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十三娘
一個人有生老病死,一個國家也有其產生、發展、衰落最終消亡的必然過程。
曾經盛極一時的周帝國現在便似乎已經走到了她生命的盡頭,有識之士都看出了這個龐大的帝國雖然表麵上還算光鮮,但實際上已經病入膏肓,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自從聖武開元,經過數百年的開拓,周國北至大漠,南到叢林,西臨雪域高原,東依大海,擁有十一個州、八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國土,數千萬的人口。曾幾何時,她是東方大陸上當仁不讓的霸主。不過現在這個龐大的帝國正逐漸走向四分五裂。在最近幾十年的時間裏,以各州州牧為首的割據勢力經過長期的經營,已經擁有能與中央政府抗衡的實力,他們無視中央政府的權威,各行其是,相互之間經常為了搶奪土地和百姓征戰不休。軟弱的周皇室逐漸失去了對局勢的控製。
周國以聖武開元為年號之始,曆代皇帝雖然各自都有年號,不過按照周國的法律,官民百姓用的還是從聖武開元算起的聖武曆。到聖武曆255年,當今皇帝阮堅即位,周國共傳承了十七位帝王。他從先人手裏接過來的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江山,皇室的權威衰落到了極點,中央政府實際上隻控製京畿、燕州、靈州三州,其他雲、瀘、淄、徽、吉、開、柴、懷八州都遊離於中央之外,分別為張、趙、郝、孫、晏、唐、穆、劉八家割據,他們表麵上還遵從皇帝的權威,事實上卻都陽奉陰違,不斷培植自己的實力,蠢蠢欲動。
在內憂外患下長大成人的阮堅並未如曆史上那些亡國之君一樣荒淫無道或是殘暴不仁,而是自幼經文習武,克己寬人,待人接物都顯示出一代明君的修為氣度。阮堅壯年登基,登基伊始便著手選賢任能,並針對當前外蕃坐大,朝綱不振的局麵開始推行其醞釀已久的改革計劃,其中很多改革措施是從他的父親彰德帝和長兄昭遠帝兩位先帝在位時便籌劃和推行的。由此可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這條改革之路上障礙重重,大周的未來並為因阮堅的舉措而顯露絲毫曙光。深知這一切的阮堅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打算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徹底改革弊製,挽救這個聖武帝親手建立並凝結著數代先帝心血的在末日中戰栗的大周帝國
然而在阮堅登基還不滿一年的時候,聖武曆256年4月,風雲突變,雲州牧張靜齋率長期戍守北疆的十萬雲州鐵騎南下,突襲聖京得手,自封大將軍,結連朝中重臣太常郭奉,盡遣朝中元老,重新組閣,要緊位置都任用張氏私人。朝廷中原有的諸侯間互相牽製的格局被徹底打破,張氏遂成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
別家諸侯自然不會放任張氏的擴張。張靜齋進占聖京不久,柴州穆氏首先發難,檄傳天下諸侯討張勤王,各家諸侯紛紛響應,很快組織了數倍於張氏的強大聯軍。同年雲州鄂必隆再起叛亂,張靜齋腹背受敵,一時四麵楚歌。聖武257年,就在一切跡象表明聯軍取勝隻是時間問題的時候,一個少年軍事奇才的出現徹底扭轉了這場對大周命運影響深遠的戰爭走向,他便是後來張靜齋最為重要的謀士,當時年僅十六歲的蘇平。在蘇平驚人天賦的幫助下,張靜齋平定雲州叛亂,分化諸侯聯盟,成功控製了險惡一時的局麵。聖武曆259年五月,太平關血戰,張靜齋奇襲聯軍後勤基地資陽,大敗聯軍。聯軍首領、勇猛善戰的穆家父子戰死,聯軍解體。張靜齋非但在京畿站住了腳,還趁機將原屬周皇室直轄的燕州完全蠶食。
