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巧遇
不管懷著怎樣的想法,眾人都讚成跟劉同壽走一趟,盡管大多數人都沒抱有任何希望。
這是件惠而不勞的事情,不管水災到底會不會來,反正去一趟縣城並不花費什麽,萬一知縣大人被小仙師說動,做出承諾,那災後大家就安心多了。
同往的人不少,韓應龍聞訊後,當即要求跟劉同壽同往。
腸癰,也就是闌尾炎雖然麻煩,但在李言聞眼中,也沒多麻煩,針灸配合湯藥,當即就緩解了病痛,隨後他又去探視了韓母,表示病雖重,卻也並非無法治愈,隻是耗時良久,需要的名貴藥材也比較多罷了。
原本後者對韓家也多少算是個麻煩,但如今卻不需擔心了,齊胖子拍著胸脯攬下了這樁事,為此他還和張員外很是爭執了一番。劉同壽當時很奇怪,事後打聽清楚才明白,原來張員外受了李家父子及時出現的啟發,又惦記起了當日那個‘狀元之才’的評價。
這就是裝神弄鬼的精髓了,隻要開始的預言成真,見證者就會主動追捧後麵的,哪怕那些都是假的。這是劉同壽的成就,同樣是他煩惱的來源,懷著僥幸心理的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對老道的信心太足,所以才對可能到來水災不以為然。
對此,劉同壽也無可奈何,雖然他把預言中的後門反複強調,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象李時珍那樣通情達理,或者也是當局者迷的緣故吧。對百姓來說,天災實在是一種太過恐怖的存在,哪怕是想想,都會讓人痛苦。
李時珍也跟了來。
這位未來神醫也是現學現用,將劉同壽那番增長見識,也是做學問的一種方式的言辭說動了他爹,欣然同意他前往,琢磨著能跟知縣打上交道,就再好不過了,畢竟上虞馮知縣是個進士出身,跟這種人接觸,也是遊學的一種形式。
當日劉同壽教給韓應龍的錦囊妙計,也是因此而設。這位神醫之父有感於醫生社會地位太低,經常遭受欺壓,因此望子成龍,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讓李家拋棄醫生的身份,成為官宦世家。
為此,他不肯傳授醫術給李時珍,在原本的曆史上,直到後者三次鄉試不中,最終找他攤牌時,他才放棄了這個堅持。而此時,他的一顆心正是火熱得緊,凡是跟科舉有關的東西,他都很感興趣,這也是他肯和韓應龍千裏迢迢,同赴上虞的原因。
望子成龍的父母心,真是讓人無從置評啊。劉同壽微微歎了口氣,然後轉身正容,鄭重其事的拿起了鼓槌,敲響了縣衙前的那麵大鼓。
“誰在亂敲鳴冤鼓,不要命了嗎?”鼓響人至,空蕩蕩的衙門口,立時便多了兩個衙役,按說衙門口,是要有人值班的,這倆人八成是去哪裏偷懶了,卻不曾想有人敲動了鳴冤鼓,因此都是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
“咦?是……噝!”倆衙役確實很惱火,那鼓根本就不是給人敲的,他們在門前看守的職責之一,就是防止有人亂來,這下失職,回頭肯定要吃掛撈。正在心裏發著狠,準備先出口惡氣時,卻冷不防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倆人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氣,腿都有些發軟了。
“小……道長,您怎麽會來這裏?難道東山鎮還有人敢惹到您頭上?”
“貧道有要事欲麵見知縣大人,來時卻見得無人,不敢擅闖縣衙,這才冒昧擊鼓,還請二位見諒。”劉同壽打了個稽首,語氣倒還客氣。
“不敢當,不敢當,小道長稍待,在下這就去通報。”倆衙役卻是更加客氣,說話的這個是去過東山鎮的,另一個雖然沒去過,但卻是聽說過的,從同伴的應對中,也意識到了眼前人的身份,當然不敢怠慢。
不過,劉同壽注意到,動身之前,那倆衙役對了個眼神,留下的那個似乎想提醒那個去通報的什麽事,後者卻微微搖了搖頭,表示無妨,看來這裏麵也有說道啊,會是什麽呢?
自己猜,不如直接問,劉同壽笑眯眯的湊了上去:“這位差大哥請了,方外之人不知禮數,似乎給二位惹了麻煩,小道卻是冒昧了,還請二位多多見諒。”
“不麻煩,不麻煩,小道長太客氣了,這鼓放在門前,就是用來給人敲的,小道長若是有興,隻管敲便是。”那衙役點頭哈腰,滿臉堆笑,心裏卻大是腹誹:也就是你這個身份,誰都惹不起你,否則老子早就一棍子拍過去了。
無論是打官司,還是想見縣尊,那都得按規矩來,不遞狀紙,也不磕頭,直接就跑來擊鼓喊冤,普天下哪有這個道理?都象你這麽搞,還不天下大亂了啊。
但沒辦法,就算跑開神仙弟子那層光環,眼前這個小道士也不是自己能夠惹得起的。能把名震餘姚的柴家收拾得那麽慘,順帶著還掃了謝家的麵子,這種人又豈是尋常?他不經意的向花廳方向瞟了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絲敬畏。
唔,有意思,看樣子那位馮知縣是在會客,而且這客人的身份恐怕……
“差大哥,謝家那位客人是幾時到的?”
