幾人在來時,知縣就已經下過了命令,要把價格給抬到兩層,如果實在不行,哪怕是一層也好。兩縣的知縣都明白,別說一層,就算等到秋收,讓楊休原數還來,都未必可以一次還清。
可他們幾個哪能想到,這楊休竟然一開口就是三層……
楊休見幾人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心裏暗笑,經過幾日的了解,楊休對明朝每畝的年產量已經非常熟悉了。楊休之所以一下就開出三層的價格,不光是想感謝兩縣在這為難時候的幫助,而且他也是想讓其他縣也可以富裕些。
“既然三位沒有異議,我們就這麽定了?”楊休見三人還沒有回過神來,問道。
“這……好、好,就這麽定了。”反應過來後,幾分紛紛點頭,生怕楊休反悔一般。他們不會借著這三層,再往上抬價,他們出來時還擔心這差事不會好做,畢竟貓兒莊剛被韃子洗劫完,這個時候去落井下石,那也太不厚道了。
可楊休一下子給了三層的價,這足夠他們回去邀功了,所以並不再難為楊休。
約定好兩縣送糧的日子,楊休直把三人給送出村子,這才回頭。
“大人阿,你這價開的也太高了,我們村子現在雖然是地多人少,可、可也給不出那麽些個糧食阿。”張老漢聽說楊休竟然給借糧的人開出這麽高的價碼,忙跑來向楊休‘問罪’。
楊休當然知道張老漢在擔心什麽,笑著解釋道:“大爺,你就相信我吧,還記得那天蛙子幾人從商人那夠得的幹糧麽?”
張老漢點點頭,說道:“那些幹糧已經吃沒了,哦?大人是說……那些個圓的,黃了吧唧的東西?”
楊休笑著點點頭,一想到那東西,楊休心裏的激動之情就無法抑製。楊休甚至想,趕快到得豐收的時候,讓所有村民見識一下,什麽叫做高產。
其實張老漢所說的那個圓的、黃了吧唧的東西,正是土豆。在明朝,土豆已經被引入到了中國,隻是從古自今流傳下來的農民習俗,他們不會願意冒險去種其他東西,所以才不為人知。
楊休也不知道土豆在明朝應該叫什麽,反正他告訴村民們,那就叫土豆。土豆可是高產的東西,而且耐旱。就拿種稻子來說,南方土壤肥沃,收成好的時候,每畝可產2.5石,遇到旱年,每畝能產2石,甚至不到。
可在北方,由於土壤幹枯,每畝稻子在豐年隻能產1.5石左右,也正是這樣,大明朝才一直富裕不起來,因為糧食產量少、而明朝又重農,輕商,因此收上的稅入當然不會多。
而土豆不同、它本就耐旱,而且它的畝產,最高可高達每畝40~50石。雖說土豆不比稻子,每頓都當主食吃對身體不太好,可在這種連飯都吃不到的年代,能天天有土豆吃,也至少不會餓死阿。
貓兒莊共有耕地700餘畝,以前種稻子,一年才能產900多石糧食。楊休估算了一下,蛙子買回的這些土豆,至少可以種200畝地,算作每畝能產40石,那等土豆成熟之時,也足足能產下8000石,這是多麽龐大的一筆數據。
“張大爺,你盡管放心,我楊休保證今年我們一定會大豐收的!”
楊休嘴角帶著收不住的得意笑容,8000石糧食,這隻是一個基礎,他一定會讓貓兒莊,比以前更加繁榮!
————————————
大同府的春天,總是要晚上很多時日才會到來,經過連續來幾日的大風席卷,春天氣息終於到了。貓兒莊的地理位置可以說非常好,西南麵是一大片平原,村中的大批耕地都在那裏,一條一仗多寬的小河從中插過。
東麵、是一條大河,常年水質豐腴,也正是因為這樣,那條從耕地中穿插而過的小河,才從來沒有幹枯過,讓貓兒莊的土地比其他村莊好上許多。
北麵、是連綿一片的大山,經過幾日春風的輕撫,此時已經是一片綠意盎然。
春暖花開,這不光是一個季節,也是一年的開始。不過這對於楊休來說,更意味著他的新生。
春風不光吹來了春意、吹來了溫暖,同樣還吹來了分離已久的兄弟——元彪!
元彪終於匯合了漁家莊的弟兄歸來,這一下、楊休手中又多了二十幾名得力的助手,做起事情更加的方便了。
先是派了蛙子帶兩個弟兄回磨兒山,讓山上的弟兄陸續往貓兒莊轉移,除此外、磨兒山上還有很多這些年來流寇繳獲的金銀。以前對楊休來說,當流寇要的是糧食,金銀沒什麽用,可現在不同了,他要把這些金銀拿來,做些其他用處。
隨後又讓黑牛領著人,到大同城去采買些村中缺少的物品。而剩下的眾人,則是跟著村中那幾個學過手藝的木匠,製作起兩架龐然大物!
春耕的時日早就到了,各縣運來的糧食,已經挑出好的作為種子,和那些土豆一同被種了下去。接下來照顧這些莊稼,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澆水。
不過雖然貓兒莊耕地內有條小河流過,可也隻能方便了河岸兩旁的幾畝地,遠處的土地要澆水,還是得靠人力,一桶一桶的挑。照著這個挑法,現在的人手根本就照顧不過來這麽大一片土地。
於是,楊休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打造一幢水車。這樣一來,在耕地內隻要挖幾條渠道,就可以讓水車把河裏的水輸送到遠處的耕地中,村民隻要在耕地內直接打水澆地就可以了。
楊休在部隊時,跟著部隊下鄉幫農民種地,對這些簡單的農用物件還是很熟悉的。可他畢竟不是工程師,所以畫圖紙並不在行,隻能天天跟著這些木匠,把自己心裏的構造說出來。可溝通總是不能太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這樣一來,那些木匠總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零件,浪費了大把的時日。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十多天的艱苦奮鬥下,大明朝的第一撞水車,終於誕生!
看著水車那龐大的扇葉,被河水衝擊後開始轉動起來,舀起一波波的河水進到挖好的溝渠中,村民們頓時大呼神奇,對他們來說、這種簡單的機械原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