隨著張靜齋對內閣完全的控製,皇帝阮堅所致力的由上而下的改革已經絕望,他隻有把希望寄托在由外而內的改革上,特別是還沒有淪於張靜齋之手的靈州。聖武曆259年4月,張靜齋與聯軍作戰進入最後階段時期,阮堅賜靖南王阮繼周為首的幾位大臣密詔,阮繼周以宗室之親出鎮靈州,並特許帶家眷(按周製,藩王外任,必須留家屬在京)。阮繼周膝下隻有三女,還有一名螟蛉義子阮玉。為示優寵,帝破例將阮繼周三個女兒寧、君、香同封為郡主。
阮繼周出任靈州刺史的同年,懷州刺史幼子劉向娶阮繼周長女阮寧。這次聯姻已經計劃了很久,直到阮繼周正式出任靈州刺史才完全確定下來。阮繼周希望通過這次聯姻拉上一個盟友,懷州劉氏則希望借此加強和皇室的聯係,同時可以得到一個友善點的鄰居。
聖武曆260年懷州刺史死,劉向與兄長劉凱爭位。雙方勢均力敵。阮繼周親率靈州軍進入懷州參戰,支持劉向。靈州軍的參戰大大加快了戰爭進程。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劉凱兵敗自盡,劉向順理成章地得到朝廷的承認,繼承了州牧一職。靈、懷關係進入黃金階段。有了懷州這個可靠的盟友,阮繼周得以將主要精力放在靈州的發展上,一麵積粟屯兵,為將來的戰爭做準備,一麵積極派遣得力人手四出活動,希望能聯合諸侯,重組反張聯盟。
對張靜齋來說,阮繼周一直是其心腹大患。阮繼周的活躍表現更使其意識到對靈州用兵勢在必行,但是大戰諸侯帶來嚴重的內耗以及新定不久的雲燕京三州的百廢待興更是迫在眉睫。張靜齋用謀士蘇平之謀,固本培源,著力經營和穩定自己這三州之地。補充之前與聯軍戰爭所消耗的大量兵員與物資。出兵靈州的時間也因此一拖再拖。
幾年間阮繼周在靈州輕徭薄賦,頗得人心,根基日趨牢固。各家諸侯也逐漸從戰敗的陰影中逐漸恢複,活躍起來。
一邊是以阮繼周為首的諸侯再盟初見端倪,一邊是憑借蘇平同樣天才的內政能力而穩固三州覬覦天下的張靜齋開始蠢蠢欲動。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大周的上空。
聖武曆263年十月,靈、燕兩州迎來了近年來難得的豐收,就在百姓們正沉浸在豐收帶來的喜悅時,戰爭爆發了。張靜齋抽調三州精兵,組成十萬大軍,由燕州出兵,親征靈州。鐵騎卷起的滾滾煙塵遮掩了秋日平靜而蔚藍的天空。
阮繼周部下的軍隊雖然隻有三四萬人,但卻是以凶悍英勇聞名天下的靈州軍。阮繼周得民心於先,嚴治軍於後,故兵雖少卻精,將士用命,聲勢絲毫不亞於張。他扼關據險,屯重兵於靈燕之間的咽喉之地——淩雲關,以驍勇聞名的大將蘇中鎮守此關。戰爭開始後,正是這道屏障牢牢擋住了張靜齋十萬大軍前進的步伐。
作為久鎮邊關的名將,張靜齋也不得不欽佩靈州將士的驍勇善戰。而淩雲關守軍出乎意料的頑強,己方傷亡的慘重以及對自己最為不利的時間的流逝更是一度使其進退兩難。正在此時,蘇平再度挽救了張靜齋。他居然奇跡般的成功策反了鎮守淩雲關的大將蘇中。堅固的淩雲關以及裏麵的一萬多靈州兵將一夕易主。蘇中的叛變,使得靈州門戶大開,阮繼周的防禦帶出現了致命的缺口,雲州鐵騎**,叛將蘇中更是充當了急先鋒,短短半年的時間,靈州七城中的六城相繼陷落。最後阮繼周隻剩下幾千殘兵,走投無路,坐困靈州城。
靈州之戰堪稱張靜齋的得意之作,戰術上幾近完美,要不是靈州有一個阮香的話。
清河郡主阮香,阮繼周最小的女兒。在聖武曆二*年靈州戰爭爆發的時候,她隻有十七歲。在此之前,這位美麗的郡主是以其美貌廣為人知,自從號稱皇家第一美女的阮寧出嫁之後,她就繼承了姐姐的豔名,成為新的皇室之花,淑女的典範。不過在這場一麵倒的戰爭中,她起的作用卻不是一個一般的貴族千金能做到的。
雲州戰事一開始,阮香就展現出她果毅剛強的另一麵。她放棄了王府的優渥生活,披發為將,自製清河戰旗,招募死士,單獨編練,號稱虎衛營,所部全部為騎兵。雖然數目不過千人,戰鬥力卻比別支靈州軍隊更勝一籌,和雲州鐵騎廝拚毫不落下風。她親自率軍多次迂回襲擾張軍補給線,給張靜齋的部隊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
不過在這樣的大戰中,一支千人部隊所能起到的作用實在有限,隨著張軍分路進擊,充分發揮其兵力優勢,各路靈州部隊相繼潰散,阮香獨木難撐危局,最終被張靜齋的大軍壓向靈州外圍。這時候阮香已經憑借其特殊的身份和在軍事上展現的優秀才華,她已經取代父親成為各路靈州潰軍實際上的首領。她和她的鬱金香戰旗也一度喚起靈州軍民逐漸破滅的希望。
在絕對的劣勢下,阮香顯示了她堅強不屈的性格和過人的軍事天賦。她不困守孤城,而選擇了遊擊作戰,在流動作戰中收攏靈州各支部隊,並不斷壯大自己,竟最終湊起一支兩萬人的正規軍。一舉成為靈州軍的主力部隊。
然而隨著戰爭的推進,靈州各城相繼淪陷,這支孤軍所能得到的補給日趨貧乏。入秋之後,張軍和蘇中的叛軍聯合展開了搶糧作戰,搶收田裏的莊稼,遇到阮香軍襲擊,就幹脆一燒了之,意圖徹底斷絕阮香軍的糧草供應。補給的短缺,使阮香的部隊逐漸喪失了其賴以生存的機動能力,最終被張靜齋和蘇中聯手壓在一個狹小區域之內,並被重重封鎖。
隨著阮繼周敗局的明朗化。一直與其密切聯係的諸侯亦開始作壁上觀。靈州方麵向倚為盟友的懷州牧劉向發出無數求援信,卻沒有得到絲毫回應。阮香對這種冷酷自私的盟友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被困整整一個月後,阮香派出的探子終於穿透張軍的層層封鎖,卻帶回了一個更壞的消息,父親隻剩下了一座靈州城可守,而且這座城市也搖搖欲墜——處於十倍的敵軍包圍之中,如果沒有援軍的話,陷落隻是早晚的事情。另一方麵,阮香的部隊已經彈盡糧絕,突圍迫在眉睫。
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阮香終於撕開了張軍的防線。重整殘部後,阮香並未直接回救靈州城,而是開始回頭逐一圍殲被衝散了的敵軍,同時奪得糧食,補充軍備,並迂回向靈州城靠攏。
然而,過於自信的阮香忽視了他的對手的狡詐。張靜齋的主力並沒有像阮香得到的情報那樣全力圍攻靈州城,而是如同一隻守在蛛網中心的蜘蛛,判明了獵物的方位之後,毫不猶豫地撲向目標。
對張靜齋而言,靈州不過是一個隨時能拔掉的釘子——對阮繼周他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這人麵對涉及原則的事情的時候特別死心眼兒,照眼下的情勢,他肯定會殉城,給他機會跑都不會跑。阮香這支機動兵力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現在魚兒上鉤,他當然不會放過。
阮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通過欺敵、分敵、惑敵,阮香迅速地消滅了出現在她行軍路線上的小股敵軍,並成功繞過了敵人可能的主力部隊。一步步接近著靈州城。種種跡象表明張靜齋圍城的主力部隊正在被她所分散,她感到自己的戰略意圖正在慢慢實現——通過不斷的機動分散敵軍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局部優勢。同時為靈州城守軍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突圍的可能。
然而,所有樂觀的想法都在靈州城附近一個叫老河穀的地方破滅了。在這裏阮香遇上了一支打著蘇中旗號的大約三千人的部隊,雖然阮香也認為這個數目的敵軍已經接近自己能夠消化的極限,但經過觀察發現這支部隊的戰鬥意誌似乎並不強。考慮到周圍暫時沒有大股敵軍活動的情報,要繞路的話要多費好幾天的功夫,而且更容易遭遇敵軍主力。最終阮香決定打垮這支敵軍。對蘇中的仇恨也是她做出這一決定的重要原因。
事實證明了這個決定不但是錯誤的,更是致命的。甫一交戰,阮香就發現了問題。這支阻擊軍隊戰鬥力並不像表麵上顯示出來的那麽軟弱,實際上這些戰士的戰鬥力隻有在久經沙場的老兵身上才會出現。不過戰鬥既然已經開始,很多事情就注定無法挽回了。張、蘇兩軍埋伏下的大隊人馬迅速完成了對阮香部的合圍,阮香發現已經展開衝擊隊形的軍隊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變陣,若是立刻轉換防守陣形的話,軍心士氣都受影響不說,必然出現的混亂將會徹底葬送這支部隊。現在隻有分出幾隊士兵勉強擔任阻擊牽製敵人主力的任務,己軍主力則猛攻眼前的穀口,運氣好的話也許能撕開一道口子。這是孤注一擲的一戰。
決戰在一個大風的下午開始。
在這場戰鬥中,靈州將士上下一心,表現出了可敬的勇氣。但他們要麵對的是張靜齋的嫡係衛隊,這些精英戰士都是戰場上屍山血海裏走出來的,他們就如同海邊堅韌的岩石,沒有後退一步,讓阮香軍狂風駭浪般的攻擊一次次被拍得粉碎。眼前是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防線,四麵是步步逼近的敵軍。阮香軍士兵們的勇氣終於在敵人騎兵全麵總攻發起的時候徹底崩潰,大量的士兵無視軍官們的約束開始四散逃跑,更有不少軍官也帶頭逃跑了,整個陣形完全崩潰。從那一刻開始,阮香知道自己無力回天了。
阮香傳奇般的短暫軍事生涯似乎就此劃上了句號。經此一戰,靈州軍隊主力被消滅,再也無法組織起像樣的抵抗,戰後張軍在的俘虜和戰死者中沒有發現阮香。阮香和她的親衛在一片混亂中神秘地消失了。
此後直到靈州城陷落,阮繼周*殉國,阮香再也沒有出現過。為了尋找她,張靜齋和蘇中都出動了大量搜索部隊,但從沒有發現過她的蹤影。當時人們都認為,這位清河郡主不是死在亂軍之中就是出家避世去了,或者已經被張、蘇的軍隊捉到,秘密處決了。沒人想到她會不聲不響跑到屏山一個小山寨中。
齊不信、錢不才二人經常在山下走動,當然聽說過阮香的名聲,看到這樣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活生生出現在自己跟前的時候,那份震撼自然要多大有多大。
吳不憂卻仍然無動於衷的站在那裏。齊不信有點激動地對一臉茫然的水不凝道:“小妹,你不知道阮香,可她另一個名字你一定知道!《十三娘》這首曲子詞你還記得吧?我上次下山帶回來給你看的那一首。老大還配樂唱給你聽過呢。”
“十三娘!那個巾幗英雄?”水不凝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難以置信地望著阮香。
《十三娘》是靈州戰事開始以來就在靈州廣為流傳的一首長篇敘事曲子詞,講的就是阮香的故事,不過其中的人名地方多有隱晦。水不凝瞧著阮香出眾的容貌,不禁想起了大哥彈唱這首曲子的時候那柔和的男低音。
“十三娘,十三娘,素手纖纖十指長……十歲誦詩書,十一學織縑,十二射鳥雀,十三弄槍棒……”開頭兩段,一段是描述十三娘美貌的句子,下一段則是用互文的手法表現了這位貴族少女的文武全才,還有她在家中受到的寵愛,這兩段曲風和諧,唱詞柔美動人。
隨後曲風一轉,陡然高昂,戰爭爆發,“……金戈鐵馬動地來,踏破月影金鈿釧。胡兒喳喳耀鐵槍,右袒馳馬炫弓長……”再然後就是十三娘奮起保衛家國,“……酥手斷機杼,束發做兒郎。獅盔狻猊甲,白馬亮銀槍,七寶畫鵲弓,青霜藏鋒芒……”極寫十三娘裝備之精良。再說征募士兵:“……紅綠彩線織戰旗,老少相幫鑄刀槍……”
後寫其戰績,“……狂風吹野火,其勢誰可擋?盈盈鬱金香,茵茵生道旁,春風吹破土,夏日曬更長,胡兒一見應斷腸……”盡管是這樣善戰的女將軍,最終因為被出賣而被敵人擊敗,“……毒草妒芳姿,相與狐鼠偷開關,淩雲一夜朔風寒,百花盡凋殘……”
曲子裏鬱金香被反複吟唱,既指阮香的戰旗,也暗含阮香的名字。而阮香在姊妹中行三,周國貴族人家的習慣,如果子息不旺的話,就在排行前麵加上一個“十”字,含著祈福子孫昌盛,人多勢眾的意思,像阮香行三,加上一個“十”字,自然就變成了十三娘。
“你就是十三娘姐姐?太好了!他們都騙我說你一定死了,可是我不信。看來是我對了。那寫曲子的人好壞,害我每聽一次就哭一次。我就說嘛,姐姐這樣美麗的人不會死在那些小人手裏的。”水不凝緊緊拉著阮香的手,撲閃著大眼睛,喜孜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