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賞賜,青牙堡內所有人都興奮異常。
甚至有人還大膽問,下次出去剿賊是什麽時候,張大春更是看著其他人的賞賜,眼紅囔囔著,說下次怎麽也要讓他領著的戰兵出戰。
一時間,求戰立功的氛圍在青牙堡逐漸出現。
對此,溫越是樂得見到的。
春秋戰國時,秦國之所以能培養出強大的戰鬥力,一掃六合,統一天下,其豐厚的戰功製度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人人不懼戰鬥,人人想殺敵立功,這樣才能培養出最精銳的軍士!
青牙堡想要在這亂世生存,在遼東定下顆釘子,這種氣氛是絕對不可缺的。
當然,那些在戰鬥中不幸陣亡的軍士們除了被溫越帶回青牙堡厚葬外,還給予其家人十五兩撫恤銀兩,並且這些軍戶還能每個月從青牙堡庫房內支取三鬥米糧,以供他們生活所需。
如此優待,讓這些軍戶們落淚悲傷外,也對溫越十分感激。
此時已經是七月底了,馬上就是八九月要秋收的季節。
遼東的夏日很短,冬日很長。
秋收一忙起來,青牙堡內所有人都要去幹農活,包括這些訓練的軍士,到那時就沒有時間了。
所以如今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藏在綠鴉山的八千多銀兩給運回來,還有將山寨的各種材料也要拆回來,盡快把屯堡建成,過完這個冬天。
溫越發動青牙堡內的所有軍戶,前去綠鴉山拆除材料,任何有用的物資全部都拆回來。
一連拆了許多天,這個消息傳出,剛剛從袁新裏那裏得知溫越練兵有成,有些擔憂自己打賭會輸的袁崇煥,立即笑掉大牙。
材料都要去別的地方拆取,還談什麽練兵,建堡都是個問題吧。
袁崇煥心裏哂笑,不再把溫越放在心裏,而是計劃著該怎麽在建虜的眼皮底下,把前屯衛、寧遠等地給收複回來。
綠鴉山寨內的各種物資材料,一下子是拆不完的,溫越讓眾人先拆那些青牙堡緊要的,以及容易拆卸的,剩餘的材料可以等秋收完畢後,再去拆去。
當然,那些藏起來的銀子要先運回青牙堡。
這批銀子加上分得的米糧,讓青牙堡一下子解決了燃眉之急,用到明年開春之後不成問題。
可是這還不夠,屯堡在建設,軍戶數量要增加,士兵也要訓練,加上開春之後,又要春耕。
這一番計算下來,消耗極大。
溫越就想到那張找到的海圖,溫越讓祖柏、祖季看了,確定是這股海賊在大海上的匪窩。
這股海賊常年在海上進行打劫綁票,匪窩裏麵應該會有不少錢財,溫越想去把這股錢財給取來。
可是出海困難,溫越手上也沒有水軍,隻能派祖柏帶著海圖去找祖大壽。
趁著祖大壽還在覺華島,沒有等孫承宗來時,調往建設寧遠城,還能通過祖大壽的手裏獲取這批錢財,不然想要再取這批錢財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了。
由此以來,溫越也迫切想要建設一股屬於自己的水軍了。
當然,這個事情,要等著屯堡建設完畢之後再說了。
眼下想要獲得錢財還是要從陸地上著手,這次的剿匪讓大家都嚐到了甜頭。
溫越思考一會,便讓盧一恩配合著朝安、朝寧,把他手下的家丁和錦衣衛都重新訓練一下,成為夜不收這樣的偵察兵。
以後盧一恩就帶著這些人,在遼東這一片以及附近的州縣,去偵探賊匪的山寨蹤跡,還兼有情報獲取。
盧一恩本來就是錦衣衛千戶,收集情報,探查蹤跡留有一手。
聽到溫越的這個命令,盧一恩非常興奮。
自從來到青牙堡後,盧一恩和他手下那些錦衣衛幹的都是一些站崗守衛的活,幾乎毫無意義可言。
而現在可以看出溫越已經把他當做自己人了,交於這種情報探查的重任。
盧一恩興奮同時,也感覺責任重大,心裏告誡自己要好好完成溫越的任務。
除了錢財外,溫越這些天和祖柏等眾人,總結討論這次青牙堡出戰之事。
溫越學過頭腦風暴的想法,他讓眾人聚在一起,暢所欲言,有什麽問題,有什麽看法都說出來,集思廣益。
這種聚在一起聊天討論的事情,非常稀奇。
眾人樂此不疲,相互討論著,總結出來了很多值得注意的事情。
溫越讓眾人邊說著,邊讓周攢典在旁邊一一記錄,這些都是戰鬥經驗,是行軍打仗中很珍貴的財富。
眾人討論來,討論去,一致認為現在軍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缺少隨軍醫師。
這讓溫越恍然的同時,也懊惱,前世作為常年軍伍的老兵,怎麽忘了這事。
在現代軍中醫療兵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在古代同樣當然。
隨軍醫師並不隻有單單在軍士們受傷後治療的作用,還可以鼓舞軍士們的士氣。
軍士們知道軍隊中有隨軍醫師的存在,受傷後可以得到及時治療,麵對敵人,便不會畏懼不上前。
不過隨軍醫師是一個危險的職業,恐怕沒有多少醫師願意跟著軍隊出戰。
溫越想來想去,最好還是能在軍隊中培養一些屬於自己的醫師,這樣就得去關內尋找招募一些醫師了。
當然,溫越也打算將他掌握的一些現代急救辦法,寫成小冊子分發下去,讓軍士們先學一些自救或者急救他人的辦法,可以最大程度緩和傷勢,等待救援。
軍務討論完畢,又過了幾天。
青牙堡種下去的作物成熟了。
放眼看去,幾千畝的田地裏金黃黃的,在陽光下亮燦燦的,眾人心裏不歡喜那是不可能的。
但歡喜同時,眾人又感覺壓力重大。
這麽多的作物需要收割的時間很長,而收割完畢還要進行晾曬,以及其他的處理步驟。
而遼東晴朗的時日並不太長,所以得抓緊時間。
接下來一連半個多月,青牙堡的一切事務都停止了,每個人都在田野裏忙碌著。
大家又疲累,卻又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