“哦,已經來了幾天了,隻是……啊,你,你怎麽知道是知縣大人正在……”那衙役心神不屬的應了一句,然後大叫一聲,用象見了鬼似的眼神看著劉同壽。
“隻是?隻是一直沒談攏?”劉同壽還是笑眯眯的模樣,可問出來的話,卻讓那個衙役陷入了崩潰狀態。
縣衙不大,謝家也沒有保密的意思,所以他雖然身份不高,但也對事情有所了解。柴家之前已經來過一次了,要狀告劉同壽行騙,要求衙門緝拿,馮知縣一直沒有答應,最後柴家隻能無奈放棄。
可這一次卻是不同,來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謝家目前的主事之人,知縣大人也不敢輕慢,隻能硬著頭皮接待了。所幸來人自矜身份,並不像柴家那樣死纏爛打,每日隻是詩詞唱和,或者探討些學問,仿佛文人間的交遊一般。
事情當然不會這麽簡單,誰都不會相信,那位謝公子來此,就是為了這種事,但他既然不開口,也沒人敢問。
今天,知縣大人的接待時間比較長,也許就是攤牌的日子了,可誰想到,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那位被人稱為仙師的小道士居然也上門了,而且開口就問謝家的事兒,這裏麵……這衙役覺得一陣毛骨悚然,竹筒倒豆子般將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謝家主事的?倒是真巧。”劉同壽微微沉吟,他一直防備著柴家用盤外招,卻沒想到對方竟是沒放棄官麵上的努力,看來謝家還是更喜歡以勢壓人,而不是鋌而走險。
“小道長,縣尊請您和韓舉人往花廳相見。”說話間,先前那位章衙役也回來了。
三人轉過照壁,進了縣衙。
包括前世,劉同壽是第一次進縣級衙門,很有些好奇,而韓應龍卻是識途老馬,指點了一路,講解著申明亭為何物,旌善亭做何用途,兩人倒像是來遊覽一般。
不多時到了花廳,一個身穿官袍的中年人正端坐在上首主位,對章衙役的通報恍若未聞,隻是端著茶杯輕啜細品,仿佛那是什麽絕世好茶一般。過了好半響,這才抬起頭來,緩聲道:“韓舉人,你來求見本縣,卻不知所為何事?”
劉同壽好氣又好笑,這人想必就是那位馮知縣,明明對自己很有顧忌,卻又要把架子擺出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提,這不是掩耳盜鈴麽?要不是有求於他,還真想諷刺他幾句呢。
韓應龍也有些不滿,他省去了那些禮儀客套,拱拱手,直截了當的答道:“知縣大人,學生此來,卻是為了不日將至的水患。”
“什麽?”馮知縣被嚇了一跳。
他對劉同壽視而不見,其實並不是為了擺譜,隻是想在後者和謝家的爭端中保持中立罷了。謝家人的目的不明,但應該是為了小道士來的,他要太客氣了,難免會被人抓住話柄,為了免除麻煩,還是謹慎點好,卻不曾想對方居然拋出這麽個炸彈來。
“水患?這晴空萬裏的,卻又哪裏來的水患?再說,之前紫……咳咳,韓舉人,小道長,有什麽事盡可直接道來,本縣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又何必危言聳聽呢?”
“知縣大人,學生也是讀過聖賢書,通曉律法的,豈會用這種事開玩笑?近日……”韓應龍將那些征兆複述了一遍,又道:“種種跡象表明,風雨將至,沿海地帶發生水患的可能性極高,就算是內陸也不可掉以輕心呐。”
“正是如此,知縣大人,先師當日所說,也並非一定能將水患消弭於無形,隻是盡力一試罷了,今日既然……”
“此言差矣,韓舉人,你也是有功名,知律法的,怎地不知規矩?”馮知縣心下一鬆,臉色卻是凝重了不少。
“救災是何等大事,豈是本縣能一言而決的?何況,你說的那些,終究不過是推測罷了,江南乃是朝廷稅賦重地,又豈能因你一言而有所差池?荒唐,真是太荒唐了,念在你年輕無知,本縣此番就不與你計較了,會試之期將近,準備應試才是正理,且去,速去。”
支持明朝第一國